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慈悲——菩薩的心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習佛法有若干可能性,修行者如何把這些潛能開發成實際狀況,在這些實際狀況中有多少是可能達成的,則視每個人的能力而定,它與行者能接受教義的程度諸如大乘或小乘之根器有關。在我們生命中的這個時期,大乘教義之修習是可能的,這是絕對的寶貴而且稀有。我們對法發展之熱心及我們的責任感,令我們將自己置於使大乘教義之寶貴及稀有性融合於我們的生活中。透過這種融合我們有可能體驗到不再回到輪回及到達自明無疑之究竟極樂。

在我們心的漂泊不定中,有時可能會有一種念頭,不管我們修行或不修行佛法都可以隨時得到。如果你們有了這種想法,那是嚴重的錯誤。任何一片刻,任何一個人能夠利用於修法的機會,我們都必須利用來修行、如果一個人不這樣作,並對大乘及金剛乘教義不供獻虔誠敬意的話,不但自己受害,同時也會使自己的法侶受到傷害,對大乘道沒有責任感即造成破三昧耶戒,是故不管用什麼方法一個人能夠用來守道,他就要虔誠地做到。

如果你們想教義不足取,則因為你們有這種態度,此事實際將成為你們的一大損失。事實是,你們接觸不到教義,因此你們實在不能猜想到它。另一方面,教義的正確可靠性,自佛陀的時期到現在,已沒有時代的界限之有效性,而被實證過,這是我們必須記住的一件事。你們必須認識教義的神聖性,以達到認識在這一生中,以及在許多未來生中,沒有一件比修法更重要。

在簡單的世法中,於生意場裡,我們知道做生意的人做一種投資的計劃時,他知道他應付出的成本,可能要一百萬美元,他會對這個計劃的每一個細節都加以細心地處理。在生意界中,這種計劃會受到絕對的重視,他們會花大量的精力使它達到成功的結局。我們要指出:如果一個人肯花那麼多的努力去得到僅有暫時性的結果時,為什麼他不能花至少同量的努力於能給他暫時及得到究竟的利益之計劃?不管你得到灌頂或解脫,如果你能夠有或生出對佛法重視的意識,那麼你與大乘佛法的關系就有了目的,而也必定有結果的。如果你虔誠獻身於佛法,你將對佛法生出直接而有意義的信仰、自信,及對眾生的慈悲心;對業力的普遍性及因果律的本質,將會有正確的了解。

菩薩的願及行是強而有力的,因為自從他開始菩提道上的行程起,他即以大而有力的意志,發願為所有眾生的利益及解脫而工作。由於此發願所具備的虔誠決心,所有利益眾生及令眾生解脫所必須做的工作,他都以極強和不厭倦的力量來完成,由此種幫助眾生的願力而走上深遠的旅程。菩薩經過不同階段的經驗,他會發現他愈來愈能夠利益無數的眾生,這就是菩薩道的開始。當菩薩以這樣正當的願行,為眾生之利益工作,他會有圓滿的成就。這種成就是應當的,它沒有任何自私、期待、疑惑、希望、患得患失的心理。菩薩完全是純潔無垢、無間斷虔誠地工作。其中絕無片刻的猶豫或疑惑,因為這些障礙已被超越。菩薩的方法是慈祥的,因為所有有害的行為及沉溺均已被放棄。不單是有害的行為在菩薩的一生中被除掉,而且將來造害的原因也被消除;他僅為利益其他眾生而工作,不單是直接的行為,也為將來的利生而打下基礎。當菩薩們開始工作時,他們如無限慈悲的觀世音菩薩或具有無限力量的大勢至菩薩等等,給予眾生無量的利益,他們表現無畏的施捨——沒有疑慮及期待。所有一切菩薩,對無數眾生均有同等的威力和加持力,因此所有事物似乎都受其支配。他們有時候可使美麗的蓮花從海中長出來,或令一滴眼淚變成海洋。自然界每一件事物都任由菩薩們差使。火可以變成水,水亦可以變成火,這都是由於菩薩的態度、願力及行動的力量使然。這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全心全意修習慈悲心,我們必須時時刻刻都留意它,實行它。

因此佛法的修習必須認真而虔誠,它在形成人生的樣子中扮演關鍵性的重要角色,不單是今生,在未來生中亦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想要暫時的,以及究竟的幸福,無可相比而且僅有的關連就是佛法的修習。能覺及所覺之概念自無始以來即存在,而它也是執著的一種,無始以來,我們的痛苦即是在輪回中打轉。在過去、現在及未來中,心的變化多端(游戲一般),但如要找心的本質,則不能指出它的顏色、形狀、位置或其意識。心的本質超越所有的物性。心之本性如此,故在靜坐修習中不要幻想未來,也不要追憶過去,但要留在現在的清晰狀態。心的現在清晰狀態之修習是你們都必須發展的。

 

上一篇:不同顏色的蔬菜各含什麼營養
下一篇:淨空法師:對佛、對法、對傳法的老師要沒有信心,念一生佛最後未必能往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