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回家人:《戒YIN》看過後毛骨悚然,不敢不戒!(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其實一切有所住的學問,原則上都叫宗教。因此就出現見解的不同,則規定戒律也不盡相同。而佛教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行一切善法的,也就是在無所住中行一切善法。佛教不屬於宗教范疇,又包含一切宗教,同時又不認為宗教之間教義有什麼沖突,哈哈,否則就不叫“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了。

因此佛教的戒律是看心,也就是“心在干什麼”。從心到心性,從心性到心相,從心相到外表事相,這樣一層層的過來。只是這個“一層層”,也是在心(自性)化顯中的,非二的。

而那些性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提出手YIN無過,更甚至說手YIN有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論,在他們的思維觀點中是對的。因為他們只是研究了外表事相的東西。在他們看來,那的確就是一些蛋白質和水分子,與自然中的物質無二,甚至與動物身上的無二,甚至與屍體上的無二。

但只要有點大思維的人,就會想:不對啊!我們是人,不是畜生動物,不是一團沒生命的肉,那麼我們在過完性生活以後,除了一些蛋白質外,還有什麼在改變了?

還有就是情,一種微妙的東西,因情的交換,變成自私的執著。那麼這裡的情又是怎麼來的,是個什麼東西?

是自私的愛,是一種因自私生出來的所謂責任,或叫占有——當然這占有在這裡是相互的,至少在今天看來,就是平等相互的。而正常夫妻之間的承諾與占有,本來就是這個娑婆世界的和諧,哈哈,就是娑婆本來的程序(或叫游戲規則)。也就是跟你生在這個范圍內,就要遵循這個范圍的約束一樣。否則這個程序就崩潰了。

當然這個程序也僅是娑婆的程序。

本來的游戲規則(從心相上看或從細微處看),就是由這自私的情執維護的。

如果就是邪YIN、手YIN、自身YIN,從這個本來的游戲規則看,是什麼變化?

是磁場(光團)相互交換,吸收不同(這裡的不同是指非固定性體,也就是與配偶性體以外)的外來東西,產生變異。同時相對娑婆世界來說,也就慢慢從細微處產生變化。而“YIN”在法界中,就是亂,就是戒律要管理的東西,或者說是自我保護能力的反面。如亂行YIN事就會牽動這個娑婆世界程序變異,產生一些災難與病毒,來保護自身程序的穩定(哈哈,就是所謂的懲罰)。這樣就有很多性病乃至艾滋病等的出現。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病毒(如艾滋病)都是破壞人的免疫系統,其實就是破壞了自我保護能力,破壞了心靈深處的禅定。

也許大家不相信,如不能正確引導世間人的性行為,即使出現治療艾滋病的特效藥,不用很長的時間,又會有新的病毒出現。

因此,為法界眾生、娑婆和諧而宣傳正YIN節欲、戒除邪YIN,是每個有良知的人應負的責任。

關於邪YIN、手YIN、自身YIN的危害,前面曾經從事相上(將性生活看成蛋白質的流失)與心相上(將性生活看成是磁場、光子的交換,正YIN是娑婆世界的游戲規則)講了一遍,其實其真正的危害是心性上的,以下詳細講一下。

論壇上有朋友問:為什麼邪YIN最消福折祿?這要從為什麼受持、讀誦,為人解說一句《金剛經》的偈子得福反而不可思議講起。

我們這個宇宙是由時間、空間組成的,至於別的東西,只是時空在無窮大或無窮小的變化中的產物,但唯一——心是可以很簡單破時空的。一切皆妄心顯,心淨則國土淨,則一切相淨。心垢則國土垢,則一切相垢。

明妙真心,無相無形,寂靜徹然,具足一切功德相。一切妄心、佛國土、壽命、福報等相,皆不離明妙真心。如大海水,雖生大浪、中浪、小浪,雖風平浪靜,或驚天駭浪,但離不開大海,始終是由海水組成的。(這裡一切妄心、佛國土、壽命、福報等相,是指各種海浪的外相,而明妙真心是指大海,權說而已)。

一切諸相如程序,可以因范圍的大小而相互吞並覆蓋,沒有永恆,但有生成壞亡。一切諸法如程序,可以因法力的大小而相互降伏攝受,沒有永恆,但有生成壞亡。明妙真心如內存,不論你大小多少,厲害不厲害,天堂地獄,都不離此,皆此化顯。那麼眾生為什麼還要受這樣多的苦,這樣執著天堂地獄、大小多少?

非明妙真心要懲罰眾生,而是法界和諧慈悲。眾生因對境生種種心,失去般若幻觀,轉而合塵背覺,因合塵的妄心,生種種幻相,實乃自己騙自己,如猴子見鏡中猴,而生嗔恨一樣,實乃不知鏡中猴乃自己相。天堂地獄,好壞美丑,其實不是外來的,都是自己內心合塵的妄心化顯的,非真實的。但既然非真實的,為什麼要有人受苦,有人享福,有人長壽,有人夭折?

