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益西彭措法師:淨土聖賢的傳記(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宋法宗,姓顏,錢塘人。十歲出家,依廣慈才法師,專研教觀。十九,從廣慧初法師,服勤十年。後歸侍廣慈,依止觀,修大悲三昧,綿歷九載。凡有禱祈,悉獲靈應。

  宋朝法宗,錢塘人。10歲出家,依止廣慈法師,專研教觀。19歲跟隨廣慧法師,在法師身邊做了十年事。後來又回來侍奉廣慈法師。他依止觀修了九年大悲三昧,凡是祈禱,都獲得靈驗。

  嘗與天竺光明忏期,至五日,禅觀中,忽見慈雲法師,侍僧數十。宗作禮問曰,自昔同修者,皆得生淨土否。慈雲曰,元照已得往生,擇瑛尚欲宏經惡世。汝宜勤修,以成本願。宗歸,建淨土道場,刻西方三聖像,燃五指供佛。每月,集四十八人,同修淨業。名卿賢士,多預其會。

  曾經參與天竺寺的光明忏期。到了第五天,禅觀中忽然見到慈雲法師,旁邊有幾十位僧人侍奉。這時法宗就頂禮問:“從前跟我同修的人都生淨土了嗎?”慈雲忏主說:“圓照已經往生,擇瑛還想在濁世弘揚經法,你應當勤修來實現自己的本願。”法宗聽到這個啟示後,就開始建淨土道場,重點放在淨土上,建道場,刻西方三聖像,燃了五指供佛。每月集合48人同修淨土。當時多有名人賢士參與法會。

  政和七年春,微疾,夢彌陀聖眾,授手接引。後三日,沐浴易衣,盥口,寂然而逝。(佛祖統紀)

  政和七年春天,有一點病,夢見彌陀聖眾授手接引。過後三天,沐浴更衣,潄完口就安靜往生了。

  宋了然(與鹹,有空),姓薛,臨海人。母患無子,禱於寺,夢僧授以蓮華,令食之,曰,汝生子,必出家。未幾,生子。稍長,遂令出家。十六,受具。從安國惠法師,學教觀,慧解驟發。夢泛海,見觀世音,坐山上竹林間,因說百偈以贊,覺,憶其半,自是頓發辯才。

  宋朝了然,臨海人。母親苦於無子,就在寺院禱告。晚上夢到一位僧人交給她一朵蓮花讓她吃,說:“你生了兒子一定出家。”不久果然生了了然。稍大一點就讓他出家,16歲受具足戒。

  了然隨安國法師學教觀,一下子發了慧解。夢到自己在海上航行,走著走著,見到觀音菩薩坐在山間的竹林中,他就口說一百首偈贊歎菩薩。醒來只能記住五十首。從此頓時開發辯才。

  後住白蓮寺,講演天台教觀。二十余年,日唯一食,常坐達旦。一夕,夢二龍戲空中,一化為神人,從空中下,於衣袖出簡示雲,師七日當行。

  後來住在白蓮寺,敷演天台教觀。20多年裡,每天吃一頓飯,常常打坐通宵達旦。

  一天晚上,夢到兩條龍在空中游戲。其中一條龍變成一個神人從空中下來,從袖子裡拿出書簡給他看,說:“師父七天後就要走了。”

  既寤,撾鼓集眾說法,垂囑後事。已而大書曰,因念佛力,得生極樂。凡汝諸人,可不自勉。即沐浴更衣,與眾同聲誦阿彌陀經,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眾聞天樂盈空,祥光燭天表。弟子與鹹有空二人,亦修淨業,皆念佛坐脫。(佛祖統紀,明高僧傳。)

  他醒來敲鼓集眾說法,而且交代後事。之後寫了幾個字:“因念佛力,得生極樂;凡汝諸人,可不自勉。(意思是:我以念佛的力量得生淨土,你們能不勉勵自己嗎!)”寫完就沐浴更衣,和大家同聲念《阿彌陀經》。在念到“西方世界”這四個字時,就端坐往生了。

