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五力往生法
多寶講寺敏公上師講解
目錄:
一、海公上師《上師供講記》
二、海公上師《上師供續記》
三、昂旺堪布《修心七義論講記》
四、帕繃喀大師《掌中解脫》
五、密法裡不共的往生法
諸道未竟死時俾能作 平穩善巧罪墮師遮舉
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 往生清淨剎土求加持
《修心七義》裡邊說的“五力”——五力門,又分兩段:一段是平時一輩子要修的五力;一個是說臨終的時候,亦需五力;——實際上是一個東西,就是臨終的時候修,著重於一些如何往生的問題。這是一種修法,是共同道的大乘道以五力往生的一個教授。
另外一種是不共的——密乘道裡的修二次第道、或者上師本尊瑜伽裡邊的往生法,是以五力為基礎的往生法;這是不共道。
這兩個教授,《上師瑜伽》裡邊都有。所以說《上師供》是寶貝。
《上師供》屬於無上部;在藏地,那些初學的都不能念的,要經過無上部灌頂的才能念。我們在四川昭覺寺的時候,跟很多藏人有接觸;有很多人歡喜藏地去住一段時間、去參學——這些現在很多。他們告訴我,藏人知道我們念《喇嘛卻巴》,翹大拇指,“哦!你們了不得,念這個經了”。我們漢地的人呢,卻自暴自棄,好象念《上師供》不夠胃口,拼命要求《大威德》。這個已經是跟《大威德》同樣的、配合的修法了,是海公上師的慈悲,才降低要求給我們的。這個不好好修,當他一個很膚淺的東西來看——實際上《五字真言》也不膚淺了,但是我們不識寶!漢人就是貪心不足,拿了寶貝,還再要寶。再要寶,拿不到的寶拿了,糟糕!出事!——把這個好好修起來,受用極大了;《上師供》修好的話,不但是現世,第二輩子的事情都能給你安排好了,不要著急了。
有的人不懂密法,以為年紀大了,密法不能修了,再修以後往生到哪裡去也不知道了;趕快念阿彌陀佛去。這樣的人有沒有?我們這裡很多。這個地方,就是針對這些人的思想。我們早就說過了,修一切法門的目的——在講《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時候就講了,一個是增上生,一個是決定勝。決定勝呢,現世或者後世能證到殊勝的佛果、或者是阿羅漢果,解脫、菩提,總是這個;而阿羅漢果也不究竟,最究竟的決定勝是成佛。增上生呢,在沒有成佛之前,要找一個暇滿的身體、殊勝的身體、能夠修行的增上生;增上生裡邊,就包括淨土,也包括藏地再來的佛爺——發願在娑婆世界度生的。
海公上師講很多的轉世佛爺又來、再來……,這一輩子沒有全部三身圓滿,第二世又來,第三世又來。慢慢地,無行般,——就是已經修得很高了,不要努力,這輩子就成就了;就像六祖大師一樣,前一輩子修得極好了,這輩子一句話就開悟了,一觸即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馬上就開悟了,這是無行般。有行般,以前的善根還差一點,還要用功,再證到即生成佛的雙運位。
這些已經談到往生的事情,就是第二輩轉世的事情了。這裡專門談這個問題。
原文:《上師供》——五力往生頌
諸道未竟死時俾能作,平穩善巧罪墮師遮舉,
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往生清淨剎土求加持。
“諸道未竟”,假使我們前面修的道,尤其是密宗道生圓次第,假使沒有修好,還沒有修成功,死亡到了,該怎麼辦呢?就是修五力,修往生了。“死時俾能作”,能作什麼?能作“平穩善巧”。
一、海公上師《上師供講記》
“俾能作”三字,應連下“平穩”二字讀,死時平穩者,謂心清淨安穩,無業障之昏沉痛苦也,若有業障,死時無知覺,雖有人為修往生,亦不能接受也。
海公上師在《講記》裡邊講了很多,在《講記》的八十七頁。“諸道未竟死時俾能作”,“俾能作”三個字,要連下去念,連“平穩”一起念。假使說“諸道未竟”,沒修好,或者甚至說還沒開始修,那麼死來了,怎麼辦?藏地有這個辦法,死相現前,可以修一個法把他解除,比如修長壽法解除。如果說業很重,解除不了的,就修往生法。
“俾能作”什麼呢?能作“平穩”。“死時平穩者,謂心清淨安穩,無業障之昏沉痛苦也”。就是說,在修行沒有成就之前,要死了,怎幺辦?要求心能夠平穩下來。什麼叫平穩?心清淨、安穩,沒有業障的昏沉、或者有劇烈的痛苦。有些人死的時候糊裡糊塗,心智不清,什麼法都修不起來,就跟著業跑了——跟著業障所現的相跑了。如果是極大的痛苦,也是修不起法。這個就靠平時了;平時如果修得好的,這個時候就會平穩。在《續記》裡邊,他怎麼說呢?他說,“所謂‘平穩善巧’,不非時死,亦不極痛苦死”。去馬路上被汽車碰一下就死掉的,糊裡糊塗,痛死了,那你什麼法都修不起來了;這個希望避免。也不要極痛苦;有的病極苦,痛得什麼都想不起來,也提不起心修了。這都是障礙,要除掉。希望加持心能夠平穩。
我們曾在溫州妙果寺住。他們這個廟,當時文革是幾位老太太保下來的,她們當時就住在裡邊;後來開放之後,就能維持下來。所以她們是有功之人。妙果寺裡邊當她們功臣看待,很重視的。有一個老太,是不是她們中間一位就不知道了,她平時念佛。有一個時候她害病了,那時候我還在妙果寺住。人家以為她要往生了,結果她念佛都不要念,她說她不想死,——好象這個法門,對她不起作用了。可能她平時發的願是不想要死掉的,不念了。後來好了,總算病好了。病好了,又開始念了。這個是極危險的事情,到關鍵時刻,把那個法放下來了,那糟糕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業障起來了。
死的時候沒有知覺不行,極痛苦也不行,非時死也不行,要“平穩”。海公上師就說了,死的時候,假使你糊裡糊塗,已經半昏迷狀態了,“雖有人為修往生”,淨土宗助念一樣的,即使你給他助念,耳朵裡給他塞錄音機,他也聽不進去了,他不知道你說啥東西。“亦不能接受也”,接受不了了。所以臨終,一定不要有這些昏沉、痛苦,要平穩。
“善巧”者,心靈不迷,能自主宰,於五力能運用也。
“‘善巧’者,心靈不迷”,同樣的,不要迷掉,“能自主宰”,自己能夠作主,能夠用五力。往生要靠自己五力來;淨土宗要靠臨終十念,你不念了,就像那個老太一樣的,放下了,那就糟糕了。這裡邊就是說,要“平穩善巧”,不要有一些業障蓋住,否則心智就糊塗了,用不起來了。五力能用。
有罪求師“遮”,謂遮止業障也。一切送往生,皆用大威德之法,以其遮止業障之力強也。“舉”者,地獄相現,將墮落時,求師拔濟也。平時於此求遮舉之法,應有練習。無常之理,尤要修起,則死時能平穩善巧,此等法方能應用也。
假使有罪的,——“遮舉”,這個就厲害了。“罪墮”,假使有罪的、要墮落惡道去的;“師遮舉”,求上師能夠把業障“遮”掉,從惡道裡“舉”起來。
“一切送往生,皆用大威德之法,以其遮止業障之力強也”,大威德往生法,遮止業障的力最強。有些人把這個法丟掉,另外去念會集本;這個有點兒對佛法太不了解了吧。這也不是我們這個法特有的。一切印度、西藏的法,管你顯的、密的,修法都有兩種:增上生跟決定勝。你能夠修持成功最好;假使不行,可以換一個暇滿身再修。馬鳴菩薩的《起信論》後邊就有:假使臨終的時候修往生西方,就可以重新再來修。——這個是一樣的。所以每一個法門都有往生法。
這裡就是說,大威德法送往生,力量特別強。我們不是每年的七月十五燒一次往生嗎?只要你自己不是堅定不去的話,護法菩薩決定送你往生到西方去。遮止業障的力量是特別強的,放心好了。
“‘舉’者,地獄相現,將墮落時”,地獄相現了,已經要下去了;“求師拔濟”,把他救出來。“平時於此求遮舉之法,應有練習”。平時經常要求“遮”、求“舉”,臨死才有功能,可以想得起來;平時不練習的,不念的,臨死的時候想也想不起來。怎麼遮呢?平時念慣了這個咒,把念頭一提起來,這就遮了。後頭還有很多例子都會說這個問題。
“無常之理,尤要修起”,就是說要修無常;不要以為自己躺了,無事一樣的,要經常想到無常。經常修起這個念頭,死的時候當然平穩善巧了。因為平時經常在練,臨死就不會匆匆忙忙地抱佛腳了。平時不練,臨時抱佛腳,運氣好的,有善知識幫助,也許會幫助你往生了。假使碰不上的話,那麼不就是失去機會了?“此等法方能應用也”,平時要善巧,平時要練習。所以說無常的念頭,平時都要用。
“五力”者,特指修往生之五力也。
“五力”,是什麼“五力”?特指往生之五力。以前有些居士東看西看的,這個五力、那個五力,弄了很多,對來對去、糾纏不清。我們說《講記》有五力、《續記》有五力、《慧行刻意》也有五力、《修心七義》也有五力、帕繃喀大師《掌中解脫》也有五力,大同小異——意思是相同的就可以了。不要糾纏於這一個名字、那一些內涵,對不上號等等,這些就不要去管。實際東西不用,就在牛角尖裡鑽來鑽去,失去了好的機會。
就像有一個“問橋”的公案。一次有人打齋,一個僧人趕齋經過一座橋。過去沒有這座橋,過河要靠船,很耽擱時間;橋一造,大家很快都過去了。那個僧人跑到橋邊就問了:“這個橋什麼人造的?什麼時候造的?哪一位居士發心的?……”問了半天,人家說:“你不要問了,趕快去趕齋!你是趕齋去的,再問下去,時間過了,你趕不上了。”他還問“……”,問了一半時,人家趕齋的都回來了,過了午了,都吃好了。
這是一個比喻,也是個公案。你牛角尖裡糾纏,把大事都耽誤掉了。你去趕齋,就趕齋好了;這個橋,你利用他過去就對了。至於說哪個造的呢?好多錢呢?哪個工程師設計的呢?……不要問了!這樣問起來,哪裡會有個底?世間上的事情,你什麼都要去問,你一輩子連一個事情也問不完。——這個人幾歲了?他怎麼念書的?怎麼培養的?……把大事耽擱掉了:趕齋去的,齋趕不到,餓著肚子回去。這是一個很諷刺的公案,希望討論的時候不要鑽牛角尖。
