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江西九江開示之三(13日)
對有傳承的法則要無疑地接受
師父:這個老師學得多(笑)。但是學得越多,但是學得越多……
問:就是學淨土宗念佛念三年,有點急躁,很想成功,想請師父慈悲開示。
師父:你不用急,我們這節課盡量解決這些問題,好吧。
好,慢慢的靜下來。這樣大家距離就會小一些,距離小一些。
我們上節課提到一個簡單的問題,就是貪、嗔、癡、慢、疑的問題。說這個疑呀是個煩惱,說疑是煩惱。剛才這個老師課下我們說,他說:“我真懷疑。”對,這是我們的一個煩惱。往往我們遇到一個法則,在沒有接受一個傳承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就會懷疑。一個傳承呢,好比說一個人給你一個手機,你不懷疑這個手機是不是手機,你最多說:“我怎麼?你教我怎麼來使用?”所謂的懷疑,他就是沒有得到這個方法,有懷疑的,要有方法,就沒有懷疑。所以歷代的這種所謂的傳承,就是給你一個無疑的教誨、無疑的方法。或者說消除你懷疑這個習慣的方法,消除你這個懷疑煩惱的一種方法。那你說,我學淨土,我學懷疑了,那你這個淨土肯定沒有傳承。起碼說沒有傳承給你教法,你只是學了一個學問。這很重要的。
所以歷代傳承的這個教法中,第一個就是除疑。就是給你一個除你疑慮的東西,為什麼它一定要說其來源。說我對這個方法懷疑,那就沒有接受這個法則。現在我們所有的疑慮就來自於我們對法的來源的認識不清。他們學的那是學問也好,道理也好,他人說的言說也好,不知道來源,不知道他要干啥。
這一點呢,一定我們不能走入那個歧途,把這個懷疑呢當成一種高尚。中國人受的這個教育,懷疑是一種很高尚的行為一樣的,或者說一種權威一樣的,這實在是很痛苦的一個、很強制的一個煩惱的一個堅固認知。那也就是學習佛法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學利益。
果地覺有自他二分利益
果地覺跟因地心,它有兩種覺悟,一個是自覺分、自利分、自誓分;一個是利他分,一個是利他誓。我們讀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大家都會從第一願望,國無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乃至到最後一個願望,他方菩薩聞我名號,即得三種忍住不退轉,這樣的殊勝利益,獲得信忍、順忍、無生法忍。那他這個願力,我們通過這個願,才能了解了佛陀的成就,實際就是他受用、他受用誓願。這個信疑都不相干,就不相干的東西。就是好比說,攝影機是攝影的,這跟信疑不相干。照相機照相的,收音是機收音的,錄音機是錄音的,就是你會用不會用,最多是這樣的一個說法。假如你得到這個東西了,說你會用不會用,如此而已。那法則、法給你一個方法,你會用不會用,這可能會有,它談不上其它的了。
我們接受一個教法,最主要是在所謂的實踐過程中學會會用。會用什麼呢?佛陀的自受用與他受用。我們對果地覺要了解,它有自受用、他受用二種。所以,往生亦有二類——就是所謂的往生與反向往生,往向往生與反向往生實際是自他二利的一種實踐。現在我們所交流的淨土教法呢大部分在他受用份上,(自受用)這個地方不管的,沒有根據,沒有依據,沒有自身修習佛法的安樂,那就大家交流他受用。這個真是不可思議。所以大家很多人念了很長時間的佛,焦燥、煩惱、迷失、掙扎。