  大家聽到空中充滿天樂,祥光普照。他的弟子與鹹和有空也修淨業,都是念佛坐脫。

  宋思照,姓陽,錢塘人。十四歲,從淨住從雅,聽法華方等於南屏。復往東掖,參神悟,大有契入。刺血書法華經,一字一禮,如是十過。誦十六觀經五藏,彌陀經十藏,法華經一千部。禮華嚴、梵網、淨土七經等,凡二百七十卷。專修念佛三昧。

  宋朝思照,錢塘人。14歲隨淨住法師在南屏聽《法華經》和《方等經》。後來又去東掖依止神悟大師參究,這次大有悟入。

  他曾刺血寫《法華經》,寫好後一字一拜,拜了十遍。又誦《十六觀經》五藏(“一藏”就是5048卷,“五藏”就是25240卷)、《阿彌陀經》十藏(50480卷)、《法華經》一千部,拜《華嚴》、《梵網》、《淨土七經》等經總共270卷,專修念佛三昧。

  築小庵曰德雲,刻三聖像。每夜四更即起唱佛,懈怠比丘,聞聲悚愧。又於月二十三日,率道俗系念三聖,常及千眾,凡三十年。一日,語其徒曰,夜夢佛金身丈六,此往生之兆也,乃日請七僧助念。至七日晚,湧身合掌,厲聲唱佛,趺坐結印而化。時宣和元年春也。阇維,牙齒明瑩,如玉石然。(佛祖統紀)

  他建了一座小廟叫“德雲寺”,刻立三聖像。每天四更(清晨1~3點)就起來念佛。懈怠比丘聽到他的念佛聲都慚愧動容。又在每月二十三號,帶領大家系念西方三聖,常常達到上千人。前後經歷有30年。

  有一天,他對徒弟說:“我夢到佛現了丈六金身相,這是我往生的相兆。”這一天,請來七位僧人助念。七號夜晚,忽然湧身合掌,大聲念佛。結跏趺坐,手結印就走了。火化時,牙齒明亮晶瑩,形狀像玉石。

  宋若愚(則章),姓馬,海鹽人。學教於辯才淨法師。居龍井久之。後於湖之仙潭,營室,接待僧眾。建無量壽佛閣,勸道俗念佛,來者嘗數百人。三十年中,預會諸賢,臨沒時,多有瑞應。或奏愚道行,賜號法鑒。釋則章,與愚為友,同修淨行。章既沒,愚夢神人告曰,汝同學則章,得普賢行願三昧,已生淨土,彼方待汝。

  宋朝若愚,海鹽人。隨辯才法師學教。在龍井住了很久,後來在湖之仙潭建了一間房接待僧眾。又建無量壽佛閣,勸大家念佛,來參加的人有幾百位。30年中,參與法會的人臨走時多數有瑞相。有人上奏若愚法師的道行,皇帝賜號為“法鑒”。

  有一位則章師,跟若愚是道友,同修淨土。則章去世,若愚夢到神人告訴說:“你的同學則章證得普賢行願三昧,已經往生了淨土,他正在等你。”

  愚乃沐浴更衣,命眾諷觀無量壽佛經,端坐默聽。誦畢,忽雲,淨土現前,吾其往矣,遽書偈而化。偈曰,本自無家可得歸,雲邊有路許誰知,溪光搖落西山月,正是仙潭夢斷時。又曰,空裡千花羅網,夢中七寶蓮池,蹋得西歸路穩,更無一點狐疑。時靖康元年九月也,年七十二。阇維,得捨利數百粒。(佛祖統紀)

  若愚醒來,立刻沐浴更衣,叫大家一起諷誦《觀經》。他端坐默默聽著念經聲。誦完,忽然說:“淨土現前了!我走了!”很快寫了兩首偈就坐化往生了。兩首偈是:“本自無家可得歸,雲邊有路許誰知,溪兆搖落西山月,正是仙潭夢斷時。”一首:“空裡千花羅網,夢中七寶蓮池,蹋得西歸路穩,更無一點狐疑。”往生時72歲,火化後得到幾百顆捨利。

  宋介然,明州鄞人,受業福泉山延壽寺。時明智立法師居南湖,從之學教觀。元豐初,專修淨業。三載期滿,謂同修者曰,念佛三昧,往生要法也。乃燃三指,誓建十六觀堂。中設西方三聖像,環以池蓮。工竣,復燃三指,以報佛恩。

