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弟子內蒙古人,特別愚癡,執著親近淨公上人。周六入港,師父上人因事不在,周五即要離開,我已經第二次來了,無奈沮喪,無法言表。請定弘法師慈悲開示,像我這樣執著親近淨公上人算執著嗎?如果我下次還來,家裡多方不便,我想在這多待一天可以嗎?今生一定要親近淨公上人的心對嗎?
答:執著親近淨公上人算執著嗎?當然算,這就是明顯的執著。這屬於情執,感情用事,不是用理智。佛教導我們四依法,其中一個就是「依法不依人」,我們親近善知識,目的是為了學法,不是要跟這個人建立什麼感情,不是這個意思,是向這個人求法的。求法的心是沒有執著的,而是真正為了覺悟,為了得到善知識的教誨,或者是自己有疑難要得到善知識的解惑。古德也有已經證悟了,要得到善知識的印證。親近善知識不外乎就是為這個,為法而來,這個心一定是清淨的,隨順因緣,絕不勉強,勉強屬於攀緣,攀緣的心不清淨,心不清淨自然就很難跟法相應。
善知識心清淨,所以他所說的法是從清淨心中流出來的,覺悟之法。我們的心如果不清淨,對善知識講的法都不可能明白,會錯解真實義,所解的變成是自己的意思了,不是善知識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不是真實義。所以什麼叫親近善知識?就是認真的落實善知識的教誨,老實聽話真干,這就是親近善知識。不一定要在善知識身邊,也不一定要常常去拜見善知識,哪怕你一生只見一面,甚至一面都沒見過,你得到了善知識的法了,那你真正是親近善知識。
像劉素雲老師就給我們做好樣子,她不是總在師父上人身邊,她在沒成就之前都沒有跟師父見過一面,是她自己在家裡聽我們師父上人的光盤,一天聽十個小時,專聽《無量壽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得到念佛三昧了。成就之後,是師父上人把她找出來,給大家做證明,這是師父上人的真正的好弟子。成就之後,師父給她做印證,她就自己回去了,繼續努力修行,更上一層樓。她沒有待在師父上人身邊,她不會因為師父上人贊歎她,給她一個光環,她就洋洋自得,甚至來顯耀自己,讓大家恭敬供養她,沒有。在師父上人身邊,那當然很容易得到名聞利養,但是她離開了,給大家做表法,遠離名聞利養。愈是這樣,師父是愈贊歎。也有的人看到劉素雲老師這樣,他也來求師父給他做印證,師父不會了,你有有求的心,已經不清淨了,那跟劉素雲老師的境界是一個天,一個地。人家的心是清淨的,我們自己要想想那個心是不是浮動?是不是感情用事?是不是有情緒?如果見到師父就很高興,見不到師父就很沮喪,這個心不清淨,這波動太大了。
當年,也有佛的弟子很願意親近佛的,釋迦牟尼佛有一次上忉利天為母說法,這是《地藏經》裡面記載的。佛講經完畢,回到人間,雖然在忉利天上只是一會,時間很短,但是在人間已經過了三個月。弟子都很盼望佛,知道佛今天要回來,大家爭先恐後去見佛。有個比丘尼特別想見佛,她已經有神通,但是還沒有證得阿羅漢果,只是她修出的一點神通,她能夠變化,所以她為了想見佛,第一個見佛,她就變成一個轉輪聖王,大家看到轉輪聖王都來了,肯定要讓她,就讓她排在第一個。佛下到人間來之後,她第一個見到佛,結果佛見到她之後就呵斥她,說你不是第一個見我的人,你根本不配來見我。誰是第一個見我的人?須菩提。大家在找,須菩提在哪?找不到。佛告訴大家,須菩提現在正在山中靜坐,他已經見到了這個法身,見我了,所以真正見法身的人才是見佛。
《金剛經》上講若「以音聲求我,以色相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果有這麼一個人,他希望見佛,用音聲來求,用色相來見,以為見到了佛的身相,聽到佛的音聲這就叫親近佛,那佛這裡呵斥他,「是人行邪道」,他不是走正道,他是走的邪道,不能見如來。為什麼?增重執著。佛勸我們要放下分別執著,你偏偏增長分別執著,這不就是行邪道嗎?那何年何月你才能見法身如來,這是非常典型的「依法不依人」的教誨。所以你要想真正親近淨公上人,我勸你學劉素雲老師,天天聽師父的光盤,經教就是我們師父的法身,你沒有離開他的法身,你把他的經教不要不聽,來追求看他的色身,你這叫親近師父上人嗎?這叫行邪道了。所以一定要把這個情執放下。
我過去跟你也是一樣,也是對師父有情執。我在出國留學的時候,那在美國,一聽到師父來美國了,拼了命就趕過去見他,見到他都掉眼淚,很激動,很感動,師父對我是不理不睬。為什麼我這麼樣的一個熱情,師父對我這麼冷淡?師父這是在教化我,不能用感情求法,要用自己的清淨心來求法,對師父也不能產生情執。當你有這種執著的時候,聽法也聽不到真實義,所以師父幫我來降溫,把我的情執淡化,等到我自己很有理智很理性的時候,他才來教導我。一個人如果心清淨的時候,他表現都很正常,心清淨平等,對我們師父是禮敬,但是沒有過分,更不會激動,更不會不自然。心清淨的人,行為一定是自然的,沒有絲毫造作,而且他心裡沒有妄念,有妄念就不自然。師父上人心清淨,他會觀察,看到你心裡有妄念,他不跟你講,跟你講沒有用,講了是白講,你沒聽進去,因為你的心全給妄念占了,法注進來都會流失掉,一定要等到你妄念消除了,心地空寂,他才會給你講法。