若人將死,應先修魔怨之消除,所有病人之物,應全部供養三寶。喇嘛將圓寂之前數月,已將全部財物供養各寺院,求僧團誦戒之回向,以消滅戒障;喇嘛本無戒障,為後人示范耳。如是發願再生早入清淨僧團,決能滿願。
這裡邊五力。將死的時候,“應先修魔怨之消除”。前面說過的,魔怨要消除;就是供養它,使它不要作對。所有病人的東西,全部供養三寶。“喇嘛”就是康薩喇嘛。海公上師把這個事情說了一下。康薩喇嘛圓寂之前的幾個月,把所有的財產全部供養各大寺院;因為康薩喇嘛說了這個話的,不再轉世了,藏地不來了。供養佛、僧的目的,求僧團誦戒的時候回向,使“消滅戒障”。這是示現給大家看。我們的戒障——受了戒之後,你說你沒犯?可能犯了很多,你自己不知道;所以說要求大眾僧給他一起消災,消除戒障。“喇嘛本無戒障”,海公上師親近康薩喇嘛很久了,他是一個大成就者,有什麼戒障呢?“為後人示范耳”,給後人示現的,叫後人要這麼做。
“如是發願,再生早入清淨僧團”,你這樣供了僧之後,就發願下一輩子可以早一點進入清淨的僧團,早一點出家;“決能滿願”,你這個願決定能夠滿。這是已經把這些福德安排好了,那你下輩子要早些出家,到清淨僧團,決定滿願的。
其次如造像刻經,回向功德亦大。最要者,一切所有,悉應捨完,若有纖毫保留,則四百四十病之病根尚在,不能立脫也。要有決死之心,方能往生。
其次,如造佛像、刻經的功德也極大。最重要的,“一切所有皆應捨完”,就是說一切的自己的財富,全部要捨完,不要留一點點。“若有纖毫保留,則四百四十之病根尚在,不能立脫也”。我們不是講過,那個老修行,什麼都不要的,穿的衣服也破破爛爛的,但是二塊錢還要保留。為什麼?死時火化要錢,他希望不要把他扔到山裡去,所以包了兩塊錢。這幺一點保留呢,——四百四十病的我執的痼疾還在,不能解脫。“要有決死之心,方能往生”,不要貪著財產。
修定力之法,應觀心間獨德、或吽字、或光明、或本尊、宗大師,即是自己之識;一切全身毛竅,悉皆閉塞,別無出路,惟頂上有一孔如瓶口,如歸依觀中所修,即是往生出路;再想極樂之莊嚴,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召喚之聲,自心努力,極欲趨往;心識向瓶口彈射迸出,用力而修,二十四小時內即成就。
“修定力之法,應觀心間獨德”,修定,這個力量怎修呢?就是觀“獨德”、或者一個“吽”字、或者光明……,這就是往生的破瓦法——傳過法的都知道,就是心間明點。這個明點可以是光明、或者一個“吽”字、或者本尊、《嘎登納甲》就是宗大師的相,就是自己的識、自己的命。再觀想全身毛孔、毛竅全部閉塞,別無出路。(一般密宗說一個人的識出去有九個地方,最不好是腳板心,那是下地獄的,這在《俱捨》裡有,其他的書也有。)其他地方全部閉掉,沒有出路,只有頂上開一個門,就是頂門,跟瓶口一樣,如《三皈依觀》所修的,往生的時候就是這個門出去,我們學過破瓦法的都知道。再觀想極樂世界的莊嚴,阿彌陀佛與諸上善人在喊,叫自己去了;自己努力,就是心裡有極踴躍的心,願意到西方去。“心識向瓶口彈射迸出”,就像一顆子彈一樣的,從頂門一氣沖上去,“用力而修”,好好地修,“二十四小時內即成就”。
“嘿”一下子用氣力把他彈上去。平時“嘿、嘎”,就下來;到臨終的時候,“嘿”一下子,不“嘎”,就射出。但是不能太早;我們說過的,如果過早的修這個法,就是殺生,殺修行人,這個是犯戒的。這樣子修,就是修破瓦法,二十四小時就可以成功。“嘿、嘎”“嘿、嘎”修的時候,有人感到頭上有點癢、或者感到頭頂有點軟的感覺,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其他的,把孔雀毛插進去,怎麼怎麼的,不一定是這個;有一定的征相出來就是通了。通了以後,假使“嘿”一下子,那時候就出去了。這是一種。
或觀上師心中光鉤,鉤攝自己心識而上亦可。
或者是觀想上師心中的光鉤。這一種法海公上師講得很多,其他藏地的一些大德也講,是一樣的。上師在頂上,上師心裡放一個光鉤(不要想鐵鉤子,很痛的,),光所成的鉤,那是軟軟的,沒有物質的,就是一個光明,鉤攝自己的識心向上亦可。上師在自己頂上,從上師心裡放個光鉤下來,把自己的心、或明點、或者觀成的本尊,鉤上去,鉤到上師心裡邊,也可以。
其修成之相,但頭頂骨軟,或發熱即是,不一定開孔也。
“修成之相”,“頭頂骨軟,或發熱即是”,不一定要開口,不一定要打洞、插孔雀毛,不需要。海公上師也說,頭頂骨有點發軟、或者發燙、或者發癢,這個都可以了;也有一些修到後來流淌血、膿水等東西,這些都是開頂的現象;那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插。
第二,應熟修度眾生之菩提心、與離我執之心。
第二,“應熟修度眾生之菩提心”,這是重點。淨土宗也說,三品往生都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淨土法門是大乘法門,你沒有菩提心,連造作的、相似的菩提心都沒有,你哪裡相應呢?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從他的極大的菩提心出現的,你要跟四十八願相應,要四十八願度眾生,那你一定要與菩提心相應。你沒有真正發起來,也要跟他順、就是要知道。熟修度眾生的菩提心,天天要念,念的時候不要有口無心;這個心,要把他一層層的熏習,熏到後來這個力量就會強。
“與離我執之心”:一個是要度眾生的菩提心;一個不要有我執。我執是菩提心的對立面,在《修心七義》裡邊,就是不要有我愛執。這兩個是重點,修菩提心,不要有我執。
第三應作黑業之洗除,即布施供養等。
“第三應作黑業之洗除,即布施、供養等”。再做布施、供養,就是六度的事情。
若法身光明曾現一二次者,死時不必再修此法,以法身光明,與諸佛相應,可隨願力溶合,往生所求之淨土,或者金科現前,即入本尊金科。
“若法身光明曾現一二次者”,那是修生圓次第,修到超死有、得法身的時候,現過一二次光明的,死時不要再修了,自然會顯現。“以法身光明與諸佛相應,可隨願力溶合”,就是說,已經現了法身光明的,前面那些方法不用也可以了——自然你跟佛相應了之後,可以隨願跟法身光明溶合一體;你要生西方就西方、往文殊淨土就文殊淨土、要升大威德金科就大威德金科,隨自己發願。或者,“金科現前,即入本尊金科”,有的修得好的,臨終的時候,金科在面前一現,你馬上就進去了。
往生法者,乃為無修行,或修行而恐力不足者,特設此補救方法也。四種加行,亦應具足。
“往生法者,乃為無修行、或修行而恐力不足者,特設此補救方法也”,就是“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這是對那些修行沒有力量,沒有修行的、或者修行而恐力不足的——雖然修了,但力量根本不夠的,就是“諸道未竟”;或者是沒有修,或者是修了一點點,才用這個方法。已經現了法身光明的,到那個時候自然法身光明現,而與諸佛相應、溶合,隨願往生淨土。
所以不要以為密法修了一輩子,卻沒有一個淨土可去的,這些概念應當要打破。我們這一次所以要把這個講得廣一點也是這個道理。修行沒有的、或者修行力不足的,臨死補救的方法,——五力往生。
過去的海公上師、現在的佛爺一樣的,——灌過大威德頂的人走了之後,不必為他修往生法了。為什麼?他已經有大威德的頂灌了,只要三昧耶戒不破的話,自然會到金科去的、到淨土去的,並不需要再給他修往生法了。往生法就是我們七月十五修的那個,是為了那些沒有修行的、或者修行沒有上路的、力量不夠的,這些人要生淨土,就送西方了。而且,這個往生法可以拔濟那些造無間罪的,可以先把他救出來;然後轉個彎,再送他到西方去。所以說,這個大威德的往生法,力量夠強了,那些人還不放心,還要去……
死時往生,若有護法導引,易於成就,尤以康竹馬善於引攝中陰,隨其所好之境,而為顯現,引至應生之處。
“死時往生,若有護法導引”,假使護法菩薩給你帶路的話,這更容易成就。“尤以康竹馬善於引攝中陰”,康竹馬是我們大威德裡邊一個護法,他是最善於攝引,引攝這個中陰。“隨其所好之境,而為顯現,引至應生之處”,你希望生哪裡,他就給你帶路,給你送上去。所以說修大威德密法的人,他的保證很多;有的人就死不放心,一定要追求會集本,就是很難理解。
這裡講了四個“五力”了,但是有人數來數去,數不到五個。因為前面一生的五力講過了,臨終五力和它不同的地方,打開給你講了,其他同樣的就沒有說了。在《續記》裡邊呢,五個力都說了。
二、海公上師《上師供續記》
“諸道未竟”一頌是破瓦法,各各本尊各有破瓦法。“平穩善巧”言不非時死,亦不極痛苦死。“五力”即往生之力,亦說四力或三力;如淨土宗之信、願、行即是三力。
大家看看《續記》吧,他說“諸道未竟”這個頌就是破瓦法;“各各本尊各有破瓦法”。當然了,我們說“五力往生”,修破瓦法的人呢,就是破瓦法,可以跟破瓦法一起修;但是在《修心七義》裡邊,即使沒有破瓦法,這個五力,也可以往生。“‘平穩善巧’言不非時死,亦不極痛苦死”,什麼叫“不非時死”、“不極痛苦死”?意思跟前面一樣的。“非時死”,突然之間死掉了,措手不及,修法沒辦法修;“痛苦死”,心太痛苦了,也修不起來。這些呢,可以避免、遮掉,死的時候能夠“平穩善巧”。
“五力”呢,就是往生五力。這個不要執著了,可以三個力、也可以四個力。三力:信、願、行,就是三個力。我們這裡五個力,哪五個力呢?
