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只上過小學,那時叫高小文化,但他聰明好學,喜歡讀書,經常在夏天的傍晚為村裡人講書,講《三國演義》《說岳全傳》等等。他講得繪聲繪色,很多人都喜歡聽。等我們稍大一點給我們講《福爾摩斯探案集》。他18歲招工到城市,在汽車制造科研機構做了鉗工,很多發動機的問題技術人員都找他商量。
父母都是為了他人利益可以捨棄自己利益的人,倒不是他們境界多高,而是父親說不能讓人看笑話,說我們不懂事。
記憶裡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總叫我們要孝順父母,孝順他跟媽。我媽也是,常常跟我們灌輸一個人如果不孝順父母就是最大的惡。哥很聽話,對爹媽言聽計從,所以哥的人生一直順利富足。我那時悖逆,整天把父母氣得半死,所以我後來的人生磨難重重。其實對於父母那一代含蓄、重情義的人來說,要他們說出來“你要對我好”“你要對我孝敬”這樣的話是很難的,但爹媽時不時地就跟我們講要孝順父母的話。我剛上班掙五十多塊錢他要去保管,並說這樣做才是孝順的孩子,言下之意我聽得很明白,你不交錢就是不孝,我也怕人笑話,就把所有錢都給他。他拿到我上交的工資就很高興,實際上我很樂意看他高興。
母親在我不到二十就走了,父親後來得病,治病花了十幾萬。有一天他把我叫到床邊,叫我去衣櫥頂層找一個紙包,叫我把那個紙包拿回家,給我的。我去找了,打開紙包,裡面有1萬塊錢。拿著錢,我手冰冷,有點喘不上氣來,耳朵也聽不見聲響了。這是我這麼多年工資和獎金的總數。
父親走了。學佛後,我把這些錢給父母放生、印經、造像、捐助佛學院。前幾年學習傳統文化,就已懂得“一切不順皆因不孝”,佛法的法印第一條也是“孝敬父母,敬事師長”。做人是做一切事的基礎。良好的品行不但能成就好的人生,還會獲得最終的成就。而品行不端不但今生困難重重,來生更會深墮苦海。爹媽未必能將孝敬的功德上升到這樣的高度,但他們懂得孝敬必定是一個人獲得一切美好的基礎。他們在我們還沒來得急孝敬他們的時候就都走了,給他的錢從來沒花一分,爹媽捨身取義,冒著被兒女反擊和嘲笑的危險,不斷要求兒女孝敬他們,原來根本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成全兒女的人生。
我看到上師在百日共修上師瑜伽小結開示裡講的《以五要點獲加持》,就是同樣的感受。上師叫我們一心一意依止上師,聽自己上師的教導和要求,不要腳踩幾只船,為的是成就我們,不是為了他自己。因為“你在千萬劫當中觀本尊,不如一心念上師,不如一剎那當中憶念一次上師;你在千萬劫當中念各種咒語,不如念一遍上師的名號”。這都是佛的真言!
我無法表達看了上師在百日共修上師瑜伽小結開示後的心情,就是想到了自己的父親當年對我們的教導。我沒有智慧,所以觀察上師用了三四年,幾乎所有當今和近代各宗大法師的開示全都看過了,比較過了,雖然都很好都敬佩,但認為達真堪布上師講得最清晰,最貼心,最關切,最坦白,最恰當,最周全。既然選擇上師就確定認為他是最好的,無需再去觀察其他。
藏地一位高僧大德說過:找到上師是一回事,有足夠的福德不去懷疑自己的選擇,並能一直相信他又是另一回事——這需要海量的福德。原來自己常常游移不定原來是福德不夠!
我告誡自己智慧不夠就不要盲從,品行不夠就不要亂講。這是一種性格,雖然我們也很無奈,但我是下定決心要改正的,時刻關照內心,一有錯誤,馬上忏悔。每時每刻要求自己盡量做到老老實實,閉上嘴,閉上眼,塞上耳,不說不看不聽不想。當自己不需要自作主張的時候真好啊,多輕松啊,一切都有安排,那多美好呢,我何必自作主張忙這忙那,且不說那都是造業,在修學的道路上也難有成就。“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我這樣愚癡的人常常犯下的過錯。
他像父親一樣坦白直接,關懷備至,捨身取義,我知道,那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成全我們的道業,這深情要怎麼說才能了知和體會呀……
(文/殊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