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真的是一句阿彌陀佛,真的念念沒有丟失,他得受用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生:慚愧學生開慧,今天向大家恭敬匯報的主題是:「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甲一,不憎、不怨——化解冤結消罪障。

  我們學佛的人常常把這樣一句話掛在嘴邊:我業障深重,念佛功夫不能增上,是我業障深重;身體不好,是我業障深重;煩惱妄想多,是我業障深重;遭遇天災人禍,是我業障深重。說得沒錯,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如何消除我們的業障?其實很簡單,放下就消除了,放下憎恨、放下冤仇,不再怨天尤人,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

  學生在上學期間學習過一個案例,此案中的當事人給學生上了生動的一課,令學生深受震撼。這是一起傷人致死的刑事案件,被害者張某、犯罪嫌疑人李某就職於同一家公司,但這兩位當事人此前彼此並不認識。一日,二人因一件小事發生摩擦,便相邀於中午下班後到公司天台單挑。中午二人果然在天台互毆,但二人不打不相識,於打斗中竟升起惺惺相惜之情。所以沒打幾下就聊起天來,並且愈聊愈投機,最後二人決定結拜為異姓兄弟。二人都是二十多歲的年紀,張某是家中獨子,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將他培養成人,雖家境一般,但也是備受疼愛,母親不捨得讓他吃一點苦。李某幼年雙親便過世,由兄姐撫養長大,幼年生活非常艱難。張某便與李某說:「從今天起我家就是你家,我媽就是你媽,改日我就帶你回家去看咱媽。」李某也感動的說:「從今天起你就是我的親哥哥。」

  當日下午張某便感到頭部有輕微疼痛,但沒有在意,誰知傍晚時分疼痛加劇,以至於昏倒在路邊。被救護車送至醫院時,醫生宣布已無力回天,於當日晚在醫院過世。經醫生診斷,張某死因系頭部受到撞擊導致動脈破裂。此時的李某還沉浸在與張某結拜的喜悅之中。次日李某到公司聽聞了張某的死訊,猶如晴天霹雳,他不相信昨天還生龍活虎的義兄,僅僅時隔半日,竟然已經不在人世了。他在得知義兄的死因後,回想起昨日自己曾向義兄頭部揮起的拳頭,更是悲不能勝。知道是自己莽撞的行為害死了義兄,李某便來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其實他與張某打斗的事情,沒有第三者知情,而且醫生也說死者的傷極有可能是由於意外摔倒或碰撞導致的。後來記者采訪李某為什麼要投案自首,只要他不說沒有人會知道的。李某回答說:「因為過不了自己良心這一關。」學生當時看到這裡已深受感動,誰知此事的後續發展竟更加的出乎學生的意料。

  至此,犯罪嫌疑人已投案自首,並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且其所供罪行與屍檢報告等罪證完全相符。若是平時這個案子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只待開庭審理、判刑、結案。可是死者張某的母親,在得知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竟然親自替李某向公訴人求情,說他是無心之失,還年輕,不能因為這件事就把他這一輩子給毀了。況且李某已有家室,他有家室他家也就毀了。

  張母這樣做,不是對自己的兒子用情不深,法庭上在被告人李某陳述案情談及死者張某生前的一幕幕時,張某的母親悲痛欲絕的哭泣,一滴滴帶血的眼淚訴說著這位樸實憨厚的母親的喪子之痛。即便如此,這位偉大的母親還是強忍著悲痛,一字一句的說:「兒子這樣這是他的命,我已經失去了兒子,何苦再搭上另外一個家庭!失去親人的滋味實在是太痛苦了,我不願他的家人像我一樣承受這種痛苦。況且小李(被告)是我兒子的把兄弟,他也是我兒子……他不是有意的,希望法庭看在他還年輕,能夠對他從輕發落,給他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張母的話字字千斤震撼著學生的內心,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是感動,更是敬仰。法庭內的所有人,無一不為之動容,連法官與審判員都低頭拭淚,被告(李某)更是泣不成聲,當庭向張媽媽下跪哭著說:「媽媽,兒子對不起你。」