沒有人要誰受苦,要誰享福,要誰長壽,要誰夭折,有的只是背覺合塵的妄心大小、深重而決定對境界般若幻觀的能力。重者,則深受地獄之苦或天堂之樂;輕者,則幻觀地獄之苦或天堂之樂。也就是甚深般若幻觀的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提婆他多在地獄中如處三禅天,如阿難見之,則心悔懼怕。哈哈,那地獄非提婆他多的地獄,而是阿難心中的地獄,這也就出來了一個可參話頭,提婆他多回答:“釋迦牟尼佛不進來,我怎麼出去?”

這也就是為什麼真修行者不見世間過,不見破戒比丘受地獄苦,不見受戒居士入大涅槃。哈哈,這裡的不見,不是阿Q精神的不見,而是真實不見,的確不見,用般若幻觀之不見。

既然是背覺合塵的妄心影響我們受苦受樂,騙我們上竄下跳,使我們六道輪回,而它的大小則決定著在這裡是受苦還是受樂,決定著六道輪回中所承受的力量(如一場殺業因緣到了,如你的般若幻觀能力很大,就可將其觀空,這樣可能就會在你的夢中出現一個人追殺你,而你被殺死後醒了,此殺業也就受了、沒了。也就是證到明妙真心後,將魔宮的魔王觀幻,了知山河大地自性化顯,魔王地獄同一含生,那魔王就如鏡中花,水中月,沒有任何的力量了),那麼,是什麼決定我們妄心的大小?是什麼讓我們無始劫的輪回?

《圓覺經》說:“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YIN欲而正生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釋迦牟尼佛是個本事人,當年困擾他很多劫的難題,幾個字就表示出來了。哈哈,一切欲界天的眾生,皆以YIN事而為生命,也就是,如你能戒掉心中的YIN事,則不落欲界天。而色界和無色界則是看心中的YIN念,如有一絲YIN念,那你就出不來這兩界,這也就是說“YIN心不除,塵不可出”的意思(關於這個,以後會在《戒YIN》下篇中詳細講)。

在時空范圍內,非時空范圍內,皆因一“YIN、愛”而動。皆因此而輪回。

那麼是什麼決定我們妄心的大小?

學習佛法的朋友,都聽說過“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但為什麼我們知道了邪YIN不好,也知道不能破戒,也知道都是自性化顯的,但臨了還是去破戒,還是要輪回?哈哈,簡直是“知是空華,即有輪轉”。

這是因為,這個“知是空華”是在“不知”的基礎上的,如沙灘建高樓,沙動樓倒。如泥做胚器,未經火燒,遇雨即化。這個“不知”是不知真正的空是什麼,是在幻相中立真實境,終究一無是處。

一切聖賢皆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行一切幻善法,度幻眾中所修的甚深般若空性的大小,在某些意義講,也就是看破、放下速度的大小,而有差別。如不了四相,不修甚深般若的了四相,多劫修行,一直是在攢福德,一直在程序中,一直在時空中,一直是個因果,一直有生成壞亡,一直是有為法,終不究竟。

那麼影響甚深般若空性大小,是怎麼表示的?因是轉第七識為平等智,那麼控制轉第七識為平等智的關鍵是什麼?哈哈,佛陀早講了,就是自私有我的YIN愛心。

也就是當你的自私有我的YIN愛心一生,第七識我執就會加大,般若空性就會變小。

搞懂上面這些東西,那麼“為什麼邪YIN最消福折祿”、“為什麼邪YIN最影響壽命”、“為什麼受持、讀誦,為人解說一句《金剛經》的偈子得福反而不可思議”就不難理解了。

因邪YIN、手YIN、自身YIN是將第七識的根本我執加強了,根據邪YIN、手YIN、自身YIN用心程度的大小、強弱,將你無量劫的福報、壽命均減小了。也就是說,不是你這一時一世的福報、壽命問題,而是無量的化身、無量的轉世身的福報、壽命都減少。邪YIN、手YIN、自身YIN,是根上的問題,不是一報還一報就可以解決的。

同理也就明白,“為什麼受持、讀誦,為人解說一句《金剛經》的偈子得福反而不可思議”了,也是根上的問題,是非時空范圍的,因此此時空內的福報,無論大小都是不可比擬的。

這樣也就不難理解自身YIN為什麼會是邪YIN了,因自身YIN本身就是放逸、發洩,非自然中愛的交換。會嚴重將我執加大,關掉自己般若空性的能力。

其實從某些意義講,能得到都是應該得到的,不論是嚴持戒律,還是正YIN、邪YIN、自身YIN等等,都是本來應該發生的。失般若空性、落無間地獄、誦佛號參話頭、布施弘法利生等等,都不礙自性具足,本來清淨。不論正妻妓女,還是丈夫外遇,從六道看來都是要一千年的善緣。