我們自己飲水,現在我們知道,水,乃至於一切萬物,都有見聞覺知,都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你給它善的訊息,它確實會變得很善很美,這是博士給我們做實驗的。譬如比如我們平常喝的這杯水,你在水上貼個「感恩」,貼個「愛」字,這個水的質量就特別好,你要是相反的,貼個我「我討厭你」、「我恨你」,那水的質量就特別不好,甚至於常常喝人會生病。然後你就懂得為什麼大悲水能治病,就是這道理。
現在我們曉得水有見聞覺知,我們用大悲咒水晶杯,這就是大悲水。什麼時候貼上去,一個小時以後你再喝,它確實就管用,你不會念也沒關系,水會看,所以這個方法很好。
結緣 大悲咒水晶杯 敬請加微信18680571807 長期結緣 全年流通
要是一個孩子接受了父母的遺產,他不需要焦慮,他最多說我不會使用這些遺產,我突然擁有這些東西,我咋辦呢?他找一個律師,找一個會用錢的人、理財的人幫他理理財,這可以,對吧,他不會因為得到財產生其它的煩惱,生其它的東西。可能就是怎麼學會使用。阿彌陀佛教法就是給我們一個果地覺,讓我們學會一個自受用的果地覺與利益他的、他受用的回施,讓我們來沿襲這個東西。
許多人實踐淨土教法呢,他實踐的是功夫。那阿彌陀的果地覺為因地心你有什麼功夫呢?他說,我一天念我少聲佛,我做了多少善事,我怎麼樣怎麼樣。這跟阿彌陀佛的果地覺有什麼關系呢?有的人說我很精進,精進的方法很多了,放生啊、印經啊、幫助很多人啊,這跟阿彌陀佛的果地覺有什麼關系呢?有的說這個人很好啊很壞啊。主要是我們要把果地覺來認識清晰。認識不清晰,我們怎麼來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呢?
所以淨土教法它不是個學問,它也不是個知識。就是我拿一個話筒、拿一個錄音機、拿一個手表,我怎麼學會用,用給我帶來方便,同時給別人也帶來方便。這跟其它沒有關系。所謂的接受佛陀的回施是知恩的過程。那我們知了恩,那我們就會報恩。現在我們不知恩哦,學了佛比以前還忙叨了。反正我見學佛的人比不學佛的忙叨一些。不學佛的人,我忙錢,我忙車子,忙房子、妻子、兒子,有的人忙丈夫、忙孫子、忙外孫;但學佛的人忙了這之外,還要忙學佛、忙善人、忙惡人,還要忙很多自己要忙的東西。所謂的要忙就是感到不做不行啊,我是佛教徒啊!我不能不精進啊!我不能不這樣啊,我不能不那樣啊。咦,怎麼比以前負擔還重一點呢?那你肯定體會不到佛恩。我們喊著口號說佛,真是佛恩浩蕩啊!但是你說拿一點內容來說我很累啊,很多人說我學佛若干年我很辛苦啊,有人說我學了若干年家破人亡啊,因為妻子跑了,丈夫逃了,沒辦法理會佛恩。
阿彌陀佛這個教法,果地覺為因地心就是視一切眾生視若一子,他把他的遺產,平均地或者說完整地分配給我們每一個人了。這個財產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盡的福慧的這樣一個遺產。或者說不是遺產,就是大家共同擁有的這樣一個法界。
自利根本淨土基礎——彌陀內誓守護無诤
在我接觸的淨土教法中,起碼說它比較完整地體現了佛給予我們一個不可思議的恩德,讓我們平等安住下來。所謂的平等安住下來,就有自受用與他受用。在這個自受用、他受用中也是平等的——在凡聖中是平等的,在善惡中是平等的,在是非中是平等的,在過去、現在、未來無記中是平等的,在一切心識處業中是平等的。這個平等就是所謂的覺,這個覺是圓滿覺。圓滿覺悟一切時處的平等性、無我性。
我們說這不是佛的,佛的果地覺沒有這樣說啊?九界同歸是不是平等的呢?利鈍全收是不是平等的呢?凡聖同修是不是平等的呢?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皆得不退轉是不是平等的呢?他不管你是凡夫、聖人、善者、智者、愚者都是平等回施,給我們一個平等的東西。是不是恩德先不管,你先體會體會這個平等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什麼樣的心理、作為的這種狀態。
