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怒氣 所謂好,是在行為上有所約束;
所謂好,是在言談中有所節制;
所謂好,是在心中保持分寸;
所謂好,是在任何事上皆得宜。
至高人品的人會在各方面克己自勵,
因此能夠從悲苦中釋放。
不是所有的人都會采取同樣的態度來抑制怒氣。其中一個頗具效果的方法便是施行“時間延宕法”。湯瑪士?傑佛遜為這個策略下了結論:“生氣時,在開口前數十下;如果憤怒異常,那就數到一百吧!”
有個口訣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可以在心裡對自己多念幾次:
我可以抑制自己的怒氣,
我可以緩和自己的暴躁,
我可以常保冷靜諧和之心,
我可以如巖石般屹立不搖,
我對自己有信心並充滿希望。
藉著重覆這些話,我們可以增強信心及換取心靈上的平靜,即使是面對冷酷無情的人,也可以牢記釋尊所言:“倘若有人愚蠢地戕害我,我會還以無限的愛;愈是惡意地對待我,我愈是以謙沖的態度相待;我會因而得到善果,而他卻落得惡名昭彰。”
一個邪惡的人侮辱一個德性崇高的人,猶如一個人抬頭向天吐口水般;唾液不僅沒有污損了天,反而弄髒了自己。毀謗者宛如向人撒沙土的人一樣;逆風時,塵土將吹向撒土者的身上,因而反受其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受到迫害;不幸反會纏繞著毀謗的人。
睿智之人從不向愚蠢之人挑戰∶有只野豬曾下定決心想當森林之王,於是從休息的糞堆中挺立起來,跑到獅子的地盤上,想與森林之王挑戰。當然獅子只是嗅嗅這只臭氣沖天的動物,不予理會便自行走開了,甚至連裂嘴怒吼的程序都免了。這則故事在闡釋∶當聰明人被心智愚蠢的人挑戰時,有德性的人不應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
釋尊對於駕馭憤怒也給世人一些指引,假如能夠遵從,必能有所裨益:
仔細回想釋尊對我們的開示,藉此理解憤怒的危險及對思想造成的傷害。回想我們所恨的人的一些優點,倘若我們將他拙劣的人格弱點,視而不見,並開始念及他的本質善良及曾做過的好事,如此怒氣可能會緩和下來,心中更會充滿慈愛。
牢記因果報應,今日種的因,明日則變成果,萬物都是如此的。明了這個法則,便不容易對他人動怒,相反的,還可培養慈悲為懷的心,而他人則必須面對自己劣行下所種植的惡果。
對所有的人、事、物均散播一份慈愛。常保關愛及慈悲心的人,會得到更多的恩賜。
對於錯怪或傷害自己的人,我們的思想不要被仇恨所蒙蔽,心懷怒氣對自己比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將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即使活在仇恨的環境中,也要努力經營一個充滿歡樂與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