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果清律師:五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諸位坐下。

  首先為諸位來解釋五戒的名稱、意義,我們就看著第十項的地方,「受五戒相」。五戒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什麼叫做殺生?斷絕有情眾生的命根就叫做殺。我們這幾天,在家梵網菩薩戒,還有沙彌戒,到我們現在「宗體篇」,也都講到五戒。菩薩戒已經講到第五的酤酒戒,等於前面四條戒都解釋過了,所以都是跟五戒相通的。我們就大略的再加以解釋就可以了。

  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什麼叫做殺生?斷絕有情眾生的命根就叫做殺。有情眾生包括人類,乃至蠢動含靈,凡是有情識的眾生都包括在裡邊。所以斷絕有情眾生的命根就叫做殺生。假如墮胎,胎兒死了,也要犯殺戒的。假如自己殺害自己,也要犯戒的,也不可以害。殺害其他眾生要犯戒,殺害自己也要犯戒,但是比殺害其他眾生的罪過會比較差降。假如是菩薩戒,他還是犯同樣的罪過。不殺生這個不字,也就是戒的意思,所以不殺生就等於殺戒。對於殺生的事,佛陀制定不准許的,所以能所合稱就稱作不殺生,簡單叫做殺戒。對殺生的事,佛制戒把它遮止了。

  接著說到制這條戒的用意,我們就簡單提出幾點。假如殺害眾生的話,就會乖違我們大慈悲的心。什麼是大慈悲的心?也就是想要超拔一切眾生痛苦的心,就叫做大悲心;給予眾生安樂的心,就是大慈心。因為佛陀在因地都是以大悲心做為體的緣故,做為體性的緣故,因為大悲心而生起菩提心,因菩提心所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殺生的話,就乖違大悲心的緣故。

  另外,殺生的話也會違背恩養的緣故。怎麼違背恩養?因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也是未來的諸佛。怎麼知道是過去的父母?因為在菩薩戒,梵網菩薩戒第二十條的輕垢罪它就說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等等。由這條戒我們就了知,六道的眾生,一切男子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親,一切女人都做過我們的母親。因為從無始生死以來,我們每一世都有父母的,六道的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親,做過我們的母親。那我們殺害的話,殺害對方的話,就等於殺害我們過去父母,所以不可以的。

  另外,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他只要能夠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然後如理思惟、如說修行,將來都可能成佛的。所以一切眾生也是未來的諸佛。既然這樣子的話,我們怎麼可以殺害眾生?就不可以。這個就是簡單為什麼制這條戒的意思。

  接著我們就說到這條戒的犯戒的果報的情況。犯戒的話,他的果報是,犯殺生戒,將來會墮三惡道。假如投生到人道當中,會多病短命,內心常常懷著恐怖,晚上也會做惡夢,命終的時候就癫狂恐怖而死去了。假如我們能夠斷絕殺生的話,也就等於布施眾生,做無畏的布施,我們也能夠少病長命,常常沒有惡夢,睡覺都很快樂的,將來念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我們能好好持不殺生,我們將來能夠往生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去。

  至於這條戒犯到的輕重的情況,假如弑害父母、和尚、阿闍黎、阿羅漢等等是屬於逆罪;殺害普通人就是重罪;殺害畜生就是輕罪。至於開緣的情況,為了救多數的人,你把這位惡賊把他殺害了,這個是有開緣的。你是生起為對方代苦之心,將對方殺害,以免他造作非常重大無間地獄的罪業。他殺害許多人的話,將來要墮入無間地獄,而你為了超拔對方將來未免墮入無間地獄,受這樣大的苦,你用慈悲憐憫心把這位惡徒殺害,那救了好多人,這個有開緣的。

  另外,譬如你有狂亂的心,有嚴重的精神病,不知道自己是受五戒的人,那這樣子殺生的話不犯罪,因為你是精神錯亂的關系,是不犯的。

  另外,你沒有心殺害對方,而導致對方死掉,也是不犯戒。就好比你在屋頂上工作,上頭有榔頭、斧頭種種工具,結果不小心掉下去,剛好有路過的人,就碰到死掉了。這個你根本沒有心要殺他,而導致對方死掉,這個不犯佛制這條戒的罪。沒有犯戒罪,但是也有世間的性罪。這個就簡單講過這條戒的情形。