  宋朝介然,明州鄞縣人。在福泉山延壽寺受業。當時明智法師住在南湖,他隨法師學習教觀。

  元豐初年,專修淨土。三年期滿後,對同修說:“念佛三昧是往生的要法。”這樣燃了三指,發願建十六觀堂,中間設立西方三聖像,周圍有蓮池圍繞。工程完畢,又燃三指報答佛恩。這是南宋末年的事。

  建炎四年正月七日,金兵至明州,寺眾盡散,然獨不去。兵至,诃之曰,不畏死耶。然曰,貧僧一生願力,建此觀堂,今老矣,不忍捨去以求生也。金兵義之,謂曰,為我歸北地,當作觀堂,似此規制,遂強之行。後人以去日為之忌。尊之曰定慧尊者,立像於觀堂之側。(佛祖統紀)

  建炎四年正月初七,金兵已經到達明州,寺院僧眾都跑光了,只有介然沒走。金兵呵斥說:“你不怕死嗎?”介然說:“我一生的願力就是建十六觀堂。現在我老了,不忍心為自己求一條生路而捨棄觀堂。”金兵聽了,覺得很了不起,就說:“你跟我去北方吧!在北方一樣可以建觀堂,跟這裡規模一樣。”然後強行把他帶走。這樣就被金兵押到北方去了。

  後人以他離開的這一天作為忌日,尊稱為“定慧尊者”。而且為他塑像,立在觀堂旁邊。

  宋齊玉,姓莫,霅川人。早歲出家,日記數千言。始參祥符神智。後依慈辯,受一心三觀之旨。出居苕溪寶藏寺。每歲終,大興淨業社。

  宋朝齊玉,浙江霅川人。早年出家,記性很好,每天能記幾千個字。最初參祥符神智法師,後來依止慈辯法師領受一心三觀的妙旨。出來後,就住在苕溪寶藏寺。每年一到年底,就組織很多人結淨業社,共修淨業,求生西方。

  遷橫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眾曰,我輩未念佛時,作諸不善,其罪無量。犯一吉羅,尚受九百千歲地獄之苦,況犯篇聚重罪乎。唯有一心念佛,則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庶得出離地獄,成就莊嚴。況父母生我,令我出家,唯望度脫,以報重恩。若破戒墮陷,何以為人,何以為子。

  以後遷居在橫山,建了丈六佛像,率領僧俗共同修行。中夜時,告訴大眾:“我們沒念佛時造了很多不善業,罪業無量,犯一個惡作罪就要受九百千年的地獄之苦,何況犯大量的罪業?只有一心念佛,念念中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才能出離地獄,成就莊嚴。何況父母生我們,讓我們出家,指望我們度脫他們。如果破戒墮落惡趣,何以為人、何以為子呢?”

  大眾聞者,無不傾誠忏悔,舉身自撲,或損額失聲。宣和六年,遷居上竺,嘗中夜頂像行道。有僧失規,責之曰,汝無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雖不肖,呵以畜生,有玷三寶。自是,對佛悔過者三年。

  每當這樣說時,大眾聽了無不誠心忏悔,都生起很大的悔恨,五體投地或用頭磕在地上,失聲痛哭。宣和六年,齊玉遷居到上天竺寺。曾經在夜晚頂戴佛像,經行修道。有個僧人不守規矩,他就責備說:“你無知,是畜生嗎?”忽然自己忏悔:“他雖然是不肖的人,但呵斥他是畜生,玷污三寶!”從此他對佛忏悔三年。(古德行持是這樣精嚴、一絲不苟,不像我們放逸自欺。)

  建炎元年秋,謂首座修慧曰,床前多寶塔現,非吾願也。所願見阿彌陀佛耳,可為我集眾念佛。首座鳴鐘集眾,僧至百余人。玉舉首加敬曰,佛來也。端坐,合掌而化。(佛祖統紀)

  建炎元年秋天,齊玉對首座修慧說:“我床前現了多寶塔,但這不是我的夙願。我願見阿彌陀佛,可以為我集眾念佛。”首座就鳴鐘集眾。當時來了一百多位僧人。齊玉舉頭更加恭敬地說:“佛來了!”這樣端坐雙手合掌就往生了。

