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41-4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41-42)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宣化上人主講

二者是人。谛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有人來問。惟答一字。但言其無。除無之余。無所言說。

這個就是因為他只知道無了,所以就亂講。無論是有,他也說“無”;無,他也說“無”。你問他什麼,他就“無”;你再問他什麼,他還是“無”。無、無、無,就是說這一個字,第二個字他不講。

“二者”,“是人谛觀其心”:他觀察自己的心,“互互無處”:在這十二類的眾生裡邊,他覺得行陰這個心,互相都沒有;在他看見這個沒有的地方,他就“因無得證”:他覺得因這個“無”字,他得到智慧了。其實他不明白,這就叫矯枉過正,根本沒有道理的。他自己就執著這是無,互互都無,互互無處,他就覺得他開悟了。開什麼悟?悟這個“無”字了。

“有人來問”:譬如有人來請問法,一看他是個老修行,一天到晚也不講話,在那個地方閉目養神,甚至也不吃飯,就吃點香蕉之類的。一般人以為這是個世間的聖僧了,於是乎就來向他問法,他也就裝模作樣、裝腔作勢的,這麼就答了,“惟答一字”:就答一個字,這一個字就是一字禅。這一般人也不明白他說的道理是什麼道理,所以就給它取名叫“一字禅”。無論你問他什麼道理,“但言其無”:他就“無”。

你再問他:“我怎麼樣修行?”

“無。”

“我念佛不念佛?”

“無。”

“我持律受戒好不好呀?”

“無。”

什麼都是“無”。啊!他這個“無”字,這一套“無”,把你弄得也蒙頭轉向的,東西南北也找不著了,也就是遺失章句了。你也不知道,盡想:“他說的無,什麼道理呢?什麼無?無什麼呢?”於是就周圍找,也找不著東西。啊!真是無了。

“除無之余,無所言說”:無論你再問他一個問題、十個問題、百個問題、千個問題、萬個問題,他都是一字“無”,就答你一個“無”字。所以你這個問的人,就想:“啊!他講的這個禅理太高了,我們都不明白了。”

三者是人。谛觀其心。各各有處。因有得證。有人來問。惟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無所言說。

“三者是人”:這是第三種矯亂的顛倒,矯亂的虛論。這個人“谛觀其心”:他也觀看自己的心,看這十二類的眾生,“各各有處”:各各都有生有死的這個“有”處,“因有得證”:因這個有,他就覺得他證果了。其實呢,他不是證果,經上這麼說,是形容他這種錯誤。他看一切眾生都有,他就:“啊!都有了。”他看見這個道理,他就認為他開悟了、證果了。哈!

“有人來問”:有人來問他,“惟答一字”:無論問什麼法,他就答一個字。“但言其是”:他說什麼呢?說“是”。

你問他:“我出家做和尚好不好啊?”

“是”

“我受五戒好不好?”

“是”

“我應該做什麼好?”

“是”

無論問他什麼,他就答一個“是”字。

“除是之余,無所言說”:除了“是”字之外,他不講了。所以你覺得:“啊!這真是一字禅,這個真是高僧啊!他說這個法真是妙到極點,我也不懂。”你不懂那就是妙了。所以,好像我現在講這個經,你們懂了,那就不妙了。你若說不懂,“啊!講來講去,法師說什麼呢?”哦!那就是妙了。因為你不懂,就是妙;你若明白了,就不妙了。為什麼不妙呢?你明白了嘛!你沒明白那個東西就是妙。所以你若想“妙”,就不要學佛法了,你不學就不知道,這就是妙。

他就只說一個“是”字,你無論說什麼,他還是說一個“是”字。為什麼?他以為他就由這個“是”字上開悟了,那麼他也這樣告訴你,傳給你法.

四者是人。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有人來問。答言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诘。

這第四種的矯亂,就是有無矯亂。什麼叫有無矯亂呢?他又說是“有”,又說是“無”;又說“無”不是“有”,“有”就不是“無”。他也不知道是有,也不知道是無,這就好像那喝酒喝醉了的人那麼亂講。

“四者”,“是人有無俱見”:他在這個行陰裡邊,也見到有,又見到無。見到這個行陰,像水波浪似的這麼行,遷流不息,他說是“有”。在這個遷流不息的時候,有斷的地方,他又說是“無”。