  接著我們繼續的說明第二盜戒,「不偷盜」。什麼叫做不偷盜?盜這個字,凡是非理,不合正理,侵損眾生的財物就是盜。當中就包括了「偷取」,暗暗的盜取、偷取人家的東西。另外就是「劫取」,搶劫獲得人家的財物,這屬於劫取。另外「騙取」,騙取就是詐騙,用詐騙的手段獲得人家的財物。或者是「威脅」,威脅對方獲得對方的財物。或者是「抵賴取」,就好比我們向對方借財物,到要還的時候,全部不還,說你哪裡有財物放到我這裡?完全抵賴,或者以少還他,都不可以。另外也有「抵謾取」,什麼叫抵謾取?也就等於輕慢取,好比過去有奴婢的這種制度,一個主人有畜養奴婢的情形。主人就隨便拿取奴婢的財物,而奴婢敢怒不敢言,財物被主人拿去了,沒辦法。這個叫做輕慢取。所以盜取的情況有好多種的,這個不可以。制這條戒的用意也簡單提到幾點,犯偷盜罪這個業道很重的,既然業道很重,怎麼堪可入於佛道?就不堪能了。其次犯國法故,違犯國家法律的原故。

  講到盜,盜多少才犯重罪?通常就是滿五錢,或者價值五錢的財物,五錢、五錢以上的錢財本身還有財物,這個就是犯重罪了。這個菩薩戒裡邊也都提到。五錢,一個錢等於過去十六小錢,五錢的話就等於八十小錢。古代幣制跟我們現在不一樣,所以到了一九八八年,泰國的比丘師父們,他們就共同評定五錢到底多少,當時是評定二十塊美金的價值。在律上也有說,這個等於一件袈裟的價值,而袈裟的價值不一定,有的貴,有的比較便宜。就像缦衣,缦衣的話通常台幣五、六百塊就可以請到;假如是師父穿的二十五條衣的,這個就貴了,就要好幾千塊。所以袈裟的價值也不一樣。

  然而在律上,凡是一草一木,只要有主人的財物,我們都不取為己有。就好比微細的,像在印刷品裡邊,你就隨便放鈔票在裡邊,你沒有報值,偷郵票稅這個也要犯的。還有國家,要繳納國家的稅金,我們沒有繳納,或者繳得少,都要犯的。所以我們都要如法的這麼做,才不會犯盜的。

  接著這條戒犯罪輕重的情形,就好比偷盜十方的僧物,或者現前的僧物,十方僧物就好比像常住常住僧物、十方常住物、十方現前物、現前現前物,這個都很重。我們在講宗體篇,也有剛講過這四種的僧物,偷盜這個,罪業非常重。所以三寶財物我們要特別的小心,不要犯盜了。假如是偷盜師僧、父母、還有發菩提心人的財物,罪業也是比較重。還有盜取國營公有的財物,罪業也是比較重的。

  至於開緣的情形,菩薩戒剛好講過,就是「與想、己有想、糞掃想、暫用想、親厚想」,這個就有開緣。說你正在拿的當下,你的心真的是作對方給我財物的想法,那你拿過來是不犯戒。但是一發現人家不是給我們的,我們就不可以。另外就是己有想,自己的財物跟別人的財物放在一塊,你拿的時候認為這件是自己的。例如衣服,認為這件是自己的,拿過來了,結果發現拿錯了,是別人的,那趕快要還,不還也要犯,還了不犯,因為你當時是作自己財物的想法,所以不犯。另外就是糞掃想,這種東西人家是丟在垃圾堆不要的,我們惜福,把它撿過來,洗一洗繼續的用,這種不犯戒。另外就是暫用想,暫時用用就還人的,這個也不犯。但是,我們借用人家東西,最好還是經過主人同意再借是比較好。接著第五是親厚想,至親好友的財物,我們用他的東西他很歡喜,他用我們的我們也很歡喜,彼此通用,這個就不犯,不犯的。不可以對方跟我們是不親厚,你不可以當作親厚就取過來用,這個也要犯,這個就不可以。

