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事人者,然後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人,然後才懂得如何任用人。他真正去侍奉人,那些種種環節他就能夠教他,個中的辛勞,他也很清楚,他會體恤人,不會一使喚人,就把人家搞得都累得半死。我們之前好像跟大家分享過一個句子,“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逸”,你把馬騎得牠已經累得半死,牠一定找機會逃走,那就是你不能夠體恤馬也好、人也好的辛勞,就只是用權力去使喚別人,鐵定最後是眾叛親離。
這句話再延伸就很多了,舉一反三:知為人媳婦者,然後可以為人婆婆;知為人學生者,然後可以為人老師。這句話我自己聽了是冷汗直流。在教育界,我們從大學畢業,“師說”沒讀過,《禮記.學記》也沒讀過,《養正遺規》也沒讀過,一出來人家就喊老師了(閩南語發音類似“老輸”),真的一不小心就會輸得很慘,敗得很慘,為什麼?起個念頭覺得自己是老師,鐵定就有瓶頸了。為什麼?“自知者明”,被學生一叫老師,就覺得自己是老師,就沒有自知了。哪有師范學院一出來,就有老師的智慧、修養、德行?我也是功利主義成長起來的,傲慢心、嫉妒心這些習氣都很重,哪有被人家一叫老師就沒有了,是一叫更嚴重。一叫,孟子說,“人皆好為人師”,這好為人師的傲慢更嚴重。在教育界來講,真的也沒有前輩或者師范學院教這句話給我們聽,“知為人學生者,才能為人老師”。不然我們教學生什麼?不就是教他成為一個標准的聖賢弟子?我們自己都不是標准的聖賢弟子,就不可能教他是聖賢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