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什麼叫解脫,也不懂什麼叫成佛,我只求世間的福報……”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求健康長壽、升官發財、平安順利等世間福報的都是人天道,正如剛才所講,你還是擺脫不了煩惱,擺脫不了痛苦,只是暫時健康、長壽了,暫時升官、發財了,但是煩惱、痛苦依舊,也許煩惱更多,痛苦更大了,這樣解決不了問題。你首先要明白你升官、發財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自己幸福、 快樂, 也是為了解脫煩惱、痛苦。你本以為升官、發財了,就可以幸福、快樂了,但實際上你內心的煩惱、痛苦更多了。這是因為你做功德、善事的時候,沒有出離心的攝持,有貪欲心造成的果報。
什麼是出離心呢?出離心不是要你離開家庭,也不是要你離開工作崗位,而是要你斷除對世間的貪著,斷除對世間的貪戀。你一樣可以生活,一樣可以工作,但是不能貪戀這些,否則你擺脫不了煩惱,擺脫不了痛苦。現在就是要斷掉對世間的貪戀。“那我對世間沒有貪戀了,不就沒有動力了嗎?”修行就是動力。修行就是盡責任、盡義務,了緣了債,這個心就是動力。了緣了債不是貪,而是真正的盡職盡責,這叫盡責任、盡義務。而貪欲是自私的,是想占有,這樣你了不了緣,還不了債。所謂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若是你不放下貪欲,了不了緣,還不了債,會沒完沒了,這叫輪回。輪回就是無始無終,這樣互相欠、互相還的。若是你不自私,不貪欲,去盡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叫了緣了債。了緣了債才能了脫生死。你不了緣,不了債,就了不了生死。什麼叫了緣了債?就是放下貪欲——自私地想占有就是貪欲,放下貪欲就是放下想占有的心態。放下貪欲,放下自私,出離心和菩提心就都有了。
一講出離心,有的人就以為好像什麼都不能做、不能要了一樣;一講利他心、菩提心,就以為好像不能有一點兒自己的利益一樣。不是這樣的。放下貪欲,這叫出離心;放下自私,這叫菩提心。你不貪欲,才能了緣了債;了緣了債才能了脫生死。你不自私自利的時候才有真正的利他心。利他心是一切幸福與快樂的來源,也是圓滿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唯一的方法。
現在的社會,人們的家庭條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內心的煩惱越來越多了,痛苦越來越大了。這就是因為有貪欲心,貪得無厭。我們現在就是這樣,身上一分錢沒有的時候想,有一萬塊錢就很滿足了;真有了一萬,就想要十萬;有了十萬,就想要一百萬;有了一百萬,就想要一千萬;有了一千萬,就想要一個億;有了一個億,還想要好多億……這叫有貪欲心——有貪心和欲望。
一切的壓力都是自己給自己施加的,痛苦也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佛法就是讓你解脫煩惱、痛苦的方法。你放下貪心、欲望就可以解脫煩惱、解脫痛苦。同時,因果是不虛的,該得的你肯定會得到,該有的你肯定會有,你一點兒都不會受到影響和阻礙,一點兒都不會耽誤,一樣可以得到世間的福報。
你放下貪心和欲望了,身體自然就健康了,家庭自然就平安了,工作自然就順利了,福報自然就圓滿了,並且還沒有煩惱、痛苦,這是一種方法。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誰都會喜歡這個方法,誰都會希求這個方法。
什麼也不能有,什麼都不能做,這叫放棄,不叫放下。放下與放棄完全是兩種心態, 放下不是放棄, 放棄不是放下。放下是一種覺悟, 放棄是一種逃避, 所以不要害怕有出離心。我這樣講,有的人聽明白了:“原來出離心是這麼回事,有出離心太好了!”出離心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心的超越。
現在的社會雖然物質發達了, 但是精神卻落後了。 這樣,物質的發展就變成了精神的壓力。若是你的心超越了,就不
會受外境的影響,面對物質就不會有壓力。我們經常講,心不能隨境轉,應該是境隨心轉。你的心超越了,不為外境所
