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論語》“顏淵問仁”一章,後世儒佛兩家都有精彩诠釋。如蕅益大師《論語點睛》說:“夫子直示下手工夫,正所謂流轉生死,安樂涅槃,惟汝六根,更非他物。視聽言動即六根之用,即是自己之事,非教汝不視、不聽、不言、不動,只要揀去‘非禮’便即是禮,禮復則仁體全矣。”又如一代儒宗馬一浮說:“視聽言動皆氣也,四者一於禮則全氣是理、更無差忒,一有非禮則全真起妄、便是不仁。人於日用之間須臾不離者只此四事,為仁、依仁全系於此,違仁、害仁亦出於此。轉愚為覺,背覺成迷,只此一關,別無他事。爭奈不肯體會,一任奔馳,捨近求遠,迷己逐物,莊子所謂弱喪忘歸,佛氏喻為背父逃逝。”故說:“閒名既謝,大用現前:搬柴運水,坐石聽泉,春生夏長,晝起宵眠,將謂別有,悠悠蒼天。”六祖有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所以我們不要誤解佛教,以為佛教一味高深莫測、談玄說妙,遠離日常生活。其實修行就體現在具體生活之中,一言一語,一舉一動。印光大師這篇開示,所談內容切近生活,但卻非常關鍵,不可等閒視之。
學佛之人,夜間不可赤體睡,須穿衫褲,以心常如在佛前也。
吃飯不可過度:再好的飯,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養人。吃十幾程,髒腑必傷。常如此吃,必定短壽。
飯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動,必至放屁。放屁一事,最為下作,最為罪過。
佛殿僧堂,均須恭敬,若燒香,不過表心,究無什香。若吃多了放的屁,極其臭穢,以此臭氣熏及三寶,將來必作糞坑中蛆。不吃過度,則無有屁。
若或受涼,覺得不好,無事則出至空地放之,待其氣消再回屋中。
如有事不能出外,常用力提之,不一刻即在腹中散開矣。
有謂不放則成病,此語比放屁還罪過,萬不可聽。
吾人業力凡夫,在聖中聖、天中天之佛殿中,三寶具足之地,竟敢不加束斂,任意放屁,此之罪過,極大無比。
許多人因不多看古德著述,當做古德不說。不知古德說得巧,雲洩下氣。他也不理會是什麼話,仍不介意。
光三四十年前常說此事,後試問之,人不知是何事,以故只好直說放屁耳。唱戲罵人說放肆,就是說你說的話是放屁。
凡有所畏懼,氣都不敢大出,從何會放屁?由其肆無忌憚,故才有屁。
你勿謂說放屁話為不雅聽,我實在要救人於作糞坑之蛆之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