  宋蘊齊,字清辯,姓周,錢塘人。幼試經得度,傳教觀於法明會賢師。嘗患疫,百藥不治,遂力課觀音尊號。夢一女人以鑿開其胸,易其心,以手摩之,患即愈。疇昔所覽,靡不通曉,走筆成章,率歸典雅。歷主蘇杭諸方丈,晚歸常熟上方。建炎四年正月,集眾諷彌陀經,稱佛號而化。茶毗,獲捨利,起塔上方。(佛祖統紀)

  宋朝蘊齊,浙江錢塘人。幼年考試佛經,得度為僧。在法明會賢師前得授教觀。曾經生病,醫藥無效,因此就努力地念觀音菩薩。夢到一個女人用鑿子打開他的胸部換了心,再用手撫摸,病就好了。從此往昔讀過的經論典籍無不通曉。揮筆成章,寫出的文字都很典雅。歷來主持蘇州、杭州諸寺院。晚年歸於常熟上方寺。

  建炎四年正月,集眾諷誦《彌陀經》,念著佛號端坐往生。荼毗所得的捨利在上方寺造塔供養。

  宋道言,會稽人,靈芝元照之弟子也。專修淨業。臨終數日前,見二神人長丈余,謂言何不系念。於是大集道俗,稱佛名三晝夜。將畢,自升座說法,為眾忏悔。至曉,即座而化。(佛祖統紀)

  宋朝道言,浙江會稽人,是靈芝元照律師的弟子,生平專修淨業。臨終幾天前,見兩個神人一丈多高,對他說:“道言,你怎麼不系念佛呢?”他立即集合僧俗大眾,連續念佛三晝夜。即將結束時,自己升座說法,為大眾忏悔。到早晨,就在法座上遷化了。

  宋元肇,姓陸,明州人。早歲習律,閱大藏,誦蓮經萬部。又刺血,書蓮經一部,律宗諸疏三部。建炎四年,金兵破明州,肇時住湖心寺,金兵強之北行。至南徐,謂左右曰,吾將西歸矣。即聞笙歌聲,西望念佛而化。(佛祖統紀)

  宋朝元肇,明州人。早年學律,閱藏經,誦《法華經》一萬部,又刺血寫《法華經》一部、律宗諸注疏三部。

  建炎四年,金兵攻破明州(這是南宋時期宋朝被金國打敗,國破家亡)。元肇當時住在湖心寺,金兵強迫他去北方。他隨軍到達南徐時,對左右說:“我要回西方了。”這時聽到空中有笙歌之聲。他看著西方,念著阿彌陀佛站著走了。

  宋思淨,姓喻,錢塘人,受法華於德藏瑛法師。既悟厥旨,復潛心淨觀,專志念佛,日課觀經。大觀初,於府治北關創精捨,飯僧三百萬,因擴捨為寺,接待僧侶。宣和初,遇亂,直造賊壘,願以身代一城之命。賊悚然,為之少戢。

  宋朝思淨,錢塘人。在德藏法師處領受《法華經》。他在了悟法華玄旨之後,又潛心於淨土觀行,專志念佛。每天以《觀經》為日課。

  大觀初年,在府城北關創立精捨,給三百萬僧人供齋。因此就把捨宅擴充為一座大寺院,接待僧侶。

  宣和初年,遇到賊匪作亂。思淨很有英雄氣概,他直接到賊窩裡,說願以自己的性命代替全城人的性命。賊匪聽了心裡恐懼,所以就稍有收斂。

  素善畫佛,每畫,先於淨室念佛,注想久之,乃下筆。一日,畫丈六像,忽見佛光,良久乃滅,眾皆瞻禮,世因呼為喻彌陀。

  思淨平時擅長畫佛像,每當繪畫時,先在淨室中念佛,專注觀想很久才下筆。有一天,他畫了丈六佛像,忽然見到佛光,很久才息滅。眾人見到佛光時,都瞻仰禮拜。因此人們稱他為“喻彌陀”。