所以我勸你,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聽經念佛,修清淨心。要見,就發願見阿彌陀佛,這是我們師父上人最歡喜的。你想你是現在希望先見阿彌陀佛,還是先見師父上人?兩下比較,那當然要見阿彌陀佛,師父可以不用見。我告訴你,你見阿彌陀佛的時候,你也見到師父上人了。所以今生能不能見到師父上人,能不能親近師父上人,隨緣,求佛菩薩替你安排。不要執著,不用攀緣,這才是師父老人家真實的弟子。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有個兒子十四歲了,自己帶了十一年,他每天也讀誦《無量壽經》一年多了,最近特別喜歡電腦、手機,看電視,不愛學習。這次我也帶來香港了。我若管他,他就和我大吼、瞪我,非常憤怒,激烈時奪門而走,我非常苦惱。有時想把他給他父親,他爸爸已有一個女兒,一歲多了,我應該怎樣對他?
答:孩子是自己的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你修得好,孩子也會跟著好。如果看到孩子他的行為舉止不理想,首先我們自己要反求諸己,這都是自己感召。所以自己要認真的檢點反省,改過自新,你自己把毛病習氣改好了,我告訴你,你的孩子一定好。我們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會憤怒?會不孝順?會那麼情緒化,有這種逆反,為什麼?肯定是自己也有這些毛病習氣。自己反省一下,我是不是好怒,我自己是不是情緒化,是不是有脾氣?對自己的父母是不是真的孝順?能不能包容人,能不能原諒別人的錯誤?改自己的毛病?你從這些方面檢點,你就找到解決方法了。
所以聖賢之學,全都是從自己改毛病習氣下手,這才叫實學。「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不能抱怨別人,抱怨別人怎麼對我這樣,很不平,甚至心裡很委屈,還會怨天尤人,這就沒有真正學到佛法。佛法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境由心轉,你要轉變環境,別人也是環境的一部分,那就轉自己的心,養自己的清淨心,養自己的平等心,養自己的慈悲心,那個外境真的跟著你轉。所以我們師父有句話講得好,「別人錯了也是對的,自己對了也是錯的」,換句話說,別人沒有錯。兒子有沒有錯?兒子沒有錯,他這樣做是很正常,必然如此,為什麼?我自己錯了,我感召的。我改我自己的錯,就能帶動他也改他的錯,當我改好了,他也改好了。你好好參這個話,真明白了,你知道應該怎麼做。
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如何自在往生?
答:這個話過去我母親也問過師父上人,我媽媽也很希望自在往生。什麼叫自在往生?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顛倒,甚至或坐或站,這樣往生的叫自在往生。現在看到自在往生的人很少,我學佛二十年只見到一個人,一九九八年三月份,在達拉斯佛教會,馬玉葉老居士,八十四歲高齡,在大佛七裡往生,坐著走的,基本就是身無病苦,預知時至,她事先知道。而且她發願也就是在大佛七裡往生,示現給大家看,坐著走的,很安詳,穿著海青。我們一百多人打佛七的人來送她,當時是悟道法師主七。
為什麼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而且自在往生的人更少?我母親就向師父請教如何自在往生?師父回答很簡單,說你放下就行。就兩個字,「放下」。如果沒有放下,那就不可能自在,甚至可能往生都有問題,放下的愈多,你就愈自在。放下不是說等到往生的時候才放下,現在就要放下;放下不是說什麼事都不干了,那你就理解錯了,該干還得干,但是心上不執著。真的是什麼牽掛都沒有,什麼願求都沒有,只有一個願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論現在的境界是苦是樂、是順是逆,都不放在心上,都歡喜接受,都是阿彌陀佛給我安排的,絕沒有怨天尤人,也絕沒有分別執著。這些憂悲苦惱都放下,天天只想著阿彌陀佛,只求早日見佛,早日往生。最快樂的就是念佛,這個人間再沒有比念佛更快樂。
聽經讀經就是跟阿彌陀佛在一起,跟極樂世界在一起,什麼苦都沒有了。如果你現在還覺得有煩惱、有憂慮、有苦悶,那正是你沒放下,你趕緊放下,不放在心上,那些都是夢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把它當真了,你就會有委屈、有不平,甚至有怨恨,你是自己折磨自己,那叫可憐憫者,把虛妄的境界當作真實來折磨自己,你說你可不可憐!所以要想真正覺悟,真放下,就得多聽經。聽經,真正用真誠心,你才能聽明白。你不用真誠心,經聽的再多也不明白,甚至聽成自己的意思;聽錯了意思,修行也就搞錯了,變成盲修瞎練,以為自己走的路對,實際上都已經反方向了。
