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二十三頁,第二行看起:
「二、《唯識論》以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無漏行法為善。」這是念老引經據典,說明佛經上所說的善惡。「於彼天人善惡,國土粗妙」,善惡的標准是什麼,經論上講得很清楚。先舉《成唯識論》,它的標准是以「順益」,益是利益,「此世」是現前的這一生,「他世」是來生後世,來生後世的「有漏無漏行法為善」,行是修行的方法。有漏裡面,十善業道對於我們這一世有利益,對來世也有利益,這是隨順性德。無漏的是定慧,有漏的是戒定,持戒修定今生後世都得利益。無漏是佛法。所以善惡標准講得很清楚,這是善。「於此世他世違損」,違是違背,違背性德,損是傷害,「有漏行法為惡」。
「論曰」,《唯識論》裡頭講,「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著重在他世,現在善,來生後世都善,這是應該修學的。「人天樂果,雖於此世能為順益,非於他世,故不名善。」人,不但是人,天,三界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果報現前是順益沒錯,但是天福享盡了怎麼辦?這是有漏善。有漏,煩惱沒斷盡,有煩惱、有習氣所修的一切善法,能感得人天福報。人間福報享盡,天上福報享盡,不能再向上提升,就往下墜落,這就不叫善,故名不善。「惡趣苦果,雖於此世能為違損」,這一生果報不好,「非於他世,故非不善」,這一生不好,未必來生不好。修有漏的善是五戒十善,修有漏的定,四禅八定,這一世是很苦,修行很苦,來生不苦,非於他世,故非不善,不能說它不善。「是以順益與違損而判定善惡者」,這就是順益、違損,現前跟來世的果報,從這個地方來判定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三、淨影判三種善惡」,隋朝慧遠法師《無量壽經義疏》注解裡面所說的,他講了三種。第一種,「順益為善,違損為惡」。這個跟前面所說的《唯識論》裡頭相同,一個意思。第二,「順理為善,違理為惡」。理是什麼?「無相空性」。下面舉個例子說,「行布施,若能於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體空無物,是順於理,無相之行,是為善」。這就是離一切相,比前面的意思深。從理上講,大乘經論說得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理是什麼?不著相,知道相是虛妄的。所以無相之行,這是善,與性德相應。
「若有所施、能施及所施之物,存於意中」,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放在心上,是做了不少好事,所做的這些事都在心上。放在心上,唯識學家講在阿賴耶識落謝種子,這個不善,為什麼?落謝種子將來遇到緣會起作用,會結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放在心上,雖然造作有善有惡,沒有果報。這個說得好。我們斷一切惡,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修一切善,也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心上全是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這個就與理相應,這是真正的善。就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的果報,善感三善道,惡感三惡道,三善道、三惡道都在輪回當中,你出不了六道輪回。只要出不了六道輪回,我們都知道,佛說得太多了,決定是在三途的時間長,在人天的時間短。天上壽命是長,色界天、無色界天,可是地獄的時間超過他們。
所以一定要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佛在經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所有的現象,《楞伽經》上說得很好,都是「自心現量,不斷之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我們都記得很清楚,要常常把它拿來做為我們觀照的依據,那就是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這是一切現象,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全是假的,全是了不可得。這樣快的波動現象,我們連感觸都沒有,毫無感觸,這是說真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說的這樁事。六道凡夫吃虧了,出不了六道輪回,為什麼?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完全不能覺察,真的是空無所有。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這是真相。
