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二規教言論》。
行為分兩種:一種是高尚的行為,一種是卑劣的行為。若是你行持高尚的行為,今生來世以及生生世世都能獲得安樂;若是你行持卑劣的行為,今生來世以及生生世世都會遭受苦難。
其實,一個智者,通過斷惡行善,通過正確的取捨,完全可以左右自己的命運;一個愚者,無法能夠左右自己的命運。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所想和所行都是背道而馳的,所希求的和自己所得到的、遭遇的都是顛倒的。
世人都喜歡安樂,都想獲得安樂,但行為卻不是安樂的因,都是痛苦的因。這叫愚癡!所想和所行不能相反啊!若是想獲得安樂,就要行持善法,就要學習這些高尚的行為,這樣才可以獲得安樂。高尚的行為有兩種:一種是屬於世間的,另一種是屬於出世間的。
盡管你現在還做不到出世間的行為,但是你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在前面也講過,人有做人的標准,如果你沒有按照這個標准去做人,實際上你不是人。人規是人能做得到的,也是應當要做的行為、事情。你好好做人,好好地遵守這些人規,就可以獲得安樂。雖然這個安樂是暫時的,但也是安樂啊!
在此基礎上,如果你能夠行持出世間的高尚行為,就可以獲得永恆的安樂。做人應該是學佛修行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去修持出世間的這些善法、這些功德,你就可以獲得永恆的安樂。
你這樣做,才叫對自己負責任,才是真正的一個人。所想和所行不能背道而馳,否則叫愚癡;按世間的角度來講,叫沒有用的人——廢物。
世人想得到的和所遭遇的也是背道而馳的。無論是工作,還是成家立業,都是不如意的,這都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
佛講,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由自己來創造的。所以,大家應該有智慧,去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是現在,不要說那些世人,連我們這些學佛人都是漂浮不定的,這就是沒有智慧,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左右自己的命運,沒有辦法主宰自己。雖然都已經學佛修行了,但還是迷茫的。尤其遇到對境的時候,都是手忙腳亂的。
其實,都是由自己來決定,由自己來主宰。
下品高尚世間規,上品高尚聖者道,
世法即是佛法根,若無世間高尚行,
則彼始終不通達,殊勝佛規及證悟,
如無樹根即無莖,或如無福即無財。
人規是法規的基礎,也可以說是佛法的基礎。
“下品高尚世間規,上品高尚聖者道”:高尚的行為分兩種,一種屬於世間的行為,一種屬於出世間行為。
“世法即是佛法根”:世法主要講做人的規矩。人文道德,修為教養,也就是在這裡講的正直、穩重、有愧心、不放逸等等,這些叫人規。
正直。人要正直,要客觀公道,這是很重要的。不能總是為自己,總是想自己。
現在有些人特別自私,只顧自己的感受,不顧別人的感受;只爭取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根本不考慮別人的利益……這樣的人是不正直的人。一個普通的凡夫,若要求他不顧自己的感受,只顧他人的感受,這可能目前還做不到。但是,自己的感受固然重要,但是同時也要考慮他人的感受,這是最起碼的為人處世的一種要求,一種規矩。
現在很多人在家裡為什麼不幸福?在單位為什麼不如意呢?就是因為由這樣的行為導致的。都是自私的,只顧自己的感受,不顧對方的感受;只顧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顧對方的利益,因此導致家庭不幸福。在單位也是,總是爭名奪利,只想自己的利益,“我要賺錢”“我要提高自己的價值”……根本不顧他人的利益。也許你覺得這樣做沒有錯誤,“我的利益應該自己去爭取……”但是,如果你太自私了,最終的結果是背道而馳的。同時,你也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傷害了他人,自然就會出現障礙,自然就會出現各種違緣。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不會這樣做。
