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嘉言集(21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念佛時必須字字句句從心而發,從口而出,從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萬句亦如是。能如是,則妄念無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依此而行,決無歧誤。(增廣卷一復永嘉周群铮居士書)

2、念佛不能純一,必須制心不令外馳。久久自會純一。(增廣卷二復馬契西居士書四)

3、學道之人,凡遇種種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會。逆來順受,則縱遇危險等事,已過便如昨夢,何得常存在心。汝既欲修行,當知一切境緣,悉由宿業所感。又須知至誠念佛,則可轉業。吾人不做傷天損德事,怕甚麼東西。今為汝計,宜放開懷抱,一切不可以計慮,不可以擔憂。只怕躬行有玷,不怕禍患鬼神。(三編卷三復同影居士書)

4、學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則凡情輕一分,此必然之勢也。然未斷惑之人,常須努力。若一放縱,舊病定至復發。(增廣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5、古德雲: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貪瞋癡一起,立即覺了,則立即消滅矣。若以貪瞋癡為自家正主,則如認賊為子,其家財寶必致消散矣。(增廣卷一復陳慧超居士書)

6、被境所轉,系操持力淺。則喜怒動於中,好惡形於面矣。操持者,即涵養之謂也。若正念重,則余一切皆輕矣。是以真修行人,於塵勞中煉磨。煩惱習氣,必使漸漸消滅,方為實在工夫。斷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增廣卷一復陳慧超居士書、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7、乩壇所說,多屬靈鬼依托當人之智識而作。(增廣卷一與陳錫周居士書)其所開示改過遷善、小輪回、小因果等,皆與世道人心有大裨益。至於說天、說佛法,直是胡說。吾等為佛弟子,不可排斥此法,以其有阻人遷善之過。亦不可附贊此法,以其所說佛法,皆屬臆撰,恐致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愆。(增廣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四)若有暗地裡口傳心受之妙訣,即是邪魔外道,非佛法。(增廣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8、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從有知識以來,日夜營謀,忙忙碌碌。無非為養身家,做體面,遺子孫而已。推其病根,只因執著有我,不肯放下。其念慮固結。雖佛與之說法,亦莫之能解。而於自己主人公本來面目,則反置之不問。任其隨業流轉,永劫沉淪,可不哀哉!(增廣卷三眠雲公堂序(代法雨書記僧作)凡不宜貪戀之境現前,則知此吾之镬湯爐炭也。則斷不至如飛蛾赴火,自取燒身矣。凡分所應為之事,則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則斷不至當仁固讓,見義不為矣。(增廣卷二復寧波某居士書)

9、世間富貴,奚啻陽焰空華,直同囹圄毒海耳。(增廣卷四示某比丘尼)

10、瞋者,見境而心起忿憎之謂。富貴之人,每多瞋恚。以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違忤,即生瞋怒。輕則惡言橫加,重則鞭杖直撲。唯取自己快意,不顧他人傷心。又瞋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燥,重則肝目受傷。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消滅,福壽增崇矣。(增廣卷四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11、吾人一念心性,與佛無二。只因迷背本心,堅執我見。則一切諸緣,皆為對待。如射侯既立,則眾矢鹹集矣。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佛心空無所有。猶如虛空,森羅萬象,無不包括。亦如大海,百川眾流,無不納受。如天普蓋,似地均擎,不以蓋擎自為其德。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豈非自小其量,自喪其德。雖具佛心理體,其起心動念,全屬凡情用事。(增廣卷四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12、佛法大無不包,細無不舉。譬如一雨普潤,卉木同榮。修身、齊家、治國、親民之道,無不具足。古今來文章蓋一時,功業喧宇宙者。其精神志節,皆由學佛以培植之。(增廣卷二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13、佛教大無不包,細無不舉。不但身心性命之道,發揮罄盡無余。即小而世谛中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亦毫善弗遺。唯於煉丹運氣等,絕無一字言及,而且深以為戒。(增廣卷一復郦隱叟書)

14、今幸得此大丈夫身,又聞最難聞之淨土法門。敢將有限光陰,為聲色貨利消耗殆盡。令其仍舊虛生浪死,仍復沉淪六道,求出無期者乎?直須將一個死字,掛到額顱上。(增廣卷二復寧波某居士書)

15、但恨人之不誠心念誦,致不得其全益耳。(增廣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四)

16、若境遇不嘉者,當作退一步想。試思世之勝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復不少。但得不饑不寒,何羨大富大貴。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如是則尚能轉煩惱成菩提,豈不能轉憂苦作安樂耶?(增廣卷一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17、須知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奔馳於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於得意烜赫之時,回首想乎。(增廣卷一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18、人一生事事皆可偽為,唯臨死之時,不可偽為。況其無愛戀之情,有悅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淨業成熟,曷克臻此。(增廣卷二復周孟由昆弟書)

19、禮誦持念,種種修持,皆當以誠敬為主。誠敬若極,經中所說功德,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而其所得,亦已難思難議。若無誠敬,則與唱戲相同。其苦樂悲歡,皆屬假妝,不由中出。縱有功德,亦不過人天癡福而已。而此癡福,必倚之以造惡業。其將來之苦,何有了期?(增廣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二)

20、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沉淪之無上妙法耳。(增廣卷四示某比丘尼)

21、有血性漢子,豈肯生作走肉行屍,死與草木同腐。高推聖境,自處凡愚。遇大警策而不憤發,聞聖賢佛祖之道而不肯行。是天負人耶?抑人負天耶?(增廣卷一復泰順林介生居士書二)

 

上一篇:印光大師:幼時就應當教育少兒因果報應之事
下一篇:5種無知的自毀關節行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