  假如犯偷盜的果報怎麼樣?將來會墮三惡道。假如投生到人道當中,會獲得貧窮下賤,或者你雖然有許多資財,但是你卻不能夠自在的使用。另外,其他人喪失了財物,就會對自己生起懷疑的心。有這些不好的果報。我們能夠戒盜的話,你的資財就會盈積,不會喪失,許多人都愛護、想念你,對你信任,不會懷疑。你的善好名稱能夠流布出去,十方的人都來稱揚、贊歎你。有這些好的這種果報。

  接著我們就講到「不邪YIN」,凡是有染污之心,放逸奔蕩污穢的交媾,男女污穢的交合,這個叫做不淨行。在家眾,凡是跟自己夫妻以外一切男女做這種事,都叫做邪YIN。所以我們受五戒的居士們,要好好嚴格的來戒除它。居士們,就好比我們來這邊,也發心受了八關齋戒,八關齋戒那就連正YIN也要去除。夫妻的正YIN也要去除,就跟出家師父修學清淨梵行是一樣的,將來能夠了脫生死,非常殊勝的。受八關齋的時間可以隨著自己的發心,要受多久都可以,短的就一日一夜,長的就也可以長期,多少年、多少月,自己發心來受。

  制這條戒的意義是怎麼樣?因為YIN欲它能夠系縛眾生,使令我們將來不能得解脫,使令我們眾生造種種業,將來會受流轉生死之苦,所以它是眾多惡法的根源,也是流轉生死的根本。我們受了五戒,要好好守住這一條,要不邪YIN。假如邪YIN的話,也會損害自己的德行,律上也有講到比較輕的情形,怎麼樣?例如用染污心來看對方的男女,譬如男眾就用染污心看女眾,女眾用染污心看男眾,在律上就都有小過失。所以我們也不如此。我們要看對方的話,就是清淨無染之心才可以,不可以生起有染污心來看對方,都要犯小過失的。這樣都要犯過失了,何況是男女互相交合的情況,更要犯了。所以受了五戒,除了正式的夫妻之外,就不可以隨便干犯其他男女的。

  就著這條戒所犯輕重的情形,就著心來說,貪欲的心,罪業比較重,瞋恚、愚癡的心是擺在其次;就著境界來講,跟尊重的人做YIN欲、邪YIN的話,罪過比較重;跟我們的親人也是一樣,罪過比較重的。另外,假若就著數目來講,假如暫時毀犯就停止了,罪業就比較輕。屢次毀犯才斷絕,還有屢次屢次犯到,屢次屢次才斷絕,另外,犯了久久相續都不斷絕,這樣子後邊的就比前面的重。

  另外開緣的情形,假如我們在睡眠當中,無所覺知,這個不犯戒。另外,我們不受樂,譬如被逼行YIN的當下,我們不受樂,一點受樂的心都沒有,就好像熱鐵刺身,非常痛苦的情況,這個才不犯的。假若被逼迫行YIN,而你有受樂的心,也要犯。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就要用權巧方便,好比你自己咬自己舌頭、指頭等等,感覺很痛,沒有受樂的情況,才會避免犯戒。另外就是你根本沒有YIN欲的念頭,這個也不犯的。

  犯到邪YIN的果報怎麼樣?將來也是會墮入三惡道去受苦。投生到人道當中,自己的妻子或者自己的丈夫,有不貞潔善良。第三點,你的眷屬不能獲得隨順你的心意。另外YIN欲為因,將來就流轉生死做為果報的。這個就是犯到邪YIN的果報。假如我們能夠戒YIN的話,我們的六根都很調順的,很調和、很隨順的,永遠離開喧嘩擾亂的情形,我們就容易修禅定,獲得真正的智慧。另外,人天眾生對我們都會尊重恭敬,各個地方的人都來稱揚贊歎,並贊歎我們。我們能夠進一步戒正YIN的話,將來成佛,就可以成就佛三十二相之一的馬王陰藏的相狀。另外,我們將來能夠解脫生死,早日證得無上菩提。

