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念佛法門你真的會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佛法門你真的會嗎?

 

夫無為境界迥絕名言。有漏色心要憑修證真如具含眾德。方便而有多門。上自離相平等下至十念稱名。總括不離三乘往生冥符九品。有念終歸於無念。有生直至於無生。可調一句彌陀群機普應矣。

1.離相念佛三昧無住法門

慈照宗主雲。離相念佛三昧者。上根智人悟此深理。常運虛空平等。心無我人眾生壽者相。經雲。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論曰。我以計內人以計外眾生。以續前為能壽者。以續後為義。既無內外前後執心。則一切諸相悉皆空寂。故經雲。知無我人誰受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是名離相念佛三昧。此則見一切眾生本性皆同彌陀。既不執有相無相二邊。亦無有斷見常見之說。由是念念彌陀出世。處處極樂現前。如此念者。無念之念。念則真如無生之生。生則實相故知無念即離念。實相乃無相。無相則無住。無住則入佛境界。此乃無上正真大菩提道。若到此地無修無證。無生死可脫。無涅槃可求。性相俱空聖凡齊等。無佛道可成。無眾生可度。無己靈可得。一念無為十方坐斷。無一法本有無一法始成。自他互收事理無礙。塵塵具足剎剎全彰。法本如然思議莫及。可謂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2.天台念佛三昧三觀法門

掜不成團撥不開看來看去轉

成呆人人若到呆田地三觀元

來是禍胎

智者大師雲。諸佛教理既明。非觀行無以復性。乃依一心三谛之理。示三止三觀。一一觀心念念不可得。先空次假後中。離二邊而觀一心。如雲外之月者。此乃別教之行相也。又雲。破一切惑莫盛乎空。建一切法莫盛乎假。究竟一切性莫大乎中。故一中一切中。無假無空無不中。空假亦爾。即圓教之行相也。如西天伊字三點。首羅天之三目。非縱非橫並列。故三觀圓成。法身不素。即免同窮子也。龍樹菩薩偈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斯與楞嚴圓覺經說奢摩陀三摩缽提禅那三觀。名目雖殊。其致一也。亦曰。三谛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統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舉一即三非前後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秘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然茲三谛性之自爾。窮理盡性。故與禅宗異而非異也。行者念佛之時意根為因。白毫圓光為緣。所起之念。即所生法。谛觀念佛心起。即是假名。體之即空洞鑒。此心有如來藏離邊顯中。若根若塵並是法界。諸佛眾生一念普應。即邊而中。無佛無念。此乃大乘圓修三觀念佛也。可謂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3.空觀念佛三昧無念法門

空觀念佛三昧者。即祖師序雲。思專想寂志一不撓。氣虛神朗無幽不徹。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塵累頓消滯情融朗。非天下至妙。孰能與於此哉。智者大師以空觀而蕩一切法。故雲一空一切空無假無中而不空。入此觀者是審實真谛也。今欲令行人反妄歸真故謂之從假入空觀。蓋假者是入空之诠。先觀一切法是假。乃至四大五蘊六根六塵六識。盡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無一物。了知虛妄而得會真。故名二谛觀。修此者先要攝心靜坐。將世間一切虛妄不實境界。盡情掃蕩俱不住著惟觀於空。故般若經雲。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空亦不可得。如是頓入如來寶明空海。性覺真空。即如來藏空性圓明靈光遍照法界性故。如摩尼珠隨意出生。如大溟海深廣含攝。平等性智名佛知見。可謂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4.日觀念佛三昧專想法門

觀無量壽佛經雲。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系念一處想於西方。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觀於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日欲沒時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開目閉目皆令明了。是為日想。名曰初觀。行人入此觀者須於靜處屏絕外緣。正坐攝心谛觀日輪現在目前。注心一境凝然寂靜。如對明鏡自睹面像。心若馳散制之令還。心息住定。即得三昧。可謂海底金烏天上日。眼中瞳子面前人。

5.參禅念佛三昧究竟法門

遠祖師禅經序雲。禅非智無以窮其寂。智非禅無以深其照。禅智者照寂之謂其相濟也。照不離寂。寂不離照。感則俱游。應則同趣。慈照雲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常寂常照。名常寂光念佛之人。欲參禅見性但依此法。要於靜室正身端坐。掃除緣累截斷情塵。瞠開眼睛外不著境。內不住定。回光一照。內外俱寂。然後密密。舉念南無阿彌陀佛三五聲。回光自看雲見性。則成佛畢竟那個。是我本性阿彌陀。卻又照觑看只今舉底。這一念從何處起觑破這一念。復又觑破這觑底是誰○參良久又舉念南無阿彌陀佛。又如是觑如是參急切做工夫。勿令間斷。惺惺不昧。如雞抱卵不拘四威儀中亦如是。舉如是看如是參。忽於行住坐臥處聞聲見色時。豁然明悟。親見本性彌陀。內外身心一時透脫。盡乾坤大地是個西方。萬象森羅無非自己。靜無遺照動不離寂。然後興慈運悲接引未悟。悲智圓融入無功用行。得生上品名實報莊嚴土。得一切種智。可謂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漉始應知。

