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賢法師:唯獨佛才能具有的十八種功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大般若經》等大乘經典中,談到了佛的十八種殊勝功德——十八不共法。

概言之,佛陀各類功德的圓滿程度都遠非阿羅漢乃至諸大菩薩所及,所以佛的功德都可以稱為“不共”。而此處十八種功德單用“不共”命名,是強調這些功德僅限於佛,聲聞、緣覺是完全不具備的。前面列舉的十力、四無畏、四無礙智,二乘聖者也能部分具有,只是程度不同,而這十八種功德,唯獨佛才能具有。

下依大乘經論一一诠釋十八不共法:

一是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以來,常用戒、定、慧、慈悲修行其身,此功德滿足,一切煩惱皆盡,所以在佛陀身上從來不會出現不恰當或無意義的行為。

二是口無失。佛具有無量的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都能適應所化眾生,使他們都得到證悟,口無失是隨身無失而具有的一個自然功德。佛陀在因地所歷經的三大阿僧祇劫中,嚴持清淨戒行,常住甚深禅定,得諸種微妙智慧,身口自然寂靜無失。

三是念無失。佛善修甚深禅定,因禅定而善於攝持各種心念。由於長時間修習四念處等禅定,佛的一切意業都已完全隨順智慧,對已過去久遠的善法都能記憶不忘,所以稱為念無失。

四是無異想。佛對一切眾生都平等憐愍、予以濟度,毫無親疏遠近之別,猶如日光普照大地,為一切眾生無偏依怙,無有異想。

五是無不定心。佛的行住坐臥常不離甚深禅定,沒有不定心。定就是一心不亂,若要如實現見萬法本性,必須心如澄水般寂靜一如,清澈透底;如果心浮氣躁,就像風中的燈燭搖擺不定,縱然見到諸法也不能明了其本性,猶如波動的水面無法顯現清晰的影像。佛恆常安住在真如法性之中,行住坐臥無不在定中,所謂“語默動靜體安然”,正是對佛威儀的最好寫照。《天問經》雲:“何人無過失,何人不失念,何人常一心,應作者能作,正知一切法,一切障得脫,諸功德成就,唯有佛一人。”

六是無不知已捨。對於眾生來說,有苦、樂、不苦不樂這三種感受,相互之間沒有混雜,樂時無苦,苦時無樂,相互清晰明了,不互相錯亂。眾生由於無明,多數只能察覺苦和樂的感受,對於不苦不樂的無記感受,常常不知不覺而有捨心。而佛對這些不互相錯亂的感受都能認知它們生時、住時、滅時的本性,所以說佛沒有“不知已捨”心。

佛的每種不共法都有多種含義,“不知已捨”也稱為“不擇捨”。佛陀善知度化眾生的種種因緣,所以沒有“不以智慧簡擇便捨棄利益眾生之事”的問題,無“不擇捨”。

以上六種“無失”是指佛在身口意方面的功德。

七是欲無減。欲無減是指佛的善法欲不減。佛深知善法欲的重要性,不僅從來不會破壞,而且努力培養善法欲,在因地勇猛精進地修集善法,毫無厭足之心。即使是成就佛果,具足一切功德,遍知一切諸法,但佛度脫眾生的悲願和善法欲從來沒有厭倦。

八是精進無減。佛的在因地行菩薩道時,多生累劫中身心常行精進,成佛後依然精進不息,度脫一切眾生。精進無減與上面的善法欲有緊密聯系,對於善法的猛烈希求,其外在行相便是精進。

九是念無減。佛有八萬四千法門,應對眾生八萬四千種煩惱。佛對於眾生顯現的不同煩惱,用不同法門予以教化、度脫,對這麼多的教法從來不會忘失。這是因為佛智慧圓滿,對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通達無礙,自然也對此八萬四千教法保持憶念不忘。念無失與念無減不同,“失”是錯誤,比如在行住坐臥時失念;“減”是不及,比如阿羅漢的神通智慧最多觀察到八萬劫前,這就是有所減損,念無減也是唯佛獨具的功德。

十是慧無減。佛在因地中為累積諸大智慧而努力修行,及至證悟真如法性,了知諸法性空,不生不滅,得一切智慧,三世無礙。因此佛的智慧穩固,無有減損。

十一是解脫無減。二乘聖者雖然得到真實解脫,但並不究竟,唯獨佛陀已獲得圓滿了義的解脫,絲毫無缺,所以稱為解脫無減。

十二是解脫知見無減。此知見即是智慧,佛具有無量無邊的清淨智慧,此智明知一切解脫相。諸如應時解脫、非時解脫、慧解脫、俱解脫、壞解脫、不壞解脫、八解脫、不可思議解脫、無礙解脫、固解脫、不固解脫等互不混雜而了了分明,所以稱為解脫知見無減。

以上六種“無減”指佛證知方面的功德。

十三是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佛徹底脫離了有為業緣在世間的業果之身,一切身業都能圓滿地隨順智慧,以此功德化現各種殊勝之相調伏眾生,使眾生各自證悟解脫之道。

十四是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佛以無上的智慧引導口業,用微妙清淨的語言化導利益一切眾生。

十五是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以清淨意業隨順智慧,轉入眾生心,為眾生說法而除滅其無明癡惑。

佛的一切身、口、意業都是“先知”,然後“隨智慧行”(因此這三種也可看作是前面身、口、念無失之因,隨智慧故無失),三門行業無不為利益有情,乃至舉手、投足、出言、微笑等等都有利於眾生。《中觀四百頌》雲:“乃至出入息,亦為利有情。”怨惡眾生,如果聞到佛陀呼吸間的香氣,便能信心清淨,對佛生起歡喜;天人聞到佛氣息香,便會捨棄五欲享樂而發心修善。佛的呼吸都能利益眾生,更何況身口意三業的功德?

十六是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了知前世”的范圍會隨煩惱的斷除而擴大,而完全清淨地徹知一切過去世的功德,只有佛才能具備。佛以智慧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遍知無礙。

十七是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佛能真實無礙地了知現在世的所有一切。

十八是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佛對未來世的一切都能了知無礙。

以上三者,指佛的智慧照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一切之事。能通達無礙地知曉三世,並且過去、現在、未來的紛繁形相毫不相雜亂,清清明明,所以稱為三世無礙智。四智佛陀徹證了法界的真理,智慧橫窮十方、豎盡三世。從橫面來說,佛擁有“盡所有智”,遍知一切法相,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從縱深來說,佛擁有“如所有智”,對於萬法的認識深度,超越了一切世間智者與出世間聖者的境界,到達了最為究竟的地步。因此在經典中,佛常常被稱為“一切智人”。

 

上一篇:廣欽老和尚:人因七情五欲太重才會輪回
下一篇:春季瘦身,素食減肥你必知的9大誤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