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什麼是真實的念佛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裡“攝念佛人,歸於淨土”,對“念佛人”加以攝受。那麼這三個字不要草草讀過了——這個“念佛人”。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夠得上念佛人?不能以為我口裡念念幾句佛號就是念佛人,沒有那麼簡單,沒有那麼草率啊,佛法不是這麼樣一個輕浮的東西。這個念佛人一定是具備信、願、行三資糧的人——真實地具備,才夠得上“念佛人”,除此之外都不夠格。

那麼有哪些人不夠格呢?比如說他執著念(自性)佛,一念佛他就談玄說妙:“唯心淨土啊,自性彌陀啊,既然唯心就是淨土,還有何土可求哇?唯心自性就是彌陀,更有何佛可念哪?”他就談玄說妙。他執著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他一定就不具足信願,他就不願意往生。雖然他也念念佛,但把念佛作為他開悟或者得神通、得什麼功夫的一個手段去做。所以他念這個佛不具備信、願,就不叫念佛人,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雖然有一點信、願,但是不懇切,於是在行為當中悠悠泛泛,敷衍塞責。你叫他念佛,“今天生病了,身體不好了,不能念”;明天身體好了,“身體好了,我有更重要的事情,也不能念”。反正他能找出很多的借口,為自己不念佛作辯護。好像他也手上拿著念珠,實際上都是給別人看的,做表面文章——“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這種信願不真切,碰到一些世間的這種功名利祿的事情,就非常地神往,就去執著。把這個世間的成功、世間的等等事情,看得比念佛高很多,念佛成了他生活當中的一種點綴、一種高雅的行為、一種消遣。這種人也夠不上念佛人。

第三,他可能信願比較好,行持也比較精進,但是他會時斷時續:有一段時間很精進,有一段時間又放逸。總的來看,這個心念對世間的五欲六塵,還是有更大的貪戀,雖然也想念佛,等到順利的時候,把念佛放下了。如果等到生了病啦,碰到苦難啦,他又想起念佛;等到好了以後,又放下了。這總之就是心還貪戀這個世間,夠不上念佛人。

還有的人念佛,就是只求來生得人天福報。今生很貧賤,聽說念佛能得福報,希望念佛下輩子做大官,發大財,享受五欲的快樂。他指向的是人天福報,這種人也不叫真實的念佛人。還有種人,雖然他有道心,今生出家了,求來生也出家,童真入道,一聞千悟,弘揚佛法,普利眾生。甚至現在還有一種不是發願(求生):我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要求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行菩薩道,在這個世間成佛。發這種願的人也不叫真實的念佛人。

那麼除此之外,你真的是信:信阿彌陀佛絕對的慈悲,信自己罪業深重,信通途的自力我沒辦法斷煩惱,信阿彌陀佛能夠解決我一切問題。然後就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聞到這個法門能夠信,這就叫聞慧;聞到以後能夠生起願,生起一種欣慕、好樂之心,這就是願,這就是思慧;信願建立之後,就馬上落實在執持名號的行持當中,每天若一萬、若二萬、若三萬、若五萬,每一念都有著求生淨土的力量在裡面,這就叫修慧,就叫行。那麼具足這樣的信、願、行了,就能跟大勢至菩薩在這個世間“攝念佛人歸於淨土”的悲願溝通,大勢至菩薩無邊熾盛光才能加持得上;如果不具足信願持名,你跟這個大勢至菩薩的光明是不能對接的,是接觸不上的,就是感應不上。
 

上一篇:隨忙隨閒常念佛
下一篇:般若即逆境為道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