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情況千差萬別,經上歸成四大種類。 佛經上說,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好比烏龜背著軀殼,轉化了有形的身命。有些人臨死的時候,苦苦戀棧世間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孫家產,不想死、不肯死,好比烏龜脫殼之被撕裂、被锉刮一樣痛苦。佛教不是這樣,在佛教裡,人死亡之後,脫離了千鈞萬擔的軀殼,感到無比的輕松,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般飄然,悠游逍遙。 無論智愚、賢不肖,死是人人必經的過程,只是遲速有別、種類各異。顯貴如秦始皇,雖然可以擁有世間一切,征服天下四海,但是也無法獲得長生;高齡如彭祖,縱有八百歲的壽命,從宇宙大化來看,也不過如蜉蝣之朝生暮死。 宇宙含靈,乃至一切眾生,有生必有死,只是死亡的情況千差萬別、各各不同,經上將之歸納成四大種類: 一、壽盡而死 這就是一般所謂的壽終正寢,好比燈油燃燒完了,燈火自然就消滅了,一般人所期望的延年益壽,其實也有上限。人命在呼吸之間,到頭來還是黃土一抔,所謂“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生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雖有遲速,相去曾幾何時”,意思是說人壽有限、在劫難逃。 二、福盡而死 經上說:“世人無知生死,肉眼無知罪福。”一切眾生的壽命像水土的氣泡一樣,氣散則滅,自己所有的福報一旦揮霍盡了,自然就會人死神去。這就和千金散盡的富翁淪為乞丐,終久會餓死、凍死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意外而死 就是一般所說的“橫死”,是本來不應該死,因為遭受意外、回避不及而身首異處,例如戰死、車禍亡故、被人刺殺以至於被虎豹豺狼咬噬等,都是事先難以卜知的。俗語說,“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就是形容這種變故。 四、自如而死 前三種死都是不可預料、不能自主的,而這種自如的死法卻是可以把握、能夠自主的,也就是佛門中“生死自如”的境界。佛教裡面有很多修持深厚的古德,要生就生,要死就死,以世緣法量的圓滿和合為荼毗,不受一般生死大限的鉗制。 例如東晉的道安大師,就對身命壞終的情況操持自如,他在長安五重寺裡鄭重集合了全寺的徒眾,到大雄寶殿上禮佛、誦經之後,就平靜的宣示:“我要去了!你們應該如往常一般,為這個閻浮世間弘揚佛法,為癡迷眾生端心正命!” 一聲晴天霹雳,使弟子們震驚非常,紛紛勸挽道安說:“師父啊!您身安體健,一點病都沒有,正該常住世間,續佛慧命,怎麼能放手而去呢?現在要開齋了,請師父吃飯吧!” 道安應允了:“好,我就吃一點。”於是和平常一樣的進食,飯後和平常一樣的回方丈室休息,就在休息時滅度了。 像道安大師的這種情況,最是無痛無苦、逍遙自如。我們如果能精進學佛,擺脫生死熾然的業識,也可以求證正覺涅槃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