上師如意寶在《勝利道歌》裡講:你想利益自己,就要先利益他人,這是一種竅訣。若是這樣,一切助緣自然就具備了,你自然就會順利。這是最基本的,也是為人處世最根本的一個原則。
正直也是我們學佛修行,解脫成佛的一個根本。一個比較正直的人,學佛修行都比較容易,解脫成佛也比較容易。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根本不可能學佛修行,也根本不可能解脫,根本不可能成佛。自私自利也分很多層次,現在我們在講人規,講的是做人最基本的一個原則。
穩重。上師如意寶在《勝利道歌》裡也講了,言行要隨順他人。我們要隨順他人,但是必須要穩重。自己應該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應該有自己做人的原則,這是不能動搖的。
現在有很多人,總是跟著別人瞎跑。在學佛人當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今天聽說這個法好,開始學修這個法;明天聽說那個法好,開始學那個法;今天聽說這個上師好,就跑到這邊來依止;明天聽說那個上師好,又跑到那個上師跟前依止。
在世間,不管做什麼,既然自己觀察好了,然後自己決定要做了,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再大的障礙,也要突破。這是一種做人的標准,一個真正的人就應該是這樣的。這個時候才能看出這個人的品質,才能體現出這個人的能力。
其實,在世間沒有什麼,主要是自己決定做了就要做。有信心,有毅力,可以說是一種功德,也可以說是一種做人的標准,也是一個真正的人的體現。而有些人卻總是漂浮不定。
我們接觸一個人,找人生伴侶也是這樣。通過觀察,決定在一起生活,然後就不能變。這是為什麼?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選擇,這是你自己的決定。所以不能輕易動搖啊!現在的人都沒有做人的規矩,沒有做人的原則了。什麼叫結惡緣?輕易動搖、拋棄、傷害對方,這都是結惡緣的,將來要感受惡果的,將來要遭受災難的!所以,一定要堅持,既然你選擇了,就要白頭偕老。這叫人。
穩重不僅是為人處世的一個原則,也是一個人最主要的應該具有的功德。穩重是學佛修行的根本,也是解脫成佛的根本。性格不穩定的人,沒有穩重功德的人,學佛修行可能也是這樣。
學佛修行的核心是什麼?就是一心一意。一個不穩重,秉性不穩定的人,怎麼能做到一心一意呢?若是沒有一心一意,怎麼能學佛,怎麼能修行呢?解脫成佛也是如此,一切成就的根本是堅定的信心。若是沒有堅定的信心,怎麼能解脫,怎麼能成就呢?
有愧。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不可能沒有缺點,但是應該有慚愧之心,這也是做人的原則。
一個普通人,可能做不到不犯錯誤,但是必須要有慚愧之心,“我犯錯誤了,我不應該這樣……”這是必須要認知的。現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何種缺點。人的缺點都很多,因為人不可能沒有缺點,除了佛之外。有缺點不是問題,但是沒有慚愧之心就是問題了。所以應該有慚愧之心,“慚愧啊慚愧,煩惱太重了,習氣太重了……”
不犯錯誤做不到,沒有毛病也不可能,但是要有慚愧心。這樣的人才有進步,這樣的人才會有對他人的禮貌和恭敬,這都是發自內心的。
恭敬別人是一種功德,有禮貌本身就是一種行善。我說的是發自內心的恭敬與禮貌。現在的一些服務場所,服務員都很有禮貌,但那都是培訓出來的,實際是假的。此處我所說的這種禮貌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應該是內心的一種表現。如果有慚愧心,自然就會有禮貌,自然會把自己放低。反之,不可能有禮貌,也不可能懂得恭敬他人。所以,慚愧之心也是很重要的。
