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問:“眾苦之源”與產生煩惱的根本是什麼?
智渡法師答:集是招聚的意思,舊譯作“習”,有修習、熏習之意。
集,以業為因,以煩惱為緣。業,有身、語、意三業。煩惱,有貪、嗔、癡、慢、疑、見六大煩惱;其中這裡的“見”相當於現代的“觀念”,又分為五種:
一是身見:執著身體為實有。強身健體的養生練功者中,不一定完全有此執著,不可將他們“一刀”切向“外道”行列。
二是邊見:不是執著於空,便執著於有;不是執著於“真”,便執著於“幻”等。
三是邪見:撥無因果,這是最愚癡的一種觀念,往往害人害己,通常表現為兩個極端“常見”和“斷見”。常見者,狹義如“老子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廣義的如達爾文的“進化論”;斷見者,如“人死了、一了百了”,不承認因果報應,盲目否認神識的客觀存在等等。
四是見取見:於劣為勝,即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的見解總是對的,固執己見、自是非他,不能容納異己的存在。
五是戒禁取見:執著不如法的教條,或錯誤的知見。如,“蟲子是會傷害人的”,“動物就是給人吃的”,“某人不食人間煙火、只以水果或清水裹腹充饑,神通廣大、道行高深”等等,因此執迷不悟。
以上五種觀念加上“貪、嗔、癡、慢、疑”合稱十種煩惱,這是一切煩惱的根本。因煩惱而迷於事、迷於理,叫做迷事惑、迷理惑,有了惑,就會犯糊塗,使身語意作不善之業,有惑與業,也就有了“惡性循環”,故有三界輪回苦果。
這苦、集二谛,是迷界的因果,這是對現實宇宙人生的評判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