記得以前學《圓覺經》的時候,讀到這個憨山大師的《圓覺經直解》。他講了很短一段話,他講平等安心,或者說平等是為安心事實,就感覺到特別不可思議,因為淨土教法整個講的就是平等,上至等覺菩薩,下至蜎飛蠕動,同得往生彼國,成就無上菩提。一切眾生往生彼國皆是如來會。阿彌陀佛無量兆載永劫的修持,就是蕩滌一切眾生往生的障礙,於一切不平處做一平等回施,讓你平滿心智。他所有的誓願、所有的作為就是讓你往生無礙。
你去讀他的願望去,實際都揭示了平等的法性,或者清淨的法性。遠離造作、對待、生滅的實相——真如實相!他回施給你。他通過種種願望、種種接引、種種方法就讓我們接觸到、碰觸到、認知到這樣一個實相的功德遍一切處,普攝一切的功德。或者說每個眾生具有的法性、覺性、自性,讓我們去體會得到,體會不到那我們就念“九界同歸,凡聖同修,等蒙攝受,鹹得往生,皆得不退轉”。那我們慢慢的在這個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光明照射下,慢慢的心平等下來了,慢慢的接受這個平等,隨順了這個平等,你的自受用就會成熟,那無诤是必然的。所以阿彌陀佛的因地呢,他在世自在王面前發了一個誓願。
我們現在也要發這樣的願,不發這樣的願,我下面講的所有的東西你都聽不懂——就是內心的無诤!淨土教法的根哦——內心無诤!你只要守護這個無诤的誓願了,那你心就同阿彌陀佛的自受用是無二無別的。在淨土教法的傳承中,或者理念中,授受與無诤是為最根本的教法。無诤就是無所對待,無所取捨,無所人我建立。有建立了,那你就知道自己違背了誓願。什麼誓願呢?依佛的果地覺的自受用為守護,你就得到這樣的一個真實不可思議的念佛的利益——就是即心即是的利益。
你要認為簡單了,你搞復雜一點也可以。那你守護這個無诤就行,你說還有更多的東西嗎?沒有了。你先嘗試著試一試,你說我心念無诤。阿彌陀佛成佛自受用一定離不開與法無诤、與世無诤、與作為無诤。因為他這是,無诤是他的根本誓,是內誓。那我們作為現在的這個顯教的學習淨土的人呢,我們也要內誓。那你顯化內誓你也要內誓,要沒有這個內誓,我們不知道給別人怎麼來交流淨土,不知道怎麼來修行淨土。
你有這個誓願了,那你就是憶佛者、念佛者,你所有的作為你就具足了方便,你再利他人的時候有。你再讀四十八願就知道為什麼阿彌陀佛說四十八願了。念念利益眾生,願願利益世間。要不然我們讀不懂他為什麼這麼發願那麼發願。但你要心生無诤,立無诤之誓。信也好,疑也好,凡也好,聖也好,是也好,非也好,你心都安穩就行了。那你的心即下圓滿,即下清淨,即下無礙。所以無诤處得一切佛法方便,大乘佛教根在於此。
所以今天大家要立無诤的誓願,就是心念無诤,是為修行大乘教法的方便。當然淨土是根本,這是阿彌陀佛的根本誓——就是內誓!實際是他親證功德。一般我們去念心咒,念心咒——心咒就是他的所謂的內誓。觀音的心咒——嗡瑪尼呗咪吽;文殊心咒——嗡 阿惹巴匝吶得;釋迦佛心咒——摩尼 摩尼 瑪哈摩尼梭哈;阿彌陀佛的心咒——嗡啊咪得哇瑟,很多很多心咒。實際什麼呢?就是無所诤!普利一切!莫不慈悲皆什麼成就,莫不以智慧方便給予等等,都是這樣的誓願。都很短,就一句話,但阿彌陀佛的誓願是無诤。他的內誓是不給別人說的。但我們顯教人說不給別人說咋辦呢?不給大家說咋辦?大家不知道守護什麼,你咋辦呢?很多人說,學藏傳佛教說:“你念念阿彌陀佛心咒吧,那比念阿彌陀佛要強多少億倍、多少萬倍。”實際就是一個誓願守護。你一念這個無诤心,你就守護了阿彌陀佛的根本誓——就是內誓!你現在就形同本尊!