有慚愧心,有恭敬,才能改正自己的一些過患,也能爭取具有他人或對方具有的一些功德。
有愧也是學佛修行的基礎。修行的過程就是忏悔的過程。忏悔的根本是什麼?就是慚愧之心。若是沒有慚愧之心,怎麼忏悔?若不忏悔,怎麼修行?若不修行,怎麼能成就?學佛首先要有慚愧心,然後改掉自己的毛病,改正自己的錯誤,逐步就清淨圓滿了。所以,有慚愧心是很重要的,這是學佛修行的根本,也是解脫成佛的一個基礎。
不放逸。人不能放逸。什麼叫放逸?行持一些無有意義的事情叫放逸。也可以說,放逸分為兩種:一種是什麼也不干,只吃喝玩樂,虛度光陰的人。這是狹義而言的。第二種是雖然很勤奮,很努力,但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有意義的事情。
現在世上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做的都是無有意義的事情。雖然很勤奮,也很努力,但最後都跟自己的目標,跟自己的所願背道而馳。
沒有智慧的人就是這樣,他的目標不正確,他的方法不正確。有的人目標不正確,最後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益的。有的人方法不正確,給自己帶來的結果都是自己不想要的,都是跟自己的意願背道而馳的。這都屬於放逸。所以,我們要做到既有正確的目標,又有正確的方法,然後去努力奮斗。這是正確的。
人不能放逸啊!不放逸,目標要正確,方法要正確。這要依靠什麼?按世間來說,依靠那些長者;按佛法來講,就是依靠善知識。善知識有正確的目標,有正確的方法,而且他還可以教你不能自以為是。你自己覺得這是正確的,實際不一定是正確的;你自己覺得這是對的,實際也不一定是對的。你自己可以有一些想法,也可以有一些決定,但是你必須要對照。如果與這些人規、佛規不違背,並且特別相應,你就可以行持,你就可以堅持。其實,你不必費那麼多腦子,佛和上師善知識們都已經講得一清二楚了,你只需相信,然後去行持就可以了。
不放逸者叫做人。不放逸是做人的原則,也是做人的標准。不僅如此,不放逸也是學佛修行的根本,也是解脫成佛的根本。
剛才講了兩種放逸,第一種,只顧吃喝玩樂,這樣虛度光陰的人怎麼能修行,怎麼能解脫,怎麼能成佛啊?第二種,他根本沒有判斷的能力和分辨的智慧,這樣怎麼能成佛,怎麼能修行呢?他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那麼迷茫,這種人學佛修行也仍然是迷茫的,不會有一個正確的選擇和正確的決定。
很多的學佛人漂浮不定,我真的覺得可憐。這種人無論依止什麼樣的上師或善知識,無論到什麼樣的道場或團隊,都不會有什麼成就,也不會有什麼收獲的。
除了正直、穩重、有愧、不放逸,還有很多。這些做人的原則都是學佛修行的根本。先做人,然後再學佛、修行,才能做阿羅漢,然後做菩薩。連人都沒有做到,怎麼做阿羅漢,怎麼做菩薩啊?不可能的事。
所以,希望大家都重視這些仁義道德,重視這些人規,然後對自己嚴格地要求。做人不能隨便,不能再這樣虛度光陰。否則會後悔莫及的,但是到那個時候,一切都來不及了。所以,現在有這麼好的機緣和條件,大家應該好好地做人,好好地學佛。
“若無世間高尚行,則彼始終不通達,殊勝佛規及證悟,如無樹根即無莖,或如無福即無財。”
若是沒有世法,不會有佛法,“世法即是佛法根”嘛!若是沒有世間的高尚行為,不會有出世間的高尚行為——無偽的慈悲心、廣大的智慧,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這個道理是通過比喻說明的。
若是沒有人規,始終不會有佛法裡講的這些功德。比如沒有樹根,不會有樹干,不會有樹葉。有樹根才能長出樹干,有樹干才能長出樹葉。若是沒有樹根,樹干從哪裡長出來的啊?不可能的事。同樣的道理,沒有人規,沒有仁義道德,不會有佛法,也不會有成就。