不可得以為要有得,把它放在心上,麻煩可大了,這個心是妄心。妄心有業,真心沒有業,真心是空的,無所有,是真心。真心能現能生,雖然能生能現,它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真假都是我們的妄想。它不現不能說無,它現了不能說有,為什麼?幻相。惠能大師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什麼東西本來無一物?我眼所見的、耳所聞的、鼻所嗅的、舌所嘗的、意所知的,全都是本來無一物。怎麼會有這麼多復雜東西?這些都是從妄想裡頭生出來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就成佛了,回歸自性;還有妄想,沒有分別執著,三乘菩薩;有妄想、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辟支佛;三樣都有,妄想、分別、執著全有,眼見色有,耳聞聲有,起心動念有,這是六道凡夫。
佛教導我們,斷煩惱有次第,從粗重的先下手。那種微細的,我們自己沒有辦法覺察,你怎麼能斷得了它?粗重的是什麼?執著,堅固的執著,自以為是,先放下這個。從不執著,真正做到於一切法都不執著,這就是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見思煩惱執著,都是執著,你的看法、你的想法,全是執著。執著放下了,再放下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比執著微細。塵沙是形容,塵沙無量無邊,這微細的煩惱。斷掉之後,就成佛了,這個成佛,天台大師說的是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的。為什麼?他無明沒破,根本煩惱沒破,但是他的行持、他的境界好像跟佛差不多。佛經教上所說的戒定慧,他都做到了,沒有見性,十法界裡面的佛。大乘十信菩薩稱之為佛,沒見性。他要把無明煩惱斷了,無明是什麼?起心動念,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法身,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佛超過十信位的菩薩,超過十信,圓教初住,我們稱他為法身如來,無明破了。
無明就是起心動念,我們真正修行,真正練功夫在哪裡練?全在生活上。我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佛,佛知佛見。這是真佛,不是假佛。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比佛差一等,菩薩。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辟支佛。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六道凡夫。六道裡面,等級高下完全是善惡,你的念頭善、言行善,三善道;念頭不善、心行不善,三惡道。我們用這個標准來回光返照,照照自己,從早到晚這一天我們是善多還是惡多,為自己的全是惡,為眾生的是善。這個地方的標准,後面還有很多,斷惡修善落印象的,也就是心裡頭還有,這就不善;心裡頭沒有,那是善,就是不放在心上。難!
淨宗的方法是非常微妙,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別的東西不放進去,只有佛,這是善。這個善將來到哪裡去?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相應的是極樂世界。我們修淨土的人希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就得用這個方法,積功累德統統回向求生淨土,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感三善道,造作的惡業放在心上就感三惡道,所以善惡都不要放在心上。而且斷惡修善都是為利益眾生,不為自己,好!而且念念回向一切眾生,同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有這個大願,這個大願就是菩提心。
下面他舉個例子說,「例如行布施,若能於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皆體空無物」,這順於理,「無相之行」,這叫善。「若有所施、能施及所施之物,存於意中」,就是放在心上,你就是違背了真理,違背了事實真相,你著了相,這是惡,因為它有果報。「如是則上從佛菩薩,下至阿羅漢,所修之善法名善」,佛菩薩修的,阿羅漢修的。我們要想成佛、成菩薩,得走這條路。「人天眾生所修之善法,都是有相行,名之為惡。」這個相就是著相,有相就是著相,就是把你所造作的善惡都放在心上。我們看《了凡四訓》,了凡先生所修的善,統統記下來,一天做多少樁好事,那是什麼?人天福報,出不了三界,這個一定要知道。在世間是善人,來生三善道,不會墮惡道。來生後世可不可能造作惡業?非常有可能,為什麼?他以為這對我有好處,他會造出損人利己,那個業就把他帶到三惡道去了。三惡道很容易去,很不容易出來。所以只要在六道,肯定的,他在三善道的時間短暫,在三惡道的時間長遠。佛眼看見了,說他叫可憐憫者。
