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東漢末年有位叫孫鐘的人,因躲避戰亂攜家來到江西省武寧縣現柘林湖畔,以種西瓜養活一家老小。這裡水土好,孫鐘種的西瓜又大又甜,每到瓜熟時節,他就在路邊擺一瓜攤,賣給過往客人解渴,每逢遇到窮苦客人便分文不取。
一日,有位仙人得知孫鐘的如此樂善好施,想考驗一下他的善舉是否出於自願,便在無瓜的季節化作過路人向孫鐘求討解渴之物,孫鐘因無瓜可惠之,便要燒水給客人喝。客人說:“我不喝燒的水。”孫鐘又去汲山泉,客人也不喝山泉,只說要吃西瓜。孫鐘說:“我沒有西瓜了。”客人道:“你還有一只西瓜。”孫鐘說:“那是我留到明年做種的。”客人說:“我只吃瓜,不吃種。”孫鐘一想也行,便把那只留做種的西瓜搬出,切開給客人吃了。客人吃完,留下一堆瓜籽,忽然化作一片祥雲漂走了。當時,孫鐘的母親死而未葬,傾刻間風雲突變,遮天蔽日,飛沙走石,不一會兒又天開雲散,風平浪靜,一切復原,唯獨少了孫母的棺材。只見前面一座山峰上,有彩虹閃耀,仔細一看,孫母已安葬在那裡。原來這是一塊風水寶地,仙人考驗孫鐘合格,便把它賜給了孫母,以報孫鐘之德。孫鐘的第三代,就出了個東吳國王孫權,坐斷東南半壁江山,創下五十九年帝業,為一世豪傑,直使曹操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
後人為紀念孫鐘種瓜之處,就將柘林湖的一條支流命名“瓜源”。瓜源岸邊,有一峰獨出群山之首,就象仰天長歎的蒼龍,那就是吳王峰,孫鐘葬母之處,原名“嘯天龍”。
吳王峰安有孫權祖墓,其說或許不謬,而其“贈瓜得報”的傳說,也是先人創作的許多因果報應故事中的一個。姑且不說孫權稱帝是否與其祖父惠瓜有關,即使有關,孫鐘行善是出於自覺,不是為了謀利。世間大多數凡夫俗子並沒有聖人這麼高的覺悟和境界,而孫鐘卻是有大善根之人,孫氏得到半壁江山的果報自然也就合情合理。相信這個美麗的傳說,至今仍流淌在江西武寧的佳山秀水之間!
江西武寧縣楊洲鄉境內重巒疊嶂,群峰濃蔭籠罩,彌陀寺就座落在這風景秀麗的瓜圃(孫權祖父種西瓜之處),又名鳳凰山。彌陀寺原名西瓜寺,又稱“鳳鳴禅林”。
據西瓜寺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長明燈會碑》記載:萬歷辛巳年(公元1581年)居士盧玄江,真心向善、樂施淨地,與其兄盧廷辰,誅茅拓址,結屋數椽。偶遇釋弘耐法師,衍匡廬天池之法派,與其徒慈通等人,遂大行募化,得盧仕廉等居士鼎力相助,筚路以啟山林、樽木以新棟宇,時西瓜寺初建告成,釋德慧谒祖而歸,駐跡是剎,並成立“西瓜寺長明燈會”,釋德慧偕同緣上人道津、道春、太官、德洪,在家徒李昌顯,當代住持釋本玉、道學同為是會會員。於崇祯丁丑年(公元1637年),信生等人,持擴充地盤報告於縣邑,恰逢王公,首肯其說,批給寺裡水田20畝,山場500畝。
如今,方園數裡的瓜圃之蒂,山清水秀、風景迷人,游人居其頂,瓜源全貌盡收眼底。當你置身於此地,定能領略仙人雲游的祥瑞,也能感受到吳王祖父惠瓜的飄香,然而最為讓人感動的是傳開大師曾在這裡苦修幾十年,他的故事早已印記在這山石飛瀑之中!鳳凰山因西瓜寺而美麗,西瓜寺因傳開大師的修建而輝煌!西瓜寺千古流芳的美麗故事和傳開大師的非凡經歷,使得鳳凰山成為許多佛子魂牽夢萦的淨土、殿堂!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