還有一個比喻,“無福即無財”。“無福”指淪落街頭的乞丐,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沒有,實在沒有辦法,只有到街上要飯。這樣的一個人,不可能有萬貫家財,不可能有如意寶。若是有如意寶,有萬貫家財,他不可能要飯;即使要飯了,也不是真正的乞丐。真正要飯的乞丐,家中不可能有如意寶,不可能有萬貫家財。同樣的道理,沒有人規就不會有佛法。若是連人都沒有做到,就不可能有佛法裡講的這些功德。
現在有些人說:“我是佛菩薩再來的……”有的人說:“我有什麼什麼神通神變……”都是騙人的。首先看看他做人的原則怎麼樣,先以這些衡量他的人品,人品是最重要的。以前上師如意寶在喇榮選堪布時,首先看人品。若是人品不好,即使再有能力,再精通佛理,也不可能選他、任命他做堪布。所以做人是很重要的。
沒有人規,不會有佛法。通過這兩個比喻,我們能更深地了解、明白了此理。若是做人的標准都沒有,人都沒有做好,不會有其他的功德。
其實佛法不離世間法,六祖慧能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牛頭上有角,兔子頭上不會有牛角。同樣,你離開了世間,不可能有出世間的覺;你離開了世間,不可能有出世間的功德。
無論是證悟空性,還是證悟大圓滿,都是不離世間的。他所證得的是什麼?是世間法的真相真理,是不離世間的。若是離開了世間,這個空就不是真正的空,大圓滿也不是真正的大圓滿。
現在有些人說:“什麼也不想,任何念頭都消失了。”念頭有很多,分別念是要消失的,但是覺知不能沒有。有的人不明白,覺得無想的狀態就是大圓滿,這是錯誤的。現在很多人都把無想的狀態認定為大圓滿的境界,把無想的狀態認定為禅宗裡講的最終的境界,這完全都是錯誤的。
有的人覺得“什麼都沒有了,都空了,這叫空”。錯了,這叫斷滅。空中有,有中空,這才叫真正的中觀,也是真正的見解。
為什麼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也可以這樣理解:沒有人規就不會有其他功德,不會有佛法裡講的這些功德。大圓滿,圓滿的是什麼?圓滿的是生活、工作,圓滿的是一切。證悟空性,證悟的是什麼?證悟的是諸法的實相和真理。所以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此等士夫之次第,雖無他人作分析,
然將世間高尚行,分為上中下三品。
人也分等次,有上等、中等、下等之分。這個次第不是由佛決定的,也不是由耶稣安排的。那為什麼有這樣的層次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次第呢?這是由自己的行為決定的,由自己的行為安排的。
上等的人。世人對好人都喜歡,都願意幫助;就是喜歡,就是想幫助。這是因為他的行為高尚,人品好。不用宣揚,周邊的人、世人自然就能感受到。自己的人品好,做人地道,有高尚的行為,這是一種信號。這些周邊的世人,自然就能收到這個信號,自然就喜歡,自然就想幫助。有的人對此嫉妒的不得了,“我為什麼沒有這些,為什麼不喜歡我,為什麼不幫助我,為什麼不信任我,為什麼不恭敬我呢……”處處怨天尤人。這是一種愚癡的行為。你和人家是沒法一樣的,這個結果、果報已經顯現,已經很明白了,這是沒有辦法的。這個時候,你應該忏悔,應該隨喜,不應該嫉妒。
真的不用裝,也不用炫耀。裝出來的,那是假的,那種信號發不出來,假的永遠是假的。也不用炫耀。如果你真正有功德,有做人的原則,這本身是有信號的,根本不用宣講。若是炫耀或宣講,那還是沒有明白。宣講自己的功德,本身就是一種過失、過患,也是毀壞功德的一種因素,所以不用炫耀。把人做好,爭取讓自己具有這種功德,就OK了,別的什麼也不用做。
下等的人。有的人被討厭,甚至被傷害,這也沒有辦法。這是怎樣導致的?也是由自己的行為導致的。自己行為卑劣,自私貪婪,不穩重。
一個自私貪婪的人,能有人喜歡嗎?不可能。一個不穩重的人,一個放逸的人,怎麼能有人信任呢?不可能的。一個穩重的人,一個不放逸的人,才值得周圍的世人信任。否則,不會被信任,不會被尊重的,埋怨也沒有用。這種結果是自己卑劣的行為導致的,是自己不仁義、不道德的行為導致的。為什麼都討厭你,為什麼都傷害你,為什麼都不信任你,為什麼都不尊重你?都是自己造成的。