譬如說,有的同修他聽經,聽得很精進,一天到晚看著他是帶著耳機,可能一天有二十個小時都在聽經,甚至睡覺了還插著耳朵耳機在聽。結果該做的事情他沒有認真做好,在家裡跟家裡人的關系也處得很不好,在工作單位跟領導關系也處不好,同事關系也處不好,自己也很苦悶。為什麼學得變成這個樣子?說起佛理,他能講的頭頭是道,什麼都懂,但是就是覺得很苦惱,沒有法喜。不能說他不精進,一天到晚都在聽經,但是沒聽懂,聽錯了意思,這是執著法了。執著文字相,執著言說相,沒有真正把法的意思聽明白,真聽明白了,他一定會做到,沒做到就說明他沒聽明白。真正做到的人,一定是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菩薩所在之處都能令眾生歡喜,做什麼工作都做得很有頭緒,而且做得很好。
所以聽經不能夠光是求數量,要重質量。有時候聽得太多,成天到晚都拿著耳機,封著耳朵,可能還聽麻木了,就變成一個佛呆子了,愈學愈呆,到最後人家見到他都覺得很討厭,佛呆子沒人喜歡他。所以這種人就要多在行門上下功夫,不能總在解門上,解門已經到了一定程度,上不去了,這是瓶頸,因為他只重解,不重行。解門也是指只重在文字相,只重在言說相,沒有真實體會到經的真實義。為什麼?沒有力行,沒去落實。所以就要把經教也可以先放下,去思考思考我怎麼樣落實。
孔子都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光在拼命的去聽經,往耳朵裡輸入,他沒有去思,就沒有消化,所以他會迷茫。罔就是迷茫、茫然,不知道自己哪裡出了問題。所以要認真的去思考,我怎樣落實。從哪裡思考起?思考我到底有哪些毛病習氣,反省檢點,先從《弟子規》做起,拿《弟子規》來看看,「父母呼,應勿緩」,我做到沒有?「父母命,行勿懶」,我做到沒有?這一條條來對照,都沒做到,那聽了是白聽了。《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是行門,不能忽略,行比解還要重要,佛法重視行。我經可以不用聽那麼多,但是我都做到了,這個比聽的再多做不到要強百倍。
問:下面一個問題,骨灰放在蓮池塔裡面,那個往生者要什麼條件才可以放?
答:這個取決於那個道場他們的規定,經上沒這麼講,沒有什麼規定,你去問蓮池塔的那個主管,他說了算。
問:下面一個問題,如何理解下列一段話:「不生不滅,非不生非不滅,不生非不生,不滅非不滅,非不生非非不生,非不滅非非不滅」這一段話?
答:這屬於「四料簡」。《金剛經》上講生滅也是假名,其實沒有生滅,那你要執著個不生不滅,那又是執著了,所以佛告訴你非不生非不滅。用不生不滅對治你的生滅那個執著,因為你執著有生滅,他就講不生不滅;你執著有不生不滅,那他就告訴你非不生非不滅。然後你又執著有個非不生非不滅,佛又告訴你不生非不生,不滅非不滅,非不生也不是非不生,非不滅也不是非不滅。你明白了嗎?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回事也非怎麼回事,破你的執著,不能讓你執著。你一執著文字相,一執著言說相那就錯了,把你的執著一層層破掉,破到你最後,不起心不動念就圓滿了。不要動念頭,聽佛講這段話,聽了就聽了,我這個心也不生不滅,不起心不動念,既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空有二邊都不執著。空有二邊不執著了,有個中道,中道也不執著,這才能入第一義谛。所以這些話在《金剛經》裡面講得很多,都是破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
我們讀這些經文,最重要的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用我們的真心去領會,不要用妄心去想,妄心是動的,一動就見不到真相。我們聽經聞法也要這樣,聽經不要用自己的思惟,不要去想,用自己的真心去聽。聽懂就懂,聽不懂也就放著,不要回頭在那想,在那尋思、在那回味,不需要,練自己不起心不動念,專注的聽,這也是修行。所以會聽的人,聽了能夠開悟;不會聽的,聽了之後在那想,想來想去都不是那個意思,怎麼想都想錯。如來真實義,不是靠想能想出來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金剛經》中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的理解是,我相就理解成我愛我貪,人相是分別,眾生相是傲慢我慢,壽者相是我執,執著。這樣理解是否錯會經義?