佛陀在世時,已經證阿羅漢果的迦葉之妻妙賢比丘尼,因業力故,遭未生怨王奸YIN,破了相上的比丘戒。按照當時的要求,是必須趕出僧團的。但佛陀卻因妙賢比丘尼已經離欲,沒有樂受(這裡講的樂受,是指苦樂受,就是沒有痛苦與快樂的感受)而授記她沒有破戒。這是一個典型的看YIN心、不看YIN相的事情,佛陀的教育是看心在干什麼,不看外相的。這裡的沒有破戒是建立在阿羅漢果的境界上的,不是我們今天的沒有快樂的感覺。

記得以前有位朋友來拜訪,說到他已經徹底沒有YIN欲心了,當時就問他,是不是有時見到別人YIN欲還會生嗔心?回答:“是。”最後對他說,“你沒有斷YIN欲心,只是用自己的禅定功夫壓住了。真正斷YIN欲者,外不見YIN欲相,中不識誰在YIN欲、誰不在YIN欲,內無分別是YIN心、不是YIN心。”

在今天沒見到幾個能不受樂受的,哈哈,如真沒有樂受,那麼就連YIN念也不會產生了,更不用說YIN相了。現在是個末法時期,如哪位大德的確證到無樂受的境界,也沒有必要表示YIN欲無過的境界。現在的修行人已經不易了,一個錯誤的念頭就麻煩了。

因此今天致力於出六道輪回、發心修佛乘的朋友們,不要找借口,應當按照佛陀的教誨去嚴持戒,廣布施,心念佛。至少應正YIN節欲,戒除邪YIN。

綜合上面講的,可以看出來,佛陀說的正YIN,是在如法的時間,如法的地方,與自己合法的另一半,只能用性器官過性生活。余者不論什麼借口(無非是無厭足的放逸與發洩)都是邪YIN。

即使是自己合法的另一半,不論是因為什麼(包括逃避,或非自願的)而已經出家的,再相互親近都是邪YIN。

2),從儒家的思想看正YIN與邪YIN的關系

上面是佛陀對在家居士教育中的正YIN的標准,是一個出世間與入世間的過渡標准,是為在家居士制定的一個相上的修行標准,是修行人入門的門檻。因此,我也絕對不相信,用上面的幾句話就能完全改變所有人的觀點。哈哈,不過不接受也沒關系,我們繼續來看孔老夫子儒家人道思想中的正YIN、邪YIN的看法。

中國字是很有意思的字,尤其是有含義的文字,如一個“心”字旁跟一個“生”組成一個“性”字。哈哈,相性由心生嘛。
記得上學時,有一幅對聯,
上聯是:“因火生煙夕夕多”;
下聯是:“此木為柴山山出”。
也是此意。

那麼儒家的”儒”,顧名思義就是人類的需要。他不講玄幻,不講多數人看不到的東西,就講人道的本來需要。
“儒”字最早出現在《論語·雍也》中,孔子與他得意的弟子之一——子夏的交談,
當時,孔子說人要學“君子儒”不要學“小人儒”。這時子夏問,“何為君子儒?何為小人儒?”
老夫子回答:“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其實孔老夫子當時也不知道,他教的學問以後會被起個“儒家”的名字,但這裡的“儒”卻是整個儒家思想的入門點。離開這一個點,儒家思想將不復存在,也就是沒有了標准。哈哈,可憐自朱熹以後,就沒幾個人能明白。
要搞明白這個“儒”字,就要搞明白當時他們的說了些什麼。

要搞明白當時他們說了什麼,就要先弄明白“子夏”是個什麼人。

子夏,比孔子小44歲,是孔子當時的十大得意弟子之一,但從歷史人道中入世方面看,應是孔子門徒中第一人,下面我們看看他的成績與落處。

學問方面:

1,《詩》、《書》、《禮》、《樂》,雖然孔子講的,定的,但組成系統的文字,成為一門系統的學問,卻是子夏的功勞;

2,當年的東漢儒家大德鄭康成認為《論語》的編寫有子夏一半功勞。在孔老夫子晚年時期,正是人生思想精華積累的時候,而子夏年輕多才,思維敏捷,見解獨到,正好能與孔老夫子碰出火花來。(哈哈,教徒弟最難的事,就是你說的他聽不懂,教得最好的是船子和尚,三槁定法界。)因此,讀論語的經常可以看到孔老夫子與子夏的對話。