中等的人。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既不是特別被人喜歡,也不是特別被人討厭;既不是特別受尊重,也不是不受尊重。
上等、下等、中等人,都是由自己的行為排位的,由自己的行為決定的。沒有人操縱,沒有人安排。若是你想獲得他人的信任或尊重,就學高尚的行為,在仁義道德方面努力做好,這樣就可以改變命運,可以改變現狀。
學佛人也是如此。
上等者,有很多人恭敬供養。若是自己具有佛法裡講的這些功德、福德,眾生自然就恭敬你,自然就供養你,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所謂“火點上了,灰自然就有”,不用特意去求世間的福報,不用特意去爭取這些暫時的利益。你把法學好了,如理如法地去修行,這些自然就有了,不要也有,沒有辦法。那些大德高僧們要的不是這些,但是福報到了,機緣到了,就會這樣。
下等者,處處遇到障礙,處處沒有人恭敬,沒有人供養,自己心裡也很難受,也很不愉快。“怎麼沒有人供養我,怎麼沒有人恭敬我……”這是你自己修行不到位,沒有功德。沒有功德,憑什麼恭敬你?憑什麼供養你?
現在有些人,就是靠這樣一套服裝。很多世人都沒有智慧,都覺得穿著紅衣服,穿著法衣的人,肯定是有修行的,肯定是有成就的,然後恭敬供養。法衣代表什麼,說明什麼?雖然你穿上了法衣,戴在了身上,但是你確實有這些功德,你確實有這些成就嗎?若是沒有,那就是騙人的。所以一定要做一個表裡如一的人。
這種結果就是由自己的行為導致的。自己行為不如法,做人不地道,所以不受恭敬。想改變就要忏悔,然後隨喜他人。應該恭敬、供養有功德、有修行的人,應該跟他學習,不應該嫉妒。有功德、有修行,才有他人的恭敬和供養,自己跟著他學,最終也能獲得這些利益。
還有中等者。
下等人,今生來世肯定要遭受很多災難,要感受無窮盡的痛苦。上等人,今生來世都會享受快樂,都會如願以償。佛經裡講,有的人從光明走向光明,有的人從黑暗走向黑暗。下等者肯定是從黑暗走向黑暗。上等者肯定是從光明走向光明。中等者,要下去沒有下去,要上去也沒能上去。不能這樣,不能停留在這樣的一個層次裡。人身難得,做人不容易,不能錯過,不能虛度。一定要嚴格地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在修行上,一定要嚴格要求,讓自己的境界提升,不能停留在這樣的一個層次,不能停留在目前的階段上,要前進。
上等、下等和中等,這都是由自己的行為而安排、決定的,沒有別的。有些人說,這個領導對我不好,所以這樣;上師不喜歡我,所以這樣。其實我修得挺好的,就是上師不是很喜歡我,所以這次沒有安排我,我也沒有得到什麼獎勵。這些都是錯誤的!
都是通過這些功德、行為決定、安排的。領導要看這個人的能力與人品怎樣,然後才能做決定。上師也是如此。在上師眼中,都是眾生,都是弟子,都是一樣的。但是誰戒律清淨,誰有攝受眾生的能力,就安排誰,就重用誰。一個好的領導,一位具德的上師,不可能因為誰跟自己的關系好,自己看誰順眼就安排誰。若是這樣,就不是一個好領導,也不是一位好上師。
大家要明白,都是由自己的行為決定的,都是由自己的功德決定的。若是你明白了,深信了,就會先觀察自己,自己是上等人,中等人還是下等人?若是下等的人,就要抓緊改,成為上等人;若是中等人,也要努力,必須要成為上等人,必須要追到上等人的行列中。
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你真明白了,真肯去做,你會受益匪淺,自己的人生、命運會有很大的改變。反之,如果你僅僅是聽聽而已,走馬觀花般一帶而過了,那無論你聽多少遍,無論你聽的是再殊勝的內容,對你來說都無濟於事,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我們講聞思修。對每一個偈頌,每一個內容都要牢記在心裡,融化到血液裡,落實在行動上,這樣才會受益,才會對你起作用。
這些很重要。句句都是真理,句句都是竅訣,不能擦肩而過!
