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盡忠的重要性_太上感應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從漢字的造字方式來看,“忠”是“中”和“心”按上下結構組合,表示“心”放在中間,不偏向任何一方,所以“忠”字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內心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我們知道,凡是心靈,都渴望得到安樂、遠離痛苦,所以,對於“離苦得樂”這件事,不偏向任何一方,平等地對待所有心靈離苦得樂的需求,這就是“忠”的本意。

《感應篇匯編》中說:“忠者,盡心無欺之謂。凡人倫所在,如下之事上,等輩之交友,處事接物,皆當有之,而此則專屬臣者。”意思是說:“忠,是對人盡心盡力、沒有欺騙的意思。凡是人與人相處,如下級承事上級、同輩之間交友、處事接物等等,都可以盡忠,而這裡的‘忠’專指手下對上級的盡心無欺。”

所以,“忠”按其對境的廣狹來分,可以分為廣義的“忠”和狹義的“忠”兩種。廣義的“忠”,是指對一切人都盡心無欺;狹義的“忠”,專指下級對上級的盡心無欺。

實際上,廣義之“忠”與狹義之“忠”並非簡單的“並行”關系,而是存在著“原則”與“取捨”的關系,以及“目標”與“實現方法”的關系。

什麼是“原則”與“取捨”的關系呢?如果上級決定要做的事情是危害社會的事,那麼此時就應當遠離或遮止;如果是對社會有益的事,就應當用歡喜心努力地去做。這就是真正的盡忠。所以,廣義的“忠”是原則,指導著對狹義的“忠”的取捨。

什麼是“目標”與“實現方法”的關系呢?廣義的“忠”,在本質上就是希望一切人都遠離痛苦、得到安樂的心願。對具有這個心願的人來說,如何最大限度地、最省力地得以實現呢?就是貫徹對上級的“忠”。為什麼這樣說呢?從古代的君王到現代的總統,從最大的領導到最小的領導,他們或多或少地肩負著為天下百姓離苦得樂而努力的大任,他們所從事的“公事”,是能夠為百姓帶來安樂的事,所以盡心盡力地輔佐他們將這些“公事”辦好,就是立足自己的崗位,對社會做貢獻,為天下的百姓做貢獻。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個巨大機器中的一顆螺絲釘,離開自己所處的團隊以及工作崗位,談利益社會,造福人民,都只是空談;只有將本職工作做好,將自己這顆特殊螺絲釘的特殊作用按照所處的特殊位置發揮出來,就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除此之外,一個人很難找到其它利益社會的方法。

如《感應篇匯編》中說:“臣道不一:為宰輔,則以格心佐治為忠;為言官,則以谏诤匡弼為忠;為刑官,則以執法平恕為忠;為有司,則以愛民勤職為忠;為武臣,則以宣力靖亂為忠;當薦舉、司文柄,則以為國得人為忠。事難枚舉。”意思是說,為臣盡忠的方法有很多,做君主身邊宰輔大臣的,則以用心輔佐治理天下為忠;做谏官的,則以勸谏扶正為忠;做法官的,則以執法公平寬恕為忠;各級官員,則應以愛護百姓、勤於職守為忠;當兵的武將,則以盡力平息叛亂與侵略為忠;做考官的,則應以為國家選撥真才實學之人為忠……,總之,為國為民盡忠之事難以枚舉。從以上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任何人,不管高低貴賤,只要懷著利國利民之心,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就是在盡忠。

有人看了以上說法之後說:“這裡所說的‘忠’,只是在唱高調,一個人只要讓自己活好、讓家人活好就可以,何必這樣累自己,心想著讓天下人幸福呢?”實際上,一個人心中有沒有這顆讓天下蒼生離苦得樂的“忠心”,事關重大。從佛法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生命絕對不是這一世結束之後什麼也沒有了,而是會生生世世延續下去。一個人來世去哪兒,完全取決於這個人的心靈狀態,因為世界實際上只是人心的變現,有什麼樣的心就會投生什麼樣的世界。如果一個人內心懷著要讓天下人都離苦得樂的堅定信念,那麼這個人所投生的世界,人民就會是快樂善良、知書達理的,這樣的世界就是天堂或者極樂世界;如果一個人內心只是希望自己或家人離苦得樂,而其它人最好不要獲得快樂,或者根本不關心此事,那麼這個人將來最初投生的世界,周圍就會有各種不快樂的場景與事件;進而,周遭環境中發生的種種不快樂的事件會進一步對自心形成染污,讓自心越來越邪惡,最後自己也必然墮入地獄、餓鬼、旁生這三惡道,或者投生在具有種種痛苦的人間。