3,子夏對情執、情欲之樂與“仁”的關系,相對來說是表達得最好的一個。《詩經》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一句,孔子回答說“繪事後素”,他立刻說,“禮後乎”(即禮樂應產生在仁義之後),孔子贊歎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 等等,很多。

授業方面:

1,孔子去世後,子夏就在魏國河西講學,田子方、段干木、吳起、李克、禽滑厘等,都是子夏的門人,甚至當時的魏國的魏文公也是子夏的學生——哈哈,戰國初年,最強大富有的就是魏文公時代的魏國了。

2,而他的弟子,接受了他教的“君子儒”,積極入世,最早吳起、李克在魏國提出了變法,使得魏國強盛起來。然後吳起來到楚國變法時,商鞅才從那裡學到了變法,後來就到了秦國。

最後連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也因子夏的入世、濟世,不為自己想(也就是以無我慈悲為“仁”的精神),
而感歎到:“‘儒分為八’不及子夏之儒。”也就是說八倍的儒家,不如子夏教的真正的儒。哈哈,因子夏教的儒,是人真正自立的正道。

這段的翻譯是:

當時孔子對弟子說:“作人要學習君子的人生需要,不要學習小人的人生需要。”

子夏就問:“什麼是君子的人生需要?什麼是小人的人生需要?”
孔子回答:“你這樣就是君子的人生需要,不合你這樣的就是小人的人生需要。”

聖人的思想在人文歷史中是可悲的,這個可悲就是變異。就是沒有一種圓融的法,能適時適機地與當下的時代相和諧。加上一些別有用心者的利用、曲解,為自己目的而玩弄民眾的妄心者的大力宣傳,哈哈,好在孔老夫子不能從墳裡蹦出來,不然他非氣死不可。

就拿孔老夫子說的“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來說,就被很多人視作是對子夏的批評。他們翻譯過來是“你應該學習君子儒,不應該學習小人儒。”這句表面上看,的確像是批評子夏,但如果統看全文,就知道這裡子夏是問老夫子“什麼是君子儒,什麼是小人儒”,並沒有問自己是什麼儒。哈哈,如果老夫子回答“你應該學習君子儒,不應該學習小人儒”,那老夫子就是答非所問,自己也糊塗了。

這一段應該是對子夏學習、使用“仁”的認可,也就是對其積極入世的無我的慈悲的認可。

那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那樣的錯解?原因是子夏的運氣不是很得力。哈哈,首先是因經常和老師對演言辭,難免有錯的時候,而這一句兩句的錯,就被記錄了下來。

再就是當時社會中有兩種比較高的政治體制,一者,是孔老夫子的“禮制”,二者是韓非子(法家)的“法制”。這兩種制度在當時的政壇是相互抵觸,但韓非子真心稱贊了一句“儒分為八,不及子夏之儒”,這遭到當時儒家人士極力反對。哈哈,就連郭沫若也撰文《十批判書》講:“子夏宣揚的儒家文化,受到法家文化的影響。”(哈哈,可悲,可歎。)

還有就是“亞聖”孟子的影響。孔子故去後,孟子更好地將儒家思想融合,先從面到點,也就是用“仁”這慈悲的愛,為道德修養主張(無我的修心),這樣“養吾浩然之氣”,慢慢的,通過積累,浩然正氣“至大至剛”“充塞於天地之間”。在這個基礎上修身,齊家,再平天下,這套作人的系統就太完美了。加之,既然子夏的東西當時被認為是受到“法家”的影響了,也就是說不是正統的了,所以已經不是子夏的儒家理論所能比擬的了。哈哈,但是這種文化思想的先驅,修行者的東西,如被有目的的朋友借用,而成為禁锢思維、愚民的工具,本身就是修行者的恥辱。

最後的不幸是,子夏在弘揚儒家文化中,太過於著相(哈哈,對於宗教,你可以深深的了解他,狠狠愛他,用最大的恭敬的心,努力照他說的去做,但不能愛上他,死在他那裡,成了他的奴隸),到晚年他的兒子死了以後,想想儒家三大不幸之一,就是晚年喪子了,什麼功也用不上了,最後哭瞎了眼。

雖然到唐玄宗時代也封子夏一個高名,但也晚了。

哈哈,講《戒YIN》為什麼講到了儒家的子夏,這是由下面這一串故事引出來的。

一日,一朋友來我家哭訴:自己是賢妻良母,丈夫是大企業業主,孩子是當地學校的好學生,總之一切都是別人羨慕的,要什麼有什麼。但夫妻之間感情生活極端不幸福,每日丈夫回來,如陌生人一般,除了例行公事似的到時間交工資,或帶她一起到外面應酬吃飯,相互間幾乎沒有別的言語交流。同時,她老公晚上總是很晚回家,雖然她堅信他在外面沒有任何不良行為,但也不知道是怎麼了,經常蒙頭就睡或睡到中間,壓到她身上就亂動一番,然後扭頭又睡了,第二天如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而這個朋友沒轍,只能每天上QQ找一個自認倒霉的不認識的人,亂發洩一通。因為從小受良好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言辭也不敢露骨,只能哭訴生活的不幸與無奈,似乎能找到一心靈的慰寄,但一旦遇到目的不純的朋友,一發現對方語音不對,就立刻下線逃跑。