一定要承認,無始劫來,阿賴耶裡面含藏這些善惡種子有多少?無量無邊,我們天天還在造。佛經上有個比喻,假設這些善惡是有形狀的,哪怕再小,像一粒微塵,我們無始到今天所造的業有多少?佛說盡虛空遍法界都容納不下。真的,念念都在造,我們自己沒有感覺。念念是指什麼?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這就是念念。一秒鐘造了多少次?二千一百兆,沒停止過,多可怕!想到這個地方,我們就不能不感謝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正給我們一個無上的法門,叫我們把念頭都換成阿彌陀佛。換句話說,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個法門當生成就,需要多長的時間?一般標准的時間不出三年,就能永遠脫離六道輪回,往生極樂世界。例子很多,《淨土聖賢錄》裡頭記載的,《往生傳》裡面記載的,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親眼看到的、親耳所聞的,念佛三年往生的有多少!曾經有人問過我,是不是這些人三年壽命都到了?我回答的是,這不合乎邏輯,有念佛三年到了,少數,怎麼可能有那麼多!那麼多三年往生的他怎麼去的?他還有壽命,他不要了。
海賢老和尚說得很好,念佛只要功夫成片,阿彌陀佛就來看你,就來給你送信息,告訴你,這就見佛,你的壽命還有多久,時候到了我來接你。賢公說的這個話,跟我在經上體會的完全相同。什麼時候你見佛,肯定見佛?大勢至菩薩說得很清楚,在《楞嚴經》勢至圓通章裡頭,念佛人「憶佛念佛」心裡不間斷,「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的。現前是現在,我們一定跟阿彌陀佛見面,見面你信心十足了。可是,見面這個時候就有不少人他覺悟了,會向佛要求,我還有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阿彌陀佛非常慈悲,就帶你走了。這才講得通。
還有的是有些人留下來,見佛了,他沒有跟佛走。我相信有兩種人,一種人對經教通達,他雖然不是親證,佛經上所說的決定不是假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個地方好成就,不是壞地方,進步怎麼會那麼快?這個地方淘汰率太高,一不小心就墮落。極樂世界沒有障緣,只有進步沒有退步,但是他進步比較緩慢。這個世界是大進大退,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能耐,進得快也退得快。所以,得到功夫成片,三年五載,時間不長,就能達到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在同居土,從同居土就超越到方便土。再有個三、五年,他就能從方便土超升到實報土,理一心不亂。要知道,理一心不亂就是禅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早年師父教給他,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明白了」,這明白是什麼意思?明白了就是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明白了,開悟了,徹悟了,「不能亂說,不能說」。換句話說,他的師父知道他這個方法會開悟。師父不是凡夫,師父是明心見性的大善知識,他能說出這句話來。賢公確實開悟了,所以他也漏了一點風聲,「我什麼都知道」。人家問他,「天機不可洩露,洩露天機要遭雷打」。妙,真妙!
所以這個碟你多看,劉素雲居士看了一千六百多遍了,一天最多的看十遍,十遍就十個小時,樂此不疲,愈看愈有受用,愈看愈歡喜,叫法喜充滿。一天十遍怎麼看的?她的報告裡頭說,她早上兩點鐘起床,這一個早晨她就看了五遍,從兩點鐘到天亮。她拜佛,拜佛聽,聽兩遍;然後就念佛,一面念佛一面聽,不礙念佛;天亮之後,到院子裡散步,隨身帶著小的隨身聽,散步一個小時,這又聽一個小時,五遍了。一有空她就聽,一天最少的五遍,最多的十遍,平均都是六、七遍。所以一年的時間,她好像是八個月,聽了一千六百多遍,這個是學海賢一個好榜樣。她告訴我們一個信息,愈聽愈歡喜,愈聽愈有感受,遍遍都有新的感受,所以非常歡喜。我們得試試看,真的法喜充滿,得受用了。她要這樣一直下去,我們相信,像海賢老和尚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統統能夠證得。
老和尚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三字經》上告訴我們「教之道,貴以專」,教學之道,這道理就是一個專字。專就能得一心,專就能得三昧,專就能開悟。佛法教學的目的,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它不教人記誦,不需要,不需要記得很多、聽得很多,不需要。它的一門深入,目的不是叫你把經本背熟,不是這個意思,一門深入叫你念頭集中,想一樣,不要想多。那麼用一句佛號是最高明的。大乘佛法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個一不是專一,是任一,任何一法,你只要專一就行。專一他就能得定,得定他就能開慧,開慧,什麼都知道了。