答:這是你自己的理解,你想出來的,不是你真心領會到,當然就不是真實義了。《金剛經》講這四相,統統是講你的執著,有我相,就自然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是同時具足,它不是分階段、分次第,不是。不是先破我相,再破人相,再破眾生相,再破壽者相,不是的。它是執著的四個方面,破了執著這四相都沒有了,如果你還有其中一相,那四相具足。破四相,這就是把錯誤的見解破除掉,《金剛經》上講須陀洹就破了四相,初果,證明這四相是屬於見惑,見解上的錯誤。愛貪我慢,我慢屬於瞋,貪瞋癡是屬於思惑,見惑破除了,人就還有思惑這個習氣,那繼續破掉思惑才能證阿羅漢果。所以破四相才叫入門,不是很高的境界。《金剛經》上前半部講破四相,後半部講破四見,破「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才是明心見性的境界,也就是把起心動念都放下了。
那我們從哪做起?從放下自私自利做起,把自私自利破掉,你才能到佛法殿堂的門口;進一步破四相才入門。這自私自利是最大的關口,凡夫不能夠登佛法殿堂,就是因為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想到我,有我就跟人對立,我的知見,我的見解,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我們一般講個性很強。佛法講個性強不是好事,那是我執嚴重。菩薩沒有個性,跟一切眾生相處都能恆順,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問:下面一個問題,工作中與領導同事相處,免不了煙酒肉,內心很矛盾,這怎麼辦?
答:我勸你,第一內心不要矛盾;第二慢慢把煙酒肉戒除,這就行了。你會問,我這樣跟領導同事相處不來怎麼辦?那是你自己的想法。跟人相處最重要是用真誠,不是用煙酒肉,用煙酒肉交朋友,那就是成了酒肉朋友。用真誠心交,那才會成為知己。可能領導同事他一開始不理解怎麼辦?不理解沒關系,時間長了,他就能理解。我對人那種真誠,日久見人心。即使是他覺得跟我在吃飯的時候格格不入,沒有關系,你告訴他,我這是健康飲食,勸他也一起用健康飲食,他要是不能接受,但是已經種下了一個善根。而我其他方面能夠讓他佩服,現在人都不用真誠,我用真誠,他會感覺到我與眾不同,我對領導沒有絲毫巴結谄媚,但是我做事盡心盡力,做一個忠臣。孔子在《論語》上面講,什麼是忠臣?不欺君,而犯之。他對於領導沒有欺詐是用真誠,但是他能干犯領導,能夠直言勸谏,領導有錯誤的時候,我要勸谏領導,這是忠臣。對於朋友也是這樣,自然跟你交往走在一起的都是真誠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為人做事不必要為了討好誰,要講究自己的原則,原則就是待人真誠,沒有自私自利,一切為別人著想。
問:下面一個問題,如何讓親人對佛陀生信心,獲得福報?
答:你首先做好樣子,自己修好了,親人對你有信心了,他就對佛陀有信心。他對佛陀有信心,他就能獲得福報,他依教奉行,那自然就獲福報。
問:如何侍奉孝敬已故的親人,讓他能獲得福報?
答:你可以修善積德誦經念佛給他們回向,這都是幫他們積福,你自己心地愈善良、愈清淨,他們得到你的加持就愈大。他們為什麼能獲得福報?因為你為他們來修,他們已經故去,所以你因為思念他們,為了他們來積功累德,他們就因為你而得到利益。假如他們還沒故去,可能你還不會那樣用功來積功累德,正因為他們已經故去,所以你要積功累德。他們因你來獲利,所以七分功德當中,他們能獲一分,這《地藏經》裡講的很清楚。
問:下面問題,女同事懷孕,但不願吃肉,家人不同意,該女同事如何處理這件事?
答:可以勸她把「新世紀健康飲食」那個光盤給家裡人看看,說一下吃肉有什麼害處,吃素有什麼好處。特別是現在的肉都有毒素,孕婦吃進去對胎兒發育很不好。還有一些人可能喜歡吃海鮮,以為那個營養價值高,那海鮮毒更厲害。要知道這些生物被殺的時候都有怨氣,那個怨氣很深,它影響人體。印光大師當年就說了這麼個例子,說上海有個婦女,剛剛生了孩子,還在餵奶。有次跟她的先生吵了一架,很生氣,結果餵奶餵完之後,那孩子過幾天就死了。到醫院檢查,原來是中毒身亡。什麼毒?就是因為這個母親發了脾氣之後,血液裡就有毒,結果那個奶水就有毒,嬰兒很小,吃了這些奶就被毒死了。你看人發了一場脾氣,血液都有毒,那動物被殺的時候,你看它那怒氣有多大,肯定肉裡都有毒。沒有一個生物說被殺的時候很歡歡喜喜的,甘心情願的,沒有!全都是因為它是弱勢群體,沒辦法抵抗,無可奈何被殺,它怨氣之深可想而知,所以吃肉身體都不好。有同修到醫院去看皮膚科,發現有很多這些剛生下的孩子(嬰兒)皮膚就潰爛,是什麼原因?都是這些父母以為要進補,吃什麼海鮮這些東西,沒想到是讓孩子受折磨。所以把這些素食的利益和肉食的害處說清楚,家人應該會同意,不同意都是因為不明白,明白了沒有不同意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今年升中學一年級了,我想跟法師學習如何扎根自己對佛教的認識,並將來能出家。