她無數次想向這個生活抗議,甚至有時也有過想放逸發洩的念頭,哪怕一次,但深深的儒家思想教育,壓制著她。

她真正的痛苦是內心中想發洩越軌的想法,對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的撞擊,不知遇到什麼樣的因緣(如大學的初戀等),那層壓制就會破了?然後,破了之後的結果會如何?

聽完她的傾訴,我還沒開口,旁邊一位從國外回來的朋友說話了:“中國人就是一個背負著三千年文化的女人,在現代文明這條道路上艱難地走著,而這個繁文儒節,不就是現代女人的裹腳布嗎?”

我淡淡吃了一驚:這兩位代表著中國現代人一個層面的困惑,是真正的道德觀念上的危機。

中國的文明在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大的沖擊(詳見金剛經的講解),這次是自清末以來,西洋現代文化對中國這個古老國家道德底蘊的沖擊。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激進派就對儒學思想進行大批評,說其妨礙了人們思維的發展,甚至就連胡適這樣的大人物都疾呼要減輕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建立學術自由的空間。哈哈。由此,就不難想象出,為什麼今天有“手YIN無過”,“群YIN亂交是心靈放松”等怪理論了。

造成這些,概因不能正確理解當年孔老夫子與子夏所談的“君子儒”的“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同時也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符合當時那個王朝君主的政治需要,如朱熹因宋朝君主的心理與政治需要,強解孔老夫子的言論,閹割了中國人應有的東西——雖然可能也只是當時朱熹知識狹隘造成的結果,但也是中國自唐朝盛世以來沒落的標志,是因,也是果。

哈哈,生成壞亡,循環至此,本來如此。

那麼到底“君子儒”是個什麼?說白了,就是符合這個法界善的一個正確人生觀。

儒家的“仁”即是愛,是慈悲,到底愛什麼?慈悲個什麼?

就是愛一切眾生,慈悲一切眾生,也就是為一切大眾服務,也就是子夏做的事情,這也就是孔老夫子對子夏的評價,“像你這樣做,就是‘君子儒’”。當然,子夏心性也有落處,不能如莊子喪妻一樣,敲盆相賀,那只好痛哭盲目了。哈哈,還是有點自我了。

為什麼愛?為什麼慈悲?

這裡“亞聖”孟子說的好,用這種“君子儒”慈悲的愛,才能長養自身的浩然正氣,“至大至剛”後,才能“充塞於天地之間”。這算修身了。雖然“亞聖”點出了儒家人的修行模式(這是人道最合理的修行模式),但正因為有個因果在,而無法真正地說明“四相”。哈哈,可憐當時《圓覺經》沒到他手中,造成他老人家心裡明白,但不能系統地說出來(沒有心性上的標准),才會出現其後朱熹之流的錯誤。“

“末法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

講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已經能覺察出來到底要講什麼了。
儒家的思想,自“亞聖”孟子以後,因有了相對的方法,而發生變異。到宋朝朱熹時,那就直接成了統治者的愚民工具了。哈哈,也就是說,今天所謂的“儒家”思想,早已經不是什麼真正的儒家思想了,而是經過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或一些因果中的占領者(因種種原因,無法學習到真正的儒家真谛)的加工、篡改而落的因果。

如這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當時是孔子正在訓斥幾個不成器的弟子,說他們是學習“小人儒”,因自私的利益,而失去了代表傳道、修身的“君子儒”——也就是失去了儒家的“仁”。

在這裡“女子”其實就是“汝子”,也就是“你們”的意思,“小人”是指小人儒。哈哈,孔子思想宏大而源遠流長,概因其心胸博大、好學與合人道。哪能會有瞧不起女人與下人之心。更不用說孔子本身就是個大孝子,而他自己的母親,是個偏房。

心胸狹隘、自私名利的妄猜之徒,哪能看得懂儒家的東西!

