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32集 2014年11月11日講於 香港
對佛、對法、對傳法的這些老師,要沒有真正的信心,我們念一生佛,最後未必能往生。
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七十頁,從第一行看起,這是解釋了經文:
【經】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
【解】 正覺者,證悟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即如來之實智。故成佛曰成正覺。
“成正覺”就是成佛。
佛法符合現代所說的科學。科學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證據,不是隨便說說就算了,所謂真憑實據。
大乘佛法、小乘佛法都重視“證”,“證得”就是真實的。佛所謂是“信、解、行、證”,“證得”才算是你自己真正有成就。你相信,信了;你理解了,理解沒有真正修行,修行必須要求“證”。也就是說,證實佛所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信”才叫真信。如果沒有“證得”,不能算是真信;證得之後,才算是“真信”。
沒有證得,我們相信佛菩薩所說的,這叫“仰信”,或者是相信諸佛菩薩決定不妄語,我們的“信”從這來的。事實呢?事實我們還沒見到,極樂世界沒見到,阿彌陀佛沒見到。
對佛、對法、對傳法的這些老師,要沒有真正的信心,我們念一生佛,最後未必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得非常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有真信、有真願,決定感得阿彌陀佛現身為你作證,這個“證”有點像大乘經裡面講的“授記”。
功夫念到成片,什麼叫“成片”?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只有一句佛號。煩惱習氣沒斷,雖然沒有斷,它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這個佛號念念相續,它起不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如果煩惱斷了就證果了。煩惱沒有斷,用這個功夫把它伏住,這叫成片。
這個功夫在其他法門裡面是凡夫,如果不能證果,將來果報在人天。人天裡面有欲界天、有色界天。還有欲望,欲望還沒有斷干淨,欲界天;欲望沒有了,那就是色界天。沒出六道輪回,不算證果。最低限度要證得小乘初果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
大乘是十信、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總共有五十一個階位。最初,十信位是凡夫,也算不錯了,小聖,所謂小小聖。初住,從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這叫三賢,別教的三賢;再往上提升十地,十地是聖人,三賢十聖。三賢是三十個位次,菩薩。十信位他們所得到的果位,相當於小乘四果四向。小乘八個位次;大乘十個位次,上面是等覺,證得初果,本能。
六種神通是本能,每一個人都有的,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神通是屬於德能。在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就兩種現前了,天眼通、天耳通。雖然他沒有脫離六道輪回,但是他在六道輪回裡面修行,不會退轉,他證了不退轉。他從初信到二信、到三信,到七信位等於阿羅漢,超越六道輪回了。然後慢慢向上提升,在十法界,沒有離開十法界,證得十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
必須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他就出十法界了。出十法界,在別教他是初地,在圓教它是初住,這個地位高了,這叫法身菩薩,他明心見性了。沒有明心見性不能超過十法界。
先斷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七情五欲這些有感覺的煩惱
由此可知,十法界是迷了自性變現出來的;六道輪回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這佛講得很清楚。
所以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回不見了;明心見性,十法界不見了,現在你面前的是實報莊嚴土。
這個我們在一生修行很不容易達到,破無明真難!無明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我們根本就沒有感覺,怎麼斷法?
見思煩惱我們有感覺,塵沙煩惱有感覺,無明煩惱沒有感覺,它頻率太高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它那個波動的頻率是二千一百兆次,一秒鐘,我們決定沒辦法知道,所以難,真難!