  接著我們就講到第四「不妄語戒」,第四就是不妄語。所說的不一樣,所說的不稱合實際,欺诳於他人,就叫做妄語。妄語這條也含攝了惡口,隨便的用惡劣的言語罵人,罵得很不好聽的,都也含攝在裡頭。所以男眾、女眾都會有這種情況,講惡的言語,將人家祖宗、父母都搬出來罵的,這個非常不好,不可以,都要戒除的。另外,兩舌也要戒除,兩舌就挑撥離間,破壞人家的和合。所以我們不講兩舌語,我們要講和合語;我們不講惡口,要講善良的言語。另外,不绮語,绮語就是講一些傷風敗俗的話,沒有意義、沒有利益的話,都不可以。妄語就含攝這三種在裡頭,妄語含攝惡口、兩舌、绮語,都在裡面,都不要講。

  制這條戒的意思,因為打妄語業道很重,它有包含大妄語、小妄語,大妄語為了名聞利養,我沒有證果說已經證果,沒有得到禅定說得到禅定,都是大妄語,罪過很重。打普通小妄語,小妄語,看到說沒看到,沒看到說看到,乃至知道說不知,不知說知,都是犯小妄語。在這裡我們簡單講個小公案給諸位聽,我講戒都沒講公案的,因為為了趕進度,正文都講來不及,所以沒有時間講公案。在這我們就講個公案給諸位聽。好比你住在山上,有個打獵的人追了一頭鹿跑到你這邊來,然後打獵的人就問到你,有沒有看到一頭鹿跑過來?你要怎麼說?你假如說沒看到,就打妄語了;你假如說,有,就在那邊,你去抓吧!那就等於幫助人家去殺生。那怎麼辦?說有也不對,說沒有也不對,要怎麼辦?你進一步又說了,你就看足跡!足跡就是這頭鹿走過的腳的痕跡。你自己看!你也不說有看到沒看到,你就說自己看足跡。假如他進一步說,足跡,什麼足跡?我就問你有沒有看到一頭鹿?你被他追問得沒辦法,你就說:在第一義谛當中無所謂鹿不鹿。他就說:你講那麼深,我都聽不懂。你就用這個權巧方便,拖延時間,給這只鹿可以逃脫的機會。你也沒有說我就看到或者沒看到,這就是權巧方便,這個可以的。這就是屬於有關小妄語的情形。

  犯大妄語就是斷頭罪,就是重罪。小妄語的話,就對一位師父忏悔,就可以滅除;犯重罪的話,又看他是犯上品、中品、下品,先評論出來。假如上品的重罪,就是失戒體,而且要拜忏,要拜忏拜到見光、見花,種種瑞相現前,罪業才滅了。假若還沒有這樣,罪業還不滅。但是在拜忏之前,都要先向幾位師父,上品的要四位師父以上,先發露忏悔,對師父忏悔這個叫做「作法忏」。然後你也有業道罪,還要拜忏,最好能夠見光、見花,拜忏就包括像占察忏,就拜到清淨輪相,表示罪業滅了,然後你再去受戒,受增益戒,就可以恢復了。至於中、下品所犯的,你就對幾位師父忏悔就可以滅除。在我們的菩薩戒本的後邊,你們菩薩戒的戒本有沒有發到?有些發到了,後邊有對於犯重罪忏悔的方法,重罪、輕罪忏悔的方法都有說到。所以有些犯到中罪,中品的重罪或者下品重罪,對師父幾位發露忏悔,罪業就可以滅除,那就不必再做取相忏。

  所以我們要了知,忏悔有化教的忏悔,也有制教的忏悔法。我們犯了罪,要運用制教的、還有化教的兩種忏悔法共同來應用,將我們的罪業滅除。假若我們都犯了罪,光是說我們就念佛就可以滅罪,這屬於化教的。念佛是可以滅罪不錯,但是屬於化教的,我們也要有制教,對師父作法忏的情形,也要同時運用的。這樣子的話,化教的罪、制教的罪都可以滅除。不可以光是我們就用化教的忏悔法就可滅除,不是的,它可以滅業道罪,但是制教的罪還要透過作法忏。