答:這是一個中學生,發願將來出家,難得。現在最重要的扎好德行的根,出家人要做世間人的好樣子,古人稱出家人是人天師表,不僅人要以他為榜樣,連天人都要向他學習,德高,所以必須是現在要扎好根。德之根在孝道,《觀無量壽佛經》講三福,頭一福都要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福,你要做到人天師表,把這一條做到圓圓滿滿,就是人天師表;然後第二福才是二乘福「受持三皈」,學佛了,「受持眾戒,不犯威儀」。出家除了自己要持戒,更重要也要發大菩提心;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要修菩薩道,要講經,讀大乘經,選定一個法門專修,我勸你最好選淨土法門,讀《無量壽經》。你一門深入,必須前面的前提是,要做到三福的第一福、第二福,第一福是做善人,第二福是做一個持戒、有威儀的人,這種人入大乘才會順利。現在要打好這個基礎,然後什麼時候出家,佛菩薩會給你安排。
問:好,下面一個問題,他有七個問題。有精神病的患者來道場求解除病苦,我接見後,前兩天我頭很痛,身體很難受,病人拉我和師父給填寫往生蓮位和超拔單,念佛,然後病人就解除了痛苦。但有的病人病好後,就退心回家生活,應該如何對待?請法師開示。
答:這些就隨緣,他有善根的他自然願意待在道場修學,他退心了回家自己干自己生活,那也就隨他去。真修行道場絕對不拉攏人,沒有一個念頭說要有控制人的念頭,沒有,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來者不拒,那是指十方道場,但是如果你不是十方道場,那你也可以有個選定人的標准,也是可以拒絕,不如法的人可以拒絕,去者決定不留。
問:下面一個問題,病人哪裡有病,在我身體上就有體現,經師父開示填單後,我便知道病人哪處的病好了;有的居士難受和受到驚嚇,我用手拍他的頭和身體病都好了。這樣會傷害眾生嗎?
答:這個主要還是看我們自己的心態,我們自己在給病人治病的時候,最好先溝通,先跟這些病人身上的眾生溝通,勸他們離開,勸他們念佛往生。不要用一種強制驅趕的心理,對一切眾生我們都要一視同仁,要平等愛護,對病人也要愛護,對病人身上的眾生也要愛護,這是平等,所以幫助這些眾生要用慈悲心。你如果有這樣的一種能力,拍他的頭身體病都好了,這很好,可以幫病人解脫痛苦,但同時也要想到病人身上的眾生,希望他們去好去處,最好你每天念佛都給這些眾生回向。
問:我們這樣幫居士治病是否負因果?
答:負不負因果就看我們的心態,就剛才講的你用慈悲心,用對眾生禮敬的心,這就不會有不好的因果,這事反而是功德,好事情。
問:有的居士耳邊有念佛聲,有的是腦內有念佛聲,有的是心中有念佛聲,但都不是自己的念佛聲,請法師開示。
答:這些很可能是常常念佛的時候它自然會出來,最好的對付的方法就是不要放在心上,你繼續念你的佛,它有什麼聲音,它響它的,你不用去理會它,好好的跟著一起念,就行了。不要去想東想西,想這是神還是佛還是鬼?你想那些都是妄想,破壞你的正念,這樣的妄想就容易走火入魔。你不予理會,那就沒有問題的,一直念下去,那這些境界都是好境界。
問:請問有丈夫或妻子的居士可以受十重四十八輕戒嗎?
答:這個是可以的,《梵網經菩薩戒本》十重四十八輕戒,在家居士也能受。菩薩戒跟比丘戒沙彌戒不同,它的對象是很廣泛的,不僅人可以受,連天龍鬼神都可以受,畜生也可以受,菩薩戒它的范圍很廣;而且受了一次之後,它這個戒體可以一直保存,一直到成佛為止。它跟比丘戒不同,跟沙彌戒不同,它只是盡形壽,就這一生,一生完了戒體也就沒有了。但菩薩戒不同,菩薩戒一受永受,一直到成佛都是這個戒體,所以菩薩戒殊勝。像五戒這是在家居士受的,沙彌戒是出家,沙彌戒只能人受,不能天龍鬼神,還有畜生都不能受,這是有一定限度限定的范圍;人中也是要健全的人,它在這個受戒裡頭特別有講到,不健全的人,身體有毛病的,或者是頭腦有問題的,這些都不能夠受戒。
菩薩戒它范圍就很廣,但是能不能得戒就是另外一回事。能不能得戒就是你有沒有發菩提心,你要發了菩提心,就得戒了;沒有發菩提心,只是受個戒條,沒有用,不是菩薩。所以真正受菩薩戒就要做真菩薩。什麼人才能夠真正得戒?我曾經問過師父上人,師父告訴我,把見惑斷了,就是真正得戒了。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真斷了,你就是菩薩。在《華嚴經》五十二個位次裡頭,你是第一個位次初信位菩薩,那這是真正得戒菩薩。所以這些菩薩戒我建議大家先去學習,不一定先執著那個形式,把這些戒條認真的學習,盡量的去做,做到一條算一條;做不到的,受了也沒有用,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在講,你把五戒做到了,那你就真正佛弟子了,你在這世間你就是聖賢人,你要能發大菩提心,自己求生淨土,同時幫助一切有緣眾生學佛,也來求生淨土,那你就是真菩薩。
問:下面一個問題,有居士是七十八歲的老兩口,聽趙老師講《妙法蓮花經》後便觀想,不念佛了,請問這樣如法嗎?