五力者,一、白淨種子力,平時注意三業,止惡修善,已作之惡應忏悔。
“白淨種子力,平時注意三業,止惡修善,已作之惡應忏悔”。這個白淨種子力、修白法的力量,跟佛教羅睺羅一樣的:平時觀三業,好的要做,不好的不要做,止惡修善;假使已經做了壞事情的,馬上忏悔,洗干淨。這是修白法的力量。
二、攝取力,求本尊三寶宗喀巴大師攝引加持,加持要求。多有遠來朝山之人,雖到文殊道場,不知求願,或僅見燈見花以為幸運而已。應有進一步之要求。
“攝取力”,就是求上師、本尊、三寶、宗喀巴大師攝持加持,就是《上師瑜伽》。“加持要求”,要求加持;要求什麼加持?要求往生——往生就是說將來有一個殊勝的身體再來修行。
這是上師在五台山清涼橋講的。他有一些感想,很多遠來朝五台山的人,“雖到文殊道場,不知求願,或僅見燈見花,以為幸運而已。應有進一步之要求”。他說,很多來朝山的,到了五台山,文殊菩薩的道場到了、就是文殊菩薩的家到了。他不曉得向文殊菩薩求好的願、修行的願,只朝朝山,到了就滿足了;或者看到智慧燈,看到一些花,這是文殊菩薩的示現,給他起信心,他以為這個就夠了。你要有進一步的要求,對宗大師、上師、本尊、三寶的攝引加持,要有要求——加持要要求;要求什麼?最起碼得個增上生、殊勝的身體,能夠趕快的修行成功。
三、六度力,即大乘威力。障緣、倒引、前生怨對,人所難免,須有六度殊勝力,方能降伏。
第三是“六度力”,就是大乘的威力。修大乘的法門,“障緣倒引、前生怨對,人所難免”,每個人過去有業障、有障礙、倒引鬼、前世的怨家。倒引鬼專門把人引入歧途的;到了中陰身的時候,很多倒引鬼要把你引到惡道去的,這個要注意。
海公上師講很多這類公案。我們隨便說一個,一個人害病死了,他還不知道,以為自己睡著了。他就跑到街上,是四川成都,街上很鬧忙了,很多賣東西的地攤都在叫賣。到一個攤攤邊,有一個人拿了一個皮馬褂,很便宜。他貪便宜,買了;買了一穿,好了,畜生道去了。這個皮馬褂就是畜生的皮,一披就扒不下,就往畜生道去了。倒引鬼用皮馬褂來騙你,把它穿進去了就走了。
“前生怨對”,要阻礙你到淨土去的。
這些東西呢,要六度的殊勝的力量,能夠降服;六度就是要布施、忍辱、精進了,還要有一定的定力,才能超過這一些。
四、願力,即菩提心。
“願力”呢,發“菩提心”,這個不能少。
五、射力,亦名彈射力,即是定力。藏語名為“破瓦”,是飛勝義,往生必籍此力。修定若不修力,雖坐三年五年不動,亦於智慧無益。
第五,“射力,亦名彈射力”,就是破瓦的“嘿”一下,上去。“即是定力”,就是定的力量,修定要有力量。這個藏地叫“破瓦”,破瓦的意思呢,“飛勝義”(這個字錯了,可能“飛騰”,“飛勝”沒啥意思的,就是“騰”,跳出去了,破瓦法就是識從頂門一下子沖上去了。)。“往生必藉此力”,你要往生,必定要彈射力,有股力量才能去。有的人平時修行也好、做事也好,疲疲垮垮、懶懶松松,沒有力量的;這樣子的人,你求往生恐怕有危險的,因為沒有力量。做事情都要有力,念經象個念經,聲要拿出來,念得倒睡不睡、倒念不念的,你當心!你求往生危險的,沒有力。什麼東西都要有力,你往生也要力,沒有力的話,生不去。“往生必藉此力,”彈射力。
有的地方還說,——那是高層次的、修生圓次第的人,你這個彈射力,彈的時候,單是“嘿”一下的話,自己想的力量,還要給你加一把力,用什麼?寶瓶氣,“嘭”地給你彈上去,把你送上去,這個是更可靠了。當然沒有修生圓次第也不能亂修了,修錯了更糟糕。就是說要有力。
這裡,海公上師就感歎當時的人了,“雖坐三年五年不動”,閉關,三年五年坐了一動不動,很好。但是“亦於智慧無益”,沒有力的,疲垮垮地在那裡,靜是靜下去了,沒有智慧,力量沒有。沒有力量啥東西呢,就是昏沉了。
我們上一次講的,定有住分、明分。明分裡邊要有策舉的力;策舉力要極強,才是三摩地。極強的策舉力不夠了,就是細昏沉、細的沉沒了;如果是策舉力已經不夠了,那是中的沉沒了;策舉力都沒有了,不是粗的沉沒,快昏沉了,昏睡——力一點也沒有了。修定一定要有力,這些都聯系得起來的。
這是《續記》的。這樣講應當是夠了,但是這個事情關系到很多人,可以打開再講一下。海公上師是結合了破瓦法一起講的。定公上師傳的破瓦法,是顯密合修的,薄薄的一本書。有的人可能傳過,也可以用。
我們這裡傳的是佛爺的破瓦法:頂上是阿彌陀佛,但是你要知道,頂上阿彌陀佛就是上師。你觀想的時候,觀上師也好、觀即師即佛也好、就觀阿彌陀佛也好,那個“嘿”一下,就到上師心裡去了,就帶你到西方去了,也是一樣的。
修行沒有到家——就是力量還沒有生出來,死亡到了怎麼辦呢?有辦法的。——有的人,他所以要去修淨土,就是以為年紀大了,修那麼多東西修不起,怎麼辦呢?還是調個法門。這個用不著調,這裡往生法有的。就是說,你修行沒有上了要處,——沒有上路,甚至還沒有開始修的,或者修了沒一點點的,就可以修往生法。往生法在藏地叫遷識法。
遷識法是很高的法;大家記得嗎?馬爾巴兩次到印度見那洛巴。後來回來了,密勒日巴就問他:“遷識法學了沒有?”他就把印度帶來的很多經書翻,沒有!第三次,又去。年紀大了,路不好走,人家勸他不要去,一定要去!這個法拼了命求來的,那是極珍貴的了。——就是遷識法了。當然有高有低了,各式各樣;這裡講的不是很高的,因為很高的是圓成次第裡邊的遷識法。這是說修道還沒有上路,生圓次第沒有上路的,這個法門就不能修了嗎?有什麼辦法呢?不著急,遷識法、往生法。
往生法過去很多。總的來說,兩類:一種是共同的,大乘修心的方法,就是《修心七義》裡邊的五力往生的方法;一種是不共的,密宗的,也是在五力的基礎上,加上一些修法,也是一種遷識法——往生法。我們《上師瑜伽》、《上師供養法》的教授,他裡邊兩種:共同的大乘的五力往生法,有;五力為基礎,《上師瑜伽》本身的、密宗的、不共的遷識法也有的。所以這個裡邊呢,極殊勝。臨終的時候,這兩種看你用得起的。
一般的、密宗一點也沒有修過的,大乘的往生法,也是有極大的用處、極大的利益。就是說,既使你密法還沒有上門,哪怕你大威德灌頂都沒有灌,你就用這個往生法好了,共的,共同的往生法,大乘道的,就是顯教的了。這個好處也很多,就是《修心七義》中大乘的往生法,——“五力重威儀”,五力來修往生。
這個書到了。帶來的,就看這個書,把重點說一下。
修的時候,臨終的時候呢,第一,把所有東西、財產全部供養給上師、三寶、僧眾,什麼東西都不要貪戀,這是白淨種子力。
然後,自己的三昧耶戒,好好守好。
上師、本尊面前供養曼茶等等,發願;發什麼願?死有、中有、乃至後有一切生中兩個菩提心——就是願、行菩提心,或者高一點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永遠不要忘掉,而且能夠修《上師瑜伽》,永遠不離上師攝受,這是發願力。
再一個,自己從無始到現在,受了很多的苦,都是我愛執,“持愛自己災害百損門”,受了很多苦。如果你放縱他,再隨他自在的話,將來還要受更多的苦。所以說,把我愛執,一定當成頭等的敵人,要把他消除,這就叫拔除力。希望把這個我愛執,連根拔掉。
一切處,不論在哪裡,思惟“上師瑜伽”——就是不離上師,不離菩提心,是牽引力。這五個力,修好之後,決定往生!
這個裡邊,如果加上一切法空的道理,就是出離心、菩提心、真空見,大乘的三主要道,加進去,在這個狀態裡邊往生,決定會成功。威儀什麼呢,右肋而臥。
時間夠了,下一次大家把《修心七義》帶來吧,還有一個參考的,帕繃喀大師的往生五力。今天就到這裡。
上一次我們講到,假使這一輩子修行還沒修到要處,或者還沒有上路,那怎麼辦呢?有人就很著急,——以為密法,沒辦法了,要去另外找路子。
昨天,吉林一位居士,也是這麼一封信。我們就給他說,我們正在講這個問題。密法裡邊一切法都全的,尤其是宗大師的??道次的修法,每一個法都不會漏掉的:從凡夫開始,一直到雙運道,整個的、完整的一套。如果壽命到了,還沒有修成的,那用往生法(遷識法)。這個在密法裡邊是有的,用不著到外邊再去求其他的。而且,如果大家看過法尊法師的《論文集》的,也可以知道,密法裡邊的往生法遠遠地超過我們漢地的那些方法。
我們這裡呢,格魯裡邊的,就是這個五力。上一次,我們不是講了海公上師的《講記》跟《續記》嗎?裡邊說,往生的,有三力的、四力的、五力的。淨土宗是三力:信、願、行了,信,當然是信阿彌陀佛了。我們呢,就是有五個力了——這是大乘的往生法,還沒有加上破瓦法;如果破瓦法接上去,或者,是用不共的、密乘的、三身的合修法,那方法更多。
法尊法師也舉了一個,“啞巴齋”,就是專門修淨土、精進行道的一種方式。一天吃飯,一天不吃,不說話,專門念咒。——這樣,漢地還是沒有看到過。這些法在藏地的密法裡邊,多得是。——這些過份的擔心,是多余的;他不知道,也不能怪他;那幺學過知道了,該就是要放下心來了,不要再這麼猶猶豫豫的。我們說做什麼事情都不能猶豫,要決定,要生勝解;勝解還要定解,力量才來。我們經常強調要有力,這個力從勝解、定解來的,猶豫的就是沒有力的。
所以正好這個因緣。如果去寧波講經的話,就不能把它廣講。這一次也是我們的殊勝因緣,可以把這一點,強調地多說一些。昨天我們說了,遷識法(往生法),在《上師供》的傳承裡邊、我們這個教授裡邊,兩種都有。一種,是共同的、大乘的,修心往生的遷識法;一種是不共的密乘的遷識法。這個《上師供》裡邊都包得有。
那就是說哪怕你密宗還沒有沾手,那你可以靠顯宗、波羅蜜乘的往生法,也可以用。上一次呢,我們略略地介紹一下《修心七義論》的。今天,請大家把他帶來了,就把這個地方打開來,仔細講一下。這個是我們的重要的事情了,就不要怕耽擱時間了。
三、昂旺堪布《修心七義論講記》
《七義論》裡邊,有一生修的五力,還有臨終時候的五力。一生修的,我們前面講自他相換的時候講過了,——整個要從自己現世修行裡邊用的。
萬一修法未成,業報到了,該怎麼辦呢?這時我們也有往生的五力。這是在《昂旺堪布文集》第三冊第一九十四頁(單行本七十三頁)。
頌曰 :“ 大乘往生法 五力重威儀”。
臨終的時候,這五個力量可用來往生,這是很重要的事情。威儀可以用吉祥臥,就是佛涅槃的樣子。——這裡伽喀巴大師,提倡這個威儀。這裡我們就看下去了。
彼行氣功,呼黑拍,破頂門之往生法,不如大乘法往生殊勝。此以五力為資糧,而成往生。彼無五力,徒修往生法者,如鳥系腳,雖飛不遠。又惡業未淨,雖獲往生,而非善處。故修往生法,須依大乘,以五力為重也。
“彼行氣功,呼黑拍,破頂門之往生法,不如大乘法往生殊勝。”外道的氣功,也有偷這個法的;密法裡邊、破瓦法裡邊,也是用氣的——用寶瓶氣,把他彈出去(或者用自己的悅樂心,這個我們後頭還要講。)
這是先講密法以外的,大乘裡邊的。這個破頂的往生法,固然是很好。但是如果沒有內涵,單是把頂開了,也不一定往生;而真正的內涵、重點,就是大乘往生法的五個力。這五力是重要的;這五力就是往生的資糧——往生就靠這個。
“彼無五力”,就是那些修破瓦法的,假使沒有五力,即使你頂門打開了,能不能往生呢?“如鳥系腳,雖飛不遠”,他頂門是開了,但是沒有這五個力(力量不夠),等於一個鳥,腳給人家捆住了——繩子多長,他只能飛多長;再遠就不行了,繩子把它系住了。就是他自己的業、煩惱系住了,飛不過去了。這是說盡管你頂門開了,如果出離心、菩提心、這些大乘的往生法沒有的話,你還是飛不遠、去不了。所以說,不能單從破瓦法上邊著力,其他的幾個力,更重要。
“又惡業未淨,雖獲往生,而非善處”。還有一個,這個殊勝的大乘往生法如果沒有,你這一輩子造了很多惡業,雖然往生了;往的卻不是淨土,往的是惡道,那你糟糕了,——這個“往”,不往還好一些。所以說修往生法,一定要大乘的五力為重。破瓦法,我們不排斥,這是一種方法;但是沒有大乘的五力,要麼飛不遠、要麼往的地方不對頭,那還是不能往生淨土。
所以說五力為重,這個頌裡邊“重”就是這個意思。
於往生前,應先知死相。觀察死相,其法甚多。死相決定,則修往生。若未了達死相,自無從修起。或死已到臨,修已無及。
“於往生前,應先知死相”,這個密法裡邊很多,可以自己觀察死相:觀氣息、觀影子等等都有。洛那佛爺的一些書裡邊看到的:太陽下邊照影子,看的出自己的一些征相。——當時我看過一個,就是說看影子,照的時候,手看不到的,其他都有,那就不行;這些是洛那佛爺的。黃教裡邊很多。你真正修行的時候,自己會知道。“觀察死相,其法甚多”,這個密法裡邊很多的。決定之後,再修往生。