  犯重的怎麼忏、輕的怎麼忏?通常都對師父來發露忏悔。所以要了解忏悔的意義,要化、制二教的都要同時並行去做。有的輕的,直接就作法忏就可以滅除;有的犯重,先作法忏之後,自己再作「取相忏」。有種種的忏儀,或者至誠懇切的拜佛、念佛,也是可以滅除,這是對屬於化教的忏法,其他的拜忏也是化教的忏悔法。而最殊勝的就是「無生忏」,無生忏就是理忏,屬於理忏。觀諸法無生,諸法當下觀照都是諸法的實相,而罪業也是諸法之一,你觀照了諸法無生,證入了諸法實相,你無罪不滅。這是最徹底的忏悔法,叫做無生忏。

  所以,大別忏悔法有事忏跟理忏,事忏又包括作法忏,還有取相忏;另外就是理忏,就是無生忏,觀諸法實相,所謂「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這個意思,這個就是無生忏。你把罪業都觀成諸法實相,因為罪業也是諸法之一,都觀諸法成為諸法實相,所以就無罪不滅,這是最徹底的忏悔法。所以,我們要了解忏悔的意義,要事忏、理忏都要做。最初事忏,就包括作法忏、取相忏,最後你能運用無生忏,屬於理忏。事忏、理忏都好好運用,我們就無罪不滅,非常好。

  至於講大妄語的開緣是怎麼樣?大妄語的開緣,就是增上慢的情況。什麼是增上慢的情況?就好比他證得了四禅,而在他的心意裡邊錯會了,認為自己證得四果。他是照他心意所理會的講出來,而沒有欺诳別人的意思,這個叫做增上慢。這個就不犯大妄語,就有開緣。假若你為了名聞利養,自己沒有證得四果,隨便告訴人家說我已經證得四果。你也心裡確確實實知道是虛妄的,這麼講是虛妄的,這樣講出去就是犯大妄語。而剛才這個增上慢的情況不同,他是錯會消息,依照心意所認為的說出來,根本沒有騙人的意思。這個就有開緣,不犯大妄語。所以我們做佛弟子,無論大妄語、小妄語都不要犯,所講的話就誠誠實實的,可以做為憑據的,非常好。

  接著我們就講到第五就是「不飲酒」,屬於酒戒。酒戒的情形,具足酒色、酒香、酒味,飲了能夠使人能昏醉的,這個就不可以飲用,這個屬於酒。而酒通常有谷酒,五谷釀造的酒,另外有水果種種所釀造的酒,所謂木酒,木酒就是用花、果、種子,或者根部、莖部,或者它的葉,或者藥草,所釀造的酒,都屬於木酒。凡是飲了會醉人的,我們受五戒的人就不可以飲用。或者說有時候我們跟人家應酬,交際應酬,那怎麼辦?人家都喝酒,我們受了五戒怎麼辦?我們要這樣子,好,你就用果汁,果汁當酒來敬人家也是一樣。人家假若,你怎麼不喝酒?說我就受了五戒,所以就方便的這麼做,人家就不會見怪了。不要人家應酬,感覺不好意思,自己也喝了,那喝了就要犯了,就不可以的。假若是外用的,做消毒用的,譬如皮膚長瘡要消毒,用酒精消毒,這個沒關系,可以。另外,你有病,醫生說你這種病必須以酒配藥來服用才會好,其他藥都會治不好。這樣為了治病,才開許可以以酒配藥來服用。假若其他藥物能治得好,我們就要避免用酒來配藥。

  除了我們不飲酒之外,另外我們受了酒戒,受了這條戒,吸煙也不可以,吸煙也連帶在裡邊。所以受了這條戒,以後我們也不要吸煙。另外,也不可以吃五辛,菩薩戒裡邊有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就是五辛,大蒜、小蒜、韭菜、蔥,這些都不可以。興渠就是西域那個地方,它屬於一種根部的東西,果實屬於根部的,它很臭穢的情況就好像蒜頭的味道,那種屬於興渠,西域那邊才有,我們中華的地方沒有。其他的,大蒜、小蒜、韭菜、蔥,這些都不可以吃,生吃的話會增長我們瞋恚心,煮熟來吃的話,會增長我們YIN欲心,對修學聖道是有障礙的,不可以。

