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禮佛,這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像對佛這樣的恭敬。以誠敬心去做、去待人接物,這是拜佛!否則的話,每天早晚課做得都像個樣子,離開佛堂又是一個樣子,佛法的修學對你毫無交涉,所謂所學非所用,在社會上、在生活上你用不上。佛堂裡面學的,在社會上、生活上要用得上。能在生活上用上,那叫真正的修行,那叫真正的證入。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七十三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73
善導大師教給我們,身專禮阿彌陀佛,禮是禮拜,我天天拜佛。所以諸位同修,拜佛很重要,希望你每天多拜幾拜。為什麼?拜佛是一種健康的運動,現在的人工作,坐的時候多,運動的時候少。不要去學打什麼太極拳,學那些運動,用不著,我們學佛的人,運動就是拜佛,拜佛是最好的運動。運動裡面,你看不妨礙修行,修行裡面運動都做到了,所以拜佛是很好的運動,你每天拜得愈多愈好,這是養身之道。我們身禮佛,拜佛有規矩的,那個動作每個動作都能夠做得很好,你全身都運動到了。拜佛的時候心地清淨,一個妄念沒有,心裡面想佛,所以拜佛的時候是修心、修身,最好的修持。身專禮阿彌陀佛,專門拜阿彌陀佛,口裡面專念阿彌陀佛,心裡頭專想阿彌陀佛,這叫能持。所持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樣修行就不錯了。
無量壽經玄義 (第五集) 1989/11 新加坡 檔名:02-004-0005
所以諸位一定要把真正的意思搞清楚,而不是我們每天念幾卷經,念多少佛,拜多少佛,這個叫行道。這種行道是形式上的行道,是外表的行道;真正的行道是要把經義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為,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那是真的菩薩!不一定在形式。可能菩薩一天也不拜佛,但是他那是拜佛從來沒中斷,拜佛是什麼?拜佛是恭敬!他對人、對事、對物都恭敬,這就是拜佛,要明白這真正的意思。
大乘無量壽經(當生成就第一法門) (第十五集) 1990/7 香港 檔名:02-008-0015
其余,「頂禮供養」,頂禮是禮拜,這是表我們的恭敬。所以念佛人,每天最好能夠也抽一點時間拜佛。拜佛,特別是中年以上,對於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拜佛是一種非常好的運動。但是拜佛不能用拜墊,用拜墊那就收不到效果。要平拜,就在平地上拜,在國外家裡都有地毯,平拜是非常非常的好,五體投地。你拜的時候,每個動作你都做到,你做得很確實,你全身每個部位都運動到。實在講比打太極拳還好,同時與佛感應道交,心地清淨,身體在那裡很柔和的運動,非常之好。一天能夠拜上三百拜最好的,不能拜三百拜,至少也要拜一百拜,一百拜時間只需要半個小時。最好是在早晨,清早起來的時候,念佛、拜佛,晚上也可以,晚上睡覺之前拜佛也很好。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第十八集) 1991/6 加拿大 檔名:02-009-0018
禮拜不只是拜佛,像在早晚作早晚課的時候,我們至少都要先拜三拜佛,我們修淨土的人就是拜阿彌陀佛,也有的人先拜本師釋迦尼佛三拜,再拜阿彌陀佛,這也可以。表示我們對於世尊的恩德念念不忘,這個法門是他教導我們的,他要不說我們不曉得有這樣殊勝的法門,這是報恩的意思。而真正的意思?這個禮拜就是恭敬,我們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來修學念佛法門,這就叫禮拜,所以禮拜並不重視在形式上。形式上你沒有禮拜,但是你用的是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這個意思就具足了。無量壽經玄義 (第十二集) 1994/10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26-0012
【禮拜歸命。】