“其境枝故”:他這個境界生出來一個叉枝,就好像木頭生出一個旁枝來。所以他說這“有”也是,“無”也是。“其心亦亂”:他這個心裡也亂了,為什麼他心裡亂了呢?就因為他自己沒有真正的智慧,沒有真正的定力。這智力和定力,他不平等、不平均,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就生出一種執著,自己也找不著頭緒了,就有個錯路,他也不知道哪一條路是對了。

“有人來問”:若有人來請法,向他請開示,“答言亦有,即是亦無”:他說,也有,也就是沒有。“亦無之中,不是亦有”:可是沒有的,就不能是有。亦有就是沒有,但是沒有可就不是有,你說這究竟是個什麼道理?“一切矯亂”:這就是個矯亂的道理,矯枉過正,說得自己也不知道說些個什麼。所以我說這是他說醉話。

“無容窮诘”:無容,你不能和他講道理的,這個樣子怎麼辦呢?就是我那個辦法,你打他兩個嘴巴,看看他還說是有、是沒有?你這麼打他一個嘴巴,他若說:“你怎麼打我?”“你沒有嘛!我打你也是沒有啊!”還有那個辦法,你拿刀把他殺了說:“嘿!殺了你。”看看他有沒有?這無容窮诘,就是不可以和他講道理,沒有道理可講的,也不要問他了。

由此計度。矯亂虛無。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五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遍計虛論。

“由此計度,矯亂虛無”:因為上邊這四種矯亂的虛無,這種虛無飄渺的道理,講得無有是處,講這個沒有真實的道理,“墮落外道”:所以就墮落外道。為什麼叫他外道?就因為他那個理論不正確,邪知邪見,所講的道理,都不是究竟、不是徹底的。“惑菩提性”:那麼就把這個真正的菩提覺道給迷住了,給遮蓋住了。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42)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宣化上人主講

“是則名為,第五外道四顛倒性”:這個就叫做第五種外道四種的顛倒性,就是前邊那四種。

第一種就說他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

第二種,你無論問他什麼法,他就用一個“無”字來答覆你,一天到晚,旁的字他不說,就說無、無、無。有人和他一講什麼話,他就說“無”。你千問萬問,他就是無、無、無,千無萬無。

第三種就是那個“是”、“是”,你無論說什麼,他都說“是”。

你說:“我可不可以做賊?”

他說:“是”

“我可不可以受戒?”

“是”

“我可不可以吃屎?”

“是”

“可不可以喝尿?”

“是”

“你可不可以死?”

“是”

“可不可以在這個世界上活著?”

“是”

無論你講什麼,他都“是”,也是千是萬是,千萬都是“是”。沒有一個不“是”,他這個“是”就是有。什麼都是有,一切一切都是有,這是第三種。

第四種就是現在講的這一個,他又說亦有亦無,有就是無,無又不是有,究竟這是個什麼道理?他就講這種道理——這四種矯亂的性,不清楚、顛倒性、矯亂,“不死矯亂”:他這個道理講得是矯亂、不清楚。

“遍計虛論”:他遍計虛無。以前講過遍計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這種道理不知道大家明不明白?什麼是遍計執性呢?就是好像晚間,沒有什麼月光,在地上有一條繩,你看見這一條繩,本來這是一條繩,但是你懷疑,“噢!這是不是一條蛇?”這就叫遍計執性。根本不是蛇,它是一條繩,你就妄加計度,說它是一條蛇。

又好像晚間,看見一棵樹的黑影,或者一株花的黑影,沒有月光,你出去,突然間見這麼一個黑影,“噢!這是個鬼吧?”本來是一棵樹

或者晚間看見一只狗,你就“噢!這是不是狼呀?是不是老虎呀?”就生出這種遍計執性。結果你看清楚了,噢!這原來是只狗啊!不是狼,也不是老虎。這原來是只狗,這就是依他起性。因為你依照這狗,你就生出一個遍計執性。原來是只狗,那狗是個什麼呢?狗就是一般的畜生,因為你有遍計執性,就以為它是狼、是虎啊,或者是個什麼妖怪。那花草樹木,也都是這樣的。

那麼這條繩,你以為是蛇,你看清楚了,原來是一條繩,這就叫依他起性。這條繩是什麼做的呢?是麻做的,這麻就叫圓成實性。怎麼叫依他起性?麻可以造一條繩,這叫依他起性。依著圓成實性而起這個依他起性;這依他起性,然後你看不清楚,認不明,就生了一種遍計執性。

