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就是本性,就是自性,也叫法性,也叫真心,也叫第一義,佛說了幾十種名字。一樁事情為什麼說這麼多?就是教我們不要執著名字,你知道是說這樁事情就行了,名字是假的。正是《道德經》上所說的,「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
所以,名不能執著。言語也不能執著,你要懂得言語裡頭的意義,意在言外,這叫真言,你得要會聽。怎麼叫會聽?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你就聽出來了,起心動念聽不出來。換句話,看經,同樣個道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以真誠恭敬心面對這個佛經,你去看,裡頭的意思體會到了,不能想象。
一有分別、有執著,有自己的想法,你讀這部經全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不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是從你妄想裡頭流出來的,經到你手上變質了。真與真相應,妄與妄相應。聲聞、獨覺他們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放下了,他決定沒有執著,所以他能看到真東西。看得不多,因為他還有分別、還有妄想,所以他只能看到少分。
菩薩比他高明,菩薩把分別斷掉了,有妄想,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比聲聞、獨覺高明。到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起心動念也放下,他得到是完整的,佛的境界他都知道,他也都證得了。雖然證得,他的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還帶著習氣,但是這些習氣不礙事,像文殊菩薩這種變化,化身去辦事情,一點都不妨礙。妨礙什麼?妨礙證大般涅盤,妨礙回歸自性。
除這一點他什麼妨礙都沒有。必須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他回歸自性,在淨土裡面講,回歸常寂光,那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個佛果沒有現象,它沒有物質現象,它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他在不在?他在。他在,沒有人知道,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他的身就像光一樣,遍虛空法界;他的心也像光一樣,跟虛空法界融成了一體。起不起作用?起作用,非常的靈驗,就在面前,我們有感他就有應。我們這個感是有心的、是起心動念的,他的應不起心、不動念。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在人世間八十年,中國人講虛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
這七十九歲當中,你看他每天持戒、托缽、旅游、講經教學,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統統沒有。如果有,他是凡夫,他跟我們一樣。他不是凡夫。而且他在經上告訴我們,他早就成佛了,無量劫前就成佛了,這次是來表演的。是什麼?眾生有感他來應的,所以是應化身。
《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佛自己說的,他這次來應化,就是來示現,在我們地球上,這次是第八千次。你就曉得他成佛多久了,第八千次了。所以確確實實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表演的全知全能。那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個模型,我們跟他沒有兩樣,我們所差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果然放下,不就跟他一樣嗎?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三一七集)20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