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新聞

 

中山大學80名學生體驗出家生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中大“宗教的多元認識與實踐”公選課組織學生入寺院體驗宗教生活

“原來和尚也發短信、上網”,中山大學日語系女生閻姝今年“十一”假期體驗了5天“出家”生活後,顛覆了“長期生活在寺廟裡的和尚應該遠離社會”的看法,“他們的生活其實與我們很近”。

打坐、誦經、吃齋、普茶、聽佛學講座、參加傳燈法會……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80位中大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參加了為期五天的韶關南雄大雄禅寺禅修清淨行生活營。在學生和老師看來,這是有點另類的度假休閒方式,但其實也是大學課堂的延伸,更是一種心靈的調節。

“出家”的學生們大多選修了中大外語學院副院長肖平主持的“宗教的多元認識與實踐”公選課。肖平教授介紹,這門公選課去年始創,迄今已舉辦四期生活營活動,前三期分別是:去年寒假在南雄蓮開淨寺,今年“五一”在江西、湖北的寺院,今年暑假在羅浮山道觀。活動都以“放慢腳步、善待心靈”為主題。

肖平說,這門公選課得到了美國嶺南基金會博雅教育項目的支持,參與此次南雄大雄禅寺體驗的營員,只要支付150元的費用。肖平說,開設這門公選課,並不是為了宣揚宗教,而是讓學生們了解不同宗教,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等。而更深層次的是,讓學生們通過體驗宗教生活來學會調節心靈,“因為現在大學生的壓力太大了。”

記者采訪參加歷次禅修生活營活動的部分大學生們,通過他們的講述及記錄,還原大學生們的這番特別經歷。

[最不適]

用餐不准說話、不許剩飯

當幾天“出家人”,大學生們最難以習慣,倒不是飯菜沒肉沒油,而是“用餐不得剩飯”這條戒律——佛學中說“自己的孽,需要自己去消”。

同學們說,進寺院飯堂要排隊,先是師父,再是男眾,最後是女眾。進去後,中間是住持的位置,兩邊是一排排整齊擺放的長桌長凳,男眾坐右邊,女眾坐左邊。

早齋一般是稀飯、饅頭、鹹菜,中晚飯則有白飯、饅頭、豆腐皮、青菜等等,吃飯之前要先唱一段經文。用齋前,每個人面前都有兩個空碗。一個行堂者端著飯菜,從就餐者前面走過。就餐者如果想要那個飯菜,就將碗往外推,並用筷子在碗中比畫深度。整個過程不許講話,只能用眼神和動作來交流。

法學院張瀚形容自己第一次體驗過堂吃飯的情形是“狼狽”:過堂的木桶“走”得飛快,有時想吃那個菜,沒有反應過來,菜就飛走了。後來,他總結經驗首要一條是“吃著碗裡的,想著桶裡的”。

此行去大雄寺,第一頓用齋很多女生犯規,碗裡留剩飯,戒律僧等到學生們離開飯堂時才發現。到第二次用齋前,管戒律的師父特地嚴肅聲明:“寺廟的飯菜都是施主施捨的,我們一定不能浪費。”老師父一番訓導後,學生們規矩多了,外語系的方凌說,“見到不喜歡的菜,不敢要;要來的飯菜,無論如何都扒下去;實在吃不下,就趁著戒律僧不注意,把飯菜分給周圍的同學。

[最痛苦]

凌晨三點起床做早課

早上六七點讀英語,在大學校園不乏其人。不過,凌晨三四點起床做早課誦經,有同學總結道:比軍訓站得還久。站了一個多小時,巴不得早點進入“轉圈”儀式,活動活動筋骨。

僧人凌晨三點多起來早課,睡意正濃的學生們也不得賴床,大家此時進佛堂的腳步猶如在“飄”。長時間打坐,腳酸背痛不說,“瞌睡蟲”是最大的敵人。傳播設計系的古雅卉說,雖然大家全部准時起床早課,但是很少有人能清醒地做完,盤腿坐在墊子上“打坐”,先聽師父誦經,然後閉上眼睛吸氣呼氣,但一閉上眼睛,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早課誦經之後,學生們可以自願選擇出坡(即勞動)。數計院的陳健來參加過3次禅修生活營活動,每天早上七八點鐘,這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自願打掃寺院一個小時,“我們用小竹子扎成的大掃把,有將近一米半高,掃地時彎著腰,盡量將掃把放平,掃起來才快。”

