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戒律學問其實很多、很深,要我們去認真學習。譬如說殺戒,殺戒裡面有開遮持犯,在日常生活中怎麼去做,這個真的是要智慧。開戒,開殺戒,什麼時候該開,如果該開的時候沒開,或者說沒開的時候開了,那都叫犯戒,所以要用智慧去判斷。總的原則是什麼?一定是利益眾生的,不是利益自己的。如果是利益自己的,去開殺戒,那就是犯戒。譬如說你想吃魚,貪,然後去殺條魚吃,這是犯殺戒。
我們師父上人舉了一個例子,這是真實的故事。在抗戰時期,有個老和尚,他在抗日戰爭期間救了兩位特工人員。日本鬼子追殺他們兩個人,結果他們倆跑到寺院裡面,求老和尚解救。老和尚一看,馬上幫他們剃了頭,換上僧服,就混到出家人裡面去假裝在那念經。結果日本鬼子找不到,他們倆保住了性命。結果抗戰結束以後,他們倆感老和尚的救命之恩,就請老和尚去吃飯。在大酒樓裡頭,擺了一圍席,然後山珍海味、雞鴨魚肉擺了一桌,他們忘了老和尚是吃素的。結果老和尚一來,大家一下子想到,這怎麼辦?老和尚是吃素的。正在大家很為難、很尴尬的時候,老和尚說沒關系,沒關系,我們來坐下來吃。拿起筷子就夾碗裡的肉。這種是「開戒」,為什麼?老和尚他是存心慈悲,他是為了接引這兩位學佛,知道佛法是活活潑潑的,讓他們倆生歡喜心,跟他結法緣。如果當時他要持戒,一定不吃,搞得很尴尬,大家就生煩惱。這個例子幫助我們體會,如何在生活中來開遮持犯,這個戒律如何去守,很活潑的,不是死呆板的。每一條都有這種開遮持犯的學問,要深入的去學習,我們才能懂得怎麼去做。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十集) 2007/1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