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肯放下就有進步;不肯放下,原地踏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生:學習心得報告。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以及護法菩薩們,大家好。大慚愧弟子上官今天恭敬報告的主題是「來佛三聖堪比國清三隱」。師父上人您在《大經科注》第四十集中跟大家分享了一段非常感人的話,「感謝恩人,原諒仇人,幫助苦人,救濟窮人,調伏狂人,啟導愚人,感化惡人,鼓勵善人,警策懶人,覺醒迷人」。簡單文字見真理,十句就是《十善業》,覺醒迷人靠教學,勸念彌陀求往生。這段話也令慚愧弟子想起了寒山與拾得的《忍耐歌》。「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細細體味,寒山、拾得和豐干和尚的故事,其意味深長,正如現在我們正在學習的來佛三聖,佛門榜樣。

  今佛古佛應化世間,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留絲毫做作痕跡,讓後人體會無窮無盡義理。如來慈悲憫憐罪苦末法眾生,時時處處在我身邊,只是凡夫有眼無珠,只識虛妄不識真,光陰流水才醒悟,昔日聖賢在身邊,不曾敬仰不曾學。也讓弟子汗顏自己的恭敬心,比起來佛三聖是多麼遜色。弟子寫了下面的話,感恩古佛為我示現,感恩師父上人為我導師,感恩一切眾生為我表法,願與一切眾生此生共赴極樂海會聖賢。

  「天台國清有三隱,寒山拾得豐干師。南陽來佛有三聖,慶公賢公與慈母。稽首文殊寒山子,生前瘋癫一癡僧。生後留詩三百偈,字字句句見真理。賢公慈母化春風,仿如達摩人間戲。潇灑一句歸西去,成就只在心專一。南無普賢拾得是,凡夫只見頑囂士。言行怪誕惹人氣,方知煩惱即菩提。隱忍百年海賢師,唯等印證會集本。修行只在生活裡,一句彌陀回常寂。豐干不露真足跡,勸導世人離名利。慶公念佛得一心,留下金剛不壞體。六道茫茫淫欲迷,三界眾生唯緣起。凡情塵勞障礙己,不識古佛不識體。老實念佛真實利,極樂淨土真實際。齋公齋婆世人鄙,不知念佛見佛智。無需迷惑無需疑,彌陀本在吾心地」。以上是大慚愧弟子上官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還請師父上人慈悲指正。大慚愧弟子上官頂禮感恩,二0一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老法師:其他的沒有?

  主持人:有現場的。

  老法師:有是吧。我們對於上官同學認真學習,很難得,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佛,古今中外決定離不開真干,真干的根基、基礎就在放下,真放下才得真受用。所有學佛不得受用的,問題都是出在這個地方,捨不得放下。所以,我們要把真干這兩個字要放在真放下,他才能做到。我們處在今天的社會,比起國清寺的,那是三位菩薩,文殊、普賢,豐干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佛菩薩。我們今天的環境比那個時候,我想至少超過百倍,這是真的。那個時候是什麼環境?現在這個時代是什麼環境?他們那個時代有講經的、有講道的、有講學的,儒釋道三家鼎盛。只是講的人多,聽的人多,也能夠蔚為風氣,社會風氣良好。今天不但沒有講的人,偶爾有幾個講的人,反對的聲音比講的聲音大得多。古時候講的人沒有人反對,只是有人搖頭,他不說話。現在是大聲疾呼,恨不得把傳統這些東西消滅干淨。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

  想到拾得教我們忍讓,那個時候都需要忍讓,何況現在這個時代!現在不忍讓行嗎?不忍讓就不能存在。要想留在這個世間,一定要忍、一定要讓,對於世人所作所為,真的要由他、要避他、要耐他,還要敬他。換句話說,這兩個時代比較,哪個時代好?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沒有一定的好壞,是非善惡在人心。如果你心地清淨平等覺,我們這個時代修行比寒山、拾得那個時候好。為什麼?這個環境,不能忍能忍,不能讓能讓,忍讓的功夫超過他們百倍;換句話說,大幅度的提升,他們那時候沒這個機會,這時有,跟他們相比,百倍的提升。可是問題,要是提升不起來就是墮落,墮落也是比他們一百倍的墮落,今天墮落決定是無間地獄。無間地獄裡面受的苦難也不是定法,受苦的狀況與起心動念有關系,這就是現在人所謂作用與反作用。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生活在現前時代,對古時候羨不羨慕?不羨慕。對於現在有沒有感到遺憾?沒有遺憾。現在這個環境修行比古時候好,為什麼?提升得快。一定要想到墮落也快,大升大降,就是大起大落,我們是要大起還是要大落?這個不能不知道。明白道理,明白事實真相,那就知道我們的際遇也是無量劫來稀有因緣,成功失敗完全在於是不是真干

