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善導大師的“六字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六字釋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說》所開示的。

【《觀經四帖疏·玄義分》顯此義言:“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雲何具足?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這六字釋是善導大師很有名的開示。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開示的話,與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六字釋開示的話不謀而合。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是機法一體,機就是眾生,法就是彌陀。南無是眾生歸命之念,阿彌陀佛是法藏菩薩發願要以名號救度眾生的法,所以眾生歸命一念,便可以契入阿彌陀佛發願要救度眾生的願海之中。因此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救度南無之機,南無的對象是阿彌陀佛,所以南無是機,阿彌陀佛是法,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機法一體。那麼南無之機,歸命阿彌陀佛之法,是不是具足信、願、行呢?當然具足信、願、行,因為南無就是歸命,歸命就是信;歸命目的就是為了願生西方,就是願;願生西方,起行念佛就是行,所以南無有眾生的信、願、行。那麼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是只要南無之機阿彌陀佛就絕對無一遺漏的救度,這就是法——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本願妙法。

“名號是正定業”,這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所開示的。正定業就是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造作。在眾生這方面來說,念佛就是造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業。為什麼要念佛?就是為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願行圓滿具足了。南無歸命就是信,所以信、願、行三資糧,在名號正定業圓滿具足。站在佛這方面來說,佛選擇用名號救度眾生,叫做選定。眾生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蒙受阿彌陀佛的救度,這叫做決定。所以正定之業就是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在名號之中,要如何決定?念佛便可以決定,因為這是法藏菩薩選取要救度眾生的方法。

善導大師六字釋,有時代的背景。唐朝初年,最被教界的佛弟子讀誦、講演、著疏的一部經教,就是《觀經》。《觀經》在唐朝時代,被各宗各派的佛弟子研究,有被錯解的地方。善導大師著作《觀經四帖疏》,在《四帖疏》講這六字釋,這時代的背景,我們念佛的人一定要知道,我們才會了解善導大師講這六字釋的用意。

這六字釋的起因,就是由於當時隋唐時代的攝論宗的宗徒,以《觀經》下品下生的五逆惡人,臨終遇善知識教他十聲念佛得生極樂之事,謂之“別時意趣”的方便說。別時意趣就是說,雖然這個平生造五逆十惡的人,在臨命終念十聲的佛號,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在當生往生,是在後生或者是後後生才往生,這樣叫做別時意趣。也就是以為,一生造惡,未曾修持佛法,一直到臨終,雖然有往生願,但是只念十聲的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沒有構成往生之行,此是唯願無行,不能實時往生。世尊所說的往生是方便說,真正的往生是遠在未來世別時,不是在今世的實時。

以上這些,就是攝論宗徒用《攝大乘論》所說的別時意趣,錯解《觀經》下品下生的往生。攝論宗徒將下品下生的十聲稱名,與一般稱念南無大日如來、南無多寶如來等相提並論。這是攝論宗徒不知道淨土門教理與聖道門教理的分際,以聖道門的“自力信、自力行”來看《觀經》,所以產生這種的錯解。

這種的主張阻礙淨土門的弘通,很多人一聽便不修淨土法門,便不想要念佛了,所以善導大師的高足懷感大師,在《釋淨土群疑論》說:“攝論至此,百有余年,諸德鹹見此論文,不修西方淨業。”《攝大乘論》一直到唐朝時代,已經有百余年了,很多人看到這種的理論,不念佛,不求生西方,不修淨業,實在妨礙淨土門的弘通,罪過無量。

這個別時意的缪見,在道綽禅師著作《安樂集》的第二大門第二章,道綽禅師也有糾正。那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第一卷便設立“會通別時意趣”這一節,目的也是要破斥攝論宗宗徒,唯願無行的論難。

其實念南無阿彌陀佛,在臨終雖然只有十聲而已,也可以契入阿彌陀佛的慈悲願海之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當生得到,並不是攝論宗徒所講的遠生才得到。雖然平生做五逆十惡的惡人,在臨命終只有念十聲的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也同樣具足願行。因為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本身就具足願行的功德,可以使稱念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句的佛號,都具足可以使稱念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如果念十聲的南無阿彌陀佛,功德不夠,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念第十一聲就夠了嗎?念第一百聲就夠了嗎?念第一千聲就夠了嗎?念第一萬聲就夠了嗎?