能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可不能忘記。具足什麼?《華嚴經》上佛說過,可以拿它來解釋,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自性本來具足的。這就把一切萬法全包括在裡頭,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大乘經上常說,「心外無法」,向外求的是知識,不是智慧,向外所求的跟佛法毫不相干。佛法是求自性,自性裡頭本來具足,你要明白這個道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只要是一就行了,隨便你用哪個法門,你可不能用多。修兩個法門、修三個法門,甚至是許許多多法門都要去學,你不專,你涉獵太多,你的心力不能集中,全變成知識。如果是一,一就會得定,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它這個教學的理念我們要知道,教學的方法要搞清楚,方法就是一門深入,沒有兩門的,一門。一門即是多門,一門即是一切,要曉得這個道理。為什麼?一門通自性,見性之後,一切都得到了,沒有一法不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不通。
世尊為我們做證明,你看他給我們表演的,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放棄榮華富貴的享受,去當一個苦行僧,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為我們示現的身分是知識分子,這是今天所說的,知識分子喜歡廣學多聞。印度所有的宗教他去學過,所有的學派,屬於哲學方面的學派,他都涉獵過,都去學過,學了十二年,放下。十九歲放下的煩惱障,三十歲放下的所知障,兩種障礙放下,他就開悟了,沒障礙了。這個道理要懂,這含義非常深。佛法是什麼?說的這個法是什麼?大乘教裡面有個比喻,黃葉止啼,這就是佛法。什麼意思?小孩哭了,大人在地上撿一片樹葉,告訴他這是黃金,很貴重,你拿去可以換糖吃,小孩不哭了。目的是叫他不哭,效果達到了,假的,不是真的。佛說的一切經都是這個,不能把它當真。真的是什麼?真的無有一法,清淨心中一法不立,那叫佛法。那佛是什麼?徹底覺悟,完全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哲學裡面說的回歸本體,這叫成佛,這叫無上正等正覺。學佛一定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就很容易入門。
我們取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用這個來入門,為什麼取這個?這個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其他的法門,要得清淨心才會得到佛力加持,沒有得清淨心不行;唯獨這個法門,得少分的清淨心就得到加持。這是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要救拔十法界裡面六道苦難眾生,用這種巧妙的方法。只有這個方法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成就快!從東晉慧遠大師建立第一個念佛道場東林念佛堂開始,世世代代修這個法門成就的人不計其數。《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這些人是一些代表,還有許多往生的人不知道,沒有記載下來,不曉得有多少。記載下來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而已,沒有記錄、沒有人知道的太多太多,這個我們要知道。
我們在美國那段時間,並不太長,先後只有十幾年。在美國各地方淨宗學會同學往生的,都沒有記下來,都沒有人給他寫傳記。是真往生,不是假往生,預知時至,自在走的,沒有病苦,沒有死苦,說走就走了。這些人都很聰明,他什麼時候走自己知道,他一個人都不告訴,為什麼?告訴他會惹很多麻煩,大家都來看,那對他就妨礙了,根本就不說。像海賢老和尚,不告訴人,告訴人,那會一大堆人來幫他助念,來看著他走;一個人清淨,什麼障礙都沒有,走了到第二天你才知道。走之前,白天菜園子裡面干一天活,晚上念一晚佛,第二天早晨,喊他沒有聲音,打開他房門去看,走了。多自在!多潇灑!
我們再看這裡,這是三之三,「體順為善,體違為惡。此與(二)相兼,亦同於《璎珞》」。《璎珞經》裡頭也是這樣說法,有這個講法。「法界真性為己自體,體性緣起而成行德。所行只是自體,心無所緣,隨心所欲而不越軌,是名為善。」這個境界高,很難做到,但是不是沒有。我們所看見的、所了解的、所接觸到的都是凡夫,二乘我們沒見過。像海慶和尚、海賢和尚,最近印出來的《永思集》裡面增加了不少篇幅,真人真事,那是凡夫,他們做到了。真正理解,這就是悟,法界真性是自己,大乘經教說的「我」,常、樂、我、淨四德,我是什麼意思?我是主宰的意思,真正能做得了主宰。我們這個身不能做主宰,要能做主宰,咱們年年十八多好,永遠不老,那該多好。不行,一年比一年老,不行,做不了主宰。我是什麼?有真我,真我就是真性,真我才是自體。這個身是假我,不是真我,不能認錯了,真我重要,假我不重要。