這個『禮拜』不一定是一天到晚去拜佛。當然有人是以這種方法做修行的,每天拜佛拜三千拜,拜一千拜,有人專門修這個行的。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這樣做的。禮拜是心裡有敬心,我對於阿彌陀佛的恭敬念念不失,無論在什麼時候,對佛的恭敬心都在,這就叫禮拜。但是中年以上,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現在社會我們的工作都是坐著少動,因此缺少運動,所以一般提倡這個運動。我們學佛的人如果把這些時間用在其他運動上面也可惜,最好的運動是拜佛。當我們坐了很久,需要活動活動,我們就繞佛,繞佛就是散步。外面走走,活動活動走走,心裡頭念佛,就跟念佛堂繞佛一樣。雖不是在佛堂,我們在四周走走都一樣,調節調節身體。還有一個方法拜佛,拜佛是非常好的運動,心地清淨、真誠,這個身體關節每個部位都運動到了,好得很!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懂得拜佛的好處。至於拜佛拜多少隨自己,這不須限定;你有時間多拜幾拜,你沒有時間少拜幾拜,沒有關系。『歸命』就是依靠,全心全力投靠阿彌陀佛。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一心依照經典的道理教訓去修學,這是真正的歸命。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十一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11
遠離我慢。傲慢人都有,自己不容易發覺,現在這個社會人家看到不會告訴你。在過去有過失,你一生當中有兩種人會告訴你,第一個是父母,第二個是老師,第三個還有你的同學,很好的同學他會告訴你。現在這個世界沒人,父母不會告訴你,老師不會告訴你,同學也不會告訴你,所以現在這個世界改過難。為什麼?改過要知過,不是不改,不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別人看出來也不敢說你,為什麼?說出你不高興,跟你結冤仇那又何必?就像李老師一樣,不聽話的、不接受的,老師都很客氣待他,從來沒有批評的,都是笑面迎人。實在講老師這種做法,是以身教教導我們,會看的就得利益,學會了;不會看的,天天在教室裡坐著,他不知道,他沒有覺察出來老師對人為什麼不一樣。所以我們真正看到老師的智慧、修養,我們心裡有疑也沒有說出來,他就看出來,這是智慧。告訴我們,又不是大庭廣眾告訴,把我叫到房間裡告訴我,我才明了為什麼老師厚此薄彼,這才真搞清楚、搞明白,這就又學了一招。
遠離我慢這個太重要了,遠離我慢怎麼辦?怎麼做法?實在講拜佛是很好的方法,你看以我們尊貴的頭去禮佛的足。我這個習氣真的得力在忏雲法師那個地方半年,老法師什麼也沒教我,就叫我拜佛,規定一天八百拜,可以多,不可以少。我在那住了半年磕了十萬多個頭,降伏傲慢。每天拜佛真好,而且對身體有好處,拜佛是個運動,你看身每一個關節都運動到了,心是定的,心沒有胡思亂想,心要定,身要動,拜佛這個方法全都落實了,所以學佛的人最好的運動就是拜佛。心地清淨真得三寶加持,對待一切人都知道尊敬,學善財童子,這個很重要。讀《華嚴經》學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對任何一個人,五十三位善知識是代表社會上的一切大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五十三參裡面出家的只有五個人,不多,全是在家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哪裡?我們從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之前,你所看到的都是。所以不要以為善財運氣好,都遇到善知識,我們運氣不好,一個都沒遇到,錯了,就是社會上所有的大眾,全都是善知識。你看善財是用什麼心態去看人?禮敬、贊歎、供養他全都有。供養他沒有什麼禮物,恭敬就是供養,禮貌就是供養,和顏悅色就是供養,讓大眾都生歡喜心,言詞都是供養,我們這才真正學到、學會,才真能夠管用。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四集) 2012/1/1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44