  或問,淨何不參禅。答曰,平生只解念彌陀,不解參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風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紹興七年冬,端坐想佛。經七日,忽起燃香供佛。歸座,跏趺而化。頂上經七日猶暖,異香不散。(佛祖統紀,西湖高僧事略。)

  有人問:“你何不參禅?”他回答:“平生只解念彌陀,不解參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風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紹興七年冬天,端坐想佛,經過七天。忽然燃香供佛,歸座後結跏趺坐遷化。頂門七天溫暖,屋內異香不散。

  宋如湛,姓焦,永嘉人,母夢見寶塔,而湛生。幼試法華,得度。依車溪卿法師。後參慧覺玉法師於橫山,晝夜體究,盡通教觀。初主車溪壽聖寺。講余,課法華經一部,佛號二萬聲。

  宋朝如湛,永嘉人。母親夢見一座寶塔而生了他。幼年考試《法華經》,得度為僧。依止車溪卿法師。後來在橫山參慧覺法師,晝夜體究,對天台教觀無不通達。最初主持車溪壽聖寺。講法之余,要念一部《法華經》、兩萬聲佛號。

  有求為知事者,不見用,其人懷憾,挾刃入室,見達官滿座,惶恐而退。次夜復入,則昏暗無路。又一夕復入,則見湛分身十余,皆同一狀,遂駭走。其後,私以告人,人亦以是神之。

  當時有人求他想做知事,沒被采用。這人就懷恨在心,拿著刀進屋,只見裡面達官滿座,嚇得他驚慌而逃。第二天夜裡又來了,只見夜晚昏暗找不到路。再過一天的晚上,又來了,這次見如湛分了十多個身,都是同一形象,他害怕得趕緊逃走。然後私下把這件事告訴別人。所以人們都視如湛為神人。

  湛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誦法華,袒身施蚊。門人謂湛年高,宜少息。湛曰,翾飛之類,安得妙乘。所冀啖我血,聞我經,以結淨緣耳。後人表其處為喂蚊台。晚歲謝事,閒居小庵,日熏淨業。紹興十年九月,念佛如常,端坐而化。阇維,得五色捨利。著有淨業記,釋觀經疏等書。(佛祖統紀)

  如湛很少睡覺。夏天就坐在草莽中,口誦《法華經》,袒露身體布施給蚊蟲。門人說:“您老年紀大了,應當稍微休息。”如湛說:“像這些飛蟲哪裡能聽到殊勝的妙乘?我所望的是它吃我的血時,能聽我誦《法華經》,結下淨緣。”後人表彰此處為“喂蚊台”。

  晚年,他謝絕世事,閒居小庵中,每天熏修淨業。紹興十年九月,照常念佛,端坐往生。荼毗得到五色捨利。

  宋宗利,姓高,會稽人。七歲,受業於天華。既具戒,往蘇州,依神悟,即入普賢忏室,要期三載。忽夢亡母謝曰,蒙汝忏功,已生善處。又見普賢,從空而過。忏畢,復往靈芝,谒大智律師,增受戒法。

  宋朝宗利,會稽人,7歲在天台出家。受戒後就去蘇州依止神悟法師。當時進入普賢忏室,立誓以三年為期修持忏法。修忏期間,忽然夢到去世的母親報謝說:“蒙你忏悔的功德,我已經生到了善處。”又見到普賢菩薩從空中過去。忏期完畢,就去靈芝拜谒大智律師,增受戒法。

  嘗於定中,神游淨土,見寶池蓮華寶林境界。尋詣新城碧沼寺,專修念佛三昧。閱十年,復游天台、雁蕩、天封,皆建淨土道場。晚歸天華,建無量壽佛閣。建炎末,入道味山,題所居,曰一相庵。

  曾經在定中神游淨土,見到寶池、蓮花、寶林等殊勝境界。不久到了新城碧沼寺,專修念佛三昧,經歷有十年。又游歷天台、雁蕩、天封,所到之處都建立淨土道場。晚年歸於天華,建無量壽佛閣。建炎末年,住在道味山,在居室上題名“一相庵”(念佛法門叫“一行三昧”,也叫“一相三昧”,就是專修阿彌陀佛這一行)。