  我們假若飲酒的話,將來死了會墮入灌口地獄;假若釀造酒的話,會墮入酒河地獄;假若酤酒,我們菩薩戒就講到酤酒,酤酒將來果報會墮入酒池地獄;假若投生到人道當中,他就愚癡癫狂,不會相信正法。假若我們能夠戒酒的話,我們的心神、我們的志向就能夠清淨、明了,內心很恬靜,也非常的安寧。我們能持好酒戒的話,也能夠善好持其他四條的重戒,也不會犯到其他眾多的罪過。酒的過失很多的,飲酒的過失很多,我們能戒酒,來世生到人天道當中,將來絕對不會墮入三惡道去受苦。所以五戒我們就好好的發心來受。

  受了五戒之後,我們也可以半月半月誦五戒。像我們受了菩薩戒、受了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半月半月誦戒。有沒有上次我們遇到誦戒日,有沒有?我們師父們就誦戒,你們受菩薩戒的也有誦戒,你們受五戒的人也可以誦戒。最近我們定弘法師他有編一本五戒的《誦戒儀規》,可以運用。譬如下次誦戒的時候,我們這回會遇到兩次誦戒,已經經過一次,還有一次的機會。你們受了五戒,就可以一起好好誦五戒,依照儀規誦誦五戒。誦五戒會提醒自己,誦戒之前,自己對五戒假若有所毀犯,先發露忏悔,發露忏悔過之後再一起誦五戒,要這樣子就非常好。

  以上的五條戒就簡單解釋過了,我們只是簡單解釋,要詳細解釋,時間要好多個鐘頭的。就好像比丘戒、比丘尼戒,講到前面那四條重戒,要講好多堂課的;像盜戒,要講好幾堂課的,是吧!所以我們只是簡單的講解過去。像我們梵網菩薩戒,前面四條重戒都講過了,等於比較詳細的了知。接著我們沙彌戒也會詳細解釋,受了都要好好的聽。我們的「宗體篇」也是會解釋一些的,綜合起來,我們對五戒就會比較詳細的了解。

  好,接著我們就依照儀軌來受,我念一句,請諸位跟著念一句,就是第五的「請聖」這個地方。

  「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尊法,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賢聖僧。」「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尊法,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賢聖僧。」「香花迎,香花請。弟子某甲等一心奉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尊法,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賢聖僧。」

  接著下邊,出家眾還有受過菩薩戒的就不拜,就問訊就可以。

  「香花迎,香花請。某甲等一心奉請,護法諸天,伽藍聖眾,金剛力士,幽顯靈只。」「香花迎,香花請。某甲等一心奉請,護法諸天,伽藍聖眾,金剛力士,幽顯靈只。」「香花迎,香花請。某甲等一心奉請,護法諸天,伽藍聖眾,金剛力士,幽顯靈只。」

  接著忏悔,就是前面兩遍我們就用念的,我念一句,諸位就跟著念一句。後邊一遍我們再來用唱的,我唱一句,請諸位跟著唱一句。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忏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忏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接著第七「問遮難」。

  「第一,汝曾盜現前僧物否?」

  「無。」

  「第二,汝曾於六親男女中行YIN否?」

  「無。」

  「第三,汝曾污破僧尼梵行否?」

  「無。」

  「第四,汝曾於父有病時捨去不顧否?」

  「無。」

  「第五,汝曾於母有病時捨去不顧否?」

  「無。」

  「第六,汝曾於師長有病時捨去不顧否?」

  「無。」

  「第七,汝曾殺害發菩提心眾生否?」

  「無。」

  接著第八項就是「受歸」,正式得五戒戒體就在這個地方。在裡邊又講到少分、多分、滿分,還有淨行。假若我們五條戒都受,叫做滿分,男眾就是優婆塞,女眾是優婆夷。假若受了四條戒、三條戒,可以稱為多分;一條、兩條可以說少分,就隨著自己受幾條戒來稱呼你是屬於哪一種。我念一句,你們就跟著念一句,接著拜下去的時候要好好的觀想。觀想法,我們前面授八關齋戒也曾經告訴諸位了,所以我們這邊就是你們拜下去,再為諸位提示就可以,提示你們就根據師父所提示的來觀想就可以了。我們現在就開始要受三皈依,納受戒體。