一切法度倫理、道德規范,從某些意義講,是建立在目的性上的,或者說,總是具有一定前提條件的。如醫生用藥一般,當條件變化時,病人就有可能不適應,然後又派生出新的東西來適合這個變化的條件。這些都是相上的,都屬於有為法的范疇。而唯一相對永恆的模式,是如何圓融地將人們的心帶向一個正確的方向,同時產生什麼樣的價值——也就是為什麼要做,也就是發心是什麼。這是心相上的東西。

而儒家思想的真谛是“仁”,是無私的愛,是無我的慈悲,也就是“君子儒”,余下的一切倫理規范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失此均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

現在我們是到了真正學習儒家思想的時候了。

(當我們在爭論誰對誰錯時,在推行與防御時,就會失去自己根本的發心。哈哈,但這點失去,算是多情,算是慈悲吧。忏悔。)

(有朋友留言,想詳細知道“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到底是什麼意思,在這裡就不解釋了,以後有時間再詳細說明。)

從這裡就不難看上面那兩位朋友錯在哪裡了。

錯在了,內心中因受外來刺激而產生的放逸、享受的想法,與倫理道德的約束之間發生的沖突。

錯在了,把遵守倫理道德的約束看成對社會、家庭等一切外相的付出,與內心要努力壓制受外來刺激產生放逸、享受的想法的付出,因這兩者之間不平衡而發生的沖突。

錯在了,把自己遵守倫理道德的約束,看成對社會、家庭等一切外相的付出後,而身邊的人卻不遵循這套倫理道德,並將自己當成異己來打擊,而產生的壓力,與自己內心要努力壓制、化解外來刺激產生的肉體放逸享受的想法,但又怕自己享受肉體的放逸、享受後產生對此的依賴,從而丟失自己心靈的享受。

錯在了,沒有區分好,人生的享受與快樂(或叫人生需要),應該放在肉體、物質上,還是應該放在精神上?或兩者發生沖突後,應如何的調和?

錯在了,將人生的享受與快樂(或叫人生需要),放到了肉體、物質、名利上以後,精神上太過於追逐,過於用極,太過於用力,而心力拉光後(或叫相上的福報)形成小人儒,同時走向末路。

錯在了,將人生的的享受與快樂(或叫人生需要),放到了肉體、物質、名利上(形成小人儒)而有所得後,失去精神快樂(導致空虛),總有一天會累死,變成心理障礙。

哈哈,這一切的錯,都是發心錯了,也就是人生觀錯了。一切的心動都為了自己的目的,失去了修身、仁愛、影響更多的人到一個正確人生路的目標,變成為自己的名利、肉體享受的小人儒。

哈哈,這一切的錯,無非是修學了小人儒。

哈哈,這一切的錯,無非是失去無我的仁愛、慈悲為一切發心的基礎。

反復唠叨,無非說明此處的重要。

真正的儒家思想,沒有妨礙、約束過任何一個人正YIN與邪YIN,她是人道的和諧,妨礙自己的是你自私的心。也就是為想邪YIN的心找一個借口。

說到這裡,那儒家的正YIN的思想是什麼?

是樂而不YIN,也就是欣賞,是精神上的一種樂受,如同他化自在天的一種樂受。(在這裡就不引證儒家的文章了)

儒家的一切思想都是發於“仁”,也就是無我的慈悲。在這個基礎才會有‘禮、義、廉、恥、愛、忠、孝”。至於在YIN色上,則是在“仁”的基礎上“發乎情,止乎禮”。

而正YIN節欲本是“發乎情”的另外一種寫照。哈哈,如不能發乎情,那夫妻兩人的感情就會干枯冷漠,這裡面有很大的學問,在戒YIN下篇會詳細講。

而戒除邪YIN,本身就是“止乎禮”。但這些是建立在無我的基礎上的,是慈悲的,是自願的,是無悔的,是戒忌用力的,否則就會形成對自己錯誤情感的強行壓制,就會造成現代人這些思維上的錯誤與不知所措。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貌似平常,但暗含法界和諧的原理,非三兩句話能說明白的,在此屬於管中窺豹了。

學習儒家的東西,也要心性如孔子一般,心量上含法界的一切人,心相上達到至“仁”的境界上才可以的。哈哈,也就是需要“先器識,後文章”的學習才可以的,否則就會如朱熹之流,將聖人的東西,毀到這些當代有影響力的人的手中,從而影響無數人做出錯誤的行為,將這些好東西徹底毀掉了。

可悲,可歎。

三,有些現代人們正YIN的觀點與當務之急

一些朋友的感慨:現在的人都怎麼了?