攝論宗徒用《攝大乘論》說:念南無大日如來、念南無多寶如來,不是當生成佛,拿來錯解《觀經》下品下生的五逆惡人,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也不是當生往生,這就是用聖道門的教理,來與淨土門的教理相比,以此類推,所以產生錯解。

這六字釋之文,有內外兩面。外就從聖道門之中攝論宗徒的來難,顯明願行具足的本願念佛要義;內就是究明本願一乘的源底,也就是說明十聲稱名願行具足的宗旨,並發揮念佛往生的深義。所以每一句的佛號,都具足有使稱念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威神功德,也就是說,每一句的佛號都有具足使稱念的人,有信、願、行三資糧,可以往生西方。

佛號要救度十方的眾生,猶如一把火,我們的凡夫罪業縱然像一座山那麼多,只要這一把火來焚燒這座山,這座山便因為這把火,燒得干干淨淨。不是說一把火燒這座山,這把火的火力不夠,要兩把火才夠,要三把火才夠,要四把火才夠……不是這樣,這座山雖然是很大,但一把火就能夠將它燒光。我們凡夫的罪業雖然很重,但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的佛力更大,願力比我們凡夫的業力更大。所以在《那先比丘經》,那先比丘將念佛能往生的道理,用一個比喻跟彌蘭陀國王開示。凡夫的罪業雖然很重,猶如一顆石頭,將石頭放在水中必沉,因為石頭有重量故;若將石頭安置在船上,這顆石頭便可以從此岸渡過大海到彼岸。石頭就是凡夫,凡夫的業力很重,若安置六道之中,必然沉死在三途;凡夫業力很重,但是將它安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的本願船,就可以從娑婆此岸,渡過生死大海,到達涅槃彼岸——西方佛國。

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猶如一把火,我們的罪業猶如一座山。我們只要念佛,與南無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就可以借著佛力消除我們的業力,因為業力雖然很重,但是佛力更加殷重。所以我們不怕我們念佛不能往生,只怕我們不念佛、不要往生,因為只要念佛想要往生,就猶如將石頭安置船上,絕對可以靠船的力量,將這顆石頭載運到彼岸。這個道理我們明白了,善導大師的六字釋,也就是在教我們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因為每一聲念南無阿彌陀佛當中,具足願行,並不是攝論宗徒所說的“唯願無行”。

“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願十行具足。”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說的非常明白。十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有十願、十行,意思就是聲聲稱念的佛號當中,具足往生的願行功德。因何具足呢?下面就是六字釋了:“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這就是六字釋。

【此名為六字釋,以此“南無”二字,有“歸命”與“發願回向”二義,“阿彌陀佛”四字有“其行”一義。】

“南無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歸命是信,發願回向是願,所以“南無”二字就具足信與願;“阿彌陀佛”四字有其行,行當然就是行啊,念佛就是行啊。所以二字“南無”有信與願,“阿彌陀佛”四字有行,所以六字南無阿彌陀佛具足信、願、行往生三資糧。善導大師這六字釋,就是要跟我們講這主要的道理。不是說念十聲的南無阿彌陀佛而已,不具足願行功德。有!每一聲的南無阿彌陀佛都具足願行功德,一聲具足一願行功德,十聲具足十願行功德。所以善導大師體解到《觀經》世尊所開示的真義,因此認為《觀經》下品下生的五逆惡人,往生是當生的,不是未來世來生。將攝論宗徒以《攝大乘論》錯解《觀經》的真義,將它糾正過來。所以《觀經四帖疏》,是楷定古今之疏。

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所示現一位了不起的祖師,如果沒有善導大師將《觀經》世尊所開示的真義顯露出來,我們凡夫確實還沒有那個智慧,可以明白世尊的真正用意,念南無阿彌陀佛,決定是當生成就。

既然下品下生的五逆惡人,念十聲的南無阿彌陀佛,是當生成就,那麼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怎麼會不是當生成就?我們念千念萬,有的很認真念佛的蓮友,一天用功念佛三萬聲、五萬聲。我們本願山的蓮友,信願都叫他們要很虔誠的稱念,一天若能念佛三萬聲、四萬聲,一個月就可以念超過一百萬聲。若念超過一百萬聲,信願會送他一面南無阿彌陀佛六字金牌,對他的鼓勵、獎賞,使他越精進越用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從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六字釋得到印證。

