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顆粒飽滿
一排排播放器安插在稻田間播放音樂
原標題:真的嗎?水稻聽音樂增產15%
南安英都鎮良山村,400多畝晚稻在音樂熏陶中成長
專家:音樂促進植物吸收營養物質,同時產生驅蟲效果
“感恩每一滴水珠,它把我來滋養……感恩每一縷陽光,托起我的希望……”南安英都鎮良山村,400多畝晚稻正在《感恩歌》、《大悲咒》等音樂聲中成長。
給胎兒播放音樂胎教,並不新鮮;給水稻播放音樂增產,您可曾聽說?在良山村的這片水稻田裡,三季的種植實踐證實,聽音樂的水稻不僅增產15%,顆粒也更加飽滿。農業專家表示,音樂不僅可以增強植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傳輸和轉化,還達到驅蟲的效果。
早報記者林志安戴曉晖文\圖
現場
田裡開“蓮花”
音樂循環播放
時下,在南安英都鎮良山村的這片400多畝的稻田裡,綠油油的晚稻正在茁壯成長,走近一看,水稻間、田埂上,“盛開”著紅、粉、黃等顏色的“蓮花”,新奇的是,這些“蓮花”唱著《感恩歌》、《大悲咒》等禅意綿綿的佛樂、輕柔舒緩的曲子。
這些在稻田裡十分惹眼的“蓮花”,原來是蓮花形狀的播放器,那些悠悠的樂曲,便是從“蓮花”裡傳出來的。“這400多畝稻田裡,放著500多個播放器。”泉珍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介紹,播放器采用太陽能電池為能源,無須布置電源線,節能環保,每個播放器裡面存有二三十首樂曲,可24小時全自動循環播放,采用防雨設計,不怕雨淋日曬。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這片400多畝的稻田裡,野草長得很“囂張”,很多甚至旺過水稻,幾位阿姨正在稻田裡彎著腰割草、拔草,“這邊的村民,有的看到我們放任野草瘋長,很不理解,會笑話說哪有這樣種田的,勸我們趕緊噴藥除草”。合作社負責人介紹說,這片水稻的特別之處,除了稻田裡面24小時放音樂外,還采取有機種植的方法,不施化肥,下的是有機肥料;不灑除草劑,野草長得太“過”了,就采用人工除草。
“這季晚稻,我們播種的是泉珍12號水稻,早稻我們種的則是泉珍10號水稻,都是泉州農科所培養的本土稻種。”負責人說,在音樂的熏陶下,水稻、野草、白鹭……生命在和諧的自然環境中孕育,每一顆果實,都是大地母親還有種植者愛的結晶。
效果
產量高出15%
顆粒更加飽滿
“不給水稻施化肥、不灑除草劑,我們的水稻產量會比市場上的低。但這不是重點,我們想要的是健康、無污染、有營養的大米。”負責人說,特別的是,我們給水稻“聽音樂”,”“許多人來我們這裡參觀,總會感覺很新鮮,很不可思議,也有人笑話我們,但是經過試驗,確實是有效果的”。
“每年兩季,早稻晚稻,這已經是我們播種的第四季水稻了。”負責人介紹說,“為了試驗播放音樂的效果,他們劃出100畝不播放音樂的稻田用來對比,沒有聽音樂的稻田害蟲、老鼠明顯較多。”前三季的收成證實,聽音樂的水稻比沒聽音樂的水稻產量高出15%,顆粒也更加飽滿。
“我不是水稻專家。”負責人告訴記者,之前因為在市場上找不到滿足孩子營養需求的米,才萌生了自己種水稻的念頭,為了實現這個想法,曾進行了3年多的考察,先後走訪了一些台灣精細農業基地及國內種植基地,“在台灣的一些稻田、菜園和果園裡,有人通過播放音樂讓水稻、果蔬長得更好、產量更高,於是就想嘗試下這樣的做法”。
“為了找到適合種植的田地,到很多地方考察過,德化,洛江虹山鄉、羅溪鎮、馬甲鎮,南安梅山鎮、羅東鎮,這些地方都有田地種植水稻,但多為丘陵地,沒有大面積成片的地。” 負責人介紹說,“在南安,都說‘金英都、銀羅東’,英都鎮良山村確實是種植水稻的好地方,四面群山,有山泉水和晉江支流西溪的水源灌溉,又沒有污染,土地肥沃。”
專家
聲波促進吸收
還能驅逐害蟲
“搖滾音樂可不行,植物長期聽可能會死掉,必須是輕柔、陽光向上的音樂。”負責人說,“我們咨詢了泉州農科所和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了解在稻田播放音樂的相關知識,專家稱,音樂播放給植物‘聽’,確實可以達到增產、增收、抗病等目的。”
泉州市農科所水稻中心工作人員表示,一直以來,國內外許多專家都在嘗試著用音頻來刺激植物、動物的生長,目前,在水稻、小麥、玉米、蔬菜、棉花、茶葉等作物上進行的植物代謝、聲波對細胞周期影響等基礎研究表明,接收適量分貝和頻率的聲波後,植物葉片上的氣孔會張開,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和轉化,從而增加產量,提高種子發芽率,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品質。
“植物聲頻控制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型農業技術,不污染環境,非常符合環境保護和生態農業的發展要求。”對於播放音樂促進水稻增產的做法,華僑大學生物工程與技術系副教授劉建福表示贊同。
劉教授分析說,音樂是一種富有節奏的聲波,可促進植物的生長調節物質含量增加,直接影響植物各器官細胞分裂和葉片、花芽等的形成,並與抗逆性密切相關;聲波的振動還能使植物細胞產生機械刺激,促使葉片上的氣孔張開,增強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傳輸和轉化;另外,播放音樂還能驅逐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