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與度人,有一個相似之處:“因緣”有時起決定作用。有個說法,人不能治病,藥不能治病,緣能治病。這裡的“病”當然指業障病。佛家度人這個事,有時也會出現類似情形:人不能度人,法不能度人,緣能度人。治不好的病,但見了特定的人,不須吃藥就好了。度不進佛門的人,遇到特定的人,就引入佛門了。一般修行人,不知這個秘密,於是攀緣了不少人,得到失望的煩惱。看了《涅槃經》才知道,不獨普通人遭遇其事,就是偉大的佛陀也遭遇其事,只不過佛不攀緣,有時會巧妙借助“宿緣”這個手段度人。
佛陀臨涅槃時最後度化的人,是一位叫須跋陀的外道(梵志),須跋陀其時已經120歲了,修行程度達到五通的神通,禅定功夫達到非想非非想定,但是沒有捨掉驕慢。佛陀都快要涅槃了,須跋陀猶然不知向佛請法。佛陀知道須跋陀過去生的本願是示現在外道修行,以便引導邪見失道眾生令入正智。須跋陀雖有此本願,這一世被自己的驕慢心所障蔽,生逢佛世而不知親近佛陀。佛陀便指導阿難去把須跋陀領來,讓須跋陀抓緊機會親近佛陀。阿難心中有疑問,須跋陀連佛陀都不會信任,怎會相信自己呢?佛陀告訴阿難:你的話,須跋陀一定信,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因為阿難在往昔五百世中,做須跋陀的孩子,須跋陀對孩子的愛心,久成業習,至今未盡,有了這個宿緣,須跋陀肯定聽阿難勸告。
事情果然如佛所料,須跋陀接受阿難勸告來到佛陀面前,向佛請教問題,聽了佛陀開示,而得法眼,見法清淨,愛護正法,捨棄邪見,對於佛法深信堅固,當即要求剃度出家。佛陀同意須跋陀出家,佛對須跋陀說了這樣簡短的話:“善哉!善哉!須跋陀羅,善來比丘,悅可聖心,善入佛道。”就這麼一番話,因為站在佛陀面前,不須更多開示,須跋陀聽了當即攝服,歡喜踴躍,欣慶無量,不需要別人給他剃發,須跋陀的須發自動脫落了。並且,須跋陀蒙佛灌頂,“法性智水灌注心源,無復縛著,漏盡意解,得羅漢果。”
在弘法度人的路上,不少人遭遇對方“不聽勸”和自己“勸不進”的煩惱。唯識學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阿賴耶識裡面儲存著生生世世的業因種子,猶如移動光盤跟隨著我們,阿賴耶識裡面的善業、惡業和無記業,決定著人生的很多結局和形態,這一生會遇到什麼人,從事什麼職業,過什麼樣的生活,遇到什麼好事或者糾紛,接受什麼宗教或何時進入佛門,其實基本已經定了,不需要別人攀緣強引。就拿須跋陀成阿羅漢這個事情看,他是宿緣決定了他先在外道修行,只有到了120歲時才經由阿難勸引,最終有幸成為佛陀度化的最後一名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