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法師:建設和諧美滿家庭應當遵循的原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編者按:現代社會,家庭紛爭層出不窮、花樣百出,夫妻爭吵頻繁,乃至大打出手,最後婚姻破裂,不只夫妻雙方收到傷害,而且連帶破壞幾代人的安寧。那麼,究竟如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家庭紛爭,並構建和諧美滿的生活氛圍?星雲法師從佛法的觀點,為所有丈夫和妻子提出四條建議,若夫妻能共同遵循這些建議,必能使家家為菩提眷屬,而不再是冤家仇敵。

夫妻是五倫之一,也是一切社會關系的開始,在我們現今的社會,如何建立美滿和諧的夫妻生活,使家家為菩提眷屬,而不是冤家仇敵?如何使我們的社會有健全的男女來往,杜絕怨女曠男的問題?

我從佛法的觀點提出幾項對治的藥方。

首先,做丈夫的男士們,如何才能博得妻子的歡心與信任?

我有四句話送給各位參考:

1.吃飯要回家

最近社會流行一句話說:“爸爸回家吃晚飯。”男人在外奔波了一天,不僅晚飯要回家裡吃,平常也要盡量回家吃飯,制造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增進和樂融融的氣氛。回家和妻兒吃飯,就不會涉足歡樂場所、花天酒地,家庭自然不會鬧風波。

2.身邊少帶錢

金錢能夠成就大事業,金錢也能毀滅好前程,先生身邊不存很多錢,就無法打牌聚賭、金屋藏嬌,一切偷雞摸狗的壞事自然不可能發生。

3.出門說去處

有些太太抱怨先生一出門,就好像迷失於大海一樣,不知去向行蹤,朋友打一通電話來相找:“你先生在嗎?”“他一大早就出去了,我也不知道他到那裡去了!”

如果夫妻到了這種去來互不聞問關懷的地步,表示彼此的家庭生活已經亮起了紅燈。

4.應酬成雙對
有許多的先生以事業需要交際、應酬為借口,瞞著妻子在外面胡作非為,最後家庭革命、感情絕裂。如果真的需要應酬,應該帶著妻子出雙入對去參加,既可培養夫妻對家庭的共識,讓妻子也參與你的事業,做一個賢內助,並且可以免除不必要的家庭糾紛。

談到這裡,女士們也許會感到大快人心,找到了對治先生的辦法。

如何做人家的妻子,我也提供四點給大家作為借鏡:

1.溫柔慰辛勞

先生辛辛苦苦在外面忙碌了一天,嘗盡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受夠了委屈排擠,回到家來,為人妻子的應給予溫柔慰問,幫忙他從困境中走出來,協助他從沮喪中站起來,而不是一進門就數落他:“你到那裡去了?這麼遲才記得回來。你看!隔壁人家陳先生為他太太買了名貴的手飾、衣料,就我嫁給你這個窮鬼,一個月賺不了幾個錢,真倒霉!”讓丈夫永遠抬不起頭來。

有時候女人埋怨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另結新歡,主要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到了另一個女人那裡,看到的是盈盈笑眸,聽到的是輕聲軟語,受到種種的溫柔體貼;而回到家裡,是一張冰寒的臉孔,粗惡的謾罵,好像地獄冰窖,他自然無心回家,一心向往外面的樂園了。女人不能只用美貌來贏取男人的歡心,唯有以甜美的愛語、體貼的關懷,才能獲得男人永久的感情。

2.飲食有妙味
有人說,要控制男人,先要控制他的腸胃。丈夫好不容易回家吃飯,做出來的飯菜老是清一色,無法合乎他的胃口,他當然有借口在外不回。

如果飲食有妙味,餐餐色香味俱佳,他在外面飲食不習慣,自然就會按時知歸,何況良好的飲食是維護丈夫健康的要方。

3.家庭是樂園

現在社會推行美化人生運動,美化人生,不僅要美化容貌、美化身體、美化環境,也要美化我們的語言、心靈、家庭。客廳裡打掃得窗明幾淨、纖塵不染,窗旁擺設一盆花,牆上懸掛一幅畫,賞心悅目、淡雅素淨。先生回到家來,一杯溫熱的茗茶,一份喜愛的書報,好比活在樂園,焉有不回家的道理?

有的人不重視環境的整潔,家庭骯髒凌亂,報紙散失一地,衣服堆積滿床,簡直無立足之地,怎麼能怪先生過門不入、逃之夭夭呢?太太們應該把自己美化起來,每日雲鬓光鮮;把家庭美化起來,時時潔淨整齊;使丈夫歡喜回到快樂的家園,卸下他一日的疲憊辛勞。

4.凡事應報告

女性總喜歡保留那麼一點點秘密:有幾個錢,不能讓先生知道,這個私房錢准備將來不備之用;做一件事,也要瞞著丈夫偷偷去進行。

夫妻是一體的同林鳥,關系最為親蜜,彼此應該互相信賴、諒解,凡事應該坦誠相告、商議,沒有一絲隱瞞,家庭生活自然幸福美滿。

男人和女人是構成社會的兩大元素,必須男女之間彼此敬重,互相成就對方,社會才能更和諧快樂,世界才會更可愛完美!

 

上一篇:慈為一切智慧生因,慈能攝御一切諸乘,慈能積集無染福聚
下一篇:學佛必觀觀世音圖解觀音菩薩永恆之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