  由於張媽媽的求情,最終法院以「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四年,緩期執行兩年。也就是說,兩年之內只要李某沒有任何違法行為,就可以免除牢獄了。審判結束了。生活還在繼續,一年後李某的孩子出生了,李氏夫婦從張某的名字中選了一個字給孩子命名,以此來紀念張某。每到周末、年節,他們都會帶著孩子去張媽媽家。李氏夫婦對張媽媽體貼孝順,一家人其樂融融。誰能想到李某竟然是誤殺張媽媽兒子的凶手?(張某、李某均為假設姓氏)

  這是學生所見的刑事案例中,唯一一件控、辯、審三方意見一致、願求一致(三方都希望李某能夠從輕判罰)。法庭上沒有爭論,沒有仇恨,李某的真誠忏悔、張媽媽的慈悲寬恕,洗滌了在場所有人的心靈。當時學生的同學中有部分表示對張媽媽的做法不能理解,認為殺子之仇不共戴天,怎麼可能替仇人求情,並認仇人作兒子呢?學生從張媽媽手上戴的佛珠,及其家中供奉的佛菩薩像猜測,這位偉大的母親應該是一位學佛的人。她說,他兒子的遭遇是他自己的命。說明她深信因果,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她的心中沒有仇恨,縱使兒子的離去令她悲痛萬分,她也沒有想到要去報復誰。在承受喪子之痛的同時,張媽媽還在為另一家庭的幸福著想,希望他們不要再經歷失去親人的痛苦,為誤殺自己兒子的李某求情。這正是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懷呀!這位樸實憨厚的老媽媽就是活菩薩呀!

  無始劫來我們造的罪業無量無邊,這業力牽著我們在六道流轉,無量劫又無量劫。這無量無邊的業是怎麼造下的?就是我們看不破、忍不過,受到一點委屈、傷害都牢牢記在心裡,怨天尤人,有能力時就一定要報復。這一生不能報復,仇恨的種子種在阿賴耶識,來生後世遇到緣也一定要報復。這一世你傷害我,下一世我傷害你,一世又一世,冤冤相報無有盡時,這六道的輪回也是無有出期。

  張媽媽深信因果,知道兒子的死是他的命,是他前世造作的不善業,感召今生被人誤殺、短命的果報,怨不得他人。這一世把這個業債還了,不怨天尤人,心中不生仇恨怨怼,那這個業就了了。所謂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今生我們所遭受的是我們應受的,順逆、善惡一切境界都是我們自己造的,不要再用仇恨的刀劍害己害人。像海賢老和尚那樣,看一切都好,沒啥不好的,打我、罵我、唾棄我也好,敬我、愛我、稱贊我也好,統統都隨緣,不放在心上,從前造下的業消了,六道的種子不再種了,心上只有阿彌陀佛,念念播撒菩提種子。

  甲二、不爭、不辯——化解一切沖突。

  我們這一代人(八0後),大多數都有爭強好勝的毛病,衣食住行樣樣都要和別人比,沒人願意居於人後,言語上更是不肯落人下方。控制、占有、支配的念頭根深蒂固,縱使學佛了也不能避免。有競爭不可避免的就會有斗爭,斗爭再升級就變為戰爭。所以化解沖突,便是放下我們控制、占有、支配的念頭,不與人爭,不與人辯。

  乙一、修行人由不爭得心安,生大智慧。

  我們淨宗學人,今生唯求淨土,但我們若是不把財色名利、五欲六塵那些拉拉雜雜的都放下,極樂世界沒分。因為這些東西會擾亂我們的心智,只要我們有欲望、有情執,我們就會為外境所驅使,在其中造業。若不想為外境驅使,就要將一切財色名利統統放下。你的、我的、他的,統統是不可得的,別人要的我不要,別人爭的我不爭,我只求極樂世界。所有的沖突都化解了,身心俱得安樂。