所以,內心有沒有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忠心”,關系到自己來世的去處。有這顆心,將來一定會生到天上,與所有善良快樂的天人一起享受安樂;若回向西方極樂世界,則會在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一起享受徹底離苦得樂的大安樂。相反,如果沒有這顆心,甚至懷著嫉妒心,不希望所有的人都離苦得樂,那麼就只能投生在會看到很多痛苦之人的地方——也就是天道或極樂世界以外的其它痛苦的世界。所以,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忠心”,是天堂的通行證,也是極樂世界的通行證,有了這張通行證,命終之後必定可以無礙投生天道或西方極樂世界。

一個人如果是官員,就應該想著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利,為人民謀福利,多做對人民有利的事情;如果是公務員,就應當想著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為人民做實事,給他人帶來方便;如果是出家人或傳教士,就想著教化社會人心,使人人明白因果,個個內心向善;如果是警察,就想著維護社會治安,讓人民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如果是法官,就想著客觀公正地處理各種爭端與糾紛,讓人人都遵紀守法;如果是工人,就想著為社會多生產物資,讓人們得到豐富的物質享受;如果是農民,就想著為社會多生產各種糧食、瓜果蔬菜,讓大家有充足的飲食;如果是教師,就應當想著為國家多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如果是科學家,就想著多研究一些科學發明,讓人類獲得更多的便利;如果是醫生,就想著救死扶傷,讓所有人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如果是商人,就想著流通商品,讓人們可以順利地買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總之,各行各業的人都應當心懷利益社會、服務大眾的志向,這就是忠心。如果一個社會,人人都有這顆“忠心”,這個社會必然就是天堂。

相反,如果有一個人對社會對人民沒有忠心,而只是自私自利,就會對社會造成一分危害;有二個人對社會對人民沒有忠心而自私自利,就會對社會造成二分危害;如果所有的人都失去了忠心,都只是自私自利,這樣的社會必然是一個痛苦的社會。

有一個比較流行的哲理故事是這樣說的。一個人問牧師:“天堂和地獄有什麼不同?”牧師說:“我帶你去看看,你就會明白了。”

於是,他跟著牧師來到了地獄,進入了地獄中的一個房間,發現這個房間金碧輝煌,大廳裡面鋪滿了酒席,桌上各種珍肴應有盡有,可他很吃驚地發現,所有的人都面無表情地坐在飯桌旁面黃肌瘦、無精打采。他再仔細看了看,原來這裡的每個人都左手拿著一把叉,右手拿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五尺長的把手,因為把手太長,所以即使他們試圖將佳肴送入自己口中,結果也還是吃不到,只有挨餓,痛苦不已。

隨後,他又隨牧師去了天堂,進入一個房間,擺設同先前看到的地獄那間房間幾乎完全一樣,同樣的宴席,每人同樣都有很長把手的刀和叉,但這裡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情景——人們開懷暢飲,喜笑顏開,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這裡的人都在用自己手中的刀和叉挑起食物,送進對面人的口中,而自己也同樣被對面的人喂著。所以,他們很快樂,很幸福。

這個哲理故事說明:如果人人都懷著自私自利的心工作,這個社會就會像故事中所說的地獄,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人們的內心就會苦多樂少;相反,如果人人都懷著利益社會的“忠心”工作,這個社會就會像天堂一樣,人們內心體驗到的就會是溫暖與快樂。

我們為何現在沒有在天堂或極樂世界享受安樂?唯一原因就是內心沒有“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信念,一生只是為了一個“小我”而活。勇敢地在內心培養真實的“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忠心,並在行動上為之而努力,生命必然走向美好與光明!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如何分辨佛菩薩的真偽
下一篇:學佛後孝順父母,幫助父母信佛,護持婆婆往生的心得體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