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娅·薩拉維茲
By Maia Szalavitz
當你休息時,身體和大腦似乎沒有做什麼。然而放松觸發了一系列的基因活動,這些基因活動對健康大有裨益。
無論使用何種禅定技巧,比如深呼吸、瑜伽或祈禱,當你真正放松下來的時候,體內的基因就會轉換為另一種模式。基因削弱了壓力帶來的化學影響,使得那些能夠引發更多焦慮和戒備的狀態得以緩解。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長期進行放松技巧的練習,能夠明顯提升這些基因的功效。
赫伯特·班森博士是班森·亨利研究所的名譽總監,也是哈佛醫學院的一名副教授 。他於20世紀70年代早期率先對放松效應進行了界定,這引發了新一輪基因探索熱潮,相關文章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上。
班森稱:“我們對壓力所帶來的有害影響具有天生的對抗能力。這一研究還表明,當人們沉浸於放松感應時,基因組的基礎,也即特定的基因中樞會發生變化。”
買拉登·格魯貝克博士(美國克利夫蘭市診所生命形式醫療中心醫學總監)表示“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他本人並沒有參與這一課題的研究。然而其他研究發現,放松能夠緩解心理壓力,降低血壓,目前的試驗詳細說明了產生這些效果的生理途徑。這些發現證實並擴充了班森及其團隊在2008年發表的論著。這篇論著指出,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禅修,人們在應對壓力時,基因的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
在目前的研究中,班森和同事調查了52個人,其中有一半人通過放松技巧進行過四年到二十年的禅修,另一半是新手。兩組人員都通過CD引導進行了20分鐘的放松練習,試驗前後他們都接受了血樣分析。新手組同意參加兩個階段的放松練習,在第一個階段,他們聽到的CD引導內容是與壓力無關的普通保健信息,並以此作為參照標准。這樣,在被研究者學會深呼吸、禅修和持咒(將意識集中在一句簡單、重復的詞上,不要分散注意力)練習之後,研究人員就可以對比他們血液中任何分子的變化情況。
通過這些實驗,科學家們發現了基因表現形式的四組變化。這些變化只發生在參與者使用放松技巧之後。最先涉及的是和線粒體相關的基因,線粒體相當於能給細胞補充能源的電池。班森說,“這些變化使得線粒體變得更加穩定、更加可控。”他還指出,“在報告中,我們描述線粒體發生變化所使用的術語是:它們變得更有適應能力了。” 格魯貝克稱這一點是講得通的,他說,“因為我們都知道,練習禅修的人通常情緒更佳,更有活力,而且睡得更好。”
班森和他的團隊發現,不是單一基因,而是多組基因似乎通過某種途徑連在了一起。這更加強化了他們的發現,因為這些變化是持續出現的,因此它們不可能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簡單地連接在一起。格魯貝克稱,“真正重要的是,如果你發現許許多多的基因以同一種途徑發生了基因變化,當你發現變化的整個途徑,那真是讓人印象深刻。”
由於放松效應促進了荷爾蒙的水平,而荷爾蒙與能量的新陳代謝有關,由此,與產生胰島素相關的基因也受到了影響。格魯貝克指出,“胰島素能夠促使葡萄糖進入細胞和線粒體。”
研究人員還發現與炎症相關的基因活動降低;而在其他研究中,高血壓、心髒病和癌症患者體內的這類基因則異常活躍。數據顯示:禅修和有規律的放松能降低這些基因的活動頻率,並且有可能阻礙這些病症的催生生理進程。
禅修也會影響與端粒相關的基因。端粒就像帽子一樣位於染色體的終端,它的作用是保護和延長細胞的壽命。班森稱,“端粒越短,衰老的程度越明顯。放松效應與穩定端粒的作用一致,而且能夠使端粒不太容易磨損。”一份早期的研究發現,有經驗的禅修者經過密集的禅修閉關之後,體內擁有能夠修復端粒的酶比正常人超出30%。
比起新手,所有這些變化在有經驗的禅修者身上更為明顯,但那些禅修新手在經過僅僅2個月的訓練後也發生了變化。班森稱,“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投入放松感應的時間越長,你的變化就越大。這需要多年的練習,不是幾周,也不是一兩次就夠了。”
班森和格魯貝克指出,要達到放松的狀態,沒有哪種方法一定是正確的,也沒有哪種方法一定是最好的。通過研究發現,到目前為止,任何人都能找到對自身最奏效的方法,它們所帶來的利益都是一樣的。
班森說,“面對壓力,相對於還擊和逃離,放松才是最好的應對方法。禅修通常分為兩步,第一步是重復,可以重復一個詞匯、一個聲音、一個祈禱、一個短語或一個情節。第二步是當雜念產生時,不要去理會它們,回到剛才重復的內容上去。”
班森建議每天至少進行一次10到20分鐘的技巧練習。 “它應該成為我們的日常習慣”。他還補充道:“人們如是做已經有上千年了。現在有科學根據再次證明了它的價值。能在有生之年了解到這一點,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