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般若即逆境為道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業行人在人生的際遇中,難免會遭遇到種種逆境。於時,得有般若正觀,明了苦空,不尤不怨。受惡罵如飲甘露,遇橫逆如獲至寶,方名素患難行乎患難,方可於娑婆穢土種植西方淨土因。元代妙葉大師於《寶王三昧念佛直指》中,創立十種大礙之行。俾令行人先居障難中,而令眾魔諸惡障難之境,不能侵擾障礙行人。這種心性觀念上的訓練,譬如黃金與烈火同爐,火雖欺金,金必成器。其十種大礙之行是:

第一,念身不求無病。身體無病則貪欲容易生起,貪欲生起定會破毀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乃眾緣而生,本性空幻,便不以疾病為苦惱。因此以病苦為良藥。

第二,處世不求無難。世間無患難則驕奢之心定會生起,驕奢起便會欺壓一切;了達患難本來虛妄,患難又何有傷害?因此以患難為解脫。

第三,體究心性不求無障礙。修心無障礙則學道易於躁進求速,心躁進踖等,必定未能證得自謂證得。解了障礙本來無根,障礙自會寂沒。因此以障礙為逍遙。

第四,修行不求無魔。修行無魔則願心不堅固,願心不固必定沒有證道而自稱證道;了達魔本是虛妄,魔何能干擾?因此以群魔為法侶。

第五,謀事不求容易成就。事情容易成就則心存輕忽侮慢,志意輕慢必會誇耀我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敗,都是隨業而定,並非取決於能力大小。因此謀事以障難為安樂。

第六,人際交往不求有益於己。交往有益於己則虧欠道義,道義虧欠必會看見他人的不是;察知交情厚薄總有前因,交情親疏乃隨緣而立。因此以虧己利他之交作為資糧。

第七,接交他人不要求隨順適應自己。他人的隨順適應則容易引發自己的傲慢心,內心傲慢必定會強化我執;體悟人之處世,都在酬還宿世的業報。因此以冤家對頭為園林。

第八,行善積德不要求回報。行善冀望回報則意有圖謀,意有圖謀必會揚名爭寵;明了善德無自性,照見福德無常,並無實性,因此視布施之德為遺棄之鞋。

第九,見利不求沾分。利益沾分則癡心妄動,癡心妄動則必定妄圖利益,毀損自己;了知世間利益本空,希冀厚利必定徒生煩惱,因此以疏遠利益為富貴。

第十,被人欺壓不求申屈喊冤。申屈喊冤則存人我之見,有人我之見必會滋生怨恨;受人冤抑能忍耐,安忍冤屈為謙德,欺壓又何能傷害我。因此以受冤屈為修行的法門。

淨業行人常起般若觀照,便如鴨鵝入水,不受粘滯。即塵勞為佛事,轉逆境為道場。若生恩愛時,當念西方淨土眷屬無有情愛,我是將生淨土之人,宜應遠離情愛;若生瞋恚心,當念淨土眷屬無有觸惱,願生淨土的人應捨瞋恚心;若遭苦逆時,應當系念西方淨土沒有眾苦,但受諸樂;若遇樂境時,應當系念西方淨土的快樂,純一無雜,無量無邊。凡對境歷緣,皆起般若觀照,則一切時一切處,無一不是淨業助行
 

上一篇:什麼是真實的念佛人
下一篇:道證法師:枉死變枉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