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智渡法師:“眾苦之源”與產生煩惱的根本是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居士問:“眾苦之源”與產生煩惱的根本是什麼?

智渡法師答:集是招聚的意思,舊譯作“習”,有修習、熏習之意。

集,以業為因,以煩惱為緣。業,有身、語、意三業。煩惱,有貪、嗔、癡、慢、疑、見六大煩惱;其中這裡的“見”相當於現代的“觀念”,又分為五種:

一是身見:執著身體為實有。強身健體的養生練功者中,不一定完全有此執著,不可將他們“一刀”切向“外道”行列。

二是邊見:不是執著於空,便執著於有;不是執著於“真”,便執著於“幻”等。

三是邪見:撥無因果,這是最愚癡的一種觀念,往往害人害己,通常表現為兩個極端“常見”和“斷見”。常見者,狹義如“老子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廣義的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斷見者,如“人死了、一了百了”,不承認因果報應,盲目否認神識的客觀存在等等。

四是見取見:於劣為勝,即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見解總是對的,固執己見、自是非他,不能容納異己的存在。

五是戒禁取見:執著不如法的教條,或錯誤的知見。如,“蟲子是會傷害人的”,“動物就是給人吃的”,“某人不食人間煙火、只以水果或清水裹腹充饑,神通廣大、道行高深”等等,因此執迷不悟。

以上五種觀念加上“貪、嗔、癡、慢、疑”合稱十種煩惱,這是一切煩惱的根本。因煩惱而迷於事、迷於理,叫做迷事惑、迷理惑,有了惑,就會犯糊塗,使身語意作不善之業,有惑與業,也就有了“惡性循環”,故有三界輪回苦果。

這苦、集二谛,是迷界的因果,這是對現實宇宙人生的評判與觀察。


 

上一篇:蔡禮旭:凡人心慚,則耳熱而赤
下一篇:智渡法師:為什麼人們在“信佛與吃肉”的問題上有誤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