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4集
古人留下來這些典籍,後人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體會的深度、廣度不相同,這就說明什麼?說明經論的無量義。你要能善於體會,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嘗到它的味道,叫法味。古人有個比喻很有趣,叫「如人食蜜,中邊皆甜」。蜂蜜是甜的,中心是甜的,邊上也是甜的,無論你在哪個地方嘗到,你都能嘗到它的甜味,佛法亦如是。換句話說,士農工商不一樣,行業不一樣,在佛法裡頭士農工商各得其益,利益。不能說士(讀書人)開悟了,做工的不能開悟,種田的不能開悟,都能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這就妙!你要不相信,你看看來佛寺的海賢法師,他種田,種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六祖惠能大師舂米破柴,他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小孩,《法華經》上講龍女八歲明心見性,開悟了。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哪個行業,統統得利益。這就從宗,明宗論用這上面透了這個信息。所以它不是沒有用的,沒有用的是玄學、哲學,光口談,我們得不到利益,它這個統統得利益,各行各業統統都得利益,這妙極了。如果得不到利益,方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這句話落空了。最高的享受就是利益。什麼是最高的享受?幸福美滿。真正契入,你看煩惱沒有了,智慧現前,這是幸福美滿享受的根源。
學佛不可以死在句下,這是忌諱。古大德教給我們,讀經,懂自然懂,明白了,不懂不要去研究,不要去求,求不到,讀久了自然貫通。用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跟今天有一位同學問的就相應。我們昨天講到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他問萬緣放下與為大眾盡心盡力,樹立榜樣,利益眾生,兩者如何合一?最好的榜樣就在眼前,你看海賢他就兩者合一了。怎麼能合一?兩者原來是一樁事,你把它分成兩樁事,你就要如何合一了;它要原來是一樁事就沒得合了,它本來就是合的。一定要曉得萬緣放下真正的意思,萬緣放下是清淨心、是平等心。有緣,沒有放下,心就不清淨,被那個緣染污了,放下心就染污沒有了,染污放下了。也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個,這就萬緣放下。
佛經上常講,妄想就是起心動念,只要起心動念就是迷,就不是覺;不起心、不動念大徹大悟。不起心不動念是大定,自性本定。也就是說,我們心裡確實沒有念頭,有念都是妄念,有一個佛的念頭也是個妄念。那我們念佛也要起這個妄念,這是阿彌陀佛不得已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非常巧妙。我們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開始念是有念,就是妄念,念到最後無念,無念而念,沒有起心動念也在念,這就叫正念。念不念佛?念佛;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正念,念跟無念合一了,自然合一,本來合一,然後你就覺悟到它本來是一。到最後你會大徹大悟,那是什麼?真谛跟俗谛原來是一不是二,煩惱跟菩提是一,生死跟涅槃是一,統統合一了,這才真正是大徹大悟。到這個時候什麼?煩惱不起了,菩提也不起了,入了楞嚴大定,這《楞嚴經》上講的首楞嚴大定。
大定裡頭顯示什麼?顯示一切萬法,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自性本定是一不是二。這話怎麼說?就是森羅萬象裡面你沒有起心動念,這不就放下萬緣了!放下萬緣跟萬緣在面前沒有障礙。萬緣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本來空寂,毛病出在哪裡?出在我們誤以為是真的,在這個裡頭起心動念,被它染污了。實際上不是被它染污,被我們自己起心動念染污了,被我們自己分別執著染污了。如果萬象現前,我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與為大眾盡心盡力,樹立榜樣,利樂眾生,這是什麼?這叫生心;萬緣放下叫無住,要生這個心,這個心是利益眾生的心,菩提心,是一不是二。那我再用一句俗話來說,為一切眾生盡心盡力服務,裡頭沒有絲毫為自己,這就是萬緣放下。一切為眾生那就是大菩提心,就是而生其心。《金剛經》上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無住是一不是二。惠能大師在這一句裡頭覺悟了,他覺悟個什麼,我們明白了。我們今天雖然明白,但是沒放下,如果放下那跟他就一樣了。沒有放下,裡面還有自己,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在裡頭,全心全力為大眾盡心盡力,樹立榜樣,利樂眾生,這是世間的聖人,很難得。他跟出世間的聖人,出世間的是萬緣放下,他沒放下,也就是他有生心,沒有無住。出世間佛菩薩,他無住生心,生心無住;世間聖賢他有住、他生心,差別就在此地。所以,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全用得上,無論搞哪個行業統統用得上。