  紹興十四年正月,謂弟子曰,吾見白蓮華遍滿空中。越三日,復曰,佛來矣。即書偈曰,吾年九十頭雪白,世上應無百年客。一相道人歸去來,金台坐斷乾坤窄。端坐而逝。是日,近山人見異僧滿山,不知所自雲。(佛祖統紀)

  紹興十四年正月,對弟子說:“我見到白蓮花遍滿虛空。”過了三天又說:“佛來了!”之後提筆寫偈:“吾年九十頭雪白,世上應無百年客,一相道人歸去來,金台坐斷乾坤窄。”這樣就端坐往生了。

  這一天,山附近的人都見到滿山奇異的僧人,不知是從哪裡來的。

  宋道琛,姓彭,溫州樂清人。年十八,受具戒,初學律儀。已而從淵師於法明寺,微言妙旨,一聞便領。尋主廣濟寺,遷廣慈。建炎三年,敕主資福院,賜號圓辯。專修念佛三昧。

  宋朝道琛,溫州樂清人。18歲受具足戒。最初學習律儀,在法明寺依止淵師。當時師父給他講的微言妙旨,一聽就能領會。不久又主持廣濟寺,遷居到廣慈寺。建炎三年,皇帝诏令主持資福寺,賜號為“圓辯”,專修念佛三昧。

  一日,禅定中,見一老僧坐禅榻上,顧謂琛曰,吾四明法智也。琛驚喜作禮,問曰,道琛於一家法相,未能通達,乞垂指教。老僧首肯之。覺而心地豁然,慧辯日進。自是言教觀者,皆禀焉。紹興十二年,主南湖,行法華三昧,感普賢放光。建淨土系念會,於月二十三日,集道俗念佛,至萬人。

  有一天,他定中見到一位老僧坐在禅床上,看著道琛說:“我是四明法智(宋朝中興天台宗的大祖師——四明寺的法智大師)。”他驚喜禮拜,說:“道琛對一家法相未能通達,乞求大師賜予指教。”老僧點頭答應。醒來後,心地豁然,智慧辯才與日增進。從此談論教觀的人都禀承道琛的言教。

  紹興十二年,主持南湖,行法華三昧,感得普賢大士放光。建淨土系念會。當月二十三號,集合道俗念佛,達到上萬人。

  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集眾諷觀經,晝夜不絕。眾聞異香盈室。琛曰,佛來接我。即沐浴更衣,書偈曰,唯心淨土,本無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令諷安樂行品,未終,嗒然而逝。留龛彌月,貌如生。(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六號,集眾諷誦《觀經》,晝夜不斷。大眾都聞到異香滿室。道琛說:“佛來接我了!”然後沐浴更衣,寫偈說:“唯心淨土,本無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令大眾諷誦《法華經·安樂行品》,還沒誦完,就悄然往生。當時法體在龛中保留了一個月,面貌如生。

  宋子元,平江昆山人,茅氏子。母柴氏,夜夢一佛入門,次旦生元,因名佛來。投延祥寺,出家,習止觀,定中聞鴉聲,大悟。自後棲心安養,自號萬事休。逆順境中,未嘗動念。

  宋朝子元,平江昆山人。一天夜裡,母親柴氏夢到一尊佛進屋。第二天早上就生了子元,因此叫他“佛來”。

  他到延祥寺出家,修習止觀。定中聽到烏鴉叫,就開悟了。從此他的心寄托在極樂世界上,給自己取名為“萬事休”。順逆境中未曾動念(無論在順境中、逆境中,都沒動過念頭)。

  慕廬山遠公蓮社遺風,勸人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念阿彌陀佛五聲,以證五戒,普結淨緣。欲令世人淨五根,得五力,出五濁也。乃集大藏要言,編成晨朝忏儀,代為法界眾生禮佛忏悔,期生安養。後往澱山湖,創立白蓮忏堂,同修淨業。

  因為仰慕廬山遠公蓮社遺風,勸人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給人念阿彌陀佛五聲,證明他得到五戒,普結淨土緣,而且有願使世人都淨五根、得五力、出五濁。他匯集大藏經裡重要的言句編成“晨朝忏儀”,代法界眾生禮佛忏悔、求生安養。後來去澱山湖創立白蓮忏堂,同修淨業。