  「我弟子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為某分優婆塞(優婆夷)。」一個人就稱一種,不要兩種都稱呼,男眾就優婆塞,女眾就優婆夷,稱一種。「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好好觀想,對十方世界十法界,一切有情無情的眾生,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願法界眾生悉能成佛。再觀想,十方世界十法界妙善的戒法,由我們心業力開始動轉,轉惡為善,形成五彩功德祥雲,湧升虛空,充遍法界。

  接著第二遍。

  「我弟子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為某分優婆塞(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好好觀想,對十方世界十法界,一切有情無情的眾生,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願法界眾生悉能成佛。再觀想,十方世界十法界妙善的戒法,形成五彩功德祥雲,湧升虛空,如雲如蓋,覆蓋在我們受戒者的頭頂上。

  第三遍:

  「我弟子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為某分優婆塞(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好好觀想,對十方世界十法界,一切有情、無情的眾生,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願法界眾生悉能成佛。再觀想我們的身體,好像虛空器量之身,非常廣大。再觀想,十方世界十法界妙善的戒法,形成五彩功德祥雲覆蓋在我們頭頂上,又形成漏斗狀,由頂門注入身心,充滿正報,納受成為五戒的戒體。

  接著第九項,「三結」。

  「我弟子某甲,皈依三寶竟,盡形壽為某分優婆塞(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我弟子某甲,皈依三寶竟,盡形壽為某分優婆塞(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第三遍,「我弟子某甲,皈依三寶竟,盡形壽為某分優婆塞(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

  接著第十項「受戒相」。這裡就問,念到哪一條戒,說汝盡形壽能持否?有受這條戒的話,就答能持,沒有就不回答,全部受就全部答能持。

  「第一、不殺生,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二、不偷盜,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三、不邪YIN,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四、不妄語,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五、不飲酒,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就地一拜。接著第二遍。

  「第一、不殺生,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二、不偷盜,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三、不邪YIN,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四、不妄語,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五、不飲酒,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三遍:

  「第一、不殺生,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二、不偷盜,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三、不邪YIN,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四、不妄語,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第五、不飲酒,是優婆塞(優婆夷)戒,汝盡形壽能持否?」

  「能持。」

  汝等現在既然受持了滿分優婆塞(優婆夷)戒的話,佛制定使令你們可以蓄禮忏衣。然而這種衣稱作禮忏是什麼意思?唯獨聽許作諸多佛事忏悔的時候可以披著,除此以外,一切時中,假若往來城邑,出入市裡,皆不得披著。假若前往到庵、寺裡頭去,應當用一個布囊(一個囊袋)來盛裝隨行。如果有家宅,可以掛置在干淨的地處。必須了知出家五眾的衣,假若離身的話,就叫做犯,所以應當要恆常披著;在家二眾的衣,假若恆常披著,就叫做犯,所以應當離身。

  你們現在都了知了,能依教奉行否?

  「能依教奉行。」

  既能依教奉行,引禮大德,可將缦衣令彼等著身,然後口中誦偈。假若今天沒帶來,這個就省略。以後你們請到缦衣,就請師父教你們怎麼搭衣,教搭衣還要一段時間,不是一教就會的,要好好練習搭衣。今天沒有這個,就是省略過去。

