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臣子,我們是下屬的,盡心盡力是我們的本分。我們之前讀到“管晏列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我們當下屬的是不是時時都是保持在這樣的道義的心態,來盡我們的本分?還是今天給領導提個意見,領導沒有采納,每天晚上很生氣在那裡罵:這個建議這麼好,領導都不采取,氣死我了。抱怨本身也不是道義,還是來自這個我,怎麼可以不接受我的意見?所以大家有沒有體會到,人的煩惱、人的怨恨、人的脾氣,這些煩惱的根在哪裡?自我太重了。所以斬草要怎麼樣?要除根。大家除不除?因為我從大家的表情看起來,好像不是很想除,還想讓它多生一點。這個根要除不難,只要在整個五倫關系當中,處處都是想著我應盡的道義,處處都是想仁義。
仁就是為他好,怎麼樣做對他更好,這個方法不行,怎麼再試另外的方法。很有耐性,善巧方便,這個就是仁義。這個時候無形當中,自己的自我就愈來愈淡、愈來愈淡,之後就不會再自私自利,不會再只為自己想,就放下了這個我,念念為人著想。這樣的人生好不好?可能有人聽到這裡說:我都替人想,誰替我想?其實這一念心還是為自己想,動念即乖,剛剛我們才討論念念為人著想,馬上一談論事情,又回來了,我都為人想,那誰替我想?所以有時候放下一個習慣,會有擔心,會不習慣。可是真放的人就知道,念念為人想,是什麼樣的人生境界。孟子懂,孟子有契入。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仁義處世,他的人際是和諧的,他的人生會是幸福的。很多的沖突、摩擦、對立,其實都還是來自自我太重。自私自利、貪、發脾氣,跟這個有關系。包含兄弟朋友之間,是講道義還是講利害,這個都是我們值得去觀照自己的。現在兄弟朋友為什麼沖突這麼多?還是利擺前面造成的。所以這個社會問題也不復雜,真的能把自私自利轉成道義,這個世界就和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