就是“若未了達死相,自無從修起”。沒有到死相呢,不能修。——我們上一次說過了,修了就是自殺了;不單殺人了,還殺個菩薩。因為你是修大乘的,就是菩薩。你身上還有很多的生命,都給你殺害掉了。所以說,決定死相到了之後,才能修。這個一般有修行的人,自己會知道,會打招呼,——淨土宗的,阿彌陀佛或者觀音菩薩會打招呼;密宗的上師、本尊會給你個征兆。到了時候修,正好;沒有到時候修,那不行,自殺。到了之後,來不及修,就是臨時抱佛腳了,匆匆忙忙地就又不行了。
藏中習俗,於死相未判明時,先以生時貪中所獲財寶,供養布施及放生等,修遮死法後,如仍無望,則依白法善種子力,於未死前,為之集福。大抵供養布施放生等,廣積福聚。行如是者,生前勝於死後。彼及生作者,得以白法善種子力,轉諸不善業,而為善業,自能往生善處。若行於死後,則轉業較難。
“藏中習俗,於死相未判明時,……”你什麼時候死,不去管他,先把一生的財物、財產全部布施、供養上師三寶。這個就是海公上師說的,他說喇嘛仁波切,就是海公上師的上師康薩喇嘛,在前幾個月,已經把所有的財產全部供養各個大寺院的僧眾;求他們誦戒的功德,消除災障。供養、布施、放生等等。
還可以修遮止,就是攘災的那些方法。死相不決定的——可以避免的,可以修法把他去掉,前面我們講過的。
假使說實在去不掉,那也不著急,就准備五個力。“則依白法善種子力”,就是做點好事情,多做點好事。“於未死前,為之集福”,大致就是供養布施放生等等,這些事情多做一些,“廣積福聚”。“行如是者,生前勝於死後”,有的人死之後,他子女、後輩給他做;或者他自己生前寫好遺囑:死後怎麼處理。這個已經遲了。照規矩,要生前做,自己在的時候做;這個功德你自己阿賴耶識裡很清楚了。如果死後呢,萬一你已經投生了,就來不及了。所以說“生前勝於死後”。
“彼及生作者,得以白法善種子力,轉諸不善業,而為善業”。能夠在生前做的,“彼及生作者”,一輩子做好事的,他白法的種子力(做的很多好事),可以把不善的業轉過來,成了善業。——這個天平稱一樣的,哪一方力量重呢,就向哪一方倒。所以說這個果,看緣的:緣是白法的多,果就是傾向於白法的;如果緣裡邊黑業多,那果當然是不好的了。你盡量造白法的,那你可以轉業,向善的一方面轉過來。“自能往生善處”,既然是造善業呢,決定往生善趣。這是明業果決定的。
“若行於死後,則轉業較難”。死了之後要轉就不好轉了。假使投生了,你怎麼轉呢?異熟果成了。這個大家學過《廣論》都知道,異熟果沒有現前之前,能轉;異熟果已經決定出現了,轉是不行了。所以說呢,倒不如生前,把那些都做了。
在昔印度鹿野苑中,有一居士,居積致富,所獲財物,悉易黃金,裝滿七瓶,而營七窖,分別藏之。臨命終時,以愛戀窖金,故世世受生為蛇,蟠在窖中,守護其金,曾不暫捨。至佛出世,此蛇業力,漸得輕減。因悟我受蛇身,為守金故。若以此金布施供養,我則不受此蛇身。彼時已知有佛出世,於行路中,獲見一人,蛇遂人立而言,懇求其人,導至佛所,以一窖金而為供養。佛集大眾,受其供養,並為說法,蛇聞法,欣喜信受奉持,復以余六窖金供養於佛。於命終時,頓脫蛇身,得生天界。此蛇以白法善種子力,生前集福故,得往生善處。
這裡舉個公案:在過去印度鹿野苑裡邊,有個居士,他”居積致富”,就是說做生意,積了很多的錢,成了大富長者。他把他的財物都換成黃金(金子,體積小,又貴重。),裝了滿滿的七瓶,那不少了。“而營七窖”,挖了七個地窖,把他藏在地下。“臨命終時,以愛戀窖金,故世世受生為蛇,蟠在窖中,守護其金,曾不暫捨”。他因為貪著這個金子,就不願意離開。(這個心就是貪心,“財貪”,對於財物貪,不肯捨。)結果呢,死了之後,投為畜生了,投一條蛇。這個蛇就在裝黃金的地窖裡邊,蟠在裡邊住,守他的金子。蛇是毒的,哪個來了就咬。——這就是生前悭吝不肯布施;死後悭吝心還在,不准人家來動他的東西。
一直到佛出世,這個蛇的業力慢慢減輕了,他就自己想為什麼生蛇身呢?知道是因為黃金的關系。“若以此金布施供養,我則不受此蛇身”,他想我假使把金子布施了,再不會生蛇身。——他因為生了很多世的蛇,感到很痛苦。“彼時已知有佛出世”,這個時候它知道有佛出現。它在路上碰到一個人,蛇就跟人一樣站起來,求那個人帶它到佛的地方去,它要把他藏的一窖金子供養。這個人就帶他去了。
“佛集大眾,受其供養”,佛就招集大眾,受他的供養,給他說法。這個蛇,聽了法之後,歡喜地信受奉行,把其他六窖的金子全部供養佛了。這樣子呢,他的貪心沒有了,捨掉了。這個蛇命終之後就脫蛇身,生天上去了。——供養了佛,這個福報當然很大,就升天了。“此蛇以白法種子力,生前集福故,得往生善處”。這個就是說,你布施、供養,這個力量,你就可以生到善趣,人天。過去因為不肯布施,墮落於畜生;現在布施、供養了,全部放掉了,馬上就脫生,升到天上。
西藏有一喇嘛,貪著生前所獲財物,密以麻囊,儲諸錢物,藏壁孔中。死後受生為蠍,即居囊中,護其錢物。後別有喇嘛,住其舊居,聞壁中常有播錢聲音,發壁得囊,見蠍以爪握其錢,牢不可釋。此蠍彼蛇,事同一律。然蛇得度,而蠍未得度。以蠍無白法善種子力故,不能自拔。何況往生善趣。依大乘修往生法,先須白法善種子力,為之積福。
另外西藏有個喇嘛,“貪著生前所獲財物”。他生前的時候,大家供養得很多了;他對這些財物很貪著,捨不得。“密以麻囊,儲諸錢物”。他偷偷地把那些錢用麻布袋子藏起來,“藏壁孔中”,放在牆壁的一個洞洞裡邊。
“死後受生為蠍”,生一個蠍子。“即居囊中”,就在這個麻布袋當中,守護他的錢,這也是貪著財物。本來是修行人,至少生善趣,生人天,增上生;就是貪著財物,墮為畜生,做個蠍子,毒蟲。因為他貪著,就變一個蠍子,保護財物,不准人家來取。——這個心就不好。如果他不是喇嘛、修行人,恐怕蠍子也做不到了,更加墮惡趣了,——其他更苦的惡趣裡邊去了。
“後別有喇嘛”,後來另外有個喇嘛到他那個地方,聽到牆壁裡邊,有錢動來動去的聲音。他奇怪了,牆壁裡怎麼有人呢?好象搞錢一樣的呢?就把牆壁打開,就看到這個麻布口袋,口袋裡一個蠍子,他的爪子,把錢抓住,“牢不可釋”,抓得很緊,不肯放。
“此蠍彼蛇,事同一律。然蛇得度,而蠍未得度”。這個蠍呢,他沒有這個善根了,不知道向喇嘛請法,還是死不肯放的。喇嘛看到呢,可以給他說法;但是他捨不得,把錢抓得緊緊的,牢不可釋。他沒有白法種子力,就不能往生。
所以這兩個例子,就是說只要你行善,就是往生的一個極大的力量。所以我們在世的時候,盡量要做善的;惡業做了盡量地忏悔——能夠不做最好,萬一自己不注意做了,馬上就忏悔。這個就是大乘的白法種子力,可以增強。這個蠍子因為沒有白法種子力,不能自拔;善趣當然談不上了。依大乘的往生法,“先須白法善種子力,為之積福。次以對治力”。就是說先是培福,白法種子力。這裡白法就是善法,這個力量強了,福氣大了,自然善趣,要淨土也可以。
次以對治力,忏除罪業。曾受密乘大灌頂者,應請大德於未死前,重受灌頂,滅除違犯密乘等罪。未入密者,則依四力忏除。如是作己,自心清淨。於清淨中,心得安住。想諸事皆已摒擋,時至即行,了無留戀。
“次以對治力”,對治力就是忏悔業障,“忏除罪業”,就是第二個對治力。“曾受密乘大灌頂者,應請大德於未死前,重受灌頂”。西藏有個規矩,受過無上部灌頂的,死前要請喇嘛再灌一次頂。這是什麼意思呢?恐怕三昧耶戒違犯,重受一次可消除那些犯的罪。密法裡是有這個了,灌頂可以消除犯三昧耶戒的罪。但你要有忏悔的心,確實痛切忏悔,以後寧死不犯,以這樣子的心情受灌頂,罪可以清淨。如果你泛泛的心,甚至於對罪還不認識,——現在很多人知道灌頂有好處、可以滅罪;但是你三昧耶戒犯了沒有?他根本就不知道,也不知道犯了輕、還是犯了重,也沒有忏悔的心,這樣子去灌頂,沒啥用處。所以說,要有忏悔的心,重新灌一次頂,就可以滅除違犯三昧耶戒的罪。
“未入密者”,沒有灌頂的,四力忏悔。《廣論》裡說了,四種力量全部用起來,忏悔,也能除掉。
這就是對治力。已經犯了錯誤的,造了罪的,密乘的三昧耶戒,灌頂。如果是自己會的,自立壇場灌頂,自己事自己做了;如果不會的,請喇嘛來灌。
這個漢地沒有藏地那麼容易,你還是不要犯的好。臨終的時候,你請不到怎麼辦呢?那就完了。我們前面那個頌,“三昧耶戒眾悉地根本”,“保愛勝於生命求加持”。命一樣的,勝於生命地愛護。你受了三昧耶戒之後,好好地學。要把他比命看得還重,情願犧牲生命,不犯三昧耶戒,那你將來往生決定是善趣,淨土就淨土,這是客觀的規律如此的。我們講三昧耶戒的時候講了很多,就是說只要你三昧耶戒不犯的話,即生成佛,這是上根的;不行的,二世、三世、……七世,最遲是十六生決定成佛了。這個時間並不長,所以說三昧耶戒要持好,是一個重要的事情。
“如是作已,自心清淨,於清淨中,心得安住。想諸事,皆已摒擋,時至即行。”忏悔之後呢,壞的、犯戒的事,已經擋住了,已經消除了;時間到了,毫無留戀地就走,淨土就淨土了。
若貪著此身,不能遂捨者,此時,應思維此身諸種過患,我為此身造諸惡業,我為此身,乃有煩惱,我為此身,常受痛苦,我為此身,常害物命,如是思維,此身應捨,不足戀也。凡貪著此身,不能捨者,死後墮入蟲類,不可不知。
“若貪著此身,不能遂捨者”,假使對這個身,還放不下的。“應思維此身”,你就是要想,觀身不淨了,這些很多的的過患;為了這個身體,造了很多的惡業;為了這個身體,有煩惱;為此身,才受痛苦;為了這個身,又去害命,害人家的命。這個身體就是萬惡的一個淵薮。這個老子也說:“我有大患,為我有身”。為了這個身體,要造好多的罪。身體沒有的話,你很多的事情就不做了。這個身體並不是好東西,“應捨”,不要去貪戀。
“凡貪著此身,不能捨者”,死後是要做蟲的。這裡有個公案:一個女人,長得極漂亮。她後來在海裡一只船上死掉了。她的丈夫看見一個蟲,在她的鼻子裡穿進穿出,就很氣,——他的女人,怎麼一個蟲把她鑽來鑽去,把她臉咬壞了。他就想把這個蟲,扔出去弄死。這時旁邊恰好有一個出家人:“嘿,你不要扔,這個就是你的夫人。”原來她貪著這個身體,捨不得走,就變個蟲,在身體裡邊游行。所以說“貪著此身”,死後要變蟲的,不可不知。
如上以對治力忏除罪業已。次以牽引力生菩提心。自誓死後,中有,我識不稍與菩提心相離。
“如上以對治力忏除罪業已,次以牽引力生菩提心”。這個是重點了。三品往生都不能離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淨土宗是大乘的宗派,你沒有菩提心,你怎麼生呢?至少要有氣分的——相似的、造作的菩提心一定要有。所以說我們不要死板板的了,——你說我下士道還沒有修好,菩提心談也不談了,那假使你往生了呢,沒有菩提心你生不去。所以說菩提心,能夠做得到的,當下就要做起來的。
有人很好,自他相換,開始做起來了。當然了,暫時做不到的,也不過份要求了,根據實際的情況做了。——這《菩提道次第》都有,菩薩戒裡也有;初業菩薩跟清淨意樂發起以後的菩薩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不能勉強。生起菩提心,這個牽引力;就是要生善趣,或者是淨土,就靠這個。
“自誓死後,中有,我識不稍與菩提心相離”,就是說,死了以後,不管你死有也好、中有也好、下一生也好,生生世世不離菩提心,這個心要發起來。這個就是牽引力;就是向善的、好的地方(就是淨土)牽引的力量。這都是客觀的規律,沒有加了想象的,主觀的東西是沒有的。這是客觀如此的:菩提心決定牽引到好的地方去,要淨土就淨土去了。(還有個戒,我們學過《律海十門》的:持戒清淨的,隨願往生淨土。隨願生淨土,這個戒也是一個力量。)不要離開菩提心。
復次以發願力,願一切有情,所有死苦,皆叢集於我,我一身而成熟之。我代彼一切有情,獨受此苦。彼一切有情之苦,及苦因,皆獲遠離,而得安樂。通常發願,往生淨土。修心菩薩則異於彼,而發如是大願。
“復次以發願力,願一切眾生,所有死苦,……”,這就是自他相換來了。想一切有情眾生死時的苦,發願他們的苦全部在自己身上承受,代他們受苦。(這個心是不是真正受呢?當然業報各是各的;但是你心好就產生好的效果。)發願自己受他們的苦;他們的一切苦、苦因(就是煩惱),都能夠離開,到安樂的地方。
“通常發願,往生淨土”。一般人的發願呢,生淨土了。所以這個發願力,也是要的——從菩提心出發,代眾生受苦,這個心要有。“修心菩薩”,我們講低一點呢,是說為了度一切眾生,要生極樂世界,或者其他淨土,這個心總是一定要發的。我們淨土裡邊(中國淨土宗也有),這個求生的願,要度眾生;你能夠代受苦,更好。至少這個菩提願心是要的;你看中國哪一個往生呢,發願沒有這個心呢?
