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重視戒律,持戒就是守法,就是守規矩。這個世間之亂,亂在我們不守規矩,不遵守法度。「度」是制度。不遵守法規、制度,社會就亂了。家庭也是如此,家有家規,家庭成員不守家規,家就亂了。家規是倫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長幼有序,一定要守這個規矩。秩序要是沒有了,怎麼會不亂!在社會上,小而一個公司行號,開個小店,雇幾個職員,也有章程,章程就是法律,就是律,人人都要遵守。公司稍微大一點,一定有嚴密的組織,有辦事的細則,每個職位應當做的事情都會規定得清清楚楚,人人都能遵守,都能奉行,就有秩序、有效率。大家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和睦、快樂、喜悅,這樣才能創造業績。
在佛門裡也不例外,再小的道場也有規矩,有常住公約。過去大陸上叢林寺院的規約,確實很上軌道。規約不是一、兩張紙,是厚厚的一大本。最早的典范是唐朝百丈大師為叢林訂下的清規,以後佛門都以此為典范。視道場大小的需要,依照這個范本,我們自己來訂一份,所以百丈清規就變成佛門的典章制度。曉得這個好處,自然就會遵守。
「僧團」,是所有團體裡面最值得人尊敬的,因為它是一個六和僧團。六和僧團,除了見解相同之外,就是守法,「戒和同修」,人人都守法、守規矩,這個團體難得!大,到一個國家。我們今天走了很多地方,幾乎到過新加坡的人,都共同贊歎新加坡。尹建維居士沒有去過新加坡,他們公司在新加坡有代理業務。他告訴我,有一次他們公司聚會,各個地區推銷的人員在一起吃飯,剛好他分配到跟新加坡人坐在一桌,有十幾人。他發現他們跟其他人不一樣,其他人都很放逸的樣子,而新加坡這些人非常規矩,他們不鬧、不喝酒。尹居士感覺奇怪,「你應酬不喝酒?」他說:「我們新加坡不准喝酒」。「你們在外國呢?」「在外國,我們也不喝,不養成這種壞習慣」。穿著整齊,看起來就跟其他人不一樣,使他肅然起敬。大家為什麼對他尊敬?守法,人人守法,人人自愛。新加坡人能做得到,為什麼別的人做不到?這是教育。所以,一定要養成守法的精神。
團體,實在講「六和敬」不僅是僧團,希望這麼好的規范能推行到所有的團體。凡是與六和敬精神能夠相接近的,這個團體就是好團體。大一點的像一個國家,新加坡是個小國,諸位冷靜想一想,它是不是跟六和敬很相應,「見同解、戒同修、身同住、口無诤、意同悅」,我們能看到,還有一個重要的「利同均」,這一條要做不到,人心不服。新加坡政府對於人民生活的照顧非常周到,他的目標:人人有工作,人人有自己的房子。不能做得完全同均,但是生活水平能維系到。他有均的標准,使大家都能接近這個標准,達到這個標准,所以人民安居樂業。那個地區真的很不好統治,種族很復雜,語言復雜,英語、華語、馬來話、印度話,四種語言同時並行通用。
美國國家大,種族也非常復雜,為什麼不能像新加坡那麼和諧?現在還沒有想到六和敬。新加坡政府的領導人想到了,所以他們學校的課程有佛經的課程,有中國儒家孔孟思想的課程。台灣沒有。聽說現在英國小學也要把佛學課程編進教科書,在我想可能是見到新加坡這種成就,否則的話,他怎麼會想到!新加坡能治理得這麼好,這個有道理。
所以一定要守法,要守規矩。守法、守規矩,是真正愛護自己、尊重自己,愛護團體、尊重團體,真正是做到禮敬諸佛,護持佛法。不守規矩,你自己修得再好,你破壞佛法、破壞道場、破壞制度,你叫一切眾生遭受苦難,這個罪過就很重。
沙彌律要節錄 (第十六集) 1994/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1-003-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