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睡不著。翻閱法頂禅師的《活在時間之外》:
“你在世界的何方?你擁有的歲月過去了幾年幾月幾天?你來到了你的世界的哪個地方?
不要敷衍地對待這句話,請用自己的嗓音低聲朗誦。
通過這樣的自問,我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衡量出自己走過的歲月的重量和色彩。有時候,我們需要帶著這樣的問題注視自己的生命。”
“如果我們不是被時間追逐,而是不慌不忙,把視線轉向時間之外的無限世界,那麼我們不管在什麼條件下都能從容自如,昂首挺胸。”
該來的遲遲不來,不該來的都來了,頭痛、腹背痛、疲倦、燥熱,還有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會來一次的徹夜難眠。
傳說中的更年期就這樣來了嗎?為什麼內心裡還經常感覺如同缤紛爛漫的少女?
比男性更多地受制於歲月,受制於身體,受制於性別,作為女性,如何能自在於時間之外?
2
女兒在上持續四個小時的素描課,我獨自逛在對面的大商場,才意識到是元旦,是新年,到處都是三三兩兩、成雙結對、拖家帶口的人,連“字裡行間”這樣一個讀書的所在都擁擠得找不到可以坐下來喝茶讀書的地方。平日惠顧者寥寥的一家茶吧裡好不容易找到個空座位,要一杯白水、一杯拿鐵,開始細細品讀米拉日巴尊者的傳記。
斷斷續續已經讀到了第二十三章“灰崖金剛堡後記”,尊者與弟子惹瓊巴對唱的道歌好極,邊讀邊抄錄到自己的筆記本上去:
“……
似被外顯諸境騙,我乃觀看內之心。
似被尋思分別騙,我乃追隨於智慧。……
總體似被生死騙,我乃觀看無生義。
似被尋常所知騙,我乃鍛煉明自力。
似被執著戲論騙,我乃安住本性中。”
“顯現與空若無別,乃於見地得自在。
夢與白晝若無別,乃於修習得自在。
樂與空性若無別,乃於行持得自在。
今生來世若無別,乃於本性得自在。
心與虛空若無別,乃於法身得自在。
苦樂二者若無別,乃於竅訣得自在。
自心佛陀若無別,乃於果地得自在。”
身旁人來人往的各種喧鬧之聲聲聲入耳,但對我並不造成任何干擾。因為抄寫讀誦的是關於實相的文字,雖證不得,卻自以為還是懂得一點的,這一點懂得便使得周圍的一切皆如幻像在來往穿梭,與我不相交涉。
3
女兒最近開始迷哈利波特,她正好是小哈利第一次走進魔法學校的這個年紀了。對我說起一個笑話,說的是成年人們在有關“哈利波特”的采訪中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我們一同哈哈大笑,因為所有那些問題對我都是小兒科。我可是個曾經熬著夜讀完整套的哈利波特,和孩子們一起把從“魔法石”到“死亡聖器”的每一張影碟都興致勃勃看了兩三遍的成年人哦,所以對分院帽、攝魂怪、魁地奇、麻瓜都是如數家珍,和女兒談論得眉飛色舞。打開一張影碟,看不太懂的地方小姑娘反而要咨詢於我。
哈利波特的好看除了魔幻,除了勇敢、機智和愛,對於我還有很多地方是耐人尋味的。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幽靈們隨意穿過學生們的身體時,我會想到“空性”。作為實質為空性存在的我們,可以任由隨便什麼磨難、打擊和痛苦穿過,都不會對我們造成任何傷害。守護神和攝魂怪的關系則令我聯想到我們的顛倒夢想和各種對治的修行法門。哈利波特最後得知他實際上是伏地魔的一個魂器,要戰勝伏地魔,他必須先殺死自己。這說明什麼呢?真正的“魔”其實潛伏在我們自己身上,只有把那份“我執”用阿瓦達索命那麼厲害的咒語打殺之後,我們才能復活並在與邪惡的戰斗中取得勝利。
新的一年將家中當初精挑細選的沙發巾、音箱罩、微波爐罩、洗衣機罩通通撤了下來,曾經覺得可愛的如今怎麼看都別扭,都累贅,何必遮遮掩掩,一切東西本來的樣子才最好看。
想起追過的第一部韓劇《那個冬天風在吹》中,男主人公對目盲的女主人公說過的一句話:“我多麼希望有一天你的眼睛能看到這一切,但比起看到這一切,我更希望的是你能看到你自己,那麼美的、帥氣的你自己。”
這一句煽情也會讓我眼眶濕潤,比一切都更好看的其實是我們自己,我們自身的實相,如果看到它,我們就不需要再去看任何東西了,如果我們看不到它,那麼,即便閱盡千山萬水,我們的渴望,我們的不安還是無法止歇。
什麼時候,我可以看到我自己,我本來的樣子?
4
母親這幾天在我這裡,看胡小林先生講“印光大師菁華錄”的盤,也和我分享一點。
胡先生說到念佛,是十個一組,分為前五個後五個,既不用念珠也不用手指幫忙計數,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一個一個慢慢地念,但由呼吸提攜著,字與字之間並無間斷。慢念用的是心,快念用的只是嘴巴。慢念,同時又要十個一組十個一組地計數,它所需要的強大專注力常使得念佛人大汗淋漓,身心舒泰。
母親一說,我立即心領神會。因為想到曾有兩次帶著人念《心經》。
《心經》我簡直可以倒背如流,但是要帶領兩個從來沒有念過的人來誦讀,就逞不得快,只能幾個字幾個字咬得清清楚楚地一點點慢慢來。作為領誦的我就在這種異常的“慢”中感受到時間停止的那種寂靜、平安,而那兩個跟讀的人則在念誦完後發現自己的手心已然汗濕一片。
還有一次,帶著先生背誦《普賢菩薩行願品》偈頌部分的前十二個偈頌,也就是七支供的部分。也是平時背得滾瓜爛熟,連續背誦三遍都不會超過十分鐘的文字,等不及在心裡真正經過並刻下印痕便倏忽從嘴邊溜過。結果那天兩字一铿锵,費勁之至,但卻體會到了流利念誦時未曾體會到的菩薩的悲心之切與願力之深,因而好幾次感恩到嗓子哽住。先生隨我誦完,張開手給我看,滿手心都是汗。
這便是攝心的一種方式了吧。心被攝住,才不致於東張西望地見個熱鬧就奔過去,才不致於忙裡亂裡出錯。心不出錯,身體與嘴巴才不會胡作非為。
慢慢地念佛,慢慢地誦經,慢慢地行住坐臥,點滴分明,如我最近鋼琴上練習的曲子《綠袖子》。最初必須要慢練,左手常是隔了八度在鍵盤上走,但腳上的延音踏板踩著,所以氣息並不中斷,一根線一樣把音符串在一起,成一段優美的旋律。
當我們開始學習慢下來,生命會美妙如一段古老的旋律。
就這樣,活在時間之中又置身於時間之外。
慢慢地,接著讀法頂禅師:
“如果沒有生命的歡喜和感恩之心,那就不是相遇,而是見面和社交。相遇,應該有求道般的肅敬之心。
我是誰?我要怎樣生活?
只有帶著這樣的問題輾轉尋找的時候,相遇才有可能。連續幾個通宵睜著眼睛難以入眠,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自己,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相遇。”
願我和你,能相遇在時間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