是的,為了錢,什麼尊嚴、道德、倫理,統統都可以放下,有很多時候甚至法律也可以買賣,可以不用去遵守。

是的,為了一些虛名、利益,甚至人氣,不惜裸體脫衣,不惜出賣自己肉體、學問,甚至靈魂。

是的,為了自己的肉體、感官上的放逸、享受、發洩,什麼愛情,什麼道理,什麼忠誠,都是一些老古董,都是恐龍時代的東西了。

哈哈,就只有兩個字可以表示現在的人們:YIN,亂。

沒有標准尺度的YIN,亂。無不用極端的YIN,亂。

是的,變化得太快了!就像我們在這裡談論“戒YIN”這個話題,在他們看來如同腦子有問題一樣可笑。而這些朋友正YIN的標准,就太簡單了,那就是——沒有標准,或者是一個漸進的,直到沒有任何標准的過程。

如有的人在年輕時接受了一些不好的東西而手YIN、意YIN,夫妻之間先是正YIN不用節制,慢慢的,對正YIN彼此已經沒有感覺了,就開始在夫妻間邪YIN,再慢慢的,夫妻間沒有感覺了(這裡的沒有感覺,就是彼此間因不節制而耗得太厲害,直到耗光而沒有感情了,需要外來刺激,才能喚起來的過程),就開始提出換妻,或一夜情,或嫖妓。

這樣,通過不同的外來對象,來刺激內心的標尺,而產生動力。

但隨時間的推移與自身肉體的不能滿足,慢慢的,這樣的刺激就會又沒有感覺了,這時單純人是不行的,就會又用一些YIN具,不同的動物畜生,吃一些YIN藥等等,繼續刺激自己內心享受的標尺。

其實,大家不要怪這些人,他們沒錯,只是沒有人告訴他們應如何正確生活,或者在錯誤地走上這條路後,缺少一個正確的路子,缺少好的老師指點他們走出困境來,他們中有很多很多早就已經被一些天魔、YIN鬼控制住,一直沒有機緣出來罷了,是很可憐,很可憐的。

這些天魔、YIN鬼,就是依靠這世間的人們造YIN業、破戒來成就自己的法力與眷屬。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有很多人說,手YIN有利健康,一夜情是正常,或者大家都應交換配偶了。哈哈,本來如此。

記得有個朋友問:天魔YIN鬼不知道所造業皆不亡,早晚下地獄嗎?

當時回答:天魔YIN鬼,因自己本身禅定功夫不徹底,加上不能正信佛法,無法修甚深般若,故在有魔福時,不能徹底知道所造業皆不亡,早晚要下地獄的;等魔福耗盡時,知道也就晚了。

那麼,怎麼會造成現在這樣的狀況?

首先,華藏世界,圓融無缺,就像只要有菩薩,就有天魔一樣,就像齒輪相互一個齒、一個齒嚙合一樣,又像時間,每一秒都有用處,都有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情況在發生一樣。

有佛法正法時代,就有末法時代。有生,就有成、壞、亡。哈哈,本來如此。

娑婆世界本身就是情重難度的人聚合地,加上末法時期天魔YIN鬼橫行,多附體於自制力差的人,同時很多魔頭眷屬紛紛降生,並依仗自己的魔福與願力,化顯種種名人形象,向世間人們演繹出錯誤的模式,發表錯誤言論理念,改變一些人正確的人生觀。

所以出現上面那些現代人們的情況,一點也不奇怪。哈哈,這個時期,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誦楞嚴咒,每周至少2到7次才可以,否則,什麼時候被附體了都不知道。

其次,人們的道德人生觀的改變。

中華民族幾千年中,有過四次文化混亂、整理、相融、發展時期,而最近這一次的分界線,就是清末洋務派出現後,西洋文化對我們的沖擊。(以前文章中已經講過)

在中華民族,自漢朝來,無論外來文化如何沖擊,人們的道德人生觀一直是看一個人的品德——也就是儒家講的“仁”,行“君子儒”長養的浩然正氣。哈哈,這浩然正氣也有大小,大者就是大儒。

但到了清朝中末期,隨著世界工業文明發展,西方國家的崛起,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文化,“恭喜發財”就是洋務運動後的產物,人們開始從以品德修養為人生目標,慢慢變得充滿功利心,變成以金錢利益的多少為人生目標。

加之我們這個時期的人們,又經歷了很多文化運動,當一些思想因種種原因破滅後,就形成了人們思想空白和信仰缺失。哈哈,這就是為什麼八九十年代,會有那麼多的氣功熱,甚至出現某某功的邪教。

人們道德觀念的失落,人生觀信仰空白,是造成今天現狀的另一個原因。

現在的人們真正缺少的,就是一個正確信仰的標准。我們應非常感謝這代領導人的偉大,及時提出了“和諧”與“八榮八恥”,真是中國人民之幸,世界人民之幸,法界眾生之幸。隨喜了。

還有就是今天科技進步的影響。

今天的科學技術是無過的,至少是中性的,但可以把人們的欲望放大無窮倍(尤其是信息時代的出現),讓天魔YIN鬼,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東西有了可乘之機。

一個深山放羊的孩子,一輩子沒離開過大山,一生中沒有接觸過任何外來人,他是不會造很多業力的。這時如送他一台無線上網的機子,並教會了他怎麼使用,他就會開始用這個洋東西接觸這個社會,先是接觸一些美女圖,再看一些A片,他的欲望就會被放大了。

在此時,他的一個遠房親戚送他一大筆錢,並且他住的那個深山正是風景旅游區,旁邊蓋了旅館飯店洗頭房,這時痛苦就會出現了,被放大的欲望,與自己能造邪YIN惡業基本條件成熟和要強壓的最早的道德倫理之間的沖擊。

在這種痛苦下,他很可能會YIN亂去,直到將那大筆錢用光,甚至連羊也賣掉了。哈哈,這時,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首先會恨什麼?