果然我們明白了,就看破了,明白就是看破,看破之後真正放下,所有一切妄想、妄念統統放下,我放下了,無我。《金剛經》前半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四相破了。四相破了是什麼階級,是哪個等級?是阿羅漢、辟支佛,小乘。《金剛經》後半部境界就高了,講破四見,前面破四相,後頭破四見,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見是什麼?念頭。人、我、眾生、壽者這念頭都沒有了,這個高,這什麼境界?佛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這個境界是整個宇宙是一體,就是真性,就是自性。性跟相是一不是二,性相一如,性在哪裡?在相裡頭;相在哪裡?在性裡頭。體是性,色是相。把自己,真正的自己找到,這總的稱一句叫實相,實相是真相。我們生活在妄相裡頭,不是真相,阿羅漢以上,生活在真相裡頭。阿羅漢還迷,菩薩覺悟了,所以阿羅漢還要提升,還要把塵沙煩惱斷掉。見思煩惱他已經放下,還要放塵沙,還要斷無明,才真正契入法界真性。這就是禅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是自己,真的找到了,這就是佛性,這就是本性。
這幾句話說得很好,我們再念一遍。「法界真性為己自體」,一點都不假,「體性緣起而成行德」,這個體遇到緣就現相,沒有緣,相不見了。這在佛法裡叫隱現,隱是隱藏,隱是不現,現出現相這叫現。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世界、看到的宇宙,六根、六塵、六識,這叫現。有緣它就現,沒有緣不現,沒有緣就是常寂光,一片光明。好像我們看電視,隱是什麼?隱,螢幕上只有一片光明,沒有色相。好像我們把電視打開,屏幕一片光明,沒有按頻道,這就是隱,按一個頻道,色相出來,它就現;現不能說它有,隱不能說它無。自性有這種德用,有隱現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常常講德,行德,這個後頭講成為行德。
什麼是緣?為什麼會有一真法界,諸佛實報莊嚴土?無明斷了,但是無明習氣沒斷。無明習氣能不能斷?沒法子斷,為什麼?他已經不起心不動念。我覺得還有無明習氣,我要想個什麼方法斷,這就墮落,就退轉了。這個地方你不起心不動念,怎麼又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習氣怎麼辦?隨它去吧,時間長了,慢慢就沒有了。要多長的時間?大乘經上說三大阿僧只劫。原來三大阿僧只劫不是講別的,是講習氣。就是說,無明斷了叫不起心不動念,到哪裡去?到實報土。到實報土干什麼?實報土有相,就是這裡說體性緣起,它有實報土。實報土的人都一樣的,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都是這個境界。這個相存在,還起很多作用,為什麼?他能夠變現無量無邊的身相,跟他有緣的諸佛如來,他去供佛,去聽經,供佛是修福,聽經是修慧,福慧雙修。同時,又可以跟無量劫來有緣眾生,跟他有緣的,這些有緣眾生現在在哪一道他清楚,如果他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就會現身去幫助他。下化眾生,上求佛道,他還是在干這個,但是什麼?都不著相,斷惡修善、供佛聞法、度眾生統統不著相,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隨緣而不攀緣。一直到他無明習氣斷盡,斷盡之後實報莊嚴土沒有了,就隱了,實報土沒有了,他到哪裡去了?到常寂光去了,那才叫究竟圓滿。
阿羅漢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習氣沒斷。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他用功就是斷習氣,把見思煩惱習氣斷掉。斷掉了就不是阿羅漢,升一級,叫辟支佛。辟支佛是見思煩惱連習氣都斷干淨,他要用什麼功夫?他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了,他升了一級,他叫菩薩,菩薩要斷塵沙煩惱的習氣。塵沙煩惱習氣斷盡了,菩薩成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在佛的這個位次上,他要斷無明煩惱,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要斷這個。這個斷盡,斷掉了,他就脫離十法界,十法界不見了,好像作夢一樣醒過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是實報土的境界,他是法身菩薩。實報土裡頭斷無明的習氣,無明習氣沒有辦法斷,只有讓時間,時間久了自然沒有了。為什麼?他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他就退了,他就退轉。這個地方不退轉,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所以叫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三種不退轉。為什麼不退?他不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退轉,不起心不動念。習氣自自然然不見了,真正不見了,實報土也沒有了,出現什麼?出現常寂光。這個時候回歸常寂光,跟自性融成一體。