  乾道二年,诏至德壽殿,演說淨土法門,賜號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於铎城倪普建宅,告諸徒曰,吾化緣已畢,時當行矣。合掌辭眾,奄然示寂。二十七日,茶毗,捨利無數。嘗集彌陀節要,行於世。(蓮宗寶鑒)

  乾道二年,奉诏到德壽殿,為皇帝演說淨土法門,賜號為“慈照宗主”。這一年三月二十三號,在铎城倪建普的住宅,告訴徒眾說:“我化緣已畢,現在該走了。”合掌和大家告別,忽然圓寂。二十七號荼毗,得無數捨利。曾經集《彌陀節要》流通於世。

  宋睎顏,字聖徒,明州奉化人。幼試經得度。從久法師,受觀法。文藻高妙,後進愛慕。晚歲,自省余習未淨,乃住桃原厲氏庵,專志念佛十余年。謂人曰,淨土之道,豈有一法可得。但於修中不見一法,則寂光上品,無證而證。扁所居小軒,曰憶佛。

  宋朝睎顏,明州奉化人。幼年時考試佛經,得度為僧。依止久法師領受觀法。寫的文章文詞高妙,為後人所愛慕。

  晚年,自己反省習氣還沒清淨,就住在佻原歷氏庵,專志念佛十多年。他對人說:“淨土之道哪有一法可得呢?只要修中不見一法,寂光上品就無證而證。”他給小屋題名為“憶佛軒”,表明自己志在西方。

  嘗步菜畦,見諸蟲咂食,懼傷物命,不復茹蔬。唯買海苔,以供朝夕。臨終,預別道俗,沐浴更衣,西向作觀。忽稱佛來,合掌而化。(佛祖統紀)

  曾經在菜園邊上行走時,見很多蟲子在裡面吃菜,因為怕損傷物命,從此就不吃蔬菜,只買海苔以過早晚。

  臨終時,預先告別出家在家的朋友。之後沐浴更衣,向著西方作觀。忽然間說:“佛來了!”合掌就往生了。

  宋道因,字草庵,姓薛,明州人。十七,受具戒。從學於明智立法師。已而遍歷講壇,屢參禅室。讀四明十不二門指要鈔,有省,遂遙禮法智為師。歷主永明、寶雲、廣受、治平。晚主延慶。

  宋朝道因,明州人。17歲受具足戒,在明智法師前受學。以後游歷各處講壇,也到各處參禅。當他讀到四明大師的《十不二門指要鈔》時,心有省發,因此遙禮法智大師為師。歷次主持永明、寶雲、廣受、治平等寺院。晚年主持延慶寺。

  乾道三年四月十七日,別徒眾曰,華嚴世界,洞徹湛明,甚適我懷,今將行矣。乃令舉所述彌陀贊曰:無邊剎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蓮華宮。蓮宮周遍遍空海,空海獨露彌陀容。阿彌陀佛不生滅,難覓難拈水中月。絕非離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說。我與彌陀本不二,妄覺潛生忽成異。從今掃盡空有塵,父子天然兩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業無瑕玷。我今以此念彌陀,不見彌陀終不厭。

  乾道三年四月十七,告別徒眾說:“華嚴世界,洞徹湛明,甚適我懷,今將行矣。(華藏世界通徹、清淨、光明,我心裡很歡喜,我要去了!)”這時讓人唱自己說的彌陀贊:“無邊剎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蓮花宮,蓮宮周遍遍空海,空海獨露彌陀容。阿彌陀佛不生滅,難覓難拈水中月,絕非離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說。我與彌陀本不二,妄覺潛生忽成異,從今掃盡空有塵,父子天然兩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業無暇玷,我今以此念彌陀,不見彌陀終不厭。”

  贊畢,隨眾唱佛數百。諷觀經至上品上生,即斂念坐脫。越三日,頂足皆暖。(佛祖統紀)