一定是那台無線上網的機子。

但那機子真的錯了嗎,沒有錯的。因為還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到“布施論壇”學佛修行,並且學習做金融,很可能成了一名了不得的億萬富翁,哈哈,那時他一定會首先感謝那台機子了。

對錯都來自他的用心,一切只是個中性的助緣,因此真修行者,是不見眾生要負擔的責任的,也就是即使事情做壞了,也見不到別人的錯誤的,哈哈,當然也見不到自己的錯。因為自己本來也不存在。

(真修行者,無抱怨!)

科學技術的確放大了人們的欲望,將一些人們從不同的地方迅速地籠絡聚集起來,但如用到正道上,則事半功倍。因此,呼吁佛子與時俱進、弘揚大乘,作世間、出世間的第一等人,同時去影響更多人學習佛法。同時,如大家這時不能積極努力,待到天魔橫行、天災連連時,則悔恨晚矣。

最後就是,在這一切都飛速變化的時代,人們價值觀的變化也使得這個社會走向逸亂。

大家會發現這樣一個特點,當我們把自己的人生觀歸結到物質利益時,身邊的一切都發生變化了——人們開始注重身外東西的變化了,尤其屬於自己或自己能管理的東西,如金錢、房屋、妻子、名譽、職務、朋友,,,,,,甚至身體、肉體,就是考慮如何增值,或者將現有的東西,如何發揮到最大的效應,也就是無不用極。

但這一切的增值,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如何引別人心動!

如一款好的衣服,一直沒有穿過,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如在夜間無人處穿,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有到大庭廣眾之下,最好出自名家設計,高級名模穿其走在T型台上,世界級的名演員為日常標准服裝,,,,這一切只是為了引起更多的人心動。哈哈,這樣,這件衣服擺在超市中,就會因很多人心動,而吸收很多外來的磁場與能量,就會泛著光,這樣與其有因緣的眾生,就會為滿足自己內心的欲望,在自己有足夠的福報(有足夠的錢,並能遇到這件衣服)而購買它。

這時有一些福報因緣不到的朋友,也心動了,但得不到,心裡痛苦啊!如是就想種種方法、善巧,來逃避道德、法律、人倫種種的約束,使用種種方法,甚至是出賣肉體、靈魂,去得到足夠的錢來滿足自己的心動。哈哈,否則就是痛苦。

眾生執著,心動所感,當貪心、YIN心過重時,就會引動天界魔眷屬來惑亂這些眾生。哈哈,什麼都沒有,都是你自己求來的,都是心動了不滿足,想出來的。

佛陀講制心一處,無事不成。但現在人們的心制到了外相上,用外相來滿足自己內心的欲望,但不知道內心的欲望是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可以說,在六道中,在某些意義講,外相是不能滿足內心的變化的。

上面這個比喻,可以用到我們現在的一切事情上,明星的脫衣,超市的布置,色情網站的宣傳,等等。哈哈,至於有些名人所說的邪YIN無過、群交應該的言論,這也是我們眾生業力召感的,如在漢朝、唐朝,這樣的人早就被民眾的石頭砸死了,因為那時人們內心沒有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那是大家都崇尚給烈女立牌坊的時代,也就召感不出這類人來。

也許有人講,我們這樣引別人心動,雖然是滿足了自己內心的欲望,但也屬於精進。是的,現代人類的無不用極,的確是一種精進,甚至在某些意義講帶動了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但精進分為四大類,真修行者,應四大類同時精進,作個合格的人,也應2-3大類同時精進才可以的。否則,你就是引別人心動,丟失福報而來滿足自己的內心欲望,甚至如你屢屢引別人心動不得後,就會有可能生大嗔心,或可能生大依附心。

生大嗔心者,如同《天龍八部》中馬大元的妻子一樣;生大依附心者,則如爬籐窪一樣,沒有了自己,成為人家的眷屬。哈哈,大家說一下,這種自私之眾生,還叫人嗎?

要想真正戒住YIN心,首先就是讓外來的東西不能隨便引你心動,也就是你想心動才心動,如果不想誰也不能讓你心動;第二就是要有頂天立地的能擔當的大丈夫氣勢。哈哈,要站起來頂破天,坐下去壓塌地才可以的。

 

上一篇:真念佛人的念佛妙法!
下一篇:中山大學80名學生體驗出家生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