常寂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沒有內外,一體;沒有距離,沒有空間;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時間。時間、空間全沒有了,無量劫之前就在面前,無量劫以後也在面前,這個境界我們無法想像。這叫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曉得,極樂世界四土都是法性土,這就很特別,它那個地方,同居、方便有這個名,事實?事實沒有,事實是平等的,全是法身菩薩。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那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發過這個願,只有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所以他的世界特殊,諸佛都稱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佛佛道同,那佛要不要建立一個極樂世界?他可以建,不是不能建,可以建,沒有這個必要。不像我們人間,你辦一個,我也辦一個。他不要,你辦了,好,我這裡學生送到你那邊去。所以一切諸佛如來把這些有緣的眾生,與淨宗有緣的眾生,統統勸導他們,你們到極樂世界去。諸佛在那裡保送,阿彌陀佛在那裡歡迎,在那裡迎接。為什麼?只要一成佛,他心裡明白,一切諸佛是一佛,一佛是一切佛,沒有兩樣,為什麼?統統融入常寂光。像我們房間裡面燈光,十幾盞燈光,打開之後融成一體,光光融成一體,分不出了。何必還要再搞一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遍法界虛空界,實際上,往生到極樂就回到常寂光。不知道,習氣斷盡了才曉得,恍然大悟,原來在常寂光裡頭住了三個阿僧只劫,自己不知道,這才叫妙。既有了,我何必多費事,何必頭上安頭,沒有這個必要。
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阿彌陀佛在哪裡?就在此地,只要有緣你就看到了。什麼緣?心清淨到一定程度就看見了,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當來必定見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是從常寂光裡頭現的,只要無始無明習氣斷干淨,問題徹底解決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始無明習氣還沒斷了,他還是住實報土,沒有達到究竟。這些信息,大乘經上佛常說,我們要記住,知道我們怎麼修。
這裡所說的體性緣起而成行德,所行的只是自體。所以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的法身跟佛法身是一個。法身是什麼?光,常寂光。我們回歸常寂光,就像燈光,我們的燈打亮了,光跟光融成一體,一片光明。大乘經上大光明藏,密宗稱為大日如來,大日就是一片光明。所以所行的是自體,心無所緣,隨心所欲而不越軌。實際上連軌都不見了,都沒有了,他怎麼會越軌?真的隨心所欲,眾生有感立刻就應,感應道交絲毫不爽。這個叫善。
依這個說法,「則無論凡夫二乘,縱上至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凡是緣修之善行,俱名為惡」。這什麼意思?只要你有修,都不是善,為什麼?你還有。這個有是什麼?有是個妄念。你還有修,你還要參禅,你還要學教,你還要持戒,還要坐禅,全都是惡。為什麼是惡?你見不了性,你回不了常寂光。這是以這個為標准,這是終極的標准,圓滿究竟的標准是這個。所以你要曉得,持戒到什麼目標?如果你念頭沒斷,就是說你還會有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持戒,人道、欲界天,色界天去不了,要修定。從持戒達到修定,三昧現前了,生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層天,這修定的。修定連定都不執著了,他怎麼?還有個「我都不執著了」,還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還是一個關口,他出不了六道輪回。他如果說修定把定的念頭都把它放下,他才能脫離六道輪回,到哪裡去?到四聖法界去,聲聞、緣覺、菩薩、佛,到這個境界去了。
所以,凡是緣修之善行,俱名為惡,要搞清楚。實際上在哪裡修?在相裡頭修。離開人事物,你到哪修去?不執著,對於人事物不執著,對於人事物不分別,對於人事物不起心不動念,這超越了。你還有修,你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就不能超越,這是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不能起心動念。我們今天無論修哪個法門,是不是起心動念?是不是分別執著?所以經不能不讀。不讀經,你對於這些實相,事實真相,不能透徹了解;真正透徹了解,它才管用。
下面,「四、天台宗立六種善惡」,統統給我們講善惡的。這六種第一個,「人天之善」,它就很具體了,「五戒十善之事善」,人天。「然人天之報盡,還墮於三惡道」,這叫惡。人天的善不能中斷,中斷就會墮惡道,要念念保持。你還有念念,這個念念失掉了就墮落了。這有多難!