陳健來觀察到,來自城市的同學基本不會用這種掃把,都是站直身體,掃把豎著,根本掃不了東西,差不多一半的同學姿勢錯誤。

[最驚奇]

僧人也上網、發短信

“佛家世界只有晨鐘暮鼓、青燈獨照,寺外潇潇冷雨、寺內唱念連連”——這是大多數學生體驗前,對僧人生活的想象。

外語系的姜福濱此行在大雄禅寺見到一位知客僧在使用筆記本電腦。他的第一反應是:這跟周圍的清修環境格格不入,很不可思議。他向師父請教。師父解釋說,雖然出家清修,但是佛法還是要弘揚的,我們不可能出去到處去跟人家講,所以借助了互聯網。

今年“五一”參加禅修的同學對四祖寺的明奘法師印象深刻,明奘法師是中大85屆氣象學的學生。現在他還在網上開設論壇,專門弘揚佛法,解疑答惑。同學們說明奘法師常說,“出家當和尚並不是山頂洞人,還是得跟上時代”。

[最有趣]

與高僧“斗機鋒”

每次禅修,都有法師為學生做佛法講座。“原來我看高僧,覺得他們披著一層神秘色彩,普通人很難融入他們的生活,經法師一講,大家的距離接近了。”聆聽大雄寺印澈法師的講座後,姜福濱對佛教有了新認識:學佛學和上大學一樣,不過我們學習的很多是技術,他們學習的是智慧。

陳健來說,和寺院高僧交流後,有如沐春風之感,“真正有修行的和尚都博學善辯,與平時在大街上遇到化緣的和尚完全不一樣。”陳健來每次參加禅修活動,都會與高僧們“斗機鋒”(佛學哲學上的辯論)。盡管是辯論,但高僧們說話從不偏激,常常是柔和而有說服力。

“無我茶會”是最讓學生津津樂道的一項活動:每個人自備茶具圍成一圈,每人各泡四杯茶,三杯奉給左邊的茶侶,一杯留給自己,三泡後可隨意選擇其他茶侶,互相行禮奉茶。

因為茶會形式有趣,大家樂此不疲,到處尋找目標奉茶。小小一杯茶,多喝幾次讓人頻頻想上廁所,以至於後來茶會時,同學們看到熟人就躲。一位女生說,正因為如此,“無我茶會”被大家戲稱為“不要奉茶給我的茶會”。

對話

“舉辦無我茶會學習消除自我”

指導老師肖平稱體驗中已盡量淡化純宗教內容

記:您是外語學院的副院長,為何開設這門關於宗教的公選課?

肖:開設宗教這門課,是為了推廣博雅教育,從人文的層面上提升學生的心靈和思想。

記:為什麼您除了講課外,還要帶學生們親自去體驗宗教生活?

肖:就像我們研究汽車,不能整天研究畫圖,要到工廠裡面去看看汽車是怎麼開的,請工程師講講制造流程是怎麼樣的。道理是一樣的。宗教是比較敏感的內容,在體驗過程中,我們會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我們不指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門宗教,通過參觀、體驗,主要是想讓學生們了解完全不同於現實生活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體驗,既不是作為宗教信徒式的,也區別於一般的游客和香客。

記:您組織的歷次禅修清淨行活動,是否得到了宗教機構的支持?

肖:是的。我們會事先與宗教機構協商,要求把純宗教的內容淡化,不允許對學生做宗教宣傳,學生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體驗。但寺院裡的規矩,我們會要求學生盡量遵守。畢竟我們是去坐客,要尊重主人家。比如這次禅修,發現有營員偷跑出去吃香腸,這種行為,我們就會馬上批評制止。

記:參與禅修的學生對宗教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外,我聽到學生們還有許多感悟,說得最多的是,在那種環境下,心靈清靜、平和了許多。

 

肖:組織這樣的活動,也是希望學生對自己的生活態度有所反思。現在很多大學生會為獎學金等外在的事物,爭個不休。社會上總是在提倡自我,像舉行無我茶會,就是倡導另一種精神——消除自我、學會感激,理解在社會上你付出的努力和你獲得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對等的。

有些學生體驗後,可能是一時沖動,馬上就想皈依佛門。這個原則問題,我們是不允許的。作為指導老師,要對學生負責,但假如這樣的學生回來後還是堅持要皈依,那就是個人行為了,我們也不能干涉。

 

上一篇:回家人:《戒YIN》看過後毛骨悚然,不敢不戒!(二)
下一篇:傳喜法師:紀念韋馱菩薩法會開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