  接著我們再看十一項「開示進修」的情形,我們就加以說明。我們受了五戒之後,第一,我們要上求諸佛的覺道,要下化無邊的有情,要發起大菩提心,這個非常要緊。因為,在經上這麼開示我們,假若我們忘失了菩提心,修一切善法都變成魔業,所以菩提心我們不要忘失。沒有發,要發起,剛才我們受戒三皈依的地方,開導諸位怎麼觀想法,裡頭就含攝發起大菩提心。因為發起大菩提心就是誓斷一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而不度者,這個就是大菩提心。有發起上品心,我們就能得上品戒。所以第一我們要好好發心,上求諸佛的覺道,下化無邊的眾生。

  另外第二點,我們發心受了五戒之後,五戒好好把它學好、持好,進一步就可以納受菩薩戒,發心受菩薩戒,菩薩戒直接就是成佛的戒。菩薩戒就是三聚淨戒,三聚淨戒就是「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攝律儀戒就是諸惡莫作,戒條所規定的我們都不犯到,就是諸惡莫作;做圓滿,我們將來就成就法身佛。攝善法戒,我們修六度萬行,我們修圓滿,將來就成就報身佛。所以有智慧的人,他才懂得也能夠努力的奉行諸善,這是有智慧的。沒有智慧,愚癡的人,就終日就是造罪,就惱害眾生。所以我們受了戒不如此,要奉行眾善,眾善奉行圓滿了,將來就成就報身佛。另外,我們也要饒益有情,受饒益有情戒,止惡行善的目標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所以我們要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要慈悲喜捨,好好利濟眾生。饒益有情戒修圓滿,將來就成就應化身佛。所以因地就是三種戒,果地就成就三身的佛果。所以菩薩戒直接就是成佛的戒,非常殊勝、非常可貴。

  受了戒之後,我們要常常閱讀佛書,要聽講佛法。佛書很多,我們要由淺入深;聽講佛法,我們要聽善知識的開導,正知正見的佛法我們都好好的聽,因為增長我們的道業,福德、智慧資糧就一直的增上。另外,我們也要定早晚二課,常常念佛,定早晚二課。早晚二課念佛,就我們誦經,好好的念佛。平常行住坐臥當中,我們也是好好的念佛,好比在走路也是念佛,在坐車也是念佛,在洗衣、掃地,種種都可以念佛。我們正在讀誦經典的當下,我們就專心一意的讀誦經典,不要一面讀誦經典,你又一面念佛,心有二用,就佛也念不好,經典也誦不好。誦經的功德,我們也可以回向往生極樂世界,等誦經完畢你就提起佛號,就好好念佛。我們老和尚也常常講到海賢老和尚的公案,來策勵大家要好好的念佛。我們又能持戒,又能念佛,我們將來必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依照五戒好好的奉行,平常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將萬善功德回向莊嚴極樂淨土。將來我們個個都可以往生極樂,而且品位非常的殊勝。這個就是開示進修。

  接著第十二,就是「發四弘誓願」。

  「我弟子某甲,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弟子某甲,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弟子某甲,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接著十三,就是「示益」,指示出我們受五戒的功德利益。我們受了五戒,我們五戒持好的話,我們將來就可以做為受菩薩戒,乃至出家受出家種種戒的根本,所以非常殊勝的。在《善生經》裡邊說,假如有人受三自皈,還有受五戒也含攝在裡邊,所獲得的果報是不可窮盡的。又如同有四大的寶藏,全國的人民接連當中一直搬運,搬運出去都搬運不完。受三皈五戒的人,他的福德超過他那種情況,是不可稱量計算的。另外《校量功德經》也這麼說,四大洲當中充滿二乘果位的人,有人就盡形壽來供養他們,乃至他們往生了之後,為他們起建塔廟。這種的功德也比不上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的言語,我某甲皈依佛法僧,還有受五戒,所獲得的功德,是不可心思口議的。因為諸多福德當中,唯獨三寶是最殊勝的緣故。所以受五戒功德很殊勝,這個就是示益。

  最後就是回向,就圓滿回向。好,我們請維那師就領我們回向。

  「授戒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沉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

資料恭摘:傳授五戒開示  果清律師主講  (共一集)  2014/9/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60-003-0004

 

上一篇:果清律師於普至念佛堂開示
下一篇:法藏法師:生死的事情是一場不能重復的考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