智慧從哪裡來的?不是從經教當中得來的,從經教當中得來的是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要從禅定當中得來。禅定是什麼?放下。不一定是盤腿面壁,不是的,定是叫你心定,不是叫你身定。身要定住那裡,你還能利樂有情眾生?你做不到,你不干事了。心定,身動,身樣樣都跟你干,心裡頭干干淨淨一塵不染,這才能夠利樂有情,才能夠做出最上之物。大乘教裡告訴我們,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這是真定。行住坐臥是身,不動的是心,心要不動,身要動,身是個機器,它不動就壞了,就生銹了。所以,心不能動,身一定要動。佛,你看看佛家用的標志,外國人叫mark,用什麼做標志?用輪,叫法輪。輪是什麼意思?圓周在動,圓心不動。這個意思就是身動心不動,它才能成就萬法。如果身不動,麻煩來了,什麼都不能做了。
於是我們養生之道就得到一個最高的、最究竟的指導原則,那就是身體要運動,要常常動,心可不能動。現在人恰相反,心動,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身不動,所以什麼毛病都出來了。他認為身不動是享受,那享受不了幾天就出毛病。心不動的,偏偏要它動,身是要動的,偏偏叫它不動,全部相違背。所以他的病苦災難從哪裡來的他不知道,不該動的動了,該動的不動,麻煩就來了。佛法裡面修行,最好的、殊勝的方式就是拜佛,拜佛是身在動,心不動。心裡面只有佛,每天禮拜阿彌陀佛,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所以要知道,拜佛是真正在修福修慧,福慧雙修,福是身在拜佛,慧是如如不動。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一集) 2012/3/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41
初學,單單念效果不大,所以能夠一心拜佛,身禮佛、心裡面想佛、口裡頭念佛,三業恭敬。但是拜佛的時候、睡覺的時候,口念佛不要出聲音,出聲音傷氣。坐著念可以出聲,站著念可以出聲,走著念可以出聲,拜佛的時候不要出聲。這樣念佛,能把你的妄念、雜念斷掉,你的功夫就成就了,念佛真正功德利益你就得到了。心永遠是平靜,絕對不受外面干擾,這叫真功夫!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七集) 2012/4/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87
確實花神、樹神往生的,我們聽說過,我們也見到過。去年,我們澳洲淨宗學院停車場那個地方有兩棵枇杷樹,樹神往生了。我們在那裡建學校,建個學院十年,他聽十年經,念十年佛,往生了,托夢給學院的年輕出家人。這些同學到第二天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們再去看枇杷樹,枯死了,他走了。大家聽到都非常歡喜,樹神往生。這是把信息傳給我們的,我們還相信往生絕不止這兩棵樹,我們周邊的樹很多、周邊的鬼神也很多,我相信有很多都往生了。
所以,放下重要。美國的修.藍博士到香港來訪問我,我們就談這個問題。他用意念幫人治病,治好幾千人,憑什麼?他告訴我,清淨心。清淨心怎麼得來?他的方法是把我們的記憶,你能夠記得的東西全部把它放下,他叫清除。就是從你心裡,我們現在人講從腦子裡頭,把你記憶的東西統統放下。不好的記憶全放下,好的記憶也放下,為什麼?頭腦要空,就是心要空。佛門裡面講養生,養生的道理,養身,身要動,因為身是有,所以它要運動;心是空的,所以養心要靜。佛法裡頭養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拜佛,你看拜佛,全身在運動,身動心不動,心裡頭一個妄念都沒有,一念不生,這養心。不要去想,想就讓心在操作,心就動了;心動,心就很苦。所以養心要靜。淨宗養心的方法,念佛,心裡面只許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所有的念頭,善念惡念全放下。讓空靈的心只有阿彌陀佛,這叫真正念佛,這個方法會得阿彌陀佛的加持。
