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華法師:《六祖惠能說》之煩惱即菩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妙華法師:《六祖惠能說》之煩惱即菩提

煩惱即菩提(圖片來源:資料圖)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發心的菩薩:

我們各位有緣在棲雲古寺共同修學《六祖壇經》,按照六祖的話說,是過去世與諸佛菩薩共學共修結下的善緣,所以今生今世令其得以增長。

上午我們講到印宗法師以七十多歲的高齡禮賢下士,為六祖惠能剃除須發,穿上僧袍,並且執以弟子之禮,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六祖惠能一生當中雖然曾三次受到武則天的召請,但他一直深居在山裡,並沒有到皇室去,沒有去當國師。在的他一生當中,有兩位人物把他托舉而出,現在我們在文字當中看到的,就是印宗法師。惠能作為一個行者,蓄著長發,穿著在家人的衣服,繼承了五祖弘忍的衣缽後,一路南來,制口懸絲,受盡了磨難。他是被誰發現的呢?就是被印宗法師發現的。以我們人世間來說,一個人是人才,如果被人提拔重用,那就是知遇之恩。有很多人很有道德、很有文章、很有學問,但一生當中不被人重用。那就是有良馬,沒有伯樂。六祖惠能有這麼高深的見地,能夠被印宗法師發現,可以說是佛教的大幸。我們假設一下:如果六祖惠能繼承了衣缽之後,流落在山林當中,沒有被印宗法師發現,在佛門當中沒有他的一席之地,那我們今天還能不能夠聽到《六祖壇經》呢?我們還能不能夠把佛法的法脈續下去呢?那就不能了。所以說,印宗法師此舉功在千秋。反過來講,通過他用這樣高的禮遇來對待六祖惠能,同時也反映出他的道德文章卓絕,這個人也是一個不是一般的人物,是非常的人物。而且,印宗法師這個舉動不是盲目的,不是因為你接了五祖的衣缽,我就把你奉為座上賓,我就高看你一眼,不是。而是經過了盤道,兩個人彼此之間有很多的問答。我們後來這些學人,通過印宗法師和六祖惠能的問答,也可以啟發心性,使我們明了、通達佛法。

他們在盤道中其中佛法是不二法。為什麼是不二法呢?我們現在有上佛學院的學生,還有很多進入佛門的人,他就是迷在這裡,並不明了。他不明白。不明白產生的病症是什麼呢?是法執。他把佛法執著為真實不虛,豈不知道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有若干種對法。因為眾生有生死,在生死當中妄造輪回之苦,造諸惡業,所以說釋迦牟尼佛講涅槃法。涅槃法的內容是常樂我淨,其目的是讓眾生要借假修真,不要妄造惡業,不要再到六道中輪回。大家又知道,我們在世間做人,叫世間法。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出世間法,出世間法的內容無外乎就是發出離心、菩提心。出離心,是出離人間的種種苦難;菩提心,是不但要自己解脫,還要去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相對的;空和有是相對的;煩惱和解脫是相對的;眾生和佛是相對的;佛和魔是相對的;有若干種相對。這些在我們這些芸芸眾生看來是相對的東西,對悟了大道的人來說,是一個,不是兩個。

我們大家都會常常講一句話:煩惱即菩提。先從第一層含義來講,對於一般的眾生來講,煩惱就是煩惱。煩惱有相貌,我們有很多的人現苦惱相,那就是煩惱相。煩惱有什麼不好呢?它不但折磨我們的心性,而且讓我們起心動念造惡業。那為什麼說煩惱即菩提呢?第二層含義: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個人在人間遭受了種種磨難以後,有了經驗,變得聰明起來了,這就是智慧。吃一塹,長一智。交了學費,學費就沒有白交的,交了學費就學會了。所以說我們活到老,學到老,這是第二層含義。但這不是究竟法。第三層含義:為什麼煩惱即菩提呢?原來,手心手背都是肉。煩惱和菩提表面上來看是兩樣,但是它的體性都是空性,如如不動。

那麼,怎麼來證明煩惱即菩提呢?你們大家要回答我。煩惱的時候是什麼在煩惱呀?是我們的心在煩惱。那麼智慧的時候是什麼在智慧呢?是我們的心在智慧。我請問各位:你難道在煩惱的時候是一個心,智慧的時候是一個心嗎?不是,我們的心體是一個。為什麼會煩惱呢?那是因為愚昧無知,因為無明,所以我們煩惱。諸佛菩薩現煩惱相是度眾生,而眾生煩惱卻妄造惡業。在大乘佛教經典當中,常常用波和浪的關系來比喻煩惱和菩提的關系。菩提就像大海的水,煩惱就像大海裡頭的浪花。縱觀一四天下,四大海當中波浪滔天,離開波浪還有海水嗎?離開波浪就沒有海水了。所謂全波是水,全水是波,波和浪永遠不分家。這個道理如果按照大乘佛教的妙意,談到最深的地方,大家要用心去悟,語言是沒法表達的。即忘即真。或者我可以表揚大家說:你們大家太有智慧了。你們為什麼有智慧呢?因為你們有這麼大的煩惱,所以說明你們大家是有智慧。不過還要補充一句——用錯了地方。如果用你們是非的心、煩惱的心去縱說豎說,去行善事,普渡天下,那你比誰都好。問題是我們大家現煩惱相,用那個煩惱的心去造了很多的惡業。造了惡業誰替你背呢?縱是父母狹路相逢,也不代受。這是《地藏經》裡頭說的。你們每一個人現煩惱相,造了惡業,那就算是父子兩個在地獄裡頭相見,他也不會替你認帳,你得自己去消災滅難,你得自己背著走。

 

上一篇:妙華法師:《六祖惠能說》之佛法不二
下一篇:奇跡就這樣發生了-放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