現在這個外道,他也根本不是這樣子,他就生出一種遍計執的虛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有相。發心顛倒。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又在這個定中,這一切修定的善男子,“堅凝正心”:他堅固他這一種定力,“魔不得便”:因為他堅固定力而有正心,所以魔王就沒有辦法了,魔術已窮。雖然魔術已窮,可是他心裡又生出來自心的魔。這自心魔呀,是最不容易降伏的。

他“窮生類本”:窮這一切十二類眾生的本元,“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他觀看十二類眾生,幽隱而清輕的這個本性,這個本性就是行陰。行陰在這個時候,有一種微細的動相。“於無盡流,生計度者”:這微細的動相,就像水波浪源源而來,這種流是無窮無盡的。他在這個時候,就生出來一種計度。什麼計度呢?“是人墜入,死後有相,發心顛倒”:就生出這一種死後有相的計度。他認為死後也有相,所以又生了一種顛倒的思想,顛倒的心。

或自固身。雲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雲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回復。雲色屬我。或復我依。行中相續。雲我在色。

“或自固身,雲色是我”:生出這種妄執的這一等人,他或者自己就執著,要堅固自己的身體,他說這個四大之色都是我。

“或見我圓,含遍國土,雲我有色”:或者見著我自性圓融無礙,十方的國土,都在我這圓融性裡邊包括著。他就說我有這個色,有什麼色呢?有大色。

“或彼前緣,隨我回復,雲色屬我”:或者他說這是一種前緣,隨著我這麼回復,也就是來回來回這麼周而復始的。他說這四大之色都屬於我的,“或復我依,行中相續,雲我在色”:或者是我所依的;在這個行陰中相續,他說我在這個色的裡邊。

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

“皆計度言”:前邊所說這個色和前邊的緣,這有四種。他說四大之色都是屬於我的,四大之色就是我。又說這個色在我中,我大色小;這個色是小,我是大。又說離開我,無色。總而言之,他這個就是亂講,講的都是不合理的,有四種。從這四種,他就計度,“死後有相”:他說死後是有相的。

“如是循環”:他像前邊所說這個道理,這麼循環,來回來回地轉,在色、受、想、行這四個裡頭,每一個裡頭都是有四種這樣的理論,“有十六相”:所以四四一十六,就分出來有十六種的相。在這色、受、想、行和地、水、火、風之間,他分出有四四一十六種相。根本你就不要問他,這個相是怎麼樣子分的,它根本就不合理的,沒有道理的。所以我也弄不清楚它,因為它根本就不清楚。

從此或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

“從此或計”:從這四四一十六相,他看色、受、想、行這四陰,各有四相,這地、水、火、風和色、受、想、行,每一個有四相。所以從這個地方,他或者就計度,“畢竟煩惱,畢竟菩提”:他說煩惱永遠是煩惱,菩提也永遠是菩提;煩惱即菩提,這是不對的。

“兩性並驅”:這兩種性是並行不悖的。並驅就是並行,並行而不相悖的。“各不相觸”:就是並行而不相悖,它們兩個是合作的。根本這是不對的,根本就沒有這個道理,他就這樣講,為什麼他這樣講?就因為他惑菩提性了。

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由此計度”:由前邊色、受、想、行這四陰,四四變成十六相,他這樣計度,就說“死後有故”:死後是有形相的。“墮落外道”:所以他就墮落到外道裡頭了,“惑菩提性”:也是迷惑了他本有的菩提覺性。

“是則名為第六外道”:這一種的人就給他取名字,叫第六種的外道。“立五陰中”:在這五陰裡頭,這說是五陰,實際上就是四陰,這只是舉五陰的名字。就在色、受、想、行裡邊,沒有識。“死後有相”:他說人死後還有形相的“心顛倒論”:這個心顛倒不正常,他立這種論。

【佛陀正法網大回向文】

南無佛陀釋迦牟尼授記師燃燈古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诃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诃薩。

至誠頂禮一切見聞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滿六時吉祥。

心開意解走向解脫成就佛果。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一切尊法,

一切賢聖僧摩诃薩,感恩龍天護法護持正法,感恩一切覺悟者摩诃薩

願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未覺悟的眾生、無論僧俗、男女、任何種族

種種有情六道眾生見聞聽聞心聞者

共同慚愧累世因貪嗔癡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誠慚愧後不更做

至誠祈願盡虛空法界一切正覺

慈悲威力加持萬源苦眾清淨自性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上一篇: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下一篇:老虎伍茲性丑聞引爆佛教徒YIN戒爭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