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法就是聖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K·SRI DHAMMANANDA/文
釋印海 張大卿 /譯

佛法是什麼?這一問題使很多人模糊困惑。人們常問:佛教是哲學呢?宗教呢?或是一種生活方式?簡單說:佛教既廣大且精深,再巧妙也不能歸納於一狹窄的范疇。當然,佛法包括了哲學、宗教或生活方式,可是佛法卻不是限囿於以上范疇之內。

以某些范疇或標簽來歸類佛法,就好像宗教使用招牌來告訴人們,他們的宗教正在傳什麼法。假使我們用佛法來比擬藥房,將會更清楚。我們都知道藥房的招牌不能治療一個人的病;假使藥品是有效的,你就用它來治病,你不用去管它招牌上說得怎樣。同樣的,如果佛法是有效的,就利用它,不管它用什麼招牌或標簽,決不可將佛法硬塞進任何一個簡單的范疇或任何招牌的框框中。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環境裡,對佛法必然有不同的歸類和解釋。某些人認為,佛法只是一大堆迷信的儀式;或者是可以獲得短期利益的方便工具,是一個古時候流行的玩意。另外一些人卻認為,佛法僅是對知識分子有意義的思想體系,是科學的發明。但對虔誠熱切的佛教徒來說,佛法則是他整個的生命,值得他傾其所有來完成的生命大事。

一些知識分子把佛法看成是印度環境下的產物,或者認為是印度宗教的另一種產品。然而,佛法並不是這樣,佛法就是聖谛,它是到達實在的智性的途徑。佛陀體悟到世間的困擾,並不是單純來自於知識性或理性的過程,而是來自於心智的發展和淨化。知性的立足點使人聯想到科學的態度, 終於促使佛陀成為古往今來、 獨一無二的宗教導師。當然,達磨(法)的曙光在印度出現,有其當時智性探究和倫理性建設的社會條件。數百年來的宗教和哲學發展,孕育了印度本土豐饒的知識土壤,在這種肥沃條件下,達磨的種子才得以誕生。同時代的希臘、中國、埃及和巴比倫,雖然各有其思想寶藏,但都比不上當時印度聖哲的水准。思想啟蒙的胚芽猶如長了翅膀的種子,從世界各地數不清的遙遠時空,一齊飛到印度的東北角來生長和發展。這個獨特的胚芽在佛陀的人身上獲 得了完整的表達。

透過這個啟蒙的經驗,佛陀不再使用教條性的信念或神秘來做為教誡。他采用一種有效的、你我都可以證實的經驗來說明佛法。他用最正確的字眼,給佛法下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定義,那就是聖谛。我們要記住:佛陀不是從學理上教導我們,他是從他的了解、他的開悟,以及他在聖谛上的實證成就上教誡我們。

佛法開始於二千五百年前的喬達摩佛陀身上,當佛陀介紹他的教誡時,他並不想要僅僅解釋生命和世界,而是要指出他所發現的聖谛是在彰顯正確而實際的解脫之道。

佛陀的原始教誡,包括宇宙、 人生真谛。 然而,佛陀的原始教誡(常稱為法或佛語)和宗教用來吸引人們接近他們的教誡有著大大的不同。當佛陀滅度後數百年,佛弟子們開始將老師的教誡組織成為宗教。他們摻入了很多奇跡、神秘、算命、符咒、護身符、壇場、祈禳以及各種儀規,這些並不能在原來的佛陀教誡之內找到。當這些外來宗教的信仰和修持介紹到佛教中來時,很多人疏忽了原始佛教中最重要的修持:自律、自制、道德的陶冶和心靈的進展。人們不去修持佛陀原來的教誡,反而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去向神靈追求守護和尋求財富及好運。漸漸地,人們開始對原始佛教不生興趣,變得一味地只想從觀星宿、黑魔或病難中擺脫掉惡運和晦氣。在這種情況下,宗教的修煉與信仰就局限於一般世俗的追求了。即使到現今,很多人還相信他們能夠通過外在力量免除他們的種種困難。只要人們仍然攀緣於這種信仰,他們就不會培養堅毅意志、智慧與智能,以及其他的有關資質。換言之,人們開始用佛教的名義,濫用人類智能去追隨仰仗外力的信仰,他們也因此染污了佛陀教言的純淨。

如此,我們可以了解到現在佛教在很多國家裡所以被認為是宗教,是因為人類所居住的社會文化環境不同的關系。即使把佛教當成宗教,它也不是開始於從天上降下來人間的超世間體系,而是經過很長的歷史的過程,才誕生和發展的。在它的演化過程中,人們慢慢丟開佛陀的原來教誡而創立了很多不同於佛陀的新宗派。

佛陀的原始教誡所激發的不僅是宗教,而且是整個文明,這些教誡在歷史上變成很多文化和國家文明的動力。事實上,佛教在世界上已經成為最偉大的文明之一,它在文化、藝術、哲學、倫理和建築領域上有著輝煌的歷史成就。在過去幾世紀以來,無數的社會和教育機構都和佛教拉上了關系。佛教史中莊嚴地記載著友善和友愛,從佛陀布教以來,這世界開始變成一個不同的地方,人們開始了解生命和宗教的真正目的和意義。今天的佛法在現代世界裡仍然是一種偉大的文明動力,做為一種文明力量,佛法喚醒無數人們的自尊和自我負責,同時喚起很多國家的活力;它訴諸每個人的思考力去撐持提升精神上的進展,增進人們的容忍心以脫離宗教、民族和國家間之狹隘狂熱;它馴服那野蠻,並且滌煉人們的心靈。簡言之,佛法教導人們把整個命運握在自己的手裡,每個人都可發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內在洞察,以達到最高目標,並且使人產生依靠自力以成就的感覺。

兩千多年來,佛教已滿足了將近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精神需求。今天人類對佛教的需求如同以往一樣強烈,佛教的教義仍然是人類精神上最豐富的泉源。因為它能提升人類的努力,使人類達到較高水平,它不僅幫助人們不斷地追求和上進,也由於其觸角寬廣,佛陀對生命的觀點已有吸引知識分子的趨勢。因為這些知識分子絞盡心力苦無出路;不過,佛陀的寶藏不僅是知識上的鍛煉或慰藉而已。

另外一個需求佛教的原因,是因為佛教是現實的,而且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它不是迷昧地把人們推進那種虛渺的樂園,也不是用盡各種幻覺恐懼和罪惡感去恐嚇和煩擾人們。佛法正確而客觀地告訴我們什麼是現實世界,並且明示我們達到圓滿解脫、和平、寧靜和幸福之道。

假使人類要從不正確的宗教中救拔出來,佛教將是一個最有效的寶筏。因為佛教是人性的宗教,它的創立者是一個人,在它的教義中沒有神的啟示和介入。當此物質世界在人們成功控制之下的今天,人們可以回顧一下,他們對控制自我到底有多少的成就?提及這個問題,現代人們將發現佛教能解答很多難題和疑惑。

今天佛教正吸引著西方。因為佛教沒有教條,它能滿足理性,也能滿足心靈;它堅持自己,也容忍他人;它包容科學、哲學、心理學、倫理和藝術。佛教指出:唯有人才是現實生命的創造者和自己命運的設計者,這正是佛教的特性。

佛教和平與慈悲信息的光芒普照十方,它照亮所有以佛法為新生命的億萬人們。


摘自《佛教徒的信仰》
 

上一篇:於凌波:學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
下一篇:華方田:漫談“般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