“修心菩薩,則異於彼”。我們說的修心菩薩,就是修《修心七義》的這些人,是發大願的;普通的就是發心求生淨土了。——哦,這個我們提一下,寫下《修心七義》的伽喀巴大師,他修菩提心,是公認最好的,所以這個法是傳給他了。他死的時候呢,就發願代眾生受苦,下地獄;結果呢,不是地獄,淨土相現了,——他知道,他要生淨土去了。
這個不是各人的主觀想象所決定的,是客觀存在的。你菩提心生起來,決定是淨土或者是善趣,你想避免也避免不了;如果你不是菩提心,黑的業、惡業的心,你再想淨土,現的不是淨土相,是惡趣、地獄相。這個不是我們主觀想象可以改變的,客觀的規律是如此的。所以說,菩提心,應當要把他愛護。不要說我現在還早得很,——你一點菩提心也沒有,你將來善趣怎麼生呢?就是要能夠做到的盡量做,氣氛也要有一點,盡量積聚嘛。
這就是說發願了。
復次,以修習力故,如法往生。世間有於將死時,強令趺坐,手作定印者,名曰死威儀,此可不必。當如佛般,涅槃時,右脅而臥,左手直置左腿上,右手作枕,以掌承頤,無名指微觸右鼻孔。此時乘風修取捨法,隨風息安詳而逝。如是往生,決得生殊勝善處。
下邊“以修習力故,如法往生”。“世間有於將死時,強令趺坐,手作定印者”。這個我們漢地不多,死的時候,把他坐起來,接個印,叫死威儀。伽喀巴大師他們的傳承呢,認為這個不必一定要做。當然了,如果要做,其他的書上也有的,這是不勉強。但是呢,就是不要勉強做,坐不起的話,就是吉祥臥,他說這樣子是一個極好的方式。“當如佛般”,就是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涅槃的時候右脅而臥,左手擺在左腿上,右手作枕,手掌托了臉上,無名指稍微碰上點鼻子。這個時候呢,修取捨法,這個修《修心七義》的人,“隨風息安詳而逝”。“如是往生,決得生殊勝善處”,決定生善處,要生淨土就淨土了;善處包括淨土、兜率天等等。
如本論造論者伽喀巴,求生地獄,而淨土現前也。又修心菩薩,臨終惟修取捨,不必再緣空性。以取捨是菩提心,具殊勝善力故,決得生殊勝善地。
如本論的造論者伽喀巴大師,他是發願代眾生受苦了,“求生地獄,而淨土現前也”。因為菩提心,決定是淨土,這是客觀的。“又修心菩薩,臨終惟修取捨,不必再緣空性。以取捨是菩提心,具殊勝善力也”。這就是說你修取捨的時候,就修取捨好了。這是世俗菩提心,不一定要緣空性了;當然了,能夠高層次的,緣空性,也更好。這裡就是說,你不一定要勉強地去緣空性;取捨就是菩提心了,這個菩提心,有殊勝的力量,決定可以生殊勝的善趣,包括淨土。
過去有母女二人,同墮水中,母願女得生而已獨死,女亦願獨死出母得生。母女均以此一善念,俱生兜率天中。
這裡又舉幾個喻。過去有母女二人乘船,船失事壞掉了,同掉了水裡邊去了。這個時候母親想到的呢,這個女兒能夠活在那裡,自己死掉也沒關系;這個女兒呢,也想到自己死了沒關系,最好母親能夠活起來,把她救出來。母女兩個人都不為自己著想,沒有我愛執,——他愛執!當然這個他愛執不大,但是也不是為自私了,也是好的。母親為了女兒,女兒為了母親,都不惜犧牲自己。學過《俱捨》或者其他法相的都知道,臨終的時候,這個念頭很重要。臨終的念是善的,你生的地方就是善趣;臨終起個惡念就討厭了,你一生積了很多善,都會被這個惡念遮掉,生惡趣去了。所以這兩個母女,就是臨死的時候,以這麼一個善念,都生到兜率天去了。
何況修心菩薩,於臨終時,興慈運悲,勤修取捨,以菩提心廣大善念,乘願往生,遠過母女功德百千萬億,其受生殊勝善地,自不待言。
這個善念呢,我們看還是家庭的母女關系,尚且能生兜率天。為一切眾生的修心菩薩(就是修這個《修心七義》的),你這個時候善心生起,生淨土有什麼困難呢?以菩提心廣大的善念,乘願往生,那是遠遠地超過她們了。所以說,這個不要擔心了;“其受生殊勝善地,自不待言”,不要說了。
凡內道往生,略有五種。下士夫以皈依三寶往生。中士夫以出離心往生。上士夫則以現說菩提心往生。過此,則通之空性者,安住空性往生。更上則以金剛乘成就而往生。
“內道往生,略有五種”。這個總結了,我們佛教徒裡邊,往生的大概有五種。下士夫,最下的、最初級的、下士道的,皈依三寶往生,依靠三寶的力量;這個就是我們阿彌陀佛的,也是這一類了。皈依三寶,不一定特指某一尊佛,皈依藥師佛生琉璃光淨土,也有的,《藥師經》我們天天念。所以說,以皈依三寶力量,至心地皈依三寶,依靠三寶為皈救處,以這個心往生,也可以。
中士道呢,出離心往生;那是高一層了,可以脫離三界的。以這個出離心來往生,那就是更高了。
上士呢,菩提心。所以說上士道的菩提心往生遠遠超過中、下士道了,你還怕什麼呢?
“過此,則通之空性的”,就是通達空性的人。前面說你不要去緣空性,就是說你還沒有到這個水平。你緣了個邊際,反而把取捨的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忘掉了,那就干脆世俗菩提心好了。假使真正通達空性的,空性往生那是更高的。
更上呢,金剛乘。就是修密法、修生圓次第的,那麼更好、更高。這是五種。
修法者於往生時,即用平時常修之法,而求往生,不必另覓他法。以常修之法,串習力熟,易得用故。此中大乘往生,是用修心教授;故應以五力,依修心法而往生也。頌說之威儀,即指右脅而臥等,非於此外別有威儀。
“修法者於往生時,即用平時常修之法,而求往生”。這個又解決大家一個問題。我們平時修那些儀軌,往生的時候是不是要另外作一個法,不要的!你平時修的法,串習得最熟的,往生的時候就用這個法,就不要另外找個法,——這個力量對你說是最大的。這裡說用平時用的法好了;我們念《上師供》的,就念《上師供》好了。
“不必另覓他法。以常修之法,串習力熟,易得用故”。你經常用的法,經常念,一提起來,下邊都來了;你臨時用一個法,想也想不清楚,反而力量小了。“串習力”,就是平常經常念的。我們說整個《上師供》裡邊,都是最殊勝的法;這樣殊勝的法,你這個心,念了,你到哪裡去了?決定是殊勝的地方。——要生淨土就是淨土了,不要擔心的。
“此中大乘往生,是用修心教授;故應以五力,依修心法而往生也”。那麼威儀呢,就是說右脅而臥;坐不起來,不必硬坐。就是說《修心七義》裡邊沒有進密法的人,就五個力(這裡沒有破瓦法,已經五個力了。)。這五個力可以決定保證我們生善趣。如果你要生淨土,有淨土的本尊或者是佛的加持力。生西方,阿彌陀佛加持;東方有藥師佛加持;文殊淨土文殊本尊加持。
這平時要念。假使念《五字真言》的,你生文殊淨土是最方便的,你平時經常在念;文殊菩薩十大願也在念,十大願成就就是文殊菩薩了,你跟文殊菩薩的淨土是絕對有緣的。當然你要生西方,這個也有幫助。——《藥師經》,東方的;一個東,一個西,好象是背道而馳。但是《藥師經》念過之後就知道,你念《藥師經》要生西方,八大菩薩送你到西方去。念《大威德》的,在《講記》裡邊,大威德送往生的力量最強;送往生一般都用大威德法,就是用強力給你送過去。
哦,還有個給大家說一下,我們翻的是“諸道未竟死時俾能作,平穩善巧罪墮師遮舉”。其他的版本你們可以參考,某仁波切的,或者是其他的幾種藏語版本,他們怎麼翻的呢?某仁波切的,“假使臨終未入道,當修強令成佛法”,你還沒有進道、還沒有進門,就像吉林那個居士說,年紀大了,還沒有修成,怎麼辦呢?“當修強令成佛法”,強迫你成佛的法,就是往生法。我們這個往生法,不但是有效,而且強迫你成佛哩,你不成還不行了,你還擔什麼心呢?“強令成佛法”,五力教授往生。其他的翻譯呢,“正道未入”即是命終的時候,強令成佛。上師的遷識法,就是上師遷識。什麼呢?就是清淨五力教授,就是《上師瑜珈》的遷識法。這是強力使你成佛的一個方法,哦,不要擔心了。強力成佛,你不成還不行,非成不可,你還怕什麼?