我們看修.藍博士,他有能力把記憶統統清除掉,也就是說他什麼都不想。他給人治病,就想一樁事情,想病人跟自己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觀想。所以他治病不需要跟病人見面,不需要接觸,病人距離幾千裡都沒有關系,他有本事把他治好。得再嚴重的病,像癌症這些,醫院不治了,他都有辦法給你治好。每天半個小時,佛家講觀想,首先想這個病人跟我一體,我就是他,他就是我;再想他什麼地方有病,我用清淨、善念把這個生病的細胞恢復正常。一天做半個小時,一個月就好了,我這裡好了,病人的病就好了,自然就沒有了。這個道理就是佛經上講的行捨,定覺分,就這個道理,真有效!這個方法是夏威夷土著祖傳的方法。特別是災難時期好用,為什麼?沒有醫生、沒有醫藥了,你生病什麼方法治?這個方法今天能傳遍全世界,我覺得這是佛力加持,災難未來之前,我們就懂得這個道理。但是這個道理它的基本就是要清淨心,要把心裡面的妄念統統清除掉,你就有這個能力。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只要自己把妄念清除掉。惡念是妄念,善念也是妄念,統統都叫妄念,清淨心裡頭沒有念頭。所以心清淨平等它就覺了,清淨是行捨,平等就是定。這個定覺分,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從這個向上提升。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八三集) 2012/6/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83
飲食最好選擇素食,素食的人心地清淨,頭腦清楚,身心健康。我們年輕時候不知道,二十六歲學佛,我明白了,我學佛半年就發心吃長素,到今年六十一年,身體健康。幾個月前,台灣原始點的張大夫他來給我按摩,我全身只有四個痛點,他感到很驚訝。現在我感覺這四個痛點沒有了。這次我在馬來西亞,賈大夫替我按,全身他都按了,沒有一個痛點。所以素食好,如果再能夠加上運動就更好。運動,最好的運動是拜佛。因為養生之道,養心要靜,養身要動,身是機器,不動就不靈活,所以身要動。你看,拜佛的時候心清淨,心裡面專念阿彌陀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身,依照標准的動作,每個部位都運動到,最好的運動。有人專修這個法門,每天拜三千拜,有拜三年開悟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四五七集) 2012/8/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457
古人修行多半在山上住個小茅蓬,很簡陋,三、五個人在一起共修。我三十歲的時候把工作辭掉,跟著忏雲法師住茅蓬,在埔裡,住了半年。茅蓬真的是茅草蓋的,牆是竹籬笆,竹籬笆糊一層水泥,外面看到是水泥,裡面看是竹籬笆,茅草蓋的。五個人在那裡修行,三個出家人,我跟朱鏡宙老居士兩個人是在家人。隔的房間很小,一個房間大概就是四張床那麼大,長方形的房間,一個房間擺兩張床,我跟朱老居士住一個房間,當中一個小佛堂,三個法師,忏雲法師他一個人住一個房間,另外兩個法師共同住一個房間,達宗法師、菩妙法師。所以我跟菩妙法師很早就認識。那時候沒出家,我在茅蓬裡做義工,年齡只有我最小,朱老居士七十歲,祖父輩的,我在那裡做廚房,照顧三個法師、一個老人,我在那裡做義工,一個人照顧四個人,所有工作一個人做。功課,忏雲法師講,你工作完了之後看《阿彌陀經》,指定我三個注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另外是一部《印光大師文鈔》。
小佛堂每個人有個小桌子,就是茶幾,放經書的,我這個小桌子上就這幾本書。茅蓬裡頭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點蠟燭、點油燈。住茅蓬確實是非常好,很安靜,四周圍一公裡之內沒有人家,很清靜。住茅蓬五個人都持午,就是晚上不吃東西,晚課完了之後就睡覺,八點鐘睡覺,兩點鐘起床。兩點鐘起床,三點鐘早課,早課是三點到五點,兩個小時。我因為工作,早晨我要准備早餐,所以我的早課是拜佛三百拜,三百拜大概要一個半小時,拜完之後我去燒早飯。修行人的生活,簡單、有規律。
在山上我們自己種一點菜,茅蓬後面還有一段距離有泉水,挑水很辛苦,我們想方法,砍竹子,把裡面竹節打通做水管,讓水從山上流下來,行,山水非常之好。但是沒二、三天,山上有野獸,把水管搞斷了,要去找,去把它接起來。燒柴火,沒有電、沒有瓦斯,柴火太多了,撿這些樹枝足夠用了,用不著去砍柴,去撿,撿樹枝。這樣的生活,可能如果大災難來的時候,水、電都沒有了,自來水沒有了,電沒有了,瓦斯沒有了,大概就要過茅蓬生活。那個生活也非常好,外面事情什麼都不知道,沒有報紙,那個地方沒有電話,所以對外面信息不通,每天看經、念佛、拜佛是我們日常功課,他心是定的,不散亂,沒有妄念,這叫道場。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五五集) 2011/4/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55