我們有感覺的這種煩惱先斷,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七情五欲,這是非常明顯的,這些東西斷盡了,特別是貪嗔癡慢疑,思惑,才能脫離六道輪回,證得小乘果位,天上人間七次往返。那我們也曉得,大乘比照小乘,七信位的菩薩沒有出輪回,也是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來。他不會墮三惡道,他也不會變成阿修羅、不會變成羅剎,這叫“聖人”。
如來正覺?這個“如來”最低限度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如來”兩個字對他可以用。他不會到十法界來,更不會到六道輪回。可是六道裡面的眾生,十法界裡面的眾生跟他有緣,有緣,那個人有感,如來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感應的例子,在我們這一生,這個時代,很明顯的,虛雲老和尚大家都知道。老和尚四十七歲,發心朝五台山,三步一拜。從普陀拜到山西五台山,用了三年多的時間,三步一拜。當中有兩次生病,生病的時候都在曠野,附近沒有人家。生命交關的時候,遇到一個乞丐,乞丐救了他,這個乞丐討飯給他吃,在山上找一些草藥幫他治病,住了半個多月。他病好了,繼續往前面再拜。向這個乞丐請教,問他尊姓大名。他說,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問他住在哪裡?他說,我家就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
到寺廟裡頭拜了文殊菩薩,向大眾請教:有沒有人知道,有沒有個乞丐叫文吉?大眾告訴他,那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這就是老和尚有感,文殊菩薩有應,這個應身不是假的,跟他在一起住了一個多月。這就說明文殊是等覺菩薩,這是示現的,真正的身份,早已經成佛了。大乘經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早就成佛了,他是七尊佛的老師;別說他了,他底下的學生有七個成佛了,這資格很老了,他以等覺菩薩的身份在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也以等覺的身份在華藏世界幫助毘盧遮那佛教化眾生
學佛最難的是信心,具足真誠的信心沒有一個不成就
這些我們要“仰信”,真正相信釋迦、彌陀、諸佛如來決定沒有妄語,一絲毫不能懷疑,懷疑我們就錯了。
學佛最難的是信心,具足真誠的信心,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我們念佛的人多,真正相信的人不多,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的人不多。要真發願,我們住的這個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這部經上講得非常清楚、講得很明白,一定要搞清楚,這個世界還能住嗎?太苦了,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親身感受的,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比,是兩個鮮明的對照。那個世界人無量壽,這個世界人一百歲的很少;那個世界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沒中斷,這個地方善知識太少太少了,到哪裡去求?
我們遇到這部經、這個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這都是跟淨土緣深,這都是佛菩薩加持,不容易遇到,遇到我們相信了,我們真正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那還沒去,沒去是佛留我們在此地表法,像海賢老和尚一樣。海賢老和尚是見到阿彌陀佛了,我們別著急,再過不久就會見到了。
這樁事情,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說得很清楚,《楞嚴經》二十五圓通裡面,第二十四是大勢至菩薩,第二十五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這念佛的人,“憶佛念佛”,“憶”是心裡面想,口裡頭沒念心裡想佛,有時候心裡想佛口裡念佛,口裡不念心中想佛,沒有間斷,菩薩告訴我們,“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現前是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夢中見佛,定中見佛,有特殊緣分的,就像文殊菩薩變成乞丐來跟你住上一個月、兩個月,都有可能,那個叫“現前見佛”。將來見佛,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天天跟阿彌陀佛在一起,不可思議,直接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我們跟這個世界有感情,有很多冤親我們希望度他,現在我們沒成佛,度眾生的能力很有限,只能把這些經典介紹給大家,信不信那就是他的緣分了。如果到極樂世界去了,你的慈悲心懇切,跟阿彌陀佛見了一面,就可以回來,不必等在極樂世界成佛再回來。沒成佛也可以回來,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你不會迷失自性,你知道你從極樂世界再來的,你隨時可以回極樂世界。你說你多自在!機會不可以錯過,錯過就太可惜了,決定要把它抓住。經上這些字句都在警惕我們、勸告我們。
真正開悟的人自性裡頭的第一德是智慧德相
“如來正覺”,正覺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其智難量”,這個智慧沒有辦法測量,它其大無邊,其深無底,真實智慧,自性本具的。
唐朝禅宗六祖惠能開悟了。“開悟”就是見性了。見性,“性”是什麼樣子,他給五祖做的報告,只有二十個字。第三句他說,“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本來自己具足的,一點也沒缺少,具足什麼?《華嚴經》上釋迦牟尼佛說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本自具足的。
佛歸納這三大類就全包括了,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德能”,神通道力是屬於“德能”,六種神通具足,大乘經上講的“三明六通”;“相好”就是整個宇宙,全宇宙都是自性變現的。後面有一句,“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從哪來的?不現的時候,本自具足,遇到緣現出來就是整個宇宙,這個要知道,整個宇宙包括諸佛菩薩的剎土。
諸佛如來、諸佛菩薩的剎土從哪來的?從自性變現出來的。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這個要知道。所以我們求往生,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極樂從哪來的?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從哪來的?也是我自性變現的。阿彌陀佛跟我是一體,極樂世界跟我也是一體,不但極樂世界,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就是一體。學大乘沒有這個概念,那就白學了。我們跟諸佛多親密!