所以學習經教不能不懂得這個經教裡面的宗體。這部經為主體,它教我們干什麼?最主要教我們干什麼?教我們念佛往生淨土,就這樁事情,這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雖然自己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也不妨礙利益眾生,這就是生心,要幫助眾生。幫助眾生第一個就是身教,你要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菩薩!不為自己,大公無私。經營一個企業,菩薩經營企業,運用《金剛經》上「無住生心」。現在蘇州吳總在做,北京胡小林在做,都做得相當成功,把員工看作自己兄弟姐妹一家人。這是什麼?三乘菩薩,還不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看所有員工跟自己是一體,那就圓滿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一切法身大士,看全宇宙一切眾生真的是一體,這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做到圓滿。真的是一體,上,十方諸佛如來;下,無間地獄,是一體。
。。。。。。。。。。。。。。。。。。。。
學生:師父老人家好,向您老求教,昨天我們學到「即事而真」,在講到這兒的時候,您老人家說到,如何在事相上看到理,您提出來這麼一個問題。學生大惠想求教您老,譬如說在生活當中,我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事相,譬如說有的人很貪吃,有的人貪睡,各種事相都有,這是事情,事相,在這種事相上當如何見到理?另外就是理有深淺,是不是在這些事相上所見到的理也有深有淺?再有就是見到理之後又當如何?在事上去見理,像這樣的功夫當如何修得?我們求教師父老人家,感恩師父。
老法師:這樁事情實際上就是剛才所說的,章嘉大師教給我們看破放下,什麼是看破?你看到真相了。剛才說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科學家告訴我們,發現物質的原點,就是真正是基本物質,微中子,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科學家現在的儀器能夠掌握到一千兆分之一秒,所以他們能夠看到微中子,把微中子打破之後物質現象沒有了,看到什麼?是念頭波動的現象。所以就恍然大悟,原來物質是從念頭生的。所以說出現在科學的一個定律,「以心控物」,用我們的念頭能夠控制整個物質環境。這剛剛發現,我相信再有十年、二十年,可能就運用到我們生活上了,那我們就有福了。他說人的念頭完全善,純淨純善,我們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你要想幸福,要想健康長壽,念頭善都能做得到,不需要找這些醫療保健,不需要,善的念頭是最好的醫療、最好的保健,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所以這個概念我們要把它培養成,我們時時刻刻用這個觀念來看世界,就是無住生心。為什麼?我們心開朗了,什麼念頭都沒有。知道你是假的,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是在高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彌勒菩薩給我們講的,我們常說,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產生的糾纏在一起的幻相。能用這個觀念來看整個宇宙,就是無住生心,我們就能夠契入這個境界。佛菩薩跟我們沒有兩樣,我們是有住生心,而且生的心是非常復雜,不是菩提心,是一些是非人我,生的這個心,煩惱習氣;佛菩薩他生的心是菩提心,是憐憫眾生、愛護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他生的這個心。沒有自己,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幫助眾生放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怎麼找到?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應無所住就是放下萬緣,對於萬緣無所住。不是它沒有,也不是我們不要,而是什麼?心裡不能有。事上有,事沒有礙,事事無礙。《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世界是什麼?是無障礙的法界,這是真的。諸佛菩薩,法身菩薩看到的,他們契入了,他們完全用上了,生活上用上了,工作上用上了,待人接物上全用上了,就這麼回事情。我們今天學的,懂得一點,沒用上,我們努力就是要學,學了之後怎麼把它用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高等的作用,是法身菩薩的作用,我們試試看能不能用上。能,只要你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惠能度惠明的道理,惠明為什麼在他會下幾句話就開悟了?在黃梅住了那麼多年,老和尚也常講,沒聽懂。我相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老和尚五祖也常講,為什麼沒聽懂?為什麼在惠能大師這一句話裡頭開悟了?就是他在這一剎那之間,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他就契入,就聽懂了。所以我們用這個標准,這是中國過去佛門裡頭不僅禅宗用,教下、密宗跟淨土也用。
真正修行沒有別的,我早年請教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他就教我這個,佛法就是看破放下相輔相成,看破了你才會放下,放下了你又看破了。就像上樓梯一樣,一層一層相輔相成,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看破就是生心,放下就是無住,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生心、無住是一不是二。放下萬緣跟全心全力為一切眾生服務是一樁事情,不能做兩樁事情看待,兩樁事情我們就有分別、有執著,一樁事情,這就是法身菩薩,這就是諸佛如來。
希望我們同學,我們天天在此地學習,好好的用功,天天有進步,天天有悟處,會把這些甚深的法藏愈說愈清楚、愈說愈明白。再有現代科學的幫助,我們對它不再懷疑了,就能得到法喜,就能契入佛菩薩的境界。契入多少各人不一樣,但是只要不捨棄,天天有進步,月月有進步,這就是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