答:這樣不如法,要念佛。當然念佛有四種,實相念法、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最方便最容易的是持名念佛,就是念這句佛號,四個字或六個字,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這叫持名念佛。也有觀想念佛,也可以,就是觀想佛的相好,觀想極樂世界的莊嚴,這都可以,這也是念佛。但是心一定是求生淨土的,如果是不求生淨土,說老實話,不管他學什麼法門,這一輩子想成就幾乎是不可能。我所說的成就是出三界,不是指得人天福果。所以諸佛都勸導眾生求生淨土,因為這個法門最方便、最容易、最安全,我們凡夫一生能成就,唯有靠這個法門。
問:下面這個問題是,我在兩年前認識他,並把老法師講經的光碟給他,他看了之後,從此開始學佛。在一年前,他請了一套老法師講的《阿彌陀經》,看了之後,他就對我和別的同修講,他已經去了極樂世界再回來,他說他已經是再來佛,只要他去見過老法師,老法師就要走了,他就代替老法師的位置。我心裡一直都有疑問,平常他因一件小事都罵別人要墮地獄。那位同修和我說學佛學的這麼辛苦,不如不學,昨天他打電話給我,要我跟他去大嶼山拜佛(這是香港同修),我沒有答應他,他就發脾氣,說你們所有人都不是真學佛,又說我不禮敬諸佛。我很想在家多聽老法師講經,他說我不禮敬諸佛。我很想定弘法師給我開示,我真的不禮敬諸佛嗎?他真是佛再來嗎?
答:佛門裡有個規矩,就是如果暴露了身分,是佛菩薩再來的,他必須得走,他得往生;如果他沒往生還留在世間,那肯定是假的。這是佛門的規矩,這個我們在習講裡面講得很多了。真正修行人不會發脾氣、不會動怒,即使是他動怒,也心裡是清淨的,他是為了教學做這樣的示現,為了覺悟人,絕沒有自私自利。菩薩,現在的菩薩必須是示現跟一切人都能相處得非常和善,這是教導眾生,因為眾生都不能夠跟人和順,所以菩薩現在教人肯定是他做好樣子給大家看,絕不罵人,絕不批評人,只用愛心關懷人照顧人,這是真菩薩。你在菩薩旁邊你會感覺到他對你很溫暖,甚至可能他會罵你,你都覺得很溫暖,他打他罵都是愛護你,你有這樣的感覺,菩薩才會打你罵你。你要是心裡有怨,那菩薩絕對不會打你罵你,不讓你造業。所以怎麼辦?對待這種自認為是菩薩的人,最好的方式不要理他就好,隨他去,你好好聽你的經,對這種人敬而遠之就行了,各人因果各人負責。
問:下面一個問題,近日義工因為籌備活動而十分忙碌,請問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減少早晚課的量數,如少讀一部經,少念幾聲佛等?這樣是否會因此而失去修定的機會?
答:這個看每個人他的情況不一樣,真正念佛修行是在平時,不是看早晚課的量數。這個修行的質量是我們的清淨心,心地清淨,你平常雖然早晚課很短,甚至可能沒有早晚課,或者甚至沒有固定的功課,但是你心是清淨的,你的佛號隨時可以提起來,這樣的人隨時隨地都在定中。早晚課是一種形式,幫助你修定,而最重要修定是在平時,你在待人處事接物當中,你能夠處處覺醒,時時反觀自照,不起貪瞋癡慢,沒有自私自利,這就是真修行。
所以假如說我們做活動,做義工耽誤了自己的修行,譬如說在活動當中,在做義工的同時,你起煩惱了,最好是什麼?自己好好多聽聽經,求忏悔,要有這樣的認知,凡是起煩惱都是自己的問題,不能埋怨別人。做義工可以不起煩惱,為什麼你偏偏要起煩惱?你仔細想想煩惱的來源,從哪來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從自私自利來的,因為你想著自己,你就跟別人有沖突,或者跟事有沖突,所以你就有煩惱。你沒有自私自利,一切以大局為重,以眾生利益為重,你不會有煩惱。另外就是自己經教修行薰習不夠的話,往往就會把很多事情執著,這一執著往往都是自己知見在起作用。所以我們平常聽經就是幫助自己提起正確的觀照,想到眼前所有的境界都是虛幻相,來做義工,來幫助眾生,是做夢中佛事,它不是真的;但是又不能不做,要做,養自己的福德。看破它,不執著它,養自己的智慧,福慧雙修,所以這個是不會妨礙的。
如果你把做義工跟自己修行對立起來了,認為做義工就妨礙修行,那是你自己知見不圓,智慧沒開,自己要努力反省,實際上它會相輔相成。尤其是念佛法門,它是世間自在,不離世間而能夠證悟佛法。因為念佛平常隨時隨地可以念,不一定說在念佛堂才能念佛,不一定早晚課才能念佛,你日常二十四小時,只要你不用動腦子想事,你就可以念佛。實際上念到一定的程度,你動腦子想事的時間愈來愈少,最後不用動腦子不用去想,事情來了便做,做了便放下,根本不用去想,不用去預計,不用去思惟,完全是用清淨心去辦事,效率很高,又不生煩惱。
所以這個平常要練定力,定最重要就是不要起情緒,不管什麼事情發生,我都不能夠起情緒,從這裡開始練起。當你一起情緒,先十句佛號,把情緒壓住,把它壓平。要練,不練那個功夫始終上不去。你的心練得比較定了,聽經覺悟的也比較多,心愈定,聽經聞法愈能開智慧;心要是不定,聽來聽去,只聽一些皮毛常識,得不到真受用。所以修行還要常常檢點自己有什麼毛病,哪個毛病最重,就在這方面檢點對治。譬如說我常常起情緒,那我就集中一個禮拜之內,對治自己的情緒化的毛病,我拿出七天來穩住自己,爭取不起情緒,我來對治,克期取證。我這七天之內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就成功了。每天反省,我就專門以這條來反省,我今天有沒有發怒?有沒有罵人?有沒有起情緒哭鬧?就在這方面對治。最重的毛病上面來下手,重病先去了,輕的病就容易治了。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自小被老師批評容易驕傲,現在學佛有佛友說我傲慢,我能看到別人傲慢,說明我肯定也是傲慢。但其實自己在平日裡,不是很能觀照到,看來是習氣深重,請師父慈悲開示如何改過?這個問題的根在哪裡?