特別是我們現在修行,拜佛是最好的運動,五體投地,每天能夠拜三百拜,至少拜三百拜,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活動筋骨。一面拜佛,心裡面想阿彌陀佛,口裡念阿彌陀佛,拜佛的時候默念不用出聲。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0三集) 2011/5/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03
我們無數次的給諸位做報告,淨宗法門往生條件只有三個:真信、真願,不能有絲毫懷疑,不能有絲毫虛偽;持名,就是這一句佛號念下去。諸位要曉得,一專,二就分心了,再三、四那就很難了,跟佛結個緣。一定要相信,這是一切諸佛的贊歎,不是一尊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的,一切諸佛如來稱贊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什麼意思?這一句佛號裡統攝一切諸佛佛號,都在裡頭了,你一個都不漏。我們過年,過去在台灣,寺院裡頭習慣拜萬佛,《萬佛忏》,《萬佛忏》裡面有多少佛名?一萬二千多,佛的名號。十方諸佛無量無邊,拜萬佛漏掉多少沒拜,不圓滿。怎麼圓滿?拜這一尊阿彌陀佛就圓滿了。為什麼?這個名號是一切諸佛的通號,是一切諸佛的總名號,念阿彌陀佛全都念到了,十方三世一尊佛都不漏。我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了,我每天念佛阿彌陀佛,遍法界虛空界全念到了;我拜佛就拜阿彌陀佛,我現在每天是拜佛一個小時,早晨五點到六點。用心要專,天下無難事,就怕心不專,心不專、心不一,你怎麼能得三昧?你怎麼能開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0五集) 2014/9/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1-0105
佛在《金剛般若》裡面,雖然講六度,但是特別強調的是布施跟忍辱,布施、忍辱講得最多。而忍辱非常重要,佛說「一切法得成於忍」,無論是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你要想成就都靠一個忍字。小忍得小成就,大忍得大成就,我們中國古人也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辱要怎麼個修法?過去我遇到不少同修來找我,問我忍辱怎麼個修法?我教他一個方法,你們家裡不是供著有佛像,天天做早晚課不是拜佛嗎?你想想你這一生當中最恨的那個人,最討厭的那個人,給他供個長生牌位在佛像旁邊,你天天拜他。希望把最恨的把他慢慢變成最尊敬的,你的忍辱度就修得差不多了。有人照我這個話去做,拜了一段時期,他來告訴我:法師不行,我看到那個人還會生氣。我就告訴他,你的功夫不夠,再拜,一定要拜到見到那個人的時候不生氣,而且生尊敬心,你的忍辱有成就了,對你就有很大的好處,真正消除業障。冤親債主很麻煩,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都是菩提道上的障礙。眾生修行難成就,原因在此地,不能不修忍辱波羅蜜。所以一定要發大心,要發度一切眾生的心,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發心之後,發心度眾生,你看第一個要做的、下手的,是斷煩惱。煩惱當中,自己要想想,哪一種煩惱最重,從最重的地方下手。這是每個人不一樣,有些人貪心重,有些人瞋心重,貪心重的,從貪心下手,瞋心重的,從瞋心下手。哪一種煩惱重,先從這個下手,先把最重的煩惱斷掉,其余的就很容易斷。千萬不要搞錯,最重的煩惱放到後面斷,先斷輕的煩惱,那永遠斷不了。那就是搞錯了,先從最重的煩惱下手。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二十四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