動,境就動了,這叫涅槃,你就解脫了;若是你的心沒有超越,心跟著外境動了,這叫心隨境轉,就是輪回。此岸也好,彼岸也好,輪回也好,涅槃也好,就是一個轉念。念一轉就是彼岸,念不轉就是此岸。此岸就是輪回,輪回是痛苦的;念一轉就是涅槃,涅槃是快樂的。
一說菩提心和利他心,很多人又都誤解了:“啊?不能為自己啊?”尤其是很多年輕人都這樣認為: “我不為自己,誰為我呀?我不利益自己,誰利益我呀?”放下自私自利,全心全意為眾生、為他人,這才是真正的利益自己。有智慧
的人為自己的時候就去為他人,沒有智慧的人為自己的時候直接自私地為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卻是煩惱和痛苦,這樣你
的福德與智慧是不會達到圓滿的。你去為他人,這種利他心的力量非常不可思議,你真有一顆利他心,真有一顆奉獻的
心,才能感動一切人、事、物。
一切都被你感動了,都來報答你了,你的福德自然就圓滿了。你發出了一顆真正純善的利他心,萬事萬物給你回應的也一樣, 也是美好的。 日本的江本勝博士通過研究水證明,有什麼樣的感,就有什麼樣的應,所以不要太自私自利了。
自私自利是一切痛苦的來源,是一切煩惱的根本!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在家裡,若是存有一顆利他心,就會有所不同。
佛講的是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希望我們不要把佛當作神, 把佛法當作神話。 我有一本書, 名字叫 《佛法是種活法》 ,講的是最正確、最完美的生活方式,但我們現在不會生活。佛講眾生的所思所想與所作所為都是背道而馳的:我們想得到的是幸福和快樂,但是所做的一切卻不是幸福和快樂的因,而是煩惱和痛苦的因,所以得到的只能是煩惱和痛苦。現在佛教給我們一個正確的生活方法,你以這種方法去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你才能如願以償。
你對家人、對孩子應該全心全意、真心實意,發利他心,裡面不摻雜自私自利。但我們在家裡都是這種情況:“我對家人、對孩子是無私地奉獻和付出,但是他們不理解我,還恩將仇報。”心裡有很多埋怨,感覺很冤枉,這就說明你對他們不是真心的,你的利他心是不純正的,還摻雜著自私自利。因為你對家人、孩子是有要求的,是求回報的——這是自私;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沒有得到如是的回報時,心裡就煩惱了。於是佛講要破除我執,要放下“我”。
你為什麼對他們這麼好?為什麼這樣為他們付出?就因為是“我的家人,我的孩子”,是由“我”來帶動的,因為有“我”。把“我”去掉,沒有這個“我”,你不可能這樣為他們付出。現在要破除“我”,要放下“我”。“那我是不是不能為他們,不能利益他們了?”不是。你現在就發菩提心:“這都是眾生,是與我最有緣分的眾生,是最需要我的眾生。”在家裡以這樣一個發心去利益和幫助眾生,這叫菩提心。這樣才能了緣了債,才能感化這些眾生,這些眾生也能對你都無比感恩,這樣才能了這個緣,還這個債。
不是冤家不聚頭,你與家人都是冤家,都是債主,就要這樣了緣了債,這樣你的煩惱、痛苦就沒有了。在單位也一樣,不要自私,不要為了那麼點工資或利益去上班,要發利他心。但我們現在工作完全是為了這份工資,為了這麼點利益。工資高了就高興,工資低了就生氣;發工資了就開心,不發工資了就傷心。 這就是自私。 我們根本不用想這點工資,
若是你發心:“這是利益眾生的一個平台,是幫助別人的一個渠道。”你利用這個平台和渠道為有緣眾生奉獻、付出,
這也是了緣了債,工資自然而然就有了。
我經常講:火點上了,灰自然就有。學佛人首先要相信因果,因果是不虛的,你有付出就一定有回報,你不用求,也不用為這些去努力奮斗。佛法裡講: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害怕果報,想的是結果;菩薩和修行人畏因,注重的是因,因改變了,果自然就改變了。我們經常講忏悔,忏悔就是要忏除惡業。怎樣才能忏除惡業呢?就是要發善心,提起正念,這樣才能毀壞惡的力量,這叫對治。不用太在意結果,如是因,如是果,自作自受,因果是自然規律。
但現在一講因果,大家都不愛聽:“因果太麻煩了,這個不允許,那個也不允許,太難了。”其實不難。我們之所以覺得難,是因為我們沒有在這個軌道上,已經偏了、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