答:傲慢確實很不容易覺察,但是他對修行又是一個極大的障礙,修行你看《楞嚴經》上也提到,一有傲慢就容易著魔,增上慢是大魔。往往自己有還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對,這就是增上慢。發展下去到最後就是自以為是,不能聽取別人的意見,人家的勸谏都不能接受,我行我素,按照自己想的方法去修,修到最後就著魔了。這個情況我們也看到真有不少,我早年認識的一位老修行,我是二十年前認識他,那時候他都七十多歲了。他學佛學了很久,一輩子學佛,《無量壽經》背得爛熟,還能講,同修對他也很尊重,因為他是老修行,法器也敲得好,能夠帶眾念佛做維那。但是最後常常發脾氣,脾氣很大,跟他的太太經常都鬧矛盾,最後走的相很不好。這都屬於增上慢,以為自己修得很不錯,所以就不能夠踏踏實實來檢點反省,改自己毛病習氣。
不僅佛法強調對治傲慢,你看連孔子也這麼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你即使像周公那樣的才華,了不起,但是你有驕慢、有吝啬,那這個人就不能看了,他所有的學問都是假的,不是實學。所以傲慢是修行的大障礙,首先我們要發現它,才能夠對治它。這往往是最難發現,但是也不是不能發現,你要細心的去體會、去觀察,從別人身上發現傲慢,就能夠反觀自己身上有沒有傲慢。你去留意傲慢的人是有什麼特點,想想自己有沒有,「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別人就是自己的鏡子,你從人身上看,反觀自己。
譬如說傲慢的人,都有這些特點:第一,比較自以為是,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他也不會主動去請問別人,我有什麼毛病,我需要怎麼改進?他不會請問別人,人家跟他講了,他還不服,這是傲慢。你自己想想,我近期有沒有跟人家請教過,我有什麼毛病習氣,請你幫我改正,請你幫我提,有沒有這樣問過人?如果沒有,那你就想想可能有傲慢。甚至如果有人給你提,你有什麼毛病習氣,你甚至不服,你還會辯解,心裡是抵抗,可能表面上不錯,謝謝你給我提的,心裡不以為然,裝出個好學虛心的樣子,實際上還是傲慢。還有在公共場合,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能夠審時度勢,看看講話場合適不適當?喜歡表現自己,甚至炫耀自己,也是傲慢的特點。還有做事下決定的時候,不會跟別人徵求意見,自己決定了立即就做,不問問別人,特別是有經驗的人,長者長輩都不去請教,這都是傲慢特點。還有一個,在禮節上有缺失,見到人比較冷淡無禮,更不能夠主動去跟人家行禮打招呼,尤其對長輩,見面的或者離開的時候都不夠禮數,都是屬於傲慢。
所以,這些都要細細去思惟,觀察別人,就要想著自己,最重要是改自己的毛病。「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跟一切人交往,別人都是我老師,好人我要向他學習,別人有毛病習氣,我要對照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毛病,這都是孔子教導。孔子又教「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自己反省。假如一天下來,沒能夠反省出自己的毛病習氣,這就是最大的傲慢。為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還沒有成聖成賢之前,肯定會有過失,要是自己沒有過失,那你是自己粗心大意,傲慢。傲慢障礙了自己的眼睛,看不見自己的毛病。
古人改過,像春秋時期的蘧伯玉,二十歲時就能夠反省自己十九年的過錯,二十一歲反觀二十歲還有很多過錯沒改,二十二歲又反觀二十一歲還有很多過錯,年年認真改過自新,到五十歲了,反觀自己四十九年還能覺察到很多過錯。天天都在改過,哪有說沒有過錯!覺得自己沒過錯就是最大的過錯了,傲慢。所以真正努力省察自己改過自新的人,他沒有功夫去看別人過錯了,如果還能看到別人過錯的人,這個人就是有傲慢心。真正沒有傲慢的人,他只有自己的過錯,沒有別人的過錯,別人錯了也是對的,自己對了也是錯的。
問:再下面一個問題,弟子念佛時全是佛號,只有很微細的妄念,感到一處很殊勝的地方,相信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請問這樣想對嗎?這就是您所講的念念是佛,決定生西方極樂世界,對嗎?
