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面對人家的信任要竭盡全力把所托的事做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另外還有一個思考,請問每個學生的情況,是不是教科書全部都包括了?有沒有可能?不大可能。大家有沒有看過哪一本教科書裡面講到自閉症,有沒有?講到過動症,有沒有?有,有哪一本小朋友的教科書說過動症?沒有。但是請問大家,出現沒有?出現了。所以真正愛護學生的老師,不能只教教科書,教科書跟不上孩子出現的問題。《禮記·學記》講,“當其可之謂時”,學生現在出現的狀況,就是反映他現在最需要的教導。所以除了學校分的教科書以外,還有一本教科書誰編的?學生自己編的。而且你帶三十五個學生,編了幾本?三十五本。而且這一本百發百中,都是學生最需要的。學生犯錯就是我們教他的時候,那就是他編的教科書第一頁打開了。就是因為他缺了哪些教育,他才會呈現這個錯誤出來,我們就可以針對他的情況,給他最適當的教導、最需要的教導。

其實人能這麼樣去思惟,不會落在情緒裡面,反而都是無盡的愛心跟體恤跟設身處地。大家想一想,最近累不累?這個問題這麼困難嗎?有時候我們去思考思考,有一個學生他很好學,你講什麼,他聽了以後馬上去做,然後又很主動來請教你問題。他一來請教你問題,你給他講了三個小時,你愈講愈起勁,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沒有嗎?累不累?不累,他肯學,你很高興。我之前有機會親近盧叔叔,我記得有一次,我邀請長者到我們的中心來,很多人慕他的名,早上九點就有人來排隊。他那一天從九點講到晚上十點多才走,講到十點多聲音都沙啞了,我提醒好幾次,好了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他說沒關系,這些朋友很可能這輩子就見我這一次,因緣很難講,你不能保證以後還有沒有機會,一定要給他講到他明白,這樣才對得起這個緣分。大家想盧叔叔累不累?身體累。心情呢?幫得上人很高興。

所以有時候我們累累在哪?不肯承擔,不肯原諒別人,就累了。不肯承擔,很累!要不你就過馬路,要不你就不要過,站在中間最危險。想做又不想做,車子常常加油剎車、加油剎車,特別耗油。所以你就直下承擔的氣概,就不會耗那麼多精神跟體力,就不會有一大堆消極的煩惱產生。下一句裡面講到,“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這其實都是在強調節制欲望的重要性,玩樂要知道節制。“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擔憂自己會懈怠懶惰,時時提醒自己,“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一句之前跟大家交流過嗎?還沒有二十一次。都有很好的開始,但是有好的結束就不容易。我們華人很強調善始善終,假如沒有善終,寧可最好連開始就不要開始。比方說這個是好事,人家請我們做,我們沒有量力而行,勉強答應,最後做了,做到一半,又給人家推辭,可能人家事情也不好處理。所以要慎始,謹慎評估才能夠把事情善終。

而面對人家的信任,我們還是要竭盡全力把所托的事做好,這樣才對得起他人的信任。其實這個態度,我們在“出師表”當中體會就很深。劉備對孔明知遇之恩,他一生為了這一分恩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所以不輕易答應別人,一答應了,一定盡心盡力,把它做到善終,這個很重要。而這一分態度,嚴以律己。假如今天朋友跟你一起做事情,做好事,做到一半,他說我家裡有情況,真的沒辦法做了。我們應該怎麼樣?你沒有讀過“出師表”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現在有做到嗎?講得有沒有道理?這個叫顛倒。為什麼?學習傳統文化,有一個坐標,我們學過數學叫xy軸。x軸叫什麼?叫嚴以律己,y軸叫什麼?叫寬以待人。今天朋友跟我們一起做這件事,中途他有任何情況,我們不可強求,強求到最後不愉快、撕破臉,後面以後不好再共事了。絕交不出惡言,或者是因緣暫告一段落,不要苦苦相逼,凡事順其自然,不可強求。這個也是提醒我們不要有控制,不要有要求。這個朋友一起跟我們共事了半年、三個月,我們的心中只記他三個月的付出,只記他所有這個過程中他難得的地方,我們只記這些。心裡面絕對沒有留,“當時還跟我說得多好聽,現在怎麼變成這樣”。記這些東西,心胸太狹小了,只記人家的好。你說他當初說得這麼好聽,人家那時候也是真的!善解人意就好了,現在剛好家裡有些情況,變了。全世界唯一不變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會變。所以時時處處都不要去指責、不要去要求,才能長養我們的厚道。純淨純善的心,只記人家的好,只記人家的付出,你看多快樂。都記人的不好,耗損能量,吃飯吃再都多都吃不飽,能量都耗掉了。

 

上一篇:餐桌上的謀殺,冒死揭密吃激素長大的魚
下一篇:陳昭妃博士談營養與健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