開著門吶,開著門不太合適啊,我們這是秘密語。(笑)今天給大家開小灶呢,我是密法顯說了——這一次。你這樣守護,那就念阿彌陀佛的心咒。很多人就說修某一本尊就一生就念他這個心咒,干什麼?嘟嘟嘟……一天多少萬遍,修十億、八億,干什麼呢?成就這樣一個本尊。那你念一遍心念無诤,你就成就阿彌陀佛的功德。因為阿彌陀佛的功德無所成啊,無所建立,無所散壞,你知道從無诤處直接就下手了。你一點頭就知道,你去用無诤的心念你去讀任何經典都讀得通。這裡面就是圓滿、就是清淨、就是無礙。
要是說大法至簡,大家簡單一點不行嗎?簡單,就是佛給我們的恩德——最大的恩德。好比說我們有懷疑的習慣,你說你知道那是煩惱,你又念念我心念無诤,它也就圓滿了,就清淨了,就無所障礙了。在我學的這些淨土教法中,這個體系一定是給大家一個真正心念的依止、即心即是的依止,心者法之根本,法者一切由心生,一切法莫不由心生,這是由什麼心生呢?阿彌陀佛的教法中由無诤心生。這一定聽得懂的。我現在給大家在傳法!你過去那個法,我不知道,我不懂。因為淨土教法是諸法無诤之教法,是一切法無诤之教法,所謂的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所謂的此法如大海皆納於百川。
阿彌陀佛這個誓願,我感到大家可以守護住,內誓,可以不給人說,但你在給別人說淨土的時候,說四十八願的時候,你有一個無诤的守護了,你怎麼說怎麼准確,怎麼說怎麼有力,怎麼說怎麼安穩。你要是沒有這個無诤的守護,別人隨便說什麼,你心就開始飄蕩,你沒有安穩處,你沒有無量光,沒有無邊光,沒有辦法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你總是有障礙——別人給你制造障礙,你自己心也制造障礙。但你守護無诤,一切無所障礙!
這個方法大家請不來,我也沒辦法讓大家請,因為這個方法只是傳授,所謂的這個教法是無請之自說,實在是沒有辦法,我也想讓大家真正的能提出來這一類的問題,反正我是以前提不出來,我想大家也是提不來。所以佛告捨利弗,佛告捨利弗,告訴些什麼呢?世尊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甚深功德給予眾生,饒益有情。我也是一個信使,我說,傳遞員、郵遞員,但在這個傳遞過程中,真是體會到阿彌陀佛恩德於眾生,予一切眾生大安的真實、功德的事實,拔濟一切眾苦的這種力,就在他的果地覺為因地心的底下,就在他的誓願中真正產生的力。
你把你心無诤能出生一切法,你好好地守護,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稱名,若多若少,若十萬,若百萬,若一萬,若一千,若一聲,十聲,但以無诤心稱念,即得稱念萬德洪名之方便。
這個是自受用,是阿彌陀佛的自受用、果地覺的自受用,要是沒有這個自受用的守護,我們所有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半阿彌陀佛。一半,一半是什麼呢?就是,只是說利於別人,自身沒有受用的,沒有守護的,沒有內容。因為我們所有的言說、意識、作為都是法呀,這些法都由心生啊,你的心是什麼樣子的?藍色的、白色的、黑色的、紅色的,你不知道呀;菩薩心、聲聞心、緣覺心,還是凡夫心,你不知道呀;這個地方呢給你一顆佛心——佛的自受用心,內誓,就是阿彌陀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內誓守護的根本所在,稱為根本誓。無诤心能出生一切功德,能利益一切眾生。
