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門課誦之中,有一首“觀音贊”,其中有這樣四句話:“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根據《阿彌陀經》所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十劫,十劫的時間,在我們娑婆世界的凡夫眾生來說,的確是非常的長久;但在佛菩薩而言,實在微不足道。我們已知道,觀世音菩薩將在阿彌陀佛滅度之後,繼承佛位。可是我們也知道,阿彌陀佛的壽命無可限量,所以又可譯作無量壽佛;要等阿彌陀佛涅盤入滅,實在尚有一個無法可數其年代的時間距離,足證觀世音菩薩的悲願與地藏王菩薩相當。地藏誓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觀音救世,則選擇在無量壽佛之後方成佛道。不像一般的凡夫眾生,每希望向上爬得越快越好,在歷史上,甚至有王子謀殺老王,使得自己早日登上國王的寶座。因此,前面所說“百千萬劫化閻浮”,百千萬劫,也只是無量數劫的一種表達方法罷了;閻浮,就是我們的世界。
觀世音菩薩用怎樣的態度和方式來廣度眾生呢?這就要說到“三十二應遍塵剎”了。三十二種應身,典出《楞嚴經》卷六,也就是觀音菩薩為了適應各種不同根性及類別的眾生,他可化現三十二種不同的身份,為之說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獨覺身、緣覺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國太子身、人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藥叉身、乾達婆身、阿修羅身、緊那羅身、摩呼羅伽身、人身、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等的變化身)身。
但在《法華經·普門品》中則舉出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身,名目則與《楞嚴經》的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獨覺和緣覺)、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四大天王之一,印度又視為財神)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婦女身、童男、童女、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及非人等身。
這些應化身的多少出入,不過是傳誦及翻譯者之間的詳簡增損而已,於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化現沒有影響,各經所舉亦不過列其大略,實際上由於眾生千差萬別,可以隨著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品類不同,而作千差萬別的身相來迎合眾生、教化眾生、救濟眾生。以上所舉的三十二身,或者三十三身,僅是適應佛陀當時的印度社會而說;如果佛陀在今天的中國來說《法華經》,一定會加入更多的身份,也會減略幾種身份的。因為,事實上的觀音菩薩,乃是隨類應化,無類不現,遍於塵沙法界。所謂法界,便是眾生身心的類別、眾生所處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觀音便是遍於一切、平等救濟的大菩薩,當然不能用有限的身份來概括他所應機示現的身相了。可知,前面所說“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所謂千處,也僅是象征性的一個形容詞,並非僅限於一千個地方求他,他就顯現,多了一處求他,他便不現了。苦海也未必就在海中,而是象征眾生生死之苦的如海無涯。佛經的文字,請不要用計算器來分析它,因其經意往往是在文字之外的。
講到這裡,不妨順便一提,就是有好多教外的朋友們,往往討論到觀世音菩薩是男人還是女人的問題,甚至於廣播電台及刊物中也出現這個問題的討論。
實際上,在佛經中的觀音,例如《楞嚴經》及《普門品》所舉,為了化度眾生的需要,固可應現種種形態的婦女身,但也可現種種形態的男人身。觀音菩薩的本身,乃是相好圓滿的大丈夫,即如八十《華嚴》的六十八卷所說,印度南方海上,補怛洛迦山的觀音,便稱為“勇猛丈夫觀自在”。根據研究,中國的觀音聖像在唐朝以前,也總是大丈夫相的,唐朝以後有女相的觀音像出現。
將觀音作成女相,是由於觀音常現婦女身度人的緣故。例如據《觀音感應傳》中記載,在唐憲宗元和十二年,陝右地方的人尚不知有三寶,有一天突由金沙灘上來了一位絕色美貌的少女,手提魚籃,到那裡賣魚。許多男子都為這個賣魚女的美艷所傾倒,向她苦苦求婚。賣魚美女說:“我只一人,怎麼能嫁你們這許多的人呢?好吧,如果誰能在一夜之間背熟《普門品》的,我就嫁給他。”第二天,能背者竟有二十人。賣魚女又說:“我還是不能嫁給你們二十個人;假使能在一夜之間背熟《金剛經》的;我就做他的妻子。”結果尚有十人能背。賣魚女再要他們一夜之間背熟一部《法華經》,終於僅有一位姓馬的青年做到。但是萬萬想不到,在新婚之日,女子剛到新郎家裡,就患急病死亡,並且立即腐爛,只好馬上收殓埋葬。這位姓馬的青年,心中的悲痛可謂到了極點。幾天之後,又來了一位僧人,勸他開棺看看,結果棺中並無屍首。僧人便告訴他說:“這不是什麼賣魚的女郎,實是觀世音菩薩的示現啊!”說完話,這個僧人也不見了。
由於這一應現,在觀音像中就有女相的“魚籃觀音”,在《〈法畢經〉顯應錄》中,又將之稱為“馬郎婦觀音”。此外,在許多的觀音靈感記載之中,示現女相的尚有很多。觀音為何常現婦女相,因為第一,女人的苦難,自古以來,一直比男人多;第二,女人的特性是慈和的,是柔忍的,例如偉大的母愛,在父性之中是不易多見的,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應現婦女身,乃是藉女性受苦之多以表現菩薩忍耐,藉女性的母愛以表菩薩的慈悲;尤其是以女人之身而深入婦女群眾,廣度多苦多難的婦女。同時,經中有言:“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婦女之身可度女人及兒童;示現美艷的婦女之身,尚可廣度男人,比如剛才所說的“魚籃觀音”,便是一例;示現老婦人身,則可接近廣大的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