四、帕繃喀大師《掌中解脫》
我們再看看帕繃喀大師的,他也是解釋大乘的《修心七義》裡邊的往生法,也是沒有入密乘的。我們很多人擔心年紀大了,密法還沒有修,沒有修得怎麼樣;你只要不把菩提心忘記好了,“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這個頌我們天天不曉得念幾道,你順了它的意思,沒有跟他違,沒有跟它反起來,已經順了菩提心了。這個力量,天天念,天天念,到臨終時候,就是這個力量可以給你帶去。
這裡我們把帕繃喀大師的再說一下,為什麼?我們要引很多的書,來證明這個是有效的,而且是極強有力的。就是法尊法師說的,藏地的往生法可能還是勝過漢地的,不要擔心。多引兩本書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很多的大德,都這麼說的;很多經論都這麼說的,密法的經論這麼說,顯教的經論也這麼說。有人說,我雖在這個道場,密法還沒有進門,怎幺辦?密法沒有進門,就用這個法,這是顯教的法。
我們就看帕繃喀大師的,下冊的八百九十六頁(新版《掌中解脫》的二百七十三頁),“大乘遷識法”,大乘往生法,“遷識”就是往生。我們還記得嗎?馬爾巴上師最後進印度,那麼大年紀,那麼危險,大家都勸他不要去,他就是去,為什麼?遷識法還沒有求到。這個遷識法當然有高低了,但是這個可貴的價值也可以知道了。現在我們現成的,你不要;去求其他的,會集本,這個恐怕還要仔細研究一下吧。
至於臨終五力,即是修心法門的“遷識法”,所謂:“大乘遷識法,五力重威儀。”修心遷識法中,雖然不需要念“嘿嘎”與“呸”,但與其他遷識法相比,此法卻更為深奧。
“大乘遷識法,五力重威儀”,遷識法就是往生法。“修心遷識法中,雖然不需念‘嘿嘎'”,這是密法裡邊的,“嘿嘎”就是破瓦法了;這個後邊要講,跟那個五力結合起來的。我們傳過佛爺傳的往生法;定公上師在昭覺寺也傳過,那個要長一點。——佛爺傳的要簡單一點,直接可以跟五力合起來修的,後邊我們還要說。這裡單是顯宗的,不用“嘿嘎”;但與其他的遷識法相比呢,“此法卻更為深奧”。其他的往生法很多,漢地也有;但是大乘的《修心七義》的五力往生,比較起來呢,要好,“更為深奧”,更深,更奧妙,就是更殊勝了。
五力的名目與前相同,其中“牽引力”,是指發願自己在臨終與中有階段,能夠不離菩提心。
“五力的名目與前相同”,前面是一生修行的五力;臨終的時候就靠這個五力往生。名字是相同的,內涵有一點點不一樣;一個是臨終,一個是平時。
“其中‘牽引力’,是指發願自己在臨終與中有階段,能夠不離菩提心”。前面是一輩子不離開菩提心;這是說臨終到中有(死有之後是中有出現了)的時候絕對不離開菩提心。一離開菩提心之後,馬上倒引鬼給你一引的話,惡趣要去的。
上一次我們講個皮馬褂;這個海公上師講得很多。有一個人,也是死了還不知道,還以為做夢;他就迷迷糊糊地在街上走,聽到一戶人家鑼鼓喧天,在唱、奏音樂,女的“哇哇”在唱,很好聽,——他是愛聽這些了,生前愛聽什麼,倒引鬼就用這個來鉤你。他跑到那戶的門口一看,門裡邊男男女女坐在裡邊吃喝,樂器了、唱歌了,很有勁地在……他在門口張望,裡邊的人看到了,“你進來,沒關系的,進來。”他就進去了。進去之後呢,他們就唱唱喝喝了,很高興。啪,一下子,豬胎,這幾個都是小豬。——上了當了,給倒引鬼引到豬胎去了。
能引的就是你的煩惱;外魔是你內魔引起來的。你沒有這個貪心,不愛這些色情的音樂,也不會去。這是沒有菩提心;煩惱心。所以說中有的時候,一定要發願,不要離開、萬萬不能離開的是菩提心。生有也不要離開;但是中有是關鍵時刻、投生的關鍵時刻,牽引力是中有的時候,千萬不要離開菩提心。淨土宗你說離開菩提心行嗎?不行!是有這個話,“萬修萬人去”,——古今以來到底是不是萬修萬人去了?菩提心不夠、煩惱心重的,恐怕去不了。以後能去,這個是別時意趣。“萬修萬人去”,有別時意趣在裡邊。——去當然都要去的;但是有的是現在去,有的是多少生以後去,有的是一劫二劫後,那個時候再去。
“白法種子力”,將自己最貪著的東西作上供下施等,布施給殊勝福田,或是將所有財物分成幾份回施他人。如此一來,心無貪著,這要比死後由別人代為薦福好得多。
“‘白法種子力’,將自己最貪著的東西作上供下施等”,白法種子力,一般就是布施、持戒等等了。“布施給殊勝福田,或是將所有財物分成幾份回施他人”,布施他人,窮人了,等等;福田是三寶。“如此一來,心無貪著,這要比死後由別人代為薦福好得多”。這個前面講過的,死後已經決定你的命運了,再轉、難轉了。生前布施,將來中有的時候,就靠你這個白法種子力,可以往善趣裡邊去。這裡說是布施,當然還有持戒等等。
以前有一個比丘,因貪戀缽孟而受生為蛇,被佛陀驅入林中後,瞋火熾燃,焚毀樹林,自己也被燒死,墮入地獄。因此,這位比丘前後連續三生的身體,為三種火所燒。
這也是講公案了,講公案是使我們容易記住了。“以前有一個比丘,因貪戀缽孟而受生為蛇”,作為出家人來說,缽應當是跟眼睛一樣,應當保護了,這是為了修行。但是你貪著也不行;因為這個缽捨不得丟,死後生為蛇。蛇有毒的,害人了。佛慈悲,叫他不要害人,弄到樹林裡去了。這個蛇呢,卻是瞋心太大,他不但不知道自己的過失,……
我們凡夫也是這樣子。有的人做了壞事,人家勸告你,或者用一種方法阻止你;你不但不反省自己做了什麼壞事,還要大發脾氣,鬧得更凶。你想想,你後果是什麼?這個很危險的。這個蛇就這樣子。
到了林子之後呢,瞋火更大,把整個樹林都燒了。樹林燒了,要燒很多眾生了,自己也燒了裡頭,下了地獄。為什麼?你殺害了自己,你還殺害了很多的有情,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這就是說要經常地檢點自己的心,不要糊裡糊塗啊,我們是學佛的人。——最近有居士,他寫信檢查自己,發現自己很多過失的地方;學到的東西能夠用到自己身心上來了,這個起作用了。
如果學的,單是拿來跟人家辯論,拿來作為你惡見工具的;那這個學,越學越糟糕。就是《藥師經》裡的:“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帶著人家都下火坑去了;自己也燒死了,下地獄了。這些公案呢,多方面的啟示:固然對往生說是一個障礙;對你自己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警惕。要好好地看自己了。你修行修什麼?我們早就說過了,修行的人,檢查自己,煩惱、我慢減輕了,你修行進步了。如果你學了很多,會背很多的經,也是出家的,戒臘很高;我慢更高了,煩惱更大了,架子大了,能上不能下了,那你是修行退步了。哪裡是進步呢?你這個樣子裝模做樣的,裡邊是腐爛不堪了,那是最不好的果子了。外相是又光又好,裡邊呢,已經爛透了。(注:《親友書》說四種果子:“自有生如熟、亦有熟如生、亦有熟如熟、或復生如生,庵沒羅果中、有如是差別。人亦同彼四,難識王應知。”)
這樣子的後果,將來是不堪設想的,好好地自己要檢查。趁沒有斷氣之前,要改的趕快改。人是無常的,不改的話,哪一天來不及,就完了;這就是說燒死了,下地獄了。這是一個公案。
“因此,這位比丘前後連續三生的身體,為三種火所燒”。本來是比丘,本來很好,因為貪個缽,做了蛇;佛慈悲,帶到林子裡去,卻是不知道自己檢查,更大的火,燒死了,地獄。這個比丘前後連續三生的身體為三種火所燒,不但是這輩子,後輩子,三輩子連續都是燒,這是等流果。
又如某人將黃金埋入地下,因為貪著黃金,死後也受生為蛇,後來將黃金供養佛陀。如果我們不願布施財物,結局可能與他們相同。
“又如某人將黃金埋入地下,因為貪著黃金,死後也受生為蛇,後來將黃金供養佛陀”。這是昂旺堪布講過的。“如果我們不願布施財物,結局可能與他們相同”,至少也做個蛇。這還是好的了,是比丘;如果你本來不是比丘,你捨不得東西,恐怕蛇也做不到了,或者直接下地獄了,都可能的了。
同樣的,如果貪著於自己的身體,將受生為身中的寄生蟲。以前某湖邊有一具女屍,一條類似蛇的蟲子在屍體的口、鼻、眼、耳等各竅爬進爬出,纏著屍身不走。這是因為那個女人的前世對自己的身體很貪戀,時常在鏡子前顧影自憐,死後變成蟲子留連不去。
哦,這個講過了。以前湖邊有一個女屍,一條類似蛇的蟲子在屍體裡邊的口、鼻、眼、耳到處爬進爬出,賴著屍體不走。這就是他的前生,對自己身體貪著,不肯捨。在世的時候經常照鏡子,這個不淨的身體,皮、血、精、膿的東西,當成一個好東西。橫地照、直地照,照得不夠,還要什麼?到美容院去,什麼?畫眉毛了,裝高鼻子。唉啊,你干啥嗎?就是貪著這個身體了。“時常在鏡子前顧影自憐”,自己好看得很。結果死了呢,就是蟲。這是貪的等流果,這個身體捨不得,他就不離開這個身體,自己吃自己的身體。哦,後來這個屍體呢,蟲吃了。
所以說,我們在臨終時要積福、猛力發願求菩提心增長,尤其重要的是不可貪著自己的身體等。(帕繃喀仁波切又舉了另一個事例,有個出家人生前對銀錢十分貧著,死後變成一只蛤蟆,用爪子緊抱住銀塊不放。)
所以說呢,我們臨終的時候,要培福、發願,要菩提心增長,絕對不能貪著財物、身體等等。帕繃喀說另外一個例子,海公上師說過的,一個出家人,對於兩塊錢捨不得。結果呢,變個蛤蟆,兩個爪子抓著錢不肯放(一說口裡咬住不放),捨不得那個錢。一個比丘,持銀錢戒的老修行,結果還是兩塊錢把他墮了畜生道去。要是不持戒的更糟糕。
某些人因為貪著的關系,臨終時很難斷氣。安多有位老喇嘛,平時愛吃油酥,死的時候很困難。貢唐绛貝央十分善巧,他要老喇嘛發願往生兜率淨土,並說那裡的油酥比他們寺院裡的好吃得多。老喇嘛聞言,立即斷氣。我們將來也可能會有類似的危險,所以,斷除貪著是極為重要的。
“某些人因為貪著的關系,臨終時很難斷氣”,這個世間上的人都看到了。“安多有位老喇嘛,平時愛吃油酥,死的時候很困難”,就是不想去了。“貢唐绛貝央”,貢唐绛貝央是個大善知識,他很有善巧,他知道他所以死不下去,就是貪著這個酥油。他說:“你要吃酥油,到兜率天去好了,那裡酥油是最好的了,比我們廟裡的酥油不曉得好了多少!”他聽到之後,馬上就斷氣;他有所希望了,可以到兜率天去吃酥油去了。
現在,我們現世的人,死不下去,要等某人,等啥東西了,都是這一類的,要放下!臨終的時候,什麼都要放下,不要去貪了。“我們將來也可能會有類似的危險”,所以說呢,一切貪心要放下。
帕繃喀大師的《三主要道》大家都看過,十個秘財,什麼都放下。哪怕修行的資具不夠都無所謂,只要修心就可以了。孔子也說過這個話:“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能夠聽到做人的道理(孔夫子,就是這個道了。),下午死掉都劃得來。這樣就無所留戀了。只重在道,不重在享受了、財物了。伽喀巴的《修心七義》裡邊也說了,這一生要碰到《修心七義》這個方法呢,死掉也劃來了。就是這一輩子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不要留戀了。所以說應該重於道,不要重於那些財物,身更不要留了。所以斷除貪著,是極重要的。臨終的時候,千萬不要有貪著,財、色的貪都不能有。