  決定要放下,放下什麼?從根本上放下,那就是放下起心動念,這是一切法的大根大本。起心動念沒有了,就回歸常寂光,那就能大徹大悟。現在人為什麼不能夠大徹大悟?不要說大徹大悟,大悟、乃至於小悟都沒有,什麼原因?就是在不肯放下。起心動念,說實在話我們想放下也做不到,境界太微細了,我們的心太粗,叫粗心大意。起心動念就在眼前,我們就沒有感受,沒有感受怎麼放?不得已而求其次,次是分別,我們有感受,起心動念沒感受,分別有感受。而感受最明顯、最嚴重的無過於執著,執著是最明顯的、最粗的煩惱,粗細的粗。起心動念是最微細的,分別是最普遍的,執著是最粗、最重。從哪裡下手?要從這下手,功夫才真得力。

  能不能放下,關鍵在看破,看破的意思就是對於事實真相真正有認知、有了解。真相是什麼?大乘教裡面常說的,《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賢公老和尚告訴我們,什麼都是假的,意思就是他什麼都放下了,他知道。《楞伽經》上有兩句話更有味道,佛說整個宇宙的真相是什麼?叫「自心現量」,「不斷之無」,很有味道。無,不斷之無,我們講那個無,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八個字變成一個字,無。無怎麼樣?它不斷,就是這個妄念、幻相、假相前面滅了後頭接著,它不斷,一個一個接著的。這種現象大乘經上佛說得好,叫相似相續,你才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前面一個相跟後面相相同的,那真的叫相續。前念跟後念不一樣!什麼個現象?我們講大同小異錯了,實際上不是大同小異,是大異小同。我們看到一個身體,大同小異,前念跟後念差不多,你看整個宇宙就不一樣了。每一念出現的畫面,境界相,是全宇宙,全宇宙裡頭差別就太大了。我們感受到同,這身體,從這個小的,最小最小的,一個小細胞上看好像是同,你看全面,不同。

  所以,不斷之無這句話講得有味道。從哪裡來的?自心現量,那個自心是真如、是自性,是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沒有例外。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沒有說實報土除外,沒講這個話;沒講這個話,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包括在其中。所以實報土,報身報土,我們叫一真法界。為什麼?報身報土是唯心所現,沒有識變。識變就是生滅法,就是假的,不是真的。為什麼?能變的阿賴耶是生滅法,阿賴耶所變一切境界統統是生滅法,體用是一不是二。阿賴耶是妄心,就是本性迷失之後產生的一種作用。阿賴耶的本體是真如自性,在覺就稱自性,在迷就叫阿賴耶。

  阿賴耶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藏識,藏就是收藏,就好像是倉庫一樣。無始劫以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有的這些檔案全在這裡頭,一樣都不少。假的,不是真的,如果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藏識裡頭所有落謝的影像全沒有了;如果沒能轉識成智,這些資料無量劫都不會消失。就是一念大覺之後全沒有了,連阿賴耶體都沒有了,阿賴耶的作用怎麼會存在?於是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佛教我們教什麼?無非是轉識成智而已,沒有別的。怎麼轉識成智?放下就是,全在放下這兩個字。大乘裡頭叫止觀,放就是止,儒家也講,知止而後有定,定是三昧,定而後能靜,靜而後才能得,得什麼?無上正等正覺,最後達到這個境界。所以中國聖人,我年輕時候初學佛,感覺到他們是佛菩薩化身來的,決定不是凡夫。