此等世眾愛安樂,恆時唯有求自利,
除聖者外諸士夫,無有其余之所求。
“聖者”指聲聞、緣覺、菩薩佛。那些具有神通神變的天人、仙人、神,很多人都供奉他們,他們是不是聖人?不是。他們都屬於六道輪回的眾生。
不用說佛菩薩,連聲聞和緣覺這些阿羅漢都沒有私心,不求自利。這裡說的私心不是出世間的,是世間的。雖然聲聞和緣覺也求自利,但他們求的是解脫。解脫屬於真谛,他們求的是真谛。他們也有一點自私心,但是他們就是想出輪回,沒有別的。他們也自利,但是他們求的是解脫。這樣的話,都不屬於世間。站在佛菩薩的境界裡看,是過錯;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看,不是過錯。
除了聖者,人人都是一樣的,都想獲得安樂,都求自己的利益。現在,那麼多人起早貪黑,奔波勞碌,求什麼?就是自己的利益,暫時的利益。想得到什麼?就是名聞利養等世間的福報、暫時的安樂。盡管不同的眾生(此處尤其是講人)用不同的手段,但是最終的目的和內心的欲望都是一樣的。除了那些聖者,求的都是自己暫時的利益,最終想得到的都是自己暫時的安樂。不分國家,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少,都一樣。
如果你想獲得安樂,就要行持安樂之因;如果你想獲得利益,就要去做獲得這些利益之因。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得安樂,才能獲得利益。否則,你僅僅是想獲得這些,卻不去行持其因,是不可能實現的。
然由前世業所感,有人獲得勝財富,
有人不幸病所纏,嗚呼當觀眾苦樂。
盡管人都一樣想獲得世間的福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健康長壽,有財富,有名譽,工作順順利利,家庭幸福美滿,還有一部分人疾病纏身,遭受病苦,苦不堪言。你看,有的癱瘓,有的精神不正常,有的得癌症,面臨著死亡,真的很可憐啊!你到醫院,就能看到這些人的無奈、無助。但是,沒有辦法,業力現前了,即使藥師佛親自降臨,也無法救度。可憐是可憐,也有想救度的心,但是沒有辦法。這是病苦。還有些人事事不如意,經常遇到一些不愉快。
這都是自己的業力所感。有的人前世今生,喜歡行持善法,人也做的好,所以就如意、快樂,世間的福報也自然就圓滿。而有的人前世今生,喜歡造惡業,違背了世間很多做人的規則,所以給自己帶來了這些災難與痛苦。
怎樣才能離苦得樂?唯一的方法就是斷惡行善。只有斷惡、行善,才能離苦得樂,這叫因果,因果是不虛的!沒有別的方法,也沒有別的選擇,斷惡行善是唯一的辦法,是唯一的選擇。只有這樣,你才可以離苦得樂,才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才可以在世間中圓滿所求。
眾生業力不同,感受的果報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原因,很盲目。“嗚呼當觀眾苦樂”,麥彭仁波切用這種悲痛的語氣講這種事實。
很多人拼命地賺錢,造惡業,心裡卻想得到快樂等世間的福報,這是不可能的。即使得到了,也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最終你所獲得和遭遇的都是痛苦、不幸。
我們作為學佛人,作為比較幸運的人,應該好好地明白這些取捨之處,盡力去取捨善惡,這樣才可以改變命運。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 《二規教言論》講記(二)
1、世間法是出世間法的基礎,怎樣理解此理?
2、既然人都一樣想得到安樂,但為什麼眾多人都無法如願以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