這是白淨種子力。
“對治力”,是指臨終時要修強力的忏悔、防護。如果臨終者是密宗行者,屆時應修“自入灌頂”或求師灌頂,還淨菩薩律儀與密宗律儀。其他人則應盡力善修忏悔、防護,這在平時就很重要,臨終時尤其關鍵。否則,即便本來可以往生淨土,也將因為這個障礙而去不成。
下邊是對治力了,臨終的時候要忏悔、防護。我們過去造的罪,一定要忏悔掉;未來的防護,再不能犯。如果是修密法的,臨終怕三昧耶戒不清淨,就修“自入灌頂”,或者請人家來灌頂了;這是還淨菩薩律儀和密宗律儀。菩薩戒、密乘戒跟三昧耶戒——這是灌頂所受的,都把它還淨,就是說忏悔干淨。“其他人”,不是修密法的人,依宗大師說的四力門去忏——這個《廣論》裡講得很多了,好好地去看了。
《廣論》是我們一輩子修行不能離開的書,——不離開《廣論》,就沒有離開宗喀巴大師。克珠仁波切懷念宗大師,他說,過去宗大師在世的時候,有什麼問題,可以當面問;現在,宗大師示現兜率天去了,要問,問不到了,痛哭流涕。宗大師就現身,他說你用不著哭,我的話都寫到《廣論》裡去了;你看《廣論》,就看到我一模一樣的。——我們有《廣論》,就是宗大師在身邊一模一樣的了。你把《廣論》好好的重視起來就對了;不要把《廣論》放在一邊,堆灰,這就糟糕了,這個下一輩子能不能碰到就不知道了。你好好念《廣論》,修行都在裡頭。
其他的人,依四力忏,這是《廣論》講的。“防護”就是死也不要再犯了;這個平時就要做到的,臨終更要緊。否則呢,即使你可以到淨土去的,因為這個沒有對治,就是那些犯的沒有忏悔掉,可能去不成。我們又想起一個,以前講過,有個老居士,一個年輕的女的敬佑(川俚)他。白天念會集本,晚上做邪YIN。——念會集本,什麼罪都消了;這消了嘛,好了,晚上又做了,干什麼?明天再念一遍又消了。你這樣子怎麼能生淨土呢?善趣都生不了的;不要自己害自己了。
所以說呢,你罪障不忏干淨之前,就是本來可以生淨土的,也可能障了,去不了了。這個很重要,對治力。
“發願力”,這不是指發願往生淨土等,而是發願將一切有情的苦與罪障成熟到自己身上,以及發願能生起菩提心。
下面是發願力,發願是什麼?這是《修心七義》特殊的發願,一切眾生的苦我來受,發菩提心。這個願雖然不是願生淨土,但是你發這個願,淨土現成的就來了。你說你要生淨土,而你沒有菩提心,生的是不好的心,你想生淨土,結果現的可能是惡趣。這個是不能用主觀的願望來決定的,這是客觀的規律,——菩提心往生的決定是淨土。伽喀巴是一個現實的,示現給我們看的。他願意到地獄受眾生苦的,但是他臨終,現的是淨土;他給他的徒弟說了,哦,淨土相現了,我可能要到淨土去了。這是發願力,千萬不要離開菩提心;哪怕你“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這個頌念一下,都有幫助。
“串習力”,是指平時精熟於菩提心的修法,臨終時因習慣的力量,在修菩提心當中往生,此外沒有更高深的修法了。
“串習力”。“是指平時精熟於菩提心的修法”,經常要修了;串習力就是習慣勢力了。“在修菩提心當中往生,此外沒有更高深的修法了。”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修法了;你要生淨土,再高的就沒有了。就是說經常修菩提心,菩提心成熟,在你心裡成了一個習慣勢力了,牢不可破了。這個伽喀巴一樣了,你哪裡去?隨你說要哪裡去,都是淨土現前,不會其他地方去了,絕對是淨土。所以我們不要唯心主義說法,這個很科學的。你要生淨土,就是要這個菩提心的力量。這個發願也好,串習也好。
那平時我們念的什麼?《上師供》、《五字真言》、《大威德》,當然有些人還沒有念了,你看看,都是菩提心。《五字真言》的七重因果;《上師供》的自他相換,七重因果也在裡邊。你這樣子念,你到哪裡去呢?當然是淨土。你不要擔心。
至於臨終者的威儀,應效法大悲大師涅槃時的威儀,作右脅臥,以獅子臥姿去世。單是這一臥姿對往生淨土也有很大的幫助。
至於臨終的威儀呢,我們要學“大悲大師”,就是釋迦牟尼佛了。他臨終的時候右脅臥,獅子臥的樣子;這個威儀對往生淨土有幫助的。你想,過去釋迦牟尼佛,那麼偉大的人,他就是這樣子走的;你現在也是這樣子走,心裡就浮起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的事跡。這個對於你往生又是一個極大的助力,極大的一個幫助力量。
總的來說,下士道者應在修“皈依”中往生;上士道者應在修“菩提心”中往生,如是等等。
“總的來說”。下士道是皈依,依靠三寶;要一心一意地投靠三寶,千萬不要三心二意。我們在皈依的時候,就給大家說了,只有三寶是你皈投之處,其他的一切不要去寄希望;那臨終的時候,起的用也在這個地方。你臨終的時候皈投三寶,不會到其它地方去,決定是善道;或者你要生淨土的,淨土。這是下士道,最低的限度,皈依三寶,要往生也可以往生的。
這個公案很多,一個天子他看到自己要投豬胎去了,很愁懮。人家就勸他皈依,就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念了之後,死了。豬胎去不去?過去的業定了,要去;他已經定了,因為他已經看到了。但是去了之後,並沒有生下來給人家殺,胎裡出來就死掉了,他已經回到天上去了。所以說皈依三寶能生善趣;要生淨土,也在裡頭。總的來說,下士道修皈依往生。
上士道修菩提心了,中士道出離心了等等,這個昂旺堪布裡講了。
有人或許會懷疑,這些修法當中似乎沒有往生淨土之法,然而實質上絕對是有的。切喀瓦臨終時命近侍急設供品,他說:“我原本發願為利一切有情而去無間地獄,但是現在看來是去不了了,淨土的景象已經出現。”格西博朵瓦也是這樣圓寂的。以前有母女二人被水沖走時,彼此關心著對方,發起善心,結果受生於兜率天。
“有人或許會懷疑,這些修法當中似乎沒有往生淨土之法,然而實質上絕對是有的”。就是這個昂旺堪布給你下結論了。“切喀瓦臨終時命近侍”,就是侍者師,趕快准備供品。他說,他本來是發願,為了利益眾生,到無間地獄去代眾生受苦的,但是現在看起來,搞不成了。為什麼?淨土現前。淨土現了,佛、菩薩要來了,叫他趕快供養——叫他侍者,拿供品來,趕快供品供養。格西博多瓦也這樣子圓寂的,也同伽喀巴一樣,雖然他是想代眾生受苦,但是客觀的規律,你發的是菩提心,你到的決定是淨土。“以前有母女二人”,這個前面講過了,生兜率天了。
又如,洛卡洽薩地區有一條皮筏因載物過重,快要破裂下沈時,有位郵差發起善心,躍入水中,他並未淹死,有彩虹貫照。
另外一個,“洛卡洽薩地區”,這是西藏了。“有一條皮筏”,他們那裡船是用皮做的,因為載的東西太重了,這個皮脹破了。快要沈下的時候,有一個郵差呢,他是乘船的,他發菩提心,這個船太重了,東西多了要沉下去了,他趕快跳下去。他希望減輕份量,想把整個船救住。就是他一念的好心,怎麼樣?他自己跳了水裡,他想自己死掉就死掉,要救一船的人跟財物。結果呢,他倒沒有死,一個彩虹貫照加持,三寶加持。可能他是信佛的,他不但沒有死掉,還得救了。
如果臨終時能清楚地想起殊勝善心,即便是造作的菩提心,亦能往生善處,當可無疑。我們往往對“嘿嘎”、“呸”之類的遷識法很重視,並將出現遷識前兆看成是了不得的事情;其實,就算我們不修任何所緣,多練幾次“嘿嘎”,頭頂上也會出現遷識前兆等。這是風的活動,並不稀奇。
“如果臨終時能清楚地想起殊勝善心,即便是造作的菩提心”。現在有的人,經常會說這個話,我們下士道還沒有好,上士道菩提心怎麼來呢?——“即便是造作的菩提心”,哪怕你是勉勉強強的、倒像不像的,總是向菩提心靠近的那個心,“亦能往生善處”,包括淨土。“當可無疑”,這個不要懷疑了。
“我們往往對‘嘿嘎’、‘呸’之類的遷識法很重視”,尤其是很重視破瓦法了;這個也是可以的。但是沒有菩提心,沒有這些白法種子力、對治力,你再“嘿嘎”,頭上打個洞,你也是……前面昂旺堪布說的,一個鳥,腳拴住的,飛也飛不高的;甚至於你往生呢,往不到淨土的。因為你造的業,客觀的規律決定你往惡趣;你怎麼主觀想象,想淨土怎麼能去呢?去不了!所以說“嘿嘎”,當你這五個力有的時候,確實是一個極大的幫助力量,後邊我們還要說的。但是你把其他的忽視了,只重視“嘿嘎”,那也是有點顛倒的。
“其實,就算我們不修任何所緣,多練幾次‘嘿嘎’,頭頂上也會出現遷識前兆等”。海公上師就是說,你只要修二十四小時。二十四小時,就有感覺的,頭皮軟了,或者頭皮發癢了等等;這就是頂門開了。“這是風的活動”,你只要修,一定會有的。重點呢,是從這裡邊出去往哪裡去呢?這是要靠五個力來決定的了;這是要善法、菩提心了。
修心遷識法中,雖沒有“嘿嘎”與“呸”,但卻是所有遷識法中最深奧者。修其他遷識法難說是否能在臨終時關閉惡趣之生門;但如能以五力而往生,則保證不墜惡趣。
“修心遷識法中,雖沒有‘嘿嘎’與‘呸’,但卻是所有遷識法中最深奧者”。這個大乘顯宗的五力往生,雖然沒有用破瓦法,但是在所有遷識法裡邊,最深奧的就是這個。
“修其他的遷識法,難說是否能在臨終前關閉惡趣之生門”。其他的往生法,除開這五力之外,因為你沒有白法種子力、沒有對治力、也沒有發菩提心的願力,那你能不能關閉這個惡趣之門呢?這就不敢說了。你造了很多惡,你說你不去惡趣,要到善趣去,——客觀上的業果不是這樣子的。但是五力往生呢,保證不墮惡趣,這個是的。這是單從顯教,還沒有進入密法的,你五個力有了,希望往生淨土,就可以生;還有結合密法修的,那力量更大了。
這是共道的五力往生。這五力,不同的地方名相稍有不同,內涵是通的,不要去糾纏。因為我們以前有一個居士,翻了很多的五力;這五力很多地方有,《慧行刻意》裡邊也有,名字有一點點大同小異,總的意思是一樣的。這個沒啥關系。
總結
我們總結一下,用這個波羅蜜乘的共同道修往生的核心:就是出離心、菩提心、中觀見;在這三個心的狀態中往生的,決定是可靠的。這些心假使說還沒有全部生起來,最下的皈依三寶的心,不要忘掉。一心一意地皈投三寶(就像我們念佛,一心一意地念阿彌陀佛),這個心生起來,你要往生,也是可以往生的。
如果出離心、菩提心、中觀見都有了,那當然更容易了。我們前面講了很多公案,臨終的時候,只要一點點的善心,都不會墮惡趣。那個郵差,他為了救一船的性命財產,他情願自己犧牲,這樣子,他沒有死掉。那母女倆,僅僅是希望對方不死,情願自己淹死,緣的對象並不大,也升了兜率天了;兜率天是很高的善趣, 是空居天,比忉利天、夜摩天高得多。這樣的善心死後絕對不會墮惡趣。