第二個,「二乘之善」。聲聞、緣覺他修戒定慧,「能離三界之苦」,能夠脫離六道輪回,所以他叫善。這比前面第一種高了。「然但能自度,不能度他」,這叫惡。自己得受用,沒有辦法幫助別人。
第三種,「小乘菩薩之善,慈悲兼濟故是善」。雖是小乘,他小乘是菩薩,行菩薩道,他肯幫助苦難眾生。「然未斷一毫之煩惱,故名為惡」。煩惱沒斷,也不能算是真善,必須要斷煩惱才行。
「四、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斷見思之煩惱,是為善。」這個地方講的三乘,通教三乘。「但墮於二邊,不見別教中道之理,未斷一分之無明」,所以還是惡。二邊就是相對的,他沒有能捨掉,頭一個人我,這就二邊,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他還有二邊的執著。實際上?實際上是一體。三乘菩薩還有二邊,所以他不見中道之理,未斷一分無明,這他的惡。
第五,「別教菩薩之善。見中道之理,是善。然猶為隔歷之中道,不能見圓教圓融之妙中」。他這個中道還沒有離相,善惡是二邊,二邊不執著,這叫中道。知道善惡是一體,是一不是二,是我們迷失了自性,不知道真相,把它看作善惡二邊,看作對立。能了解這個道理,不能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當中還是有二邊的見解,或者有中道的念頭,不行,中道念頭也不能存在。所以是隔歷之中道,沒有見到圓教圓融的妙中,「所行帶方便,不稱於理」,所以這是惡,一定要到圓。
圓,第六,「圓教菩薩之善。圓妙之理,是至極之善」。這至極之善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順實相之圓理為善,背之為惡」。第二個,「達此圓理為善,著之為惡」。著是著相,你執著你還有個圓的念頭在,你還有這種圓教、別教、通教,還有這些念頭在。這些念頭是假設的,都不是真的,如果還有這些念頭在,不行。要知道佛所說的一切法全是假設的,真的呢?真的是一句話都沒說了。從這些假設的慢慢誘導你,誘導你歸到真的,真的一句話不能說。說的人沒有言說,聽的人也沒有聽到音聲,這就真正契入,圓滿的契入。這叫真妙,圓,妙圓,圓而不執著圓,不能把圓放在心上,心上是干干淨淨、一塵不染。六祖所說的第一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那就是圓妙,它能現身,它能說法。
我們仔細去觀賞海賢老和尚,你看他一生,從早到晚,從年一到臘月三十,忙得不亦樂乎,圓妙。你看他看一切人,看一切人是一體,見什麼都歡喜,吃什麼都高興,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愛好。你喜歡哪樣,那都是惡,你討厭那個,那也是惡,你怎麼還有厭惡的心,還有這種念頭?那是什麼?那都錯了,跟自性相違背。自性裡頭什麼都沒有,有沒有佛法?沒有。佛法從哪來?因為有世間法才立個佛法。就好像人生病,因為有病才有藥,沒有病哪來的藥?所以佛法是緣生之法,因緣生法,因緣生法就是假的,就是空的。但是它有辦法把我們帶到真實,帶到真實,你一定要知道捨棄,才能到真實。所以佛經上用船做比喻,這個船帶你過河,到了岸,你要把船捨掉你才能登陸,你要是站在船上你登不了陸。這船就好比是佛法,必須到那個時候要把佛法捨掉,就真的證自性,明心見性;你還沒有捨,沒見性,假的,成不了佛。
你看六個層次,一個層次比一個層次深入,到最後完全捨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金剛經》好,文不長,意思都在裡頭。你怎麼還有法?著相了,著相是凡夫。相不著,著見,不是聖人,你還有這種念頭,相不著了,著見。《金剛經》前半部淺,後半部深,後半部是法身菩薩,是究竟果位。到最後,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我們旅行路上幫助我們的工具,到達那裡全不要了,你帶這個東西進不去,必須捨盡,自然就進去了。
「上」,上面所說的,「以達圓理為善,著圓理為惡」。不能著相,一切通達,一切都等於零,痕跡都沒有,有一點點執著就是惡;也就是有一點點執著,你就回不了常寂光。對誰說的?對等覺菩薩說的。等覺菩薩把這個東西捨掉,他就入常寂光,那是無明習氣最微細的那麼一點點。佛真說得好,把無明習氣多少分成四十一個等級,他們都住在實報莊嚴土。在娑婆世界,是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在極樂世界的,是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那個地方居住的,都是不起心不動念。我這個說法大家好懂,我們眼見色沒有起心動念,耳聽音聲沒有起心動念,鼻聞香、舌嘗味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是平等境界,萬法一如,從相上見到性。