要發這個誓哦——了知當守護,內心無诤,稱念彌陀。要發這個誓,不發這個誓,後面可真學不成淨土啊,因為外面爭論太多了。這個心一認識清晰了,心無量光,心無量壽,無邊光、無礙光、智慧光、解脫光、清淨光、不思議光,你念無盡的光,這個無诤念、無诤心都可以生出來。那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利益一切眾生!因為不是造作來的,是無為而至的方便。誓願的心是傳遞的,不是修來的,誰能修來無诤心哪?修不來,學會用,我們要學會無诤心的運用,我們就真正開始念佛了,從佛的自受用心上念佛。
佛的果地覺為因地心怎麼傳遞給大家呀?你說太麻煩了,實際把他自受用、外受用一說出來,我們就能知道怎麼守護了。你用一個無诤的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你看到一個殺人犯,念阿彌陀佛;你看到一個逃犯,念阿彌陀佛;你看到一個做善事的人,念阿彌陀佛;你看到一個做菩薩法的人,念阿彌陀佛;你看到什麼樣的生命,一句阿彌陀佛,皆平等回施。本尊沒有成就,但是本尊安住了。(掌聲)
但將佛心融入自心,自心即佛心。這個佛心呢要知道佛的自受用。哎呀!這個徹悟禅師在這說的很親切呀,說念佛時即是往生時、成佛時、度生時,實際是無诤念守護之時。沒人能壞得掉,沒有人能修得來,這地方無生無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地方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有為不異於無為,無為可以運用於有為,度化十方,無所增減。一定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這就所謂的即下往生的事實。實際就是個法的傳遞,不是修證所為。果地覺為因地心即是給予。我不知道是不是佛恩,反正這個地方浩浩蕩蕩。
讀《悲華經》,讀阿彌陀佛的因地,阿彌陀佛的因地稱為無诤念王,他就是無诤念來作為自己根本守護的。若這個根本守護得見方便了那我們再說他受用,這時候所謂的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回向為首,游戲生死煩惱林中,至教化地,以本願力故,就是以無诤念故,利益一切。誰不平等了,誰不平靜了,誰顛倒了,煩惱了,你都有機會幫助他,怎麼幫他都行。你有能力,你有智慧,有方便。因為什麼呢?你用無诤念安立了。
這真要立誓哦,不立誓不行,不發誓真不行,對,真要有這樣一個確認,那我們就是真正的念佛,果地覺為因地心的一個念佛人了,接受了這樣一個傳承。四十八願都是他受用方便,像那三個願望說:“設我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普利諸群品”。這樣的說法中,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正覺”——實際這都是利益別人的;唯有無诤念是自利的——安樂呀,安心哦,無起無作,無對無待,未見實相亦運用於實相,未依親證而安樂於法益,我們也證不到什麼,但是法義炳然。
我們在讀很多誓願,什麼什麼“我建超世願,名聲傳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你讀那願望都是給別人說的,都是利益別人的。干什麼呢?令眾生聽而生信,得以回歸,回歸什麼呢?無诤念!
根啊!心念無诤是為根本,守護住這了,淨土教法就可以解開了,打開它的大門,要不然大門打不開啊,我們站在門外再念佛,一劫、二劫、三劫、五劫,你一直在造業,沒有進門啊!它這個地方直指如來種姓,在《法華經》中世尊講:“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這就是佛種緣起,無诤念就是佛種緣起,真實不虛!