  今天整個世界動亂,根本原因在哪裡?被外物,或者說萬物所迷了,嚴重迷失在財色名利之中,迷在七情五欲之中,不知道這些全是假的。所以中國老祖宗教我們從哪裡下手?格物。今天所有一切災難的根源,不知道格物,被物迷了,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在自己身,感得一身的病痛,環境帶來無窮的災難,不知道格物。那麼我們要解決問題,從哪裡下手?從格物,這個格是格斗,像打仗一樣。跟誰打?跟物欲打,就是跟那個貪心打。貪是煩惱的根,貪不到才瞋恨,如果一切都滿意,他就不瞋恨了。為什麼有貪、有怨恨?那就是迷,迷就是癡,癡迷,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佛菩薩聖賢來教他,他也沒聽懂。為什麼聽不懂?貪瞋癡是障礙,貪瞋癡輕一分,你懂得一分;貪瞋癡輕個十分,你懂得十分。於是,東方聖哲教學的理念就明顯了,我們就能理解,它不是教你多讀,不是教你廣學多聞,它是教你把貪瞋癡伏下來。它從定下手,全部的功力都是用在定,為什麼?定是樞紐。得不到定的人他有戒,戒就能軌范我們的思想、行為,就能叫社會安定,叫世界和平。

  定講求的就是求清淨心、平等心,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權教三乘,天台別教裡頭十住、十行、十回向,清淨心。提升到平等心,那是大乘,別教十地菩薩,圓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心是平等,平等就是沒有動搖。從接近自性本定到圓滿自性本定,是這麼回事情。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哪個法門最好?每個人口味不一樣,有人吃甜的好,有人吃辣的好,各個人口味不同,都滿足你的欲望,這是相同的,滿足你的欲望,滿足你的養分。所以它的方向是一個,它的目標是一個。這個法門是不是只限於佛教的?不是,即使講八萬四千,也不是限於佛教,何況說無量法門,無量法門就包括這個世間所有族群的古聖先賢、所有宗教,全包括在其中,平等的。佛法真的是講得圓滿、講得究竟,它沒有分別,它沒有執著,它沒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就局限了,它不能圓滿,為什麼?它有同,它有異;佛教裡頭有同,沒有異。

  這個東西愈學愈有味,怎麼學?放下,愈放下愈有味。天天要放下,月月要放下,放下就有進步。好比我們上樓,放下下面一個台階,我們就升一個台階。你要不肯放下,原地踏步,學得再多,升不上去。現在大家喜歡賺錢,喜歡要錢,同樣一個道理,你要不放下你就不會增長。你今天把你財富統統放下,明天漲了、高了,步步高升。這是正當獲得的,不是非法獲得的,非法獲得的是它往下墜,正常獲得的往上提升,這舉一個例子。不要不是沒有,它愈來愈多,多到怎麼樣?多到擺在面前不起心不動念。自己生活受用一定非常簡單,日食三餐,夜眠六尺,飲食起居都能夠適度,不越分,身心健康,健康長壽。只要是過分了,對健康都有損害,對萬物都有過失。對萬物過失,就招惹天災人禍;對自己過分,帶來的是疾病、煩惱痛苦。人活在這一生當中,沒有煩惱、沒有痛苦,你說你多自在,這就是真正的幸福,開智慧,不生煩惱。

  拾得所說的這些話,是個修行人非常正常的身心狀態,放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心上還有我能忍我能讓,那怎麼樣?著了相。是忍了、是讓了,著相,凡夫,六道凡夫的德行。如果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統統不著相,這是性德,自性本有,自然現前。沒起心動念,這才得大自在,這才生大智慧、現大神通。

  能夠從經典裡面稍有悟入,這是進步,這個悟入不會間斷,不能遍遍有,會常常有,一個星期不一定有幾次,一個月、一年。心地愈清淨,悟處愈明顯,愈悟愈深、愈悟愈廣。修行就是快樂人生,修行就是幸福生活,它真樂,於世間地位沒有關系、權勢沒有關系、貧富沒有關系。來佛寺的三聖為我們表演得非常圓滿,讓我們看到、聽到生歡喜心、生景仰的心,進一步要像他一樣落實,落實在自己本分工作之中。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三十一集)  2014/4/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31


 

上一篇:洛桑陀美仁波切:學佛修行的三個必要條件
下一篇:印光大師、淨空法師:修般舟三味需注意哪些方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