6.攝心念佛三昧調息法聞

大集經賢護品雲。求無上菩提者。應修念佛禅三昧。偈雲。若人專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坐禅三昧經雲。菩薩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初機修習未免昏散二病。須假對治人天。寶鑒雲。凡修禅定。即入靜室。正身端坐數出入息。從一數至十。從十數至百。百數至千萬。此身兀然此心寂然。與虛空等不煩禁止。如是久之一息自住。不出不入時覺此息。從毛孔中八萬四千雲蒸霧起。無始已來諸病自除。諸障自滅。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爾時見徹不用尋人指路也。今此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要。凡欲坐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默觀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方便調息不緩不急。心息相依隨其出入。行住坐臥皆可行之。勿令間斷。常自密密行持。乃至深入禅定。息念兩忘。即此身心與虛空等。久久純熟心眼開通。三昧忽爾現前。即是唯心淨土。

7.一想念佛三昧專念法門

大般若經雲。曼殊室利白佛言。菩薩修行何法疾證無上菩提。佛言。菩薩能正修行一相莊嚴三昧疾證菩提。修此行者。應離喧雜不思眾相。專心系念於一如來。審取名字善想容儀。即為普觀三世一切諸佛。即得諸佛一切智慧。天台十疑論雲。一切諸佛悉皆平等。但眾生根鈍濁亂者多。若不專心系念一佛。則心散漫三昧難成。故專令念阿彌陀佛。即是一相三昧。寶王論雲。修持一相念佛三昧者。當於行住坐臥系念不忘。縱令昏寐亦系念而寢。覺即續之。不以余業間斷。不以貪嗔等間隔。隨犯隨忏悔。不隔念不異念。不隔日不隔時。念念常不離佛。念念清淨圓明。即是得一相三昧也。可謂是若了一萬事畢。

8.六時念佛功德回向法門

遠公祖師。東林結社僧俗同修。大智上賢深入禅觀。得念佛三昧中流之士。六時修禮淨土。回向西方。唐有詩雲。遠公獨刻蓮花漏。猶向山中禮六時。凡修此法先於淨室。安置佛像香花燈燭隨分供養澡浴塵垢著清淨衣。每日於日初時。日中時。日沒時。夜初時夜半時。夜終時。自對三寶端身合掌。信禮西方每一時。目睹慈容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一千遍。禮佛四十八拜。念西方文發願回向。每日晝三夜三六時行道。精專不倦志意修持。堅固行願淨業圓成。他日必得中品中生矣。

9.忏罪念佛功德系念法門

大彌陀經雲。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燒香散花。燃燈懸缯飯食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淨益作諸善。一心系念於我。雖止於一晝夜不絕。亦必生我剎。不得是願終不作佛。又雲。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前世作惡。聞我名號即忏悔為善。奉持經戒願生我剎。壽終皆不經三惡道。徑遂往生一切所欲無不如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凡修持者先當嚴淨壇場。燒香然燈廣設供養。請一比丘及諸上善人。同壇尊證白佛陳意。絕慮去憂。勿預家事。勿近內人。齋戒修持系念。彼佛名號。一晝一夜每佛一千聲。誦彌陀經一卷。如是三次。志心忏悔回向雲。我今自憶有生以來造諸惡業。願此念佛功德。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冤尤釋除。三業所生一切諸善。莊嚴淨願福智現前。願得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顛倒。如入禅定於一念頃。徑生西方極樂國土。見佛接引於七寶池中蓮花台上。蒙佛授記得聞經法。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可謂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裡過來香。

10.晨昏念佛功德信願法門

在家菩薩奉佛持戒。逐日營辦家緣未能一心修行者。須是早起焚香參承三寶隨意念佛每日黃昏亦如是。禮念以為常課。如或有干失時次日當自對佛忏說此之法門要且不妨本業。為士者不妨修讀。為農者不妨耕種。為工者不妨作務。為商者不妨買賣。晨參夕禮之外。更能二六時中。偷那工夫持念佛號。百聲千聲志誠為功。期生淨土回向雲。弟子某禮念功德願。命終時。徑生淨土蓮花池畔。親見彌陀寶樹行中相逢善友。普為父母師長法界眾生同滿此願。可謂積塵成巨岳。滴水漸成河。

11.簡徑念佛功德十念法門

慈雲式忏主雲。在俗人塵務忙冗。每日清晨服飾已。面西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如是十念但隨氣短長氣極為度。其念佛聲不高不低調停得中。如此十念連續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顯是藉氣束心也。回向雲。某一心歸命西方阿彌陀佛。願以淨光攝我。我今稱如來名經十念頃求生西方。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剎十念我名。若不生我國者。我誓不成佛。今以十念功德願命終時心不顛倒。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聞佛妙法速證菩提。可謂信心如不退。決定禮金仙。

 

出處:此土著述·第1606部廬山蓮宗寶鑒十卷僧普度編集

 

 

上一篇:從奸臣蔡京、嚴嵩的結局看因果
下一篇:仁煥法師:皈命念佛的體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