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出離心”?“出離心”與“逃避現實”的區別何在?
方應看:出離心是給我我不要;而逃避現實是要不到只好說自己不想要。
王一蘅:出離心應該是“心遠地自偏”的精神狀態,身在紅塵之中,心在紅塵之外。明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這並不是退縮,而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而逃避現實是無法扮演想扮演的角色,心有不甘,沒演完便退下場去。
劉昆:當我們看到世間分分秒秒的變化與生死無常,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痛苦,自然就會生起出離心。而逃避現實則是為躲避苦痛而采取的鴕鳥政策,把頭埋在沙裡不敢正視現實。雖然兩者都是為了去除煩惱,但性質截然不同。如果是被動地不敢面對困難,就如同怕虎,終究還會被虎撲倒。依照佛法,由清淨自己的身口意入手,從根上永遠斷除了苦,最終才能達到出離的目的。前者如揚湯止沸,而沸不能止,後者如釜底抽薪,則沸相頓消。
樂倫:出離心就是智慧地看待世間;而逃避現實是一種情緒化的行為。
見明:真正具有出離心的人會為了信仰而努力修行。而逃避現實的人則得過且過,一旦逃避任務完成,馬上又會想起從前生活的種種好處。
明靜:在我的理解中,出離心是對人生持一種有距離的觀照。它面對現實而又超越人生的有限性,有助於培養自己的智慧和豁達。
若莓:出離心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認識事物,遠離貪婪顛倒,在生活中不計人我是非,做一個純粹的人。
菡萏:真正的出離心,是出離無明和輪回之苦,是敢於直面人生的勇士,絕不是逃跑的懦夫。
淨印:具有出離心會正視現實,以隨遇而安的態度面對現實。
蒙衛芝:出離心是智慧的,清靜安祥的,而逃避現實則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兩者完全不同。一個生起出離心的人,即使在鬧市中也可以行六度四攝,利益眾生。
徐冉:真正的出離心,就是對貪瞋癡慢念頭的放棄。否則往哪裡出離?現實就是自心所招感之果報,若說逃避,就像於太陽下逃避影子一樣令人好笑。出離心是正本,逃避現實是逐末。心淨則土淨,說明欲往生西方者,應在起心動念上自我警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加上信願念佛,才能以因感果,如願以償。學佛人與其說是逃避現實的懦夫,不如說是最能接受現實、轉變現實的勇者。
李亞琴:出離心就好比從世俗迷夢中醒來,明白世間榮華富貴都是輪回之因,人生的寶貴只在於可用來修行。出離世間種種物質及情感的誘惑,出離我們內心的貪、嗔、癡煩惱。如果離開現實,也無從實踐出離。有出離心的人不用逃避現實,因為逃避是消極和不自信的表現。
劉騰亮:出離心的關鍵在心,而不在外在形式。大乘佛教提倡以出世之心來入世,這是很難的,我自己正在體會和摸索。它與逃避現實首先是目的不同,出離心是為了解脫輪回,而逃避現實只是逃避世俗事務;其次是方式不同,出離心是主動而勇敢的積極行為,逃避現實則是被動而軟弱的消極行為。
您在生活中是否有危機感?您認為應以什麼作為未來的保障?
劉昆:對於危機感的體會,我是從失落感開始的。研究生畢業後,我找不到工作,焦慮和困惑都浮上了水面,眼看已三十多歲,再過三十年就到了退休年齡,就算找到好工作,掙了大錢,住了豪宅,也還免不了一死。我開始真正面對自己:我這一輩子要成為什麼?我到底在世上忙些什麼?在這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本白話佛經打開了我的心扉,最終引我走上了探索覺悟之路。我開始理解皈依的意義,開始理解佛、法、僧才是未來的保障。只有跟隨覺悟者、修行者的道路,才能真正找到永恆的福地,到達永樂的彼岸。
洛可:以世俗角度而言,可以儲蓄、學識、工作經驗為保障;作為佛教徒,當以佛法為保障。
明靜:危機感既來自工作中的挑戰,也來自社會變動帶來的沖擊。有許多新問題需要面對。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自己,同時我也祈求佛陀賜我勇氣和智慧。
震邦:這個問題往大處說,歎世風日下,正法不行;歎人們無視自然,妄加破壞;歎世界風雲變幻,不能和平;歎社會瞬息萬變,無法把握未來。這都影響吾人當世生存,是為我們共同的危機感。只有大興佛法,全面提高人類的道德水准,才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菡萏:我認為應該不斷修行,獲得堅韌不退之求道之心作為未來保障。
蒙衛芝:有很強的危機感,最深的是死亡,說不定哪天死了,而念佛還沒念到一心不亂,該做的很多事都沒做,真是擔心。我認為持戒念佛是未來的基本保障。
果菁:被自私心主宰之時,就會有危機感,我認為布施是對未來最好的保障。
徐冉:危機處處可見,但後學對無常觀修學不足,不死觀還強烈支配著我,導致懈怠放逸。印光祖師說得好,縱然智同聖人,也須拋之東洋大海,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唯佛菩薩是皈依處,是未來保障,其他沒有可靠之處。
李亞琴:我對生活充滿信心。作為一個居士,我有堅定的信仰,也願意接受生活的挑戰,不論境遇如何都無怨無悔地承擔。至於未來的保障,還是對生活的信念。我很欣賞這句話,當你遭遇違願時可以這樣對自己說:“太棒了!這件事竟然發生在我的身上,讓我又有了一次成長的機會。”
劉騰亮:人生無常,國土危脆,你根本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特別是這種末法時代,隨時都有驚心動魄的事情發生。我覺得,對未來的保障只有學佛、念佛。微軟公司的廣告詞是“人生苦短,及時行樂”,這無異於飲鸩止渴。正確的原則是:人生苦短,及時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