答:我勸你不要做如是想,你這種想就叫妄想,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心地清淨,沒有這些妄想。修行,剛才講了,最怕是增上慢,增上慢起源於哪裡?起源於自己有所得的心。我看到了殊勝的地方,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了,我見到阿彌陀佛了,很高興、很歡喜,這都是有所得的心。這種心如果不控制,很容易發展成增上慢,甚至會著魔。所以最好的方法,見到了好像沒見到一樣,不放在心上。你看過去慧遠大師一生三次見佛、見蓮池海會,他都不說,到最後臨終的時候才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又看到蓮池海會,這個現象我生平看過三次,才告訴別人。何等的定力!見如不見,這就是好境界。
《楞嚴經》上講,「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就是你看到好境界,沒有覺得很好的這個心,不作聖心,這個境界很殊勝,聖賢的境界,佛的境界,你沒這個心,這就是善境界。這個境界好,你心是如如不動,它就好境界,它感應。你要心動了,覺得這個很好,做聖解,你把它理解成這是佛的境界了,好境界了,這個是妄想,一有這種妄想,即受群邪,你受到群邪,入了邪途了,著了魔了。所以修行用心很重要,始終要保持自己的清淨心,如如不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極樂世界的相也是虛妄,我還是念佛不中斷。無論見到什麼境界,都不停止念佛,都不雜夾妄想,你想這是好境界那個念頭就是妄想,不想它,還是念佛。念到最後見到阿彌陀佛了,自然阿彌陀佛接引你走,始終都是沒有妄想。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有一次坐觀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那十六個字的煩惱都沒有了,發現自己是自在,但還沒有主宰的感覺,請您開示。
答:我勸你坐觀也不要有所得,成佛就是證無所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成就菩提就是無所得,你還有個有所得的心,那是個妄念,你著了相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是自己,你著了這個相,著了這個相也不能證菩提。如果著了這個相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叫增上慢,這就入邪途了。所以有這些感受,不要放在心上,過去就過去了。在我們修行當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悟處,忽然之間你會感覺到自己跟虛空法界融為一體了,這感受好,是善境界,但是你不要放在心上,由它去。境界不斷往上提升,提升也不著,不掛在心上,心還是清淨,這樣就好。
問:弟子念佛時發現這個世界除了念頭以外什麼都沒有,我們生活在純念頭的世界裡,周圍的人竟然也是念頭變的,怎樣快速契入真相?或這急於求成的心理要放下?
答:確實要放下,不能急,一急就出現問題了。所以悟處它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你修行到了一定階段,你的經教深入到一定程度了,水到渠成。這些你剛才講的,整個世界除了念頭以外什麼都沒有,沒錯,這是對的,但是也不要去住著這樣的念頭,還是老實念佛就好。
問:即空即假即中,亦分藏教、通教、別教、圓教,念佛中感到即假即空,是否屬圓教的境界?因為念佛法門屬圓教。
答:念佛法門雖然是屬圓教,但是圓教裡講的空假中三觀,那不是你現在的境界,這個境界你證入境界了你就能體會到了,現在你就老實念佛就好。
問:為求正法久住,眾生離苦得樂,求生淨土親侍彌陀,如何將這三種心融合為一?第一正法久住,第二眾生離苦得樂,第三求生淨土親侍彌陀,因為弟子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不能同時又求正法久住,眾生離苦得樂,那就不能制心一處了,請您慈悲開示。
答:你一心求生淨土,念阿彌陀佛,這全都達到了,正法久住的心在你念佛心中,求眾生離苦得樂的心也在你念佛心中,你老實念佛,全部含蓋了。因為你老實念佛,你這個功德,就能使正法久住,就能使眾生離苦得樂,你自己也能夠得生淨土,親侍彌陀。如果你念佛還夾雜這些妄念,我要希望正法久住,我要希望眾生離苦得樂,那就沒有功德了,為什麼呢?沒有清淨心了,清淨心才是功德。
問:弟子忏悔聽經太少,唯求您直接傳授開示幾句,因為這些問題放在心裡很久了。
答:也不必開示什麼,最重要的就是老實念佛。什麼叫老實?有一絲毫的凡情聖解夾雜在念佛心中就是不老實。凡情就是煩惱,貪瞋癡慢疑,自私自利、人我是非、五欲六塵享受夾雜在念佛心中,這是不老實。那你聖解?《楞嚴經》講聖解,就是你對這個境界有些體會了、有些證悟了,這些也要放下,這些夾雜在念佛心中也是不老實。統統放下,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同修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