淨土教法就是一乘啊,唯說一乘!唯佛是念!那我們要真是念阿彌陀佛的人惟無诤是念!惟無诤是念!沒問題吧?這地方沒問題的。假如你今天晚上回去念佛了,你跟以前念佛不一樣,你有傳承了,因為啥?你沒有疑慮,這個地方不建立疑慮,連“信”都不建你建啥疑慮呢?只接受就行了!說“隨順得入如來智願業海”。這個願得守護啊,不守護可對不起自家啊,真正作為念佛人,當守護於此,心念無诤!要經常發這樣的願——心念無诤。
別人說啥都可以,但你給他合合掌:阿彌陀佛(眾念:阿彌陀佛),(師笑)對,我們在念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你念哪一個都相應,沒有不相應了“請佛住世,請轉法輪,常隨佛學,乃至隨喜功德”,你會隨喜了,要不然一聽,這個人說得不順耳,那個聽了挺順心的,都沒有阿彌陀佛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功德的守護啊!一定要把這個無诤念、這個根本戒守護,悄悄的(師作小心狀,眾笑),悄悄的。我們這樣真正了解了佛、佛的恩、佛恩浩蕩。我們是念佛人啊,你是念佛人了,你走入這個門,你真是念佛人,你感覺到佛法輕松了,佛法喜悅了,這個地方,非修證得!非不修證得!是我們承接了佛的恩德——佛心為己心,我們己心即佛心。
啥叫“佛心”啊?“願”守護,“誓願”守護,這簡單到沒辦法再簡單了,但是功德唯佛與佛能知!你坐也阿彌陀佛了,站也阿彌陀佛了,走也阿彌陀佛了,你怎麼能不念佛呢?佛恩充滿了過去現在未來,你怎麼不念佛?這一顆無诤的心一旦接受了,佛恩哪個地方不存在呢?哪個因緣中不成立呢?說未見實相,運用實相,那我們念念就是阿彌陀佛了。
好用!教法清晰簡單,好用!但你得接受,不接受,我沒辦法你啊,你不接受我還是沒辦法。有些人拼命念佛,念得苦得不得了,嘴也干了,舌頭也爛了,但是還是煩腦,我這地方不讓你煩惱,因為這是歷代善知識慈悲地和盤托出傳播的諸佛的甚深的功德——佛的覺悟,親證的甚深的功德的內誓!我們嘗試著去守護,去體驗,一點一滴的,你一定是一個輕松的念佛人。
就像七菩提分中講的一樣,正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我們具足的,你這一念無诤具足這七覺支分、八正道分!你算啊,裡面有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智、正定,沒有嗎?這一句無诤念的功德到底有多大,我們慢慢地體驗,這就是我們以後的修行。知佛恩、報佛恩,所以依法而行是為真報佛恩啊,菩薩們!不然大家說我很辛苦叫報佛恩,那地獄裡那麼苦他們沒報佛恩啊!我們學習佛智慧、慈悲、善巧、方便,但得諸樂,無有眾苦的呀!這樣看,我們來談“知恩報恩”,我們寫這四個字,手不軟了,要不然掂不起這力啊,想的時候心裡沒有底啊!因為不知道怎麼報恩,也不知道恩在哪兒。
善守護“佛的果地覺為因地心”,明自心,用自心,善用其心!何為菩提心呢?如實知自心,是為菩提心!大家會不會發菩提心呢?無诤守護!
對,我們接受了這種自誓的守護,再出去念佛,再給他念佛,保證我們這一群人都是念佛人了。要不然不是念佛,我們在念分別、執著、妄想、善惡、人我、功夫、大小,沒有念佛!因為你守護這個秘誓了。張嘴念佛,合嘴念佛,舉手念佛,抬足念佛,無不念佛!念念佛心住持故!所謂的“佛力住持,即得不退轉”,真實不虛!
念佛人一定是不可思議的人——“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大家都不是驕慢的人,要不然聞不到的,起碼聽不到(眾笑,師笑)。看似簡單,來之不易!我們大家都實踐過法則,兜圈子的多——沒有直接接受法則;想象的多——沒有直接接受法則;實踐的多——沒有直接接受法則。所以佛法無修修啊(師笑),沒有什麼可以修證的,但我們不斷地在依著佛的秘誓去守護著佛的果地覺,運用這個果地覺。
那我們再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十萬遍沒問題的,三萬聲也沒問題,兩萬聲也沒問題,念十聲你也很歡喜,念十萬聲你也不會感覺到累的,第一聲跟最後一聲一樣的安樂的,因為有無诤的守護。看到善人——往生,惡人——往生,看到菩薩——往生,看到蜎飛蠕動——也往生,看到驕慢的人——往生,看到懷疑的人——往生,因為心念無诤故,平等攝化,無所障礙。你不是真的念佛人嗎?有這個秘誓的守護,有這個誓願的守護,我們就真正地作為念佛人了,因為彌陀念彌陀故。心智無诤,只是彌陀念彌陀!那我們一有诤念了,誰也念不了彌陀,反正是念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業習、是非、道理。
這一點呢,有這麼個供養大家的機會,我們當珍惜哦,真是要珍惜!