  贊頌完畢,隨大眾念了幾百聲佛。諷誦《觀經》到“上品上生”時,就停念坐著走了。過了三天,頭頂、腳都是溫暖的。

  宋有朋,字牧庵,金華人,性強記。谒車溪卿法師,晝夜叩請,盡得其道。主仙潭,講止觀。時天衣持師分衛至境,入寺就聽。竦然曰,我所未聞,設禮而去。

  宋朝有朋,金華人。記性很好,博聞強記。拜見車溪擇卿法師,晝夜叩問請教,師父的法他完全得到了。曾經主持仙潭寺,講授止觀。當時天衣寺的持法師到了境內托缽乞討,就進寺院聽他講經。聽後,驚歎地說:“真是前所未聞。”然後禮拜而去。

  湖人薛氏婦早沒,時現形於室。其家為齋千僧,誦金剛般若,請朋演說經旨。婦憑語曰,謝翁婆一卷經,今得解脫矣。翁問千僧同誦,何言一卷。答曰,朋法師所誦者是。徙能仁。晚主延慶,開講日盛。

  湖人薛氏早年過世,時常在家裡現形。他家就給她供千僧齋、誦《金剛經》,請有朋到場演說經旨。死去的媳婦借別人的口大聲說:“感謝公公婆婆這卷經,我現在得解脫了。”公公問:“我請了一千僧人同誦《金剛經》,怎麼說只得了一卷經?”她說:“是有朋法師誦的那一卷!”後來遷居能仁寺。晚年主持延慶寺。當時開座講法,法緣很盛。

  乾道四年十二月三日,坐青玉軒,請行人諷觀經,至真法身觀,令大眾唱佛名,留偈坐逝。(佛祖統紀)

  乾道四年十二月三號,坐在“青玉軒”,請行人誦《觀經》。誦到“真法身觀”時,讓大眾唱念佛號,留偈坐逝。

  宋惟月,不詳其所出,居諸暨化城。明律學,修淨業。一日,有異僧來迎。後二日,微疾。急呼同住僧道寧曰,吾見阿彌陀佛,高八丈,駐空中,可以行矣,言訖而化。(佛祖統紀)

  宋朝惟月,住在諸暨的化城。他對律學很了達,平日修持淨業。有一天,有位異僧來接他。過後兩天,稍微有點病,急忙叫來同住的僧人道寧說:“我見到阿彌陀佛身高八丈,站在虛空中。我可以走了。”說完就往生了。

  宋思敏,不詳其所出。依靈芝照律師,增受戒法。專心淨業,二十年如一日。偶疾,請眾諷觀經者半月。越三日,見化佛滿室。臨終唱佛,聲出眾表。酷暑留龛七日,異香郁然。(佛祖統紀)

  宋朝思敏,不知是哪裡人。依靈芝律師增受戒法,專心於淨業,二十年如一日。

  一次,偶然生病,請大眾誦《觀經》半個月。過了三天,見化佛遍滿房屋。臨終時口唱佛名,聲音超過大家。當時是酷暑,法體在龛中留了七天,異香濃郁。

  宋慧亨(孫居士),字清照,不詳其所出。初依靈芝習律,已而住杭州延壽寺,專修淨業,閱六十年。每對人,必以念佛為勸。建寶閣,立三聖像,最稱殊特。

  宋朝慧亨,不知是哪裡人。最初依止靈芝律師學戒,以後住在杭州延壽寺專修淨業,經歷了六十年。每次遇到人都勸人念佛。曾建造寶閣,設立西方三聖像,最為殊勝奇特。

  有江自任者,忽夢寶座從空而下,雲亨律師當升此座。適社友孫居士,預啟別亨,即在家作印而化。亨往炷香問訊,歸而謂其徒曰,孫君已去,吾亦行矣。乃集眾念佛,為說偈曰,彌陀口口稱,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決定生安養。即端坐脫去。(佛祖統紀)

  當時有一位江自任,忽然夢到一個寶座從空中降下,說是慧亨律師要升在這個寶座上。當時正好社友孫居士預先跟慧亨法師告別,在家裡結著手印往生了。慧亨法師就去燒香問訊,回來對徒弟說:“孫居士已經走了,我也走了。”這樣就集合大眾念佛,口中說偈:“彌陀口口稱,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決定生安養。”說完就端坐往生了。

 

上一篇:益西彭措法師:淨土聖賢的傳記(六)
下一篇:益西彭措法師:淨土聖賢的傳記(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