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璞玉:難得一顆歡喜的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昨夜,忙完了女兒的一切,照例散步。踱出屋外時,竟有清涼的雨絲,似有似無掃過面頰。情不自禁深吸一口氣,周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頓感迷醉。尤愛丁香,那種悠遠的馥郁讓人湧出一種說不出的浪漫情懷,可惜沒有悠長悠長的雨巷,也沒有閃著水光的油紙傘。那一刻,淺淺的喜悅湧上心頭……
周末,參加佑佑班裡的親子春游活動,看見孩子們打打鬧鬧忘我瘋跑的樣子,我會癡住怔住,深深沉醉在感恩與滿足的情緒中。愛孩子的心一直未改,想親吻每一個紅彤彤的小臉蛋,看他們手中的風筝越飛越遠,我的心也漸漸向無窮的宇宙延展。有孩子奔跑的春,才是最美的,有孩子清脆嗲音的春,才是最絢爛的。那一刻,淺淺的喜悅湧上心頭……
今天一早,陽光燦爛,興沖沖外出采購,為郊區的小房子做最後的添置。車擁堵在三環路上,不停看表,心生厭煩。突然就想到慧律法師那句經典之言——要想快樂,就要做到“我對這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是啊,急什麼呢?有什麼可急呢?所有的人生目的地都是朝著一個方向!這一念間的當下,心情頓然開朗。遠眺,樹梢嫩綠的葉片也在溫情地向我招手。那一刻,淺淺的喜悅湧上心頭……
這一段時間,還在持續地誦持《地藏經》,既發了願,就不會食言。有些事,佛說,不能說,不能說,說了就是錯。可為了讓你生信,又不得不說。說實在的,真學佛的人都了解,到了一定階段,不會再祈求什麼世間利益,倒不是多麼超脫多麼高尚,好像那些該來的自自然然都會來,不需要費神似的,我只要把該做的都做了,就好。
於是,會認認真真地誦經和回向。認真是我的一貫風格,此生這個個性是改不了了。也一向認為,認真對待生活的人,生活也會認真回報給你。活了近半輩子,我從沒有成心慢待過一個朋友,從沒有忽視過別人對我付出的真誠(我曾呆過的單位的同事、朋友或同學可以證明),所以老天對我一直比較友善。因而,就在這段認真誦經的日子中,盡管我沒有求什麼世俗之利,但生活中依然出現了好幾件令人驚喜的事情,是很多人都不相信的。
世人只看到結果,好與不好,卻看不到“因”。很多人說我“順”,卻看不到我的“誠”,這個“誠”就是慧律法師說的“具足信”,就是對大乘佛法的全盤接受,決定沒有絲毫的懷疑。這種信,讓我歡喜去“行”(修),行的過程中,佛法加持我提升心靈的功夫(這是近一兩年才有的),因而會有喜悅感,這就是“法喜充滿”,而相由心生,周遭的一切境遇,又怎會沒有有益的改變?!
我就是這樣虔誠地對待著我所仰望的佛法。有幾天一直忙到晚上十點半,無暇誦經。我沐浴出來,依然不想斷掉(連續49天,每天三部),強烈地感受到經本的召喚。於是把自己關在小書房裡,一直持誦到午夜。內心也感激佑爸沒有阻止我,感激佑佑沒有糾纏我。在靜谧的深夜裡,我捕捉著吞咽著自己的誦經聲聲,仿佛有一種持續不斷的節奏在給我伴奏,那一刻,淺淺地喜悅湧上心頭……
不要小看那淺淺的喜悅,佛法帶給人以安寧,安寧帶來喜悅和滿足。這是所有金錢物質都帶不來的,是發自心底的一種喜樂的情緒,是放下諸緣的結果。慧律法師說,如果你此生都沒有這個“放下”的功夫,到臨命終時,也不可能有能力放下萬緣,自在而走,往生極樂。所以此生就要訓練自己“如如不動,不取於相”的心性,順境來了,不張狂不忘形,因為無常因為無相,終究是空;逆境來了,不氣餒不頹喪,因為無常因為無相,畢竟還是空!
所以,以淡淡的喜悅來面對一切,是境界,也是功夫。這種定力來自於佛法智慧,智慧來自於聽經聞法,來自於切實的修行。法師很幽默,告訴我們,當你面對難以承受的痛苦時,就想:“喔,總比在地獄裡好受多了!”
讓我們記住吧——佛陀說:一切功德,來自一顆歡喜的心!
有朋友想知道誦經有什麼“好處”,這裡把《地藏菩薩本願經》最後的經文摘錄於此——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象,得幾種福利?唯願世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等,略而說之。佛告虛空藏菩薩:谛聽谛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象,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贊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贊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
|
|
|
|
|
上一篇:人生真谛:佛教入門修行方法,其實很簡單
下一篇:璞玉:你不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