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最起碼的,他的人生觀要正確。祖師才說,學佛是大丈夫的事情。那要學佛前,先要把人給做好。像法華經講的,“人相具足”。
修行人要讓人感覺到很踏實,不是懸空的。修行不是表演神通,不是談夢境,也不要看到光,就覺得是菩薩感應,也不要做了個夢,就覺得自己業障消了。或者一學佛,就談著看破放下,要去閉關,要去極樂世界,工作不要就去了生死。這個都是不正確的心態。
修行是很踏實的,很生活的。大家看《地藏經》,最後觀音菩薩出來贊歎地藏菩薩,說禮拜地藏菩薩的利益。大家仔細去看,裡面就講到幾個問題:如何開智慧?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怎麼辦?去危險的地方要怎麼辦?人丟失了,或者往生了,不知道他去哪裡,要怎麼辦?這些都是很生活的。但不要小看這些問題,古人講的,身安道隆。修道先要能安住,才能用功。
再看《普門品》。《普門品》中,最後持地菩薩起來說話。為什麼要選擇持地菩薩,佛經講的每個菩薩,都不是隨便安立的。持地菩薩在因地修行時,他看到大地高低不平,就會把坑窪填平,讓車馬過去。看到老人小孩,他還會幫忙背。每天就修路,做善事。後來有一尊佛出世,告訴他,心平則地平。他就悟道成就了。這個在楞嚴經中有記載。
虛雲老和尚在雲南雞足山,也碰到一個僧人,看到雲南的路難走,就發心修路,一個人修了二十多年,每天就修路。山下的村民通通被他感化,有人要發心蓋廟給他。他也不要,就修苦行。虛雲老和尚也拜見了他。
也有的僧人,遇到戰爭,一輩子就幫人守屍體,戰爭死了人,屍體沒人收,他就去收,然後埋葬。這個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一輩子就做這個事情。那虛雲老和尚,看到祖庭衰落,一輩子就重興祖庭。雲居山,南華寺,雲門寺,雞足山,鼓山。一百多歲了,還把雲居山興旺起來。真的是做牛做馬。
修行不是飄在空中,不是想著天花亂墜。而是很踏實的做一些事情。出家人做弘法利生為家務,在家人孝養父母,愛護妻和子。做任何一個行業,都可以入道。只要心在道上,心在利益眾生的道上。所以菩薩會示現各種相,各種行業的人。
能學佛不代表一定能解脫,只代表有善根。能去踏實做一些事情,利益別人事情,這個比較重要。古人說的,修橋補路,濟困施粥,這些善事,都要踏實去做。這個是修道的基礎。以利他的心做任何一行,都能入道。比如關公以忠義入道,二十四孝中,孝子以孝順入道,古代節婦以貞潔入道。慈悲,喜捨,仁義,信用等這些都是入道的品質。
學佛不是為了去極樂世界,不是為了斷煩惱,也不是談一些很神經的,而是為了完美生命的品質。你看佛的相,那麼圓滿,是因為他生命品質已經圓滿。人的相不夠圓滿,是品質不夠,因為有貪嗔癡。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