那麼,南無有歸命與發願回向這兩種的道理,歸命就是信,發願回向就是願。歸命,歸順阿彌陀佛的敕命,阿彌陀佛的敕命就是阿彌陀佛的誓願,阿彌陀佛的誓願就是用名號讓我們信受、稱念,要救度我們回歸西方佛國。用較白話來說,念佛就是阿彌陀佛叫我們回去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既然阿彌陀佛叫我們念佛,我們就念佛,這樣就是歸命之心;阿彌陀佛叫我們回去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回去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就是發願之心。發什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願。所以歸命就是信,發願回向就是願。

歸命,為了要讓大家可以了解這個道理,信願來說世間法的比喻。臣子如果聽皇帝命令,必定是歸君王之命。為人臣子的人聽皇帝的話,這是一定的啊。皇帝的話他信受了,所以這就叫做歸君王之命。孝子若聽從父母的話,孝子必定是歸父母之命,父母交代什麼事情,做一個子女的人,一定是照父母的話去做,用佛法的術語來說“依教奉行”。父母所講的他有信受,所以孝子必然是歸父母之命,臣子必然是歸君王之命。那我們眾生是阿彌陀佛的佛子,我們在經典之中經常看到,世尊稱呼佛弟子為“佛子”。佛子,佛的子女,是佛主動將我們眾生當作是他的子女。“三界一切眾生,皆是我子”,這是《妙法蓮華經》的經文。世尊在經典中說:“我觀一切眾生,如我子羅睺羅。”世尊將一切眾生,看成是他的兒子羅睺羅尊者。

那麼佛子若真正信受世尊的話,必然是歸佛陀之命。我們念佛的人當然相信世尊在淨土三經所開示的道理,淨土三經世尊教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我們聽世尊的話,念南無阿彌陀佛,發願求生西方,這樣豈不是具足信、具足願,這樣就是歸命之相。有真正的歸命之相,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一念,往生之因具足,信、願、行三資糧都有了。因為歸命之相就是信與願,念佛當下就是行,信、願、行三資糧,不都全部具足了嗎?

南無就是歸命,那每天在念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如果沒有歸命的真心內涵,“南無”二字就白念了。真正相信世尊的話,相信阿彌陀佛的誓願,念南無就名符其實;不相信世尊在淨土三經所開示的,念南無阿彌陀佛,沒有真正與阿彌陀佛相應,因為南無是有信與願的內涵,不相信世尊所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不想去西方極樂世界,縱然念佛也不能往生。

上次信願引用印光大師《文鈔》所開示的,沒有信願的內涵,縱然將名號念至一心,也不能往生。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注重信願,也就是說,眾生只要有南無,具足信願,阿彌陀佛自然就救度,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蕅益大師才會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若有南無、有信願,就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是說在《彌陀要解》蕅益大師說念佛要念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去配合往生的階位,那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後的事情,對我們來說,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要緊的。所有一切佛法的道理,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開悟本性,便通通了解。在娑婆因地,最要緊的是,決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善導大師的六字釋,“南無”二字有歸命與發願這兩層的道理,“阿彌陀佛”四字有其行這層的道理,其行就是念佛。“阿彌陀佛”這四字是眾生所行,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都可以。所以念佛的人就是行佛行,因為這四字“阿彌陀佛”之行,是法藏菩薩所成就的。法藏菩薩所成就的名號,就是有具足往生的無上功德。這無上功德,當然眾生要往生的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圓滿了。

因此善導大師這六字釋:“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很值得我們念佛的行者深入探討。

“以斯義故”,以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具足信、願、行三資糧緣故。“必得往生”,“必”是肯定的話。善導大師在《四帖疏》的用字非常的奧妙,一句一字都很有意思。“必”是一定、肯定、必定,沒有模稜兩可的,也沒有含含糊糊。具足信、願、行三資糧,這句佛號決定使稱念的人往生,這是肯定的,這是必定的,這是一定的,所以才用必得往生這個“必”,善導大師實在很行。

下面,

【合六字成為信、願、行三義。大師以此六字三義,解釋六字名號所具德義,是《四帖疏》之中最重要的釋義之一,此文最能發揮楷定古今的精神。為了顯明十聲稱佛願行具足的原因,而言雲何具足等,就法體舉出具足之義。此六字三義所包含的意味有“機法門”與“願行門”。】

