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得到《觀經》教法的真實利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那念南無阿彌陀佛,對不了解南無阿彌陀佛本願的行者而言,都很怕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不知能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實淨土教法是特別法門,既然是特別法門,就不同於通途法門的修行方法。如果用通途法門的教理,來修持淨土法門,就會如同印光祖師於《文鈔》所開示的“橫超的法門用豎出的方法修持”,這樣往往會一邊念佛,一邊內心擔心自己在打妄想,不知能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現在所說的定善是第一觀至第十三觀的修持方法,這是屬於要門,並非是弘願門。在講席之中,信願也經常強調南無阿彌陀佛的弘願,因為弘願門是凡夫容易成就之門,要門是凡夫不容易成就之門,有自力與他力之別。所以修學淨土法門,要跳脫聖道門通途的修行之法,這是印光祖師在《文鈔》經常對我們開示的。

如果這第一觀到第十三觀定善的觀法成就,就如第三觀的地觀文所說“若得三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若得三昧,當然見西方極樂世界殊勝聖地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今天為何無法像善導大師、法然上人證悟念佛三昧,親見西方極樂世界殊勝依正莊嚴?因為我們的心是煩惱、分別、執著,因此像凌亂搖動的水,無法影現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勝景,因此我們無法以凡夫肉眼目睹到依正莊嚴,就是這個原因。像善導大師與法然上人,這種佛菩薩來示現了不起的祖師大德,有這本事。但無論善導大師、法然上人或印光大師,教導一般的大眾,卻不是以定善的觀法教導大眾,而是教大家念南無阿彌陀佛,依靠佛的慈悲願力。這些了不起的祖師,對眾生都是非常的悲憫,一如世尊在《觀經》到了最後〈流通分〉咐囑阿難尊者“持名念佛”,並非咐囑阿難尊者“觀佛”。

下面:

【又向來解者,與諸師不同。諸師將思惟一句,用合三福九品,以為散善;正受一句,用通合十六觀,以為定善。】

“向來解者”,善導大師說,向來所解釋與諸師不同。諸師是指什麼人呢?指隋朝時代淨影寺的慧遠大師、及國清寺的智者大師、及嘉祥寺的吉藏大師。這三位大師是在善導大師之前隋朝的人。這三位大師都依本宗的義理來解釋《觀經》他力教法,因此將他力教錯解。善導大師才將正確《觀經》的佛意彰顯出來,使諸師錯解的地方,令我們眾生明白之後,依善導大師《四帖疏》真實的教法來修學。諸師對於《觀經》錯解的地方,在後面第六門和會門中會詳盡向諸位報告。諸師以本宗的道理解釋《觀經》,就是以通途法門解釋特別法門,會使原本他力易行之道又與自力難行之道同樣的修法。所以善導大師這部《觀經四帖疏》被稱為楷定古今之疏,就是將古來諸師錯解的地方一一糾正,使得《觀經》真實佛為常沒的凡夫眾生開說的教典,能夠清楚明白,讓眾生依教奉行、安心起行。

隋朝淨影寺的慧遠大師,是涅槃宗的祖師;隋朝國清寺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開宗祖師;隋朝嘉祥寺的吉藏大師,是三論宗的祖師。不論涅槃宗、天台宗或三論宗,都無法將《觀經》真實的本意彰顯出來。用各宗的義理來解釋《觀經》他力的淨土教法,往往無法真實將《觀經》世尊的本意顯露出來,善導大師看到這個缺失,因此才寫這部《觀經四帖疏》,來楷正諸師錯解的地方。

談到這裡,讓我們內心很警惕。警惕什麼事呢?連涅槃宗了不起的慧遠大師、天台宗了不起的智者大師、三論宗了不起的吉藏大師,對《觀經》的注疏都會錯解,何況是煩惱厚重的凡夫眾生呢?所以晚近了不起的在家大德李炳南老居士,他教導要學講經的弟子說:如果不了解經文義理,一定要依有修有證的祖師大德的注解為主,這樣才不會誤解經文的義理,這實在很重要。

那麼諸師將“思惟”這句,用合“三福九品”當做是散善;諸師將“正受”這句,用通合十六觀,當做是定善。善導大師說:

【如斯解者,將謂不然。】

這樣解釋是不對的。

【何者?如《華嚴經》說:“思惟正受者,但是三昧之異名。”與此地觀文同。】

善導大師引用《華嚴經》這句“思惟正受者,但是三昧之異名”,與《觀經》第三觀的地觀經文一樣,來判定諸師將“思惟”這句用合“三福九品”,將“正受”這句通合十六觀,這樣錯誤的地方將它糾正過來。所以善導大師說:

【以斯文證,豈得通於散善?】

“正受”這句不可以通合十六觀,當做是定善;“思惟”這句也不可用合“三福九品”,當做是散善。

【又向來韋提上請,但言“教我觀於清淨業處”。次下又請言“教我思惟正受”。雖有二請,唯是定善。又散善之文,都無請處,但是佛自開。次下散善緣中說雲:“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以下,即是其文。】

那麼善導大師在疏文說,定善是韋提希夫人禮請世尊開說的,但是散善韋提希夫人並無禮請,只是世尊為了令散亂心的凡夫眾生入弘願門,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是世尊自開,並非是韋提希夫人的啟請。所以善導大師的解釋,與諸師的解釋是不同的。諸師的解釋有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在第六門和會門,會繼續來談論這個話題。

諸師的解釋既然是錯誤,在這裡給我們一個啟示。啟示什麼呢?念南無阿彌陀佛,依《觀經》的教法實踐,依弘願門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弘願門是在彰顯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廣大弘廣,能令一切凡夫眾生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觀經》教法是世尊為凡夫所開說的一部寶典,諸師不了解世尊是為凡夫所說,因此錯解《觀經》之義。善導大師在第六門和會門一一糾正出來,我們下回就會談到。

那麼定善這十三觀與散善三觀,諸師將思惟與正受,錯解為定善與散善,善導大師認為定善、散善的思惟正受,都是三昧之異名。在十六觀的觀法當中,散亂心的凡夫堪以修學下輩觀、中輩觀與上輩觀這散善的修法。煩惱厚重的眾生,就不堪以第一觀日想觀到第十三觀雜想觀的定善修法。所以我們在因地學佛修行的眾生,適合修什麼樣的教法,就依什麼樣的教法來實踐,我們學佛的人在因地一定要明白了解。如果機與教不相應,那麼機就無法依教法得到佛法的利益,縱然苦修也徒勞無功。因此我們凡夫眾生依《觀經》教法來修學,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得到《觀經》教法的真實利益;如果依定善第一觀至十三觀,對煩惱厚重的眾生而言,要成就就很困難,所以機教不相應,縱然苦修也徒勞無功,當然我們要選擇契合凡夫修學的寶典就是《觀經》。既然如此,念南無阿彌陀佛能使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我們就一生老實稱念。

 

上一篇:南師懷瑾談讀書和上網的姿勢--防止職業病
下一篇:俞敏洪:成功人士往往不是聰明到極點的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