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看到很多例子,證明三年到五年的時間可以成功。從前的人能做得到,我們現在的人也可以做得到,問題就是我們自己是不是能夠真正去做?是不是能夠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放下,不是說連我們的生活都放下,那就錯了,我們生活本分的工作盡心盡力去做,不是本分的一概不過問。不應該看的他去看,不應該聽的他去聽,看了、聽了回來就胡思亂想,甚至於看多、聽多,對念佛這個法門起了懷疑,這是絕大的錯誤。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不要看經,也不要念咒、參禅、也不要去搞神通感應,甚至不要做法會,做法會也是打閒岔,這才叫做不夾雜。念二、三部是中等根性的,念一大堆是下等根性的,上上根的人一生一部《彌陀經》、一部《無量壽經》,一部經就夠,那才叫做真正上上根,為什麼?純而不雜,不夾雜。
我們念淨土五經,還夾雜著觀想、觀像,《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還會起這些念頭都叫做打閒岔。連這個東西都打閒岔了,何況其他的?遇到別人說「你讀的經太少,這個也不曉得,那個也不曉得」,不知道,心清淨,有什麼不好!遇到這些人,我們自己謙虛一點,「我根性劣,我受持這一本就夠了,再多一種我受不了,你們根性利,你們可以多學」,恭維他幾句就好了。即使是講經也不需要知道太多,時代不一樣了。隋唐那個時代要博學多聞,為什麼?佛法的風氣非常普遍,學習的人很多,有此必要!現代這個時代沒有這個必要,因為現代,諸位仔細去觀察,這個時代表面上看起來,佛教好像挺興盛的,其實它是佛學,它不是學佛,完全是形式、表面的,沒有真正修學功夫在裡面,這個環境要認識清楚。
在這個時代,我們自己這樣修學,自己得大利益;遇到有緣的人,所謂有緣就是他能夠接受,我們把這個法門推薦給他、介紹給他,他能夠得利益;無緣的人,合掌令歡喜,叫他歡歡喜喜。機緣沒有成熟的人,你硬要去度他,你不是自找麻煩!佛都度不了,你有什麼能力度?緣不成熟,佛都不能度,佛門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他現在還不能接受,還聽不進去。不能接受的、度不了的,我們要明了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合掌令歡喜就好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一七三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