你五力裡往生,怎麼會到惡趣去呢?不可能的。這個異熟果,當然是善趣或者淨土了;等流果呢,你將來這個身體,決定是一個暇滿的、可以修行的身體。
你如果能夠在強烈的菩提心下,就像伽喀巴大師那樣情願代一切眾生受苦,而把一切自己修行的善根全部供養眾生,——以這樣子的心往生是最殊勝的。所以伽喀巴明明發願到無間地獄去的,卻是淨土現前。你將來得到的身體,決定是殊勝的暇滿身,沒有問題!你前一輩子修的大乘的那些法很快地就重新記起來。自然有善知識、善友,會幫助你把過去修的法,一下子重新修起來。
我們這裡也舉了那個喻了,就是說過去,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因為他對母親有點不孝,後來就墮到地獄裡去。他要入海去……大概的,哦,這個公案記不清楚了,大概如此。母親捨不得他,因為他的父親好象是海裡死掉的。她不想他去,他硬要去。母親拉他,他把母親的頭發扯了幾根下來,硬走掉了。後來下地獄,但他是已發了菩提心的人,他說,假使熱鐵輪在我頭上轉,也不會退菩提心的。那個獄卒很氣,就把這個東西,把他頭上一抓。一抓呢,死掉了,馬上升天去。
有菩提心的人,哪怕你在地獄裡邊,只要能夠提起菩提心的念頭,能夠馬上生天;何況你還沒有入地獄。臨終的時候,菩提心生起來了,絕對不會墮惡道。我們要往生到好的地方、或者淨土,重點是菩提心不要忘記;這個不忘記的話,惡趣是不會去的。不但是不到惡趣去,而且是到最好的地方去。
《入行論》第一卷裡說,“誰具勝義妙寶心,於彼之身當敬禮”。就是說哪個有菩提心的話,這個人身體呢,要給他頂禮。菩提心是個最好的寶,什麼人有菩提心的話,《入行論》的作者說,我就向他頂禮。有菩提心的人,對於怨敵都不會損害,要使他安樂;這樣子的人,值得我們恭敬的。菩提心在《入行論》裡邊,也推崇得很高。
我們對菩提心要重視,不要僅僅執著那些往生、不往生的事。這個你不要擔心的,你菩提心能夠不失——哪怕是造作的、很勉強的,只要跟菩提心相順的,都會得到加持。這個後邊還要講,《上師瑜伽》裡邊有上師、本尊加持。這個在大乘裡邊,本身就是個往生法。《上師供》裡邊有這個;還有個不共的密乘裡邊的往生法。很多人糾纏不休的:“密宗能不能跟淨土合修了?”“有沒有矛盾了?”你說啥個矛盾呢?密宗裡淨土的往生法,比你還多!《法尊法師論文集》,你去看看,多得很。破瓦法、啞巴齋,他舉了幾個例,還有很多的;這顯宗都沒有。
我們還重點指出,這幾個力都是生淨土的重點。你沒有這幾個力,你單是念,你跟阿彌陀佛不相應;不相應怎麼去呢?阿彌陀佛在經上打個比喻。磁與鐵,磁能夠吸鐵,相應。你是個木頭,這個磁再大,能吸幾噸鐵的磁,這個吊重機,但是你是個木頭,哪怕你一斤重,吊不起。為什麼?不相應。所以說,菩提心、忏悔、白淨法,這些是真正往生淨土的重點,一定不要輕視。
五、密法裡不共的往生法
前面說一般的;密法裡邊不共的,這個力量更大。生圓次第已經修到一定高度的,根本就不要往生法,自己有辦法的。還沒修到一定高度的,怎麼辦呢?就可以修這個不共的往生法。
這裡我們就給大家介紹,就是用破瓦法來結合五力的。這是與海公上師說的是一樣的;這裡五力主要的。對於什麼東西都要放下,不要貪。對於戒律,要把他還淨。重受,就是灌頂。或者是忏悔干淨。以歡喜的心情,祈禱頂上的上師。假使你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以很歡喜的心,不要愁苦,——唉呀,要死掉了,難過死了,那你這個往生,不行的。你要生極樂世界去,好,歡喜。以很歡喜的心情,求上師加持你能到極樂世界去;同時呢,也想極樂世界的種種功德,希望到那邊去的強烈的願力,發願的心。
然後就修這個遷識法了。這是生圓次第還沒有上道的人,這個遷識法怎麼說?我們說,這個中脈,有這個識;這個識,這是投生的那個識。從中脈裡說呢,有九個門,這個都要觀想,把他閉掉。在修圓成次第,觀中脈的時候,可以把這個九個門,完全觀清楚。這裡呢,不要觀那麼多了。你只要想其他的門都關了,就是上門呢,頂門,叫金門,這個金門要開的。其他的門呢,關得緊緊的,只開頂上一個門。四世班禅洛桑卻吉绛稱說,你臨終的時候,很多事情記不起來,就不一定記那麼多了。你就想自己是打仗的勇士一樣,要很勇敢地往上、往前沖,就是從頂門上沖出去了。不要這個退退縮縮地,委委曲曲地,沒有力的,這個不行了,就是要提起勇士打仗的這個勁。
那麼看,整個的脈,什麼地方都不通的,都關的,只有頂門是開的。觀身,或者是明點,或者修嘎登納甲的就是宗大師、上師的相了,有的人修本尊,本尊相,都可以。這個就是你的心,就是你的識;這個識,就是你自己了。能修密法的寶瓶氣的,用寶瓶氣彈上去,等於打槍炮的,把他射出去,一股氣。那沒有修這個的,也不要緊。就是你想極大的願力,要生西方的,這個願力把他沖上去,就往上沖了。你自己,配合“嘿”一下子,就沖上去了。
如果你還不放心,就想頂上的上師心裡邊——我們觀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上師。你可以觀上師,現的阿彌陀佛相;就是上師相也可以。想上師心裡邊,一個光明的鉤子,把自己的識從自己的心裡邊一下子地鉤到上師心裡去。你自己配合,“嘿”,一下子上去了。這樣子去的話呢,自己的識配合“嘿嘎”、上師的鉤幫忙,把你吸到上師心裡去。這就是我們的破瓦法了。然後阿彌陀佛就回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把你心裡邊,一個識在裡邊,把你放到光明的蓮花裡去了。這樣子,蓮花化生,生極樂世界了。這是最簡單的,用密法結合五力,不用三身道的往生法。
如果修生圓次第,修得好的,自己修得法身現前了,光明現前就是中陰身的時候,馬上觀報身相了,你自己也可以往生。所生的金科就看自己決定了,你發什麼願了?這是高層次的呢,我們不說了。最低的,大家學過那個阿彌陀佛的破瓦法,這個可以結合到五力,把五力跟破瓦法結合起來。這樣子,從頂上射出去。再一個在《上師瑜伽》裡邊,就是上師的力量,放光明鉤,再幫你,把你的心(怕你彈不上去)鉤上去。這個是上師的力量把你鉤上去,鉤到上師心裡。上師心裡放光,把你鉤上去,鉤到上師心裡邊。然後上師就到極樂世界,把你放到蓮花裡。
這是根據我們的儀規,就解決問題了。這些往生的方法很多種,我們就講了最簡單的兩種了。還有各式各樣的,配合三身道修法的更多,有高層次的,再來。這個照大善知識說,比普通的往生法已經要高明不曉得多少了。
所以說,自己拿了寶,不要不識寶,去給人家換其他的東西,換個鐵,換個什麼。這你是太沒有見識了吧?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這樣子說,我們引了那幺多書,我們引的藏傳的《上師供》裡邊的,當然詳細名字我記不到了。我們有這個耳傳的、有什麼導引的、有什麼心要的,有好幾種;再還有湯芗銘翻的;還有我們《上師供》的《講記》、《續記》等等;還有帕繃喀的;還有昂旺堪布的。那幺多大善知識,裡邊引了很多的,尤其是這個藏傳《上師供》注解裡邊,引了很多密部裡的佛說的法,都證明這是極有力的往生法,再也不要擔心了吧。今天時間到了。
上師無上供養觀行法。上一次,我們把《上師供》的五力往生,多方面地講了一下。因為很多的人不理解,以為密宗裡邊沒有往生法的;甚至認為密宗跟往生法是有矛盾的。這些誤解,希望通過這次的講述,能夠排除了。
像宗大師的全圓的道次,什麼都有;都是最殊勝的,最圓滿的。離開這個教,再去找其他的,那就是不識寶了;有寶不識,去找那些稗糠之類的,那就是沒有法眼。希望大家呢,要認得宗大師的悲心。宗大師把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綜合起來,有體系有次第的編成了兩部:《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菩提道次第》,顯教的全部圓滿地講了;密宗的,在《密宗道次第》裡,也是最圓滿最殊勝的都包含了。所以這兩個寶千萬不要輕視,或者認不到。這是我們要說明的。
上一次我們講的遷識法,也就是往生法,大乘共同的五力,沒有摻予密法的。這個法已經是足夠殊勝的了,絕對不會到惡道去。如果你菩提心生起、即使是造作的生起,在臨終的時候能夠憶念不忘;同時發這個願:生生世世不離菩提心教授、生生世世不離《上師瑜伽》。——決定生善道;惡道的門決定給你閉了,不會去。這是客觀的規律,不是自己的願望可以改變的。
我們也舉了伽喀巴大師的公案,他就是要代眾生受苦,發願到無間地獄去。但是臨終的時候,他叫他的侍者師擺供品,為什麼?淨土的聖者都來了,——淨土往生是必然的了。所以有菩提心的人,不會掉到其他地方去,不會的。
今天講不共道的。上一次講了一個最簡單的,就是用破瓦法加進去的,包含五力的破瓦法;共同道的五力,沒有破瓦法,同樣可以殊勝地往生。這是增上生。
今天我們介紹一些不共道的,法身為道用的方法。學過《八門勝解》的,知道臨終死有的時候,有很多光的變化。你學過呢,就應用這個變化,修起來;等到法身光明現的時候,緊緊抓住這個機緣。好的就證法身了。差的呢,在法身光明現的時候,也就知道;下一步呢,就是現報身了(那就是中陰身。一般中陰身現前了,那你就要報身現前。)。這樣子投生,決定是殊勝的地方,或者是空行剎土、或者是金科。修的最好的,當然不需要這些,直接證到法身,得到這個殊勝的報身,這個化身,就證了。還沒有證到的,臨終的時候可以用這個方法結合來修;這也可以使自己證到極殊勝的暇滿的地方,願淨土的就是淨土了。
這個往生法,在密宗裡邊,很多的密法的經書都贊歎。前面說了,這是強力往生,一切擋不住的,是強力成佛的上師遷識法。在密宗裡,贊歎這個法門,假使你一天裡邊造了很多罪,殺了那些梵行的修行人,又造了五無間,又搶劫、偷盜、邪YIN等等。但是你用這個遷識法修的時候,一切都不能擋住你往生淨土,往生這個暇滿的殊勝的地方;不會被那些罪所染污,也不會受三有的過失所染污。這樣子說的經書,不是一本,密宗的書,說了很多。
另外一本說,假使造了五無間罪,殺害婆羅門;由這個儀規,這個瑜伽往生的不共瑜伽,可以什麼都能成就。這些罪不能妨礙他成就。這個先決條件,要清淨地守護三昧耶戒的律儀。這樣子,決定成就三身。三身沒有成就,也可以成就一個修密法的殊勝的人;慢慢地,一生二生也會成就、成佛,最遲十六生。所以說靠這個不共瑜伽的遷識法,除了三昧耶戒之外,一切罪,哪怕五無間罪,也不能傷害;一切惡趣門都關掉了,得最殊勝的善趣的暇滿身,可以在殊勝的環境裡邊繼續修行這個法門,直至最後成佛了。
這是說這個法門的殊勝。不要以為自己不可靠;即使你還沒有修上道,用前面的共同道,也可以保證不會墮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