這可能是到廬山了,這個祖庭的加持、大佛的加持。剛才為什麼要講大佛的故事呢?我為了受加持啊,作祈禱,要不然我不敢講哦,我怕雷劈我,你知道嗎?(眾笑)不是這樣簡單地給大家了,我真不知道雷會不會劈我啊。
現在人呢要不復雜人似乎不是講佛法的,對不對?這太簡單了!所以我們先讓大佛站立起來,才能講法,因為,要不然不受這個加持,不知道裡面是……佛法至簡至明,恩德浩蕩,真正的從無始以來的業,一次性地令我們解脫,說“橫斷生死,閉塞惡道,通達善趣”。真實不虛哦,菩薩!真這麼簡單哦!
你下去懷疑的時候,你找個地方忏悔就行了,因為我們祈禱大佛了,我不過是個代言人,你要罵,你找阿彌陀佛去,這可不是我惹的麻煩,我告訴你,我真怕擔責任哦(師笑),我給某某一開始就講,說咱先講講大佛,要不然不好講,對,像這一類的甚深教法難宣化,機遇難成熟。因為我們這麼一群人呢,福德因緣也好,佛陀的加持也好,大佛的加持也好,有護持祖師道場的這些菩薩們在這兒守護著,要不然真講不來,我也講不來,不敢講,怕講得太簡單了,別人唾我。真是這樣子哦!唾你一臉咋辦呢?
一切諸佛如來出現於世,是為了令眾生得究竟解脫呀,為一切眾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在不是為了給大家找麻煩啊,一絲麻煩都不會給大家找啊。從小解脫、中解脫到大解脫,無一不是給我們解縛啊,我們心裡有一絲障礙都給你解,解除掉才是對頭的呀!這樣的佛陀我們才來皈依,才來禮敬,才來學習呀!要不然我們學他干啥?天天讓我睡不著覺,坐立不安,暈頭轉向,東奔西跑?我學他干啥呢?
嗯,希望大家在這個地方守護,今天晚上好好的多念一念無诤心,啥也不要念,念念無诤心。佛心、自心原無差別的。我們運用這個原無差別,直接把阿彌陀佛這個內誓接受過來,三無差別是真實不虛的哦!我們就用佛心知自心,守護自心!如實守護自心,如實知自心,即為無上菩提心!你還要啥心啊?(大眾在師作此問後,經短暫沉寂回過神來,歡欣震動,一片沸騰)應該鼓鼓掌。
我們有時候把菩提心搞得太玄了,實際不是……(菩提心)真是那麼親近,那麼親近,那麼親近,親近得很吶!才是菩提心。
時間就這麼快,到點了。(眾不捨,稱阿彌陀佛)對,兩個小時嘛,是吧?差幾分鐘,差幾分鐘讓大家放放松,放放松,放放松。(有人:“感恩師父”)感恩大佛!感恩大佛!感恩阿彌陀佛!沒有這個大佛這個站立起來,誰也不敢講阿彌陀佛這樣甚深不可思議的教法呀,這不是佛宣化誰敢講啊,咋講啊?沒人敢講,全是佛的加持。
今天下午回家了,回去了,休息了,多念一念這個無诤心。不回去也行!但是要念念無诤心,把這個事情處理好,那我們真正做一個念佛人,使更多的人來念佛,來學佛,做一個真正受益於佛法的人,而不是背負負重的一個學佛人,真正得到喜、輕安、定、慧、方便!
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