反過來我們看六道眾生,看三途地獄,這些眾生跟我是什麼關系?都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全都跟我在一體。上面諸佛菩薩,下面阿鼻地獄,一體。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一念覺就是佛菩薩,一念迷就是地獄眾生,三途眾生。迷悟不同變現出來的境界。
所以真正開悟的人,自性裡頭的第一德——智慧德相。德裡頭第一德是什麼?就是慈悲,自性的慈悲心流露出來了。這個慈悲心流出來,一定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眾生是全法界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不是地球、不是人類,那太小了,那是虛空法界裡的一個小點。真心,慈悲是真心裡面的第一德,就是愛心,你愛他,你才會幫助他,你才會度他,不附帶條件,“無緣大慈”,“無緣”是無條件。“同體大悲”,“悲”是拔眾生苦,“慈”是與眾生樂。
我們今天自己沒開悟,釋迦牟尼佛開悟了,阿彌陀佛開悟了,我們讀釋迦牟尼佛的經,學習阿彌陀佛的教誨,這個經裡頭第六品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世尊為我們轉述,他完全照阿彌陀佛怎麼說,他也怎麼說。所以我們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經教、學習阿彌陀佛的教誨,我們真干、我們真學,我們這一生沒有任何目的,就是求生淨土,我們有圓滿的信心,百分之百的信心,一心向往。
我們今天還有病說明“信願”裡有懷疑,沒有到真正絲毫懷疑沒有
那我們的身體呢?身體可以不要去照顧,佛菩薩照顧了。佛菩薩真照顧?真照顧。連現在科學家都懂得,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生出來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相由心生”。我們這個身體是相,是我們念頭變現出來的,我們真相信佛、真願意往生,這一句佛號一天到晚不間斷,這是所有念頭裡頭第一善念,這個念頭太好了,沒有比這個念頭更好了,這個念頭加持我們的身體,我們這個身體,怎麼可能還會有疾病?
我們今天還是有病,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對於這樁事情,就是“信願”裡頭還有疑情在,還有懷疑在,你沒有到真正絲毫懷疑沒有。
絲毫懷疑沒有,你的身體就是金剛不壞身,現在就證得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一百一十二歲,不需要別人照顧他,他的生活完全自理,你就想他身體多好,頭腦清楚,身體靈活,工作勤奮。
……
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不起心、不動念是佛、是法身大士;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三乘菩薩,就是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是他們;如果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統統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統統都有,但是他有輕重的差別,六道裡面地位高的,煩惱輕一點,他有,沒斷,往下面去,三惡道的煩惱重,染污深,這裡有差別,都沒有離開六道輪回,雖然煩惱輕一點,他有修行的功夫,煩惱輕一點。可是也有糊塗的時候,糊塗,做了錯事,他墮得就愈來愈嚴重,從色界天退轉到欲界天,從欲界天退轉到人道,甚至於到畜生道、地獄道,我們每個人六道統統經歷過,過去無量劫來哪一道都待過,這一生得人身之後,把過去全忘掉了。什麼會記得起來?你證到二果就知道了。
初果(須陀洹),六通只有兩種,天耳、天眼。
二果,斯陀含,又兩種神通出現了,他心通、宿命通。宿命通就是知道自己過去世,大概我們相信,應該知道過去五十世沒有問題,他應該知道過去五十世(阿羅漢知道過去五百世),初果有這個能力。他心通,是他人起心動念,他自己知道。
再提升是阿那含(三果),多了一種神足通,這就很厲害了,他能飛行變化,他要出去旅行,不需要交通工具,心裡想到,身體就到了。
再上去,四果阿羅漢,阿羅漢是有漏盡通,就是見思煩惱斷盡了,超越六道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