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太橋旦曾堪布:是你的遲早會是你的,沒有必要為它而煩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關於人生


“珍惜人生”要時時處處反映在生活中。早上,必須早起做早課、打掃衛生,或者多做利益他人的善事。白天,做事保持正念,遇到路上堵車、電腦死機、停電等讓人心煩的事的時候,應仍然保持放松、平心靜氣地持咒、訓練禅定。晚上,不要沉迷於電視劇、打麻將、網游而過夜,應將一天的功德和一切善事回向給眾生。

我們所擁有的珍貴的人生平台,並不是用來做毫無意義的事情,也不是為我們過度享受奢侈而提供資源,而是我們挑戰煩惱、降伏自心、發揮愛心、啟迪智慧等修行解脫之道的大好時機。讓我們共同珍惜寶貴的人生,千萬不要錯過良好的機會,也不要浪費有限的時間和福報。

僅僅滿足於做一個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脫的人生,就好比一個人只為擁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滿足,而不尋找種子,不努力耕種,也就不會獲得果實一般,不究竟、不圓滿。
有些人認為,能夠做一個好人足矣。你處於暫時的安樂——增上生,並不意味著你已達到了究竟的解脫——決定善。增上生只是為最終達到決定善的一種暫時的方便條件,而不是終究目標。比如,電梯只是運送我們回家的方便工具而已,沒有人會將它當成自己的家,同樣的,增上生就像電梯,決定善猶如家園。

人的品格猶如土壤,佛法就像種子,菩薩的功德就像苗芽,諸佛的境界就像果實。若沒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優質的種子,也長不出挺拔的苗芽,更無法結出飽滿的果實。同樣的,一個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即使獲得殊勝的法教,並專心念佛,也無法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與護佑,更無法成就聖者的任何境界。

一個人想要成佛,應該在信仰佛、法、僧三寶的前提下,首先以做人開始,由道德入手。在做好人和遵守道德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建立菩薩的功德和諸佛的境界。做人失敗,越學佛越容易學偏;道德缺失,越修佛越容易修邪。噶舉祖師剛波巴大師說:“若不如法而行,仍種下因為佛法反而墮落惡道的因,實在無益。”

我們活著就是為了修煉人生, 也就是改善思想與行為,提高素質和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點滴中,滿懷愛心服務一切眾生,讓福德資糧更加增上圓滿;覺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讓智慧資糧更加明亮觀照。人生的修煉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圓滿,就是成佛。

對於有意識地去生活者而言,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之旅,但對於無意識地去生活的人來說,人生的確是一種大的懲罰。

我們的行、住、坐、臥和一舉一動,有意識地去生活,是覺醒,無意識地去生活,是迷惑。悟或迷、佛或魔、涅槃或輪回,都是一念之差。

生命猶如一株花,我們時刻精心地對它照料:翻土、施肥、澆水、陽光、給氧……無論怎樣,最終它仍然將會鮮花調落,莖葉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體衰老、精神糊塗,最終面臨死亡、離開人世。誰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大關,也改變不了無常的事實。

我寧願過著艱苦樸素的日子,也不願意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愛心和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淨化自己。擁有愛心和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人的一生也是一段修行的旅程。遭遇挫折不幸的時候,不僅不應該情緒低落與喪失勇氣,更應該靜下心來調整情緒,昂起頭來增加信心,並從容坦然地面對現實和挑戰,借此來磨練自己,以取得更高的成就。

當有人誹謗你的時候,你不應該感到沮喪,因為喜歡你的人,仍然贊美你;當有人贊美你的時候,你不應該感到驕傲,因為不喜歡你的人,仍然誹謗你。

今天是自閉症日,透過電視等媒體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神智自閉的小孩,感到他們非常可憐。不過在佛菩薩的眼裡我們凡夫都像得了自閉症的小孩一樣,善惡不明,取捨顛倒。現在真的不知道誰更應該被可憐。

富而不貪是一種布施,塵而不染是一種持戒,痛而不恨是一種忍辱,累而不懈是一種精進,思而不亂是一種禅定,顯而不著是一種智慧。

有愛心的人,處處給人溫暖;有私心的人,處處給人冷漠。

貪者追逐名利,導致墮入餓鬼;行者少欲知足,生起出離之心,超越三界輪回,獲得解脫自在。嗔者害人害己,導致墮入地獄;行者自利利他,圓滿菩提之心,普度有情眾生,成就色身佛果。癡者取捨顛倒,導致墮入畜牲;行者證得空性,圓滿法界智慧,遠離一切戲論,成就法身佛果。

擁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出離心;擁有愛心,才能圓滿大乘的菩提心;擁有智慧,才能證得金剛乘的大手印。有了出離心,才能做到諸惡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眾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自淨其意。出離心、菩提心和大手印之見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義,顯密佛教的核心。

少欲,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 愛心,才是人生最好的良伴;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明燈。幸福和快樂不存在於外境,而來源於內心的寶藏。如果你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不要向外尋求,應當從內心中發揮和挖掘。

如今很多人不遵守因果規則,追逐名利、無惡不作。這時我們應修持忍辱,感激他人對我們的傷害。《金剛經》中的忍辱仙人,遭受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大苦難,他不但絲毫沒有瞋恨心,反而對國王生大慈悲心說:“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因為你是我最大的恩人,沒有你,就不能成就我的忍辱波羅蜜。”這是忍辱的力量。

寂天菩薩寫道:“當你說話時,必須不貪不嗔,以溫柔的語調和適當的長度,輕松、切題、清晰而愉快地說。當你看人時,必須以真誠而慈愛的眼睛看,並且觀想:依靠這位仁慈的人,我將大徹大悟。”我們要以智慧與他人交流,以慈悲去對待別人。在日常生活中修心,令智慧和慈悲迅速增長,使自利和利他任運圓滿。

從無始輪回以來到現在,由於我們被我執束縛,被煩惱折磨,被雜念干擾,同時被當今的種種壓力和繁忙煎熬著,所以我們的心一直未曾放過假,也從來未曾休息過。大家應該讓煩惱歇息,讓憂慮放假,以一顆平靜、安寧、舒暢、祥和的心,與家人一起度過幸福美滿的日子。

龍樹菩薩曾經在《親友書》中說過:應如水上畫畫一樣,立刻忘掉別人對我們所做的不好的或令我們煩惱的事;要像石頭上刻字一樣,常常牢記別人對自己所做的好事或佛菩薩之功德。

當有人批評你的時候,若是你自己沒有錯誤,何必為它而生氣煩惱?若是你真的有錯誤,為它生氣煩惱又有何意義?他說的是真話呀!正如《薩迦格言》中所說:“聰明人能勇敢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傻瓜連缺點都不敢承認;雄鷹能啄死有毒的大蛇,烏鴉連小蛇都不敢得罪。”

是你的遲早會是你的,沒有必要為它而煩惱;不是你的永遠都不屬於你,為它煩惱又有何用呢?

真誠源於感恩之心:無論眾生以順緣的方式利益我們,還是以逆緣的方式傷害我們,都會使我們成長、堅強和成就,所以對我們恩德很大,我們對眾生值得真誠。包容源於平等之心:無論任何民族、任何宗教和任何國家,都懷著同一個夢想而共存於同一個世界,地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相互包容、相互和諧。

對人真誠,要有聰穎,而不等於愚癡的善良;對人包容,要有原則,而不等於對他人放縱。

即使我們意識不到自己缺乏真誠和包容,也不應該輕易地怨恨別人;即使我們體會不到自己不具備善巧和智慧,也不應該輕易地冤枉他人;即使我們覺察不到自己心裡的自私和欲望,也不應該輕易地埋怨對方。

我們應該以真誠和包容心,來善待他人;以善巧和智慧心,來處理事情;以慷慨和無私心,來善用財物。如果我們生活的點滴中能做到如此,無論遇到什麼人、什麼事和什麼物,都會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快樂。

當你認識一個人時,將來他會成為你的親人還是仇人,取決於你怎麼對待;當你遇到一件事時,將來它會給你帶來利益還是造成麻煩,取決於你怎麼處理;當你得到一件物品時,將來它會給你帶來幸福還是痛苦,取決於你怎麼使用。

 

上一篇:有一種女人叫空行母
下一篇:因果故事:現代作家轉世成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