這六字具足信、願、行,所包含的道理,有機法門與願行門。

【六字有信、願、行之義,信與行相對便成機法門之義,南無即是能信之機,阿彌陀佛即是救度之法,此名信行,或名機法。】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南無”這二字就是能信之機,“阿彌陀佛”這四字就是救度之法。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妙法,是救度什麼樣的眾生呢?歸命之機、南無之機。我們相信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念佛,阿彌陀佛就救度這個眾生回歸西方佛國,不論這個眾生是善人、惡人,不論這個眾生是男眾、女眾,不論這個眾生是出家、在家,不論這個眾生是富人、窮人,不論這個眾生是什麼樣的眾生,一概不論。阿彌陀佛的救度對象是十方眾生。

【而信之中有願之義,願與行相對便成願行門;故法體六字之中,機法一體,願行具足。法體六字本來具足願行,故不待眾生修行回向,如實稱名之中,一聲一聲,皆具足願與行,故必得往生。】

法體六字南無阿彌陀佛本來就具足願行功德,所以眾生如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之中,每一聲的念佛,都具足願與行,所以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聲聲具足願行,聲聲具足往生。並不是說我現在念佛往生不定,所以我認真稱念,加倍用功,念一千聲、兩萬聲、五萬聲,到臨命終念出那句南無阿彌陀佛才往生決定,不是!念一句佛號具足願行,往生決定;念第二句佛號也具足願行,往生決定;念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一百句、第一千句、第一萬句,每一句念佛當下都具足願行功德,都具足往生決定,因為每一聲的念佛,都有阿彌陀佛絕對的救度,每一聲所念的佛號本身都具足我們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行功德,所以每一聲我們都安心稱念,每一聲我們都歡喜稱念,每一聲我們都感恩稱念。因為每一聲都帶有阿彌陀佛絕對救度的誓願,每一聲都有我們一定往生的願行功德,當然往生啊。

如果你認為說,念一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不能往生,那麼念一聲往生不定,念第二聲往生也不定,念第三聲往生也不定,哪一聲往生決定?千聲萬聲的佛號都是往生不定的。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不能往生,那麼念第二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嗎?念第三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嗎?念第一百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往生嗎?念第一千句、第一萬句、第一億句就能往生嗎?一聲若不能往生,聲聲都不能往生啊;一句若不能解脫,句句都不能解脫啊。這就是疑心的念佛。

信心的念佛,每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都具足往生的資糧,具足往生的功德,都是決定往生的稱念。

【本願念佛人,信者,乃信彌陀為我成就不可思議願行功德,納入名號,回施於我,一念信受,當下具足無上功德,故《無量壽經》付囑彌勒文言:“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佛口金言,何可置疑?】

世尊跟我們說“歡喜一念”,這個人得到了名號的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世尊所說的話我們當然信受。

【又信者,機法兩種深信也,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雲:“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這機法兩種深信,在講席之中,信願經常向諸位報告。第一深信機是一個凡夫;第二深信法,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要救度這種生死的凡夫。機法兩種深信的內涵,用意是在導歸稱名之行。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信的內涵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所說的機法兩種深信。

【此機法二種深信,意在導歸稱名之行,即是願生報土之行相。】

那這機法兩種深信,用意是在導歸稱名之行,所以有信有行。那麼導歸稱名之行,當然就是願生西方報土之行相。往生西方報土修行之相,就是稱念六字果號,信受阿彌陀佛本願,這就是有願啊。有信、有願、有行,往生三資糧當然圓滿具足。

【故本願念佛,圓滿具足信、願、行,信有願行,願有信行,行有信願。】

念南無阿彌陀佛,信受阿彌陀佛的本願,具足了往生西方報土。信、願、行的三資糧,每一聲的南無阿彌陀佛,都具足了。不是念一百萬聲、一千萬聲之後才具足,每一聲的稱念當下就具足,因為名號有信、願、行往生三資糧在其中。

善導大師六字釋的開示,令我們非常的歡喜,非常的安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歡喜安心的稱念。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確實是我們安心修行之道。

 

 

上一篇:信願法師:往生三資糧
下一篇:看風水不如依照這些定律改造命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