好像我們在螢幕上、屏幕上看到色相,知道這個色相從哪裡生的,從屏幕。屏幕不生不滅,色相有生有滅,生滅跟不生滅融在一起,是一不是二。生滅就是不生滅,不生滅就是生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念頭都沒有,真的搞清楚了。還有我在這裡見到生滅,那還有,還不是究竟圓滿,還是有。痕跡都不能著,這才叫圓理。理圓了,事也圓了。千萬不能著,著就錯了。法身菩薩著不著?著,到他不著了,他就是妙覺,他就回歸常寂光。他著的是極其微細的無始無明習氣,無始無明是不起心不動念,真的他不起心不動念,還有起心動念的習氣在;確實他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帶著習氣。習氣難斷,斷習氣就成佛了,就證得究竟圓滿。這一段說得非常好。
下面是『國土粗妙』。「粗妙已見前注,粗者不精,妙者勝妙」,勝是殊勝,妙是微妙。「義寂師曰:淨土之中有粗妙異。粗即變化,妙即受用」。意思是說,「淨土之中有粗與妙之不同。粗者,有衰有變。妙者,乃自受用或他受用之實報土」。極樂世界,確實經上給我們說的有四土,有同居土、有方便土、有實報土、有常寂光土。四土裡面,粗是講下面兩層,同居土,六道,這粗;四聖法界是方便有余土,也粗。講到妙是實報土、常寂光土,常寂光是微妙到極處。義寂法師說得好,粗是變化,妙是受用,能變的是自性,所變的是實報土。實報土裡頭有隱有現,沒有生滅,法身菩薩證得。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因為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得這個受用,妙就是得受用。
極樂世界有沒有變化?沒有變化,阿彌陀佛威神功德所加持的。也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八識都轉過來了,轉八識成四智,所以感得的全是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有這個色相,沒有生滅,所以人壽命長,相貌永遠是年輕,他不變。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大概一般佛國土跟我們差不多,是生滅法,人一年一年成長,慢慢從小到衰老,最後到死亡。時間非常快,年輕的時候沒有感覺到,注意力在外面,年老的時候,尤其是不能再工作了,他看到自己,才知道光陰快,衰變,人做不了主,自己沒辦法做主。學佛的人太幸運了,他了解事實真相。
事實真相了解之後,要真的了解事實真相,決定求生淨土,找到永恆,不生不滅。這得大智慧、大福報,沒有大智慧、沒有大福報,他不相信。這個方法最容易、最難信,叫難信之法,難信能信,那是大智慧、大福報。我們看到真正究竟圓滿福報,在海賢身上看到,在海慶身上看到,在大德和尚身上看到,他們一聽就相信、就接受,就不改變,這個太稀有難得!我們學了多年才相信的,為什麼他們一接觸就相信?這就是說善根、福德不如人。《彌陀經》上講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講清楚了。凡是念佛往生,接受這個法門,沒有一點懷疑,大福德、大善根,也就是大智慧,他選擇這個法門,一生圓滿成就。這些東西他懂不懂?懂,沒有一樣他不懂。海賢老和尚能不能講《無量壽經》?能,他講得比我們好,為什麼?他證得了,他是講他自己境界。我們沒有證得,所講的是聽釋迦牟尼佛說的,不是自己親證的。他是親證的,親證的講的跟佛講的一樣,毫不遜色。
所以在這個世界,頭一個救自己,自己救了要救別人,救一些有緣眾生。對眾生也不必勉強,勉強我們就錯了,自己錯了。能接受很好,不能接受,給他種了善根,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他來生後世遇到緣他會相信。在現前他的緣不成熟,來生後世。所以我們心裡頭痕跡都不能有,有痕跡都變成障礙,要捨得干干淨淨。確確實實心裡頭只保存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能夠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自己修學淨宗的障礙,障礙不是從外來的,都是從自己放不下的這些東西,真要放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六一集) 2015/1/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