  乙二、修行人以不辯為解脫,得大自在。

  海賢老和尚說,出家人要有度量,能包容。他老人家什麼都能忍,別人造謠中傷他、侮辱他都能忍,不辯解。因為海賢老和尚知道,一切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凡夫迷惑把身當作是我,永遠把我的利益擺在第一,然而我們費盡心思,為之謀求、經營的這個色身並不是真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色身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哪一次是真的?哪一次是我們能夠掌握得住的?它有生老病死,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都不是我們所能主宰的。我們長劫迷惑,把假的當作真的,執著身是我,貪瞋癡這三個俱生煩惱跟著一起出來。對於別人的毀謗、侮辱,甚至是一句不合己意的話,都要辯上一辯,駁上一駁,總不肯落人下風。控制、占有、支配的念頭沒有一刻停息,害怕失去,我們心生恐懼、憂慮;與人攀比,我們心生瞋恚、嫉妒,心被貪瞋癡緊緊束縛。現在知道身不是我,那麼一整天為它營求還有何意義?身心世界統統放下,都是假的,別人辱我、毀我,我以不辯為解脫,放下就得大自在。

  以上是慚愧學生開慧粗淺的學習報告,錯誤之處請求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至誠頂禮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慧法師這一篇報告,跟你的名字相符,你智慧開了。只有智慧開了,才能把一些迷惑、假相徹底放下;智慧要沒有開,依然放不下。智慧是什麼?能夠把眼前所有的現象究竟是什麼搞清楚、搞明白,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原來是畢竟空,不可得。你在這裡提到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有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這個生滅是念頭的生滅,念頭的生滅就是萬法的來源。能大師說得好極了,簡單、明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念頭是自性生的,萬法是從念頭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念念不可得,哪有一樣是真東西?

  真東西在哪裡?真東西在生滅心中,生滅心裡頭有個不生滅,你要把這個找到。這個東西不生不滅,永遠常住,這就是自性,生滅心放下之後,它就浮現出來了。我們今天見不到真心,是因為妄心把它蓋覆住了,只看到妄心,沒有看到真心,妄心、妄相,真心、真相我們看不到。看到真心真相,這個人就叫佛菩薩,這個人智慧開啟了。修行,這比什麼都重要,明白這樁事情才叫真修,功夫就得力;沒有了解諸法實相,往往功夫不得力。這就是佛教化眾生,為什麼常常提出信解行證這個順序。我們今天對佛法相信,是不是真信?未必。為什麼?我們沒有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所以雖然是信,信裡頭有疑在裡頭。必須搞清楚、搞明白,我們的信扎根了,不動了,這個信才管用。所以信不能離開解,解得愈深,信得愈深;信得愈深,解得愈透徹。但是解了之後要行,馬上要行,立刻落實到生活,再說得清楚一點,落實到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變成什麼?起心動念是凡夫。不起心、不動念,這就回頭了。最後要證得,要親證,自己真得受用。

  海賢老和尚能忍,他得受用,得什麼受用?沒有煩惱,法喜充滿。你怎麼樣去毀謗他、侮辱他,他不跟你爭辯,他沒事,像沒聽到一樣。他為什麼?因為他知道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真的是一句阿彌陀佛,真的念念沒有丟失,他得受用了。這是他九十二年做出的榜樣給我們看,什麼樣的人才是個念佛人,什麼樣的人才是個佛弟子。他做出來標准給我們看,我們向他學習就對了。在這個世間,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老實念佛,積功累德,這個功德是到極樂世界的保障,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實資糧。千萬不要被假相迷惑了。

資料摘自: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00集)  2014/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